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宜
[摘 要] 英语在高校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是大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英语的作用。英语学科的特征决定了其在学生思维能力和文化意识塑造方面能产生显著影响,英语和语文学科的差异导致学生在文化认识和理解方面存在偏差。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使教育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需要持续渗透传统文化,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激励学生主动利用英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解决高校英语教育长期存在的传统文化失语问题。围绕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和具体途径展开分析和研究,为英语教育改革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做出积极贡献。
[关 键 词] 高校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53-04
一、引言
高校英语教育需要有效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坚定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都曾多次发文强调要主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在教育全过程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给予学生思想全面熏陶,高校阶段教育是教育的重要承启阶段,这个时期的文化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仅是政治、历史、语文等学科的任务,还是其他学科的使命。高校英语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特征,还在“立德树人”任务实现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大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普通高校英语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课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恰恰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宝贵素材,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积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思维。
二、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价值
(一)强化英语、汉语联系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岁月长河中积淀了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应该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长期以来,英语教育与汉语教育之间存在着人为设置的壁垒,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较少关注汉语与英语的联系,导致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发展出现了不全面的情况。在高校英语教育中强化英语和汉语的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汉语和英语的联系形成正确的认知,既明确了汉语和英语存在的差别,避免了中式英语使用习惯的产生,又意识到汉语和英语的深层关联,寻找到双方在语言逻辑、思维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相同点,强化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二)拓展英语课程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高校英语教育中能够有效拓展英语课堂的内涵,使英语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教育内容。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局限而需要在短时间内记忆大量的词汇、句型和短语,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英语,这大大损害了其学习热情与积极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英语途径,实现了英语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学生能够产生更加浓厚的英语兴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部分高校学生而言并不陌生,教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引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熟悉感和亲切感,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英语世界。
(三)改善传统文化失语现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育中的失语现象大大弱化了汉语的影响力,甚至导致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意识发展出现偏差。教师在英语课堂上主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对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和对比,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逐渐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和认知,主动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使中国与国际的交流更为频繁,文化之间的碰撞也时常发生,我们在主动学习和吸收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也要自觉维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树立强大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在对比、互鉴、对话的过程中提升英语学习兴趣。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持续提升,广大高校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逐渐改善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失语现象。
三、高校英语教育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策略
(一)统筹文化教育资源,创新文化融入方法
高校英语教育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丰富教学内容入手,优质而多样的文化教育素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资源保障。众多高校在英语教育中尝试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其中大部分教學内容停留于浅表层面,未能达到学生价值观塑造和文化意识引导的作用。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并做好统筹规划。首先,要关注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高校英语教材跨越多个学科且内容多元,教师在备课环节需要围绕教材展开深度研读,给予学生深刻启发并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魅力,激活学生的心灵共鸣和文化认同。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外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理、收集和应用,课外优秀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教师可以选择学生喜闻乐见且非常熟悉的本土人文景观、民间习俗、古玩古董等,这些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他们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围绕中国经典文学名著或文化著作展开汉英互译的专项练习,让学生在翻译作品的过程中逐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感悟。高校英语教学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应该坚持以文化素材为基础,构建起坚实的文化育人基础。目前,很多高校尝试在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但是大部分内容却比较浅显,难以对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熏陶和影响。高校英语教育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需要全面统筹资源并展开深入挖掘,从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入手,寻找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的元素。高校英语教材跨越多个学科且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教师在研读分析教材时需要深度挖掘教材知识元素,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启迪学生感悟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从深层次激活学生的精神感悟和共鸣,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兴趣度。教师在教学中还要积极引入课外资源,校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学生喜闻乐见的资源。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学生的观念和思维同样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与时俱进发展,积极在课堂上引入与国家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的教学素材,更好地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特别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的教育资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可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创新是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在英语教育中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既需要统筹教育资源,更要寻找到英语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有效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学习阶段设计具有层次差异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初期可以为学生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电影,引导学生在观看电影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影感受;在英语学习中期可以带领学生召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英语学习后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辩论赛、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等,持续提升学习的趣味性。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访问活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景观持续增多,这些场所得到了青年人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这些地方实践,让学生轮流担任导游翻译,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接受传统文化熏陶。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网络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交流,将学习内容和活动成果分享到网络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观看、学习和交流,强化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联系。
