沈佳瑶
学界对懒惰的理解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行为学和社会心理学。行为学上的懒惰主要表现为拖延,社会心理学上的懒惰则表现为对亲密者的依赖性,小组合作搭便车就是其中一个经典的例子。但在当代年轻人的世界观里,“懒”已经摆脱了这些定义的束缚。
13万只“懒羊羊”
在豆瓣,“懒”作为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正以惊人的速度野蛮发展着。创建于2022年12月26日的“懒人生活指北”小组就是现代“懒人”们的聚集地。仅6个月的发展,小组内已有“懒羊羊”13多万只。
“懒人生活指北”小组内共有四大板块。主要的三大板块分别是懒言懒语(闲言碎语)、懒人心得(探讨如何变得更“懒”)和灵魂发问(探讨如何实现健康优雅且愉快地懒)。同时考虑到组员的阅读疲惫度,小组贴心地设置了“字比较多”板块,专门供给字数多的帖子以及愿意阅读长文的懒人。
“懒人改变世界”
懒人组的建组初衷是给广大“懒羊羊”们提供一个和谐温馨、可以畅所欲言的环境,故没有设置严格的组规和入组门槛,一来组长懒得写,二是真正想入组的人也懒得看。
我一口气翻阅了近百条帖子,事实证明,即便没有严格的组规,小组内的发言环境也很和谐。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家懒得写过多的评论。对某只“懒羊羊”发布的帖子表示支持的时候,会用“dd”或者“学到了”抒发开心或是认可的心理。那如果对帖子内容不感冒或不支持呢?不少“懒羊羊”给出的解决办法是“懒得打字就不回复了”。
较为新奇的一点是,组内大多数人都“懒而自知”,但这无伤大雅,因为“懒羊羊”们也有值得自己骄傲的地方,他们自信且坦诚,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生活学问。懒人小组内的“懒人生活争霸赛”进行得如火如荼,大家的生活小懒招可以说是应接不暇。
最常见的当属家务主题,例如把喝了几口后的盒装牛奶吸管直接抵入咖啡液中,轻轻捏一下牛奶盒,咖啡液就会倒流入牛奶盒内,这一系列操作只为少洗一个杯子。这个“刷半天即可少洗200个餐具”的帖子果然名不虚传。在组内,那些看似奇葩的做法似乎也变得合理起来。因懒得洗头于是剃了光头。买便宜的衣服,脏了就直接扔。Apple pencil掉进沙发底下两年了,准备搬家的时候再找。辅导员发了刚进大学时写给未来自己的信,打开信封,只有两行字,解释了自己不写是因为太懒。
“懒羊羊”们牢记卡夫卡的名言——“我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对标“科技改变生活”,立志让“懒人改变世界”。
懒人经济应运而生
这种懒文化不是消极的心理或行为状态,也不会演变成犬儒主义。小组内每一则看似荒谬的帖子背后都蕴含着统一的“懒羊羊”核心文化观——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省力。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工业社会中,“懒羊羊”愈发渴望降低“时间成本”和“身体成本”,以获得最大程度的享受。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懒人经济应运而生。
以懒人便利商店为代表的一系列潮流IP正在向大众传达懒文化中慵懒且认真的生活态度。这波浪潮进一步推进了智慧生活理念的深入,驱动着新经济增长模式,解放双手的科技产品成为了年轻人的热门新追求。
在《2023消费趋势报告》中,2022年12月小红书平台中,含#懒人必备#tag的笔记数量同比上升了769%。根据淘宝发布的《懒人消费分类》,懒人被分为“弯腰障碍患者”“平躺生物”“家务指挥专家”和“不做饭斯基”四大类,而00后则荣获“全能型懒人”称号。
同时,随着智能移动终端普及率的上升,懒人经济趁着这阵“东风”获得了更深入的发展。继扫地机器人、外卖等早期“懒人福利”产品之后,“代”经济下的上门厨师、上门美容师等新型职位不断萌生。“枯藤老树昏鸦,空调Wi-Fi西瓜,夕阳西下,我往沙发一趴”版“向往的生活”变得触手可及。
懒人智慧生存哲学
虽然懒人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但对“懒羊羊”的偏见并未消失,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勤劳一点?
“懒羊羊”们有自己的懒惰生存哲学:不是“没有再做任何事情”,而是“有时候没有在做什么事情”。在“懒人生活指北”小组内,很难找到类似于“如何在工位上偷懒”的帖子,大家更多的还是在探讨如何在碎片时间内逃离规律,恣意放纵自己的慵懒。换言之,也就是更快的效率为懒人们创造了可以偷懒的条件。
在小组内的“懒人心得”板块,目前最热门一条帖子拥有2000+收藏量,主题是“懒人10分鐘速通ppt”,帖子谈到了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以及一些辅助软件高效完成一份ppt,好评如潮。其实在组内,诸如此类的懒人专属学习和工作方法并不罕见,边打游戏边背单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15分钟玩45分钟的反向番茄学习法能增强学习持久性……也许在这些方法背后有更为复杂的心理学机制发挥着作用,对“懒羊羊”来说,只要能轻松,那么学到就是赚到。
在一些进阶版的懒人心得帖子内,我发现懒人智慧学习法正朝着越来越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懒羊羊”会运用理论模型或心理学原理作为自己创造性懒人学习方法的支撑。针对行动层面的懒惰,有“懒羊羊”依据心理建设时间过长会造成内耗的原理提出了“简化思考步骤”的方法,给自己树立正向反馈和明确行为,防止长时间心理建设带来的对快乐的剥夺。比如想到洗完澡会很舒服,那就不要考虑洗澡过程中的身体劳动。就像评论区回复的:“把自己当机器人,做着做着就会快乐了。”心理前置也是小组内解决拖延的一大理论来源。给自己“顺便做一下什么”的心理暗示,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倾向于将事情尽早做完。“懒羊羊”一致认为,在心理前置的前提下,抖音刷着刷着就切换到单词打卡APP的困难程度会大大减小。
不过,真正高段位的“懒羊羊”更擅长总结创新。一位“懒羊羊”在遍览小组内所有方法帖后,总结出了围绕福格行为模型的“指令触发+微习惯”大法。指令触发就是像巴甫洛夫的狗一样,比如下床就触发打开Word的行为,然后对自己一顿乱夸。而微习惯需要冠之以“非完美主义”的前提,设定30秒内就能完成的目标,那么微习惯的养成就几乎可以忽略自制力。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行为=动机+能力+提示,为了让漫无目的玩手机行为尽可能减少,“懒羊羊”开发了一套流水线“作业”:在有学习任务的时候,将手机藏起来,用旧手机代替完成基本需要,然后给自己语言上的鼓励。并远离诸如打游戏的室友之类任何可能提示自己拿起手机的因素。在操作几天后,整个过程就会变得特别流畅,并且百试不厌。
也许在这些绕来绕去的方法背后,发挥根本作用的还是每一个“懒羊羊”求上进的心理,但对他们来说,原理也好,自身所需也好,只要还在自己的舒适区内,那么学到就是赚到。
责任编辑:刁雅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