(二)创新表达输入教学,彰显优秀文化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强调中华文化的价值,英语是重要的学习工具,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英语载体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同时满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习得的双重需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与渊源的理解和认识,奠定坚实的文化表达基础,这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清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避免因为文化认知的差异而出现表达障碍。语言文字的输入是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积极利用多种途径将丰富的素材融入教学之中,既可以是文字材料,也可以是视频或音频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学材料的合理运用,同时归纳和总结筛选出最适合英语教学的文化资源。例如,中国美食是很多学生非常熟悉且关注的主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围绕美术主题文化展开分析和筛选,既能够让学生对中国菜形成全面的认识,又能够让学生对其中蕴含的文化规律形成准确判断,学会用英语去介绍中国的美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历史、文学、艺术的差异,不同文化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差异性,这也是文化理解和共情的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关键,汉语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同时也影响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不同文化的差异,让学生在文化对比的过程中可以准确领会文化特色,更加清晰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例如,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和建筑装饰呈现出多样性,凸显出不同文化的特色和特征,蕴含了文化、宗教、习俗和艺术的差异。学生在对比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每一种文化的特殊性,应该保持对每一种文化的尊重。学生可以用更加宽容的态度去对待文化差异,选择用其他国家人民能够理解的方式介绍中国文化,这也将成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有效方式。
(三)优化表达输出教学,开展多种文化活动
学习内容的输出过程也是认知深度加工的过程,通过反复推进和内化能够将外部知识转化为自身生产能力,学习内容将会最终落实于外在表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中应该强化外部知识的转化,使得学习结果可以得到更好的表达,英语表达教学同样也要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可以在英语课堂上模拟中国文化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课堂设计中构建起多种多样的文化传播途径。教师可以从学生身边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文化信息,依托真实情境激活文化传播热情,鼓励学生整理和记录衣食住行中的信息,在课堂上利用英语形式讲解文化景点、民俗风情和传统美食等,这类文化活动能够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深刻认知,提升民族自豪感。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的熏陶,主动完成文化的传承,在更广阔范围内传播中国文化。课堂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这将营造出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例如,学校方面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演讲,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文化主题发表演讲,比赛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获得的荣誉将会激励其继续努力,比赛竞争与挑战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多的途径。演讲比赛涉及众多学生,所有的参与者都能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切实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底蕴,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讲好中国故事”的英语语言以及提升中华文化素养,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怀,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自觉和认知,有效增强民族自信。此外,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起对外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英语知识和现代技术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短片,记录身边的文化亮点,讲好中国故事。视频作品的制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力、表达力和传播力。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还可以展示在网上,帮助更多人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提升英语师资水平,发展教师文化素养
教师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接受状态,而教师自身的言行举止也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宣传者,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和实施将会影响教学资源的利用。高校英语教师已经习惯了英语文化和英语思维,在教学中往往忽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也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无法在二者之间建立起共同纽带和桥梁。高校英语教师应该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持续增加中华优秀文化素养的储备和积累,承担起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英语教育。英语教师首先要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意识,把握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素养,充分意识到高校英语教育和学生价值观念统筹培养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尝试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英语教师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储备,逐渐形成丰富的理论知识,积极参与学习、研修、培训等活动,从多种途径广泛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教师在日常工作之余要主动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能力。高校英語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将英语知识与传统文化资源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高校英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英语教学的高度契合,提升学生的认同感,使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文化熏陶和浸染。高校应该对英语教师的培养和发展保持高度重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鼓励广大英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展开学习和研究,有效发展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修养,满足新时期高校英语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求。
(五)完善学校保障机制,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
英语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高校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高校在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英语教育的优化和重构保持高度重视,加大力度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程,为英语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保障机制。高校应该持续完善文化育人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育人体系,明确各级领导机构的责任,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能够落到实处,做好英语教育改革的指导、监督和评价工作。从顶层设计入手优化英语课程教育方案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速融入的根本,高校在英语教学方案的制订和实施环节应该保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视,结合学校、院系和专业的实际情况对英语课程做出优化和调整,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能够更好地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学校同时应该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在大学校园内积极地传播和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文化节等活动介绍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优势,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抖音账号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感受到学校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神内涵传递到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各个方面。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到本地或家庭所在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景点寻找文化资源,鼓励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校内教育和校外实践的有效关联,为学生提供英语实践和语言运用的途径,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语言交流能力、文化对话能力和思想政治素养得到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底蕴,它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精华,高校在搭建新时代育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使其能够有效融入英语教育体系和综合育人体系之中。育人体系的建设和优化要始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内核,将其融入英语学科和其他课程中,构建起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立体教育系统。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高校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找有效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吸收并自觉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教师要不断地丰富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并提升個人的综合素质,而高校则同样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入校园提供条件。新时期高校青年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荣使命,英语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引导学生参与到跨文化交流之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为学生成长和民族复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尹红.新文科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3(3):11-13.
[2]毛元元,高珍,乔盼盼.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探究[J].英语广场,2023(3):105-108.
[3]毕晨光.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视角[J].黑河学刊,2022(6):41-46.
[4]卢冰.中华优秀传统水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导入研究:评《黄河文化概说》[J].灌溉排水学报,2022,41(11):160.
[5]李真,王静,毛英.巴蜀地方传统节庆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策略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2,31(5):95-100.
[6]凌莉.信息科技时代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问题研究:评《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与渗透研究》[J].人民长江,2022,53(9):241.
[7]康巍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融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21,31(5):36-38.
[8]黄浩.“一带一路”视野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研究:以英语专业为例[J].大众文艺,2020(15):178-180.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