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距离视角下高校思政课堂教师话语研究

2023-07-24 11:16:24翁子芊胡成伟朱依琳郑语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6期
关键词:情态话语权力

翁子芊 胡成伟 朱依琳 郑语晨

[摘           要]  教师话语是教师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媒介,在塑造人格和传授知识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高校思政课堂观察,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权力距离理论在课堂中的表现,从词汇、句法、教师反馈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对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初步结论,高校思政课堂教师的权力距离并未显现出传统认知中的“权力距离过大”的特征,并提出了通过灵活运用权力距离提高高校思政授课效果的观点。

[关    键   词]  权力距离;高校思政课堂;教师话语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161-04

一、教师话语影响力研究现状

(一)教师话语

费斯克曾指出,“话语”是一个因不同的目的而被广泛用于许多不同学科和思想学派的术语。将话语应用于课堂领域并和教师相结合,话语就具有了一种新的形态——教师课堂话语。本文研究的教师课堂话语是指在课堂教学场域中,教师根据理论课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具有一定意识形态,并以有声形式出现的口头语言。教师对话语把握的能力称为“教师话语影响力”或“教师话语权”,话语影响力的强弱和课堂教学效果密切相关。

(二)权力距离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表现

权力距离(power distance)是由荷兰心理学家Greert Hofstede提出的用来衡量社会承认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平等的一种文化尺度,主要用于描述一个国家的機构或组织中,弱势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平等的期待和接受程度。Hofstede构建了权力距离指数(Power Distance Index,简称“PDI”)来描述不同国家的差异,得分界定为0到100之间。权力距离越高,个体越认同社会或者组织中存在的权力越不平等。亚洲、非洲、东欧、中东、拉丁美洲等地区是普遍被认为集体主义文化盛行的地区,PDI较高。相反,权力距离越低,整体社会以及各组织对于权力不平等的容忍度就越低,个体特别注重拥有相对平等的机会,北美、西欧、澳洲等信奉个人主义的区域,PDI就较低。

学校是权力距离理论应用研究的重要领域。权力距离理论认为,在高权力距离的学校教育环境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不平等是家庭中父母与孩子间不平等的自然延续;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提出观点和学习方法,学生认可观点并遵循学习方法;教师主导着师生间的交流,具有强大的课堂话语权,学生只有被允许后才可以发表意见;越往高等教育方向,教师越被视为宗师;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客观知识,还有个人智慧;学生认为在绝大部分情况下教师说的都是对的。在低权力距离的环境中,教师被认为应当或者必须平等对待学生,他们也期望自己被学生平等对待;教育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提倡首创精神;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自由在课堂发表观点,甚至可以与教师争论;学校被认为应该是传授知识或者真理的地方,和某个特定的教师授课无关;学生认为教师说得对的前提是自己认同。

在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中,不同权力距离指数下的课堂呈现的特征差异较大,属于国内外权力距离研究和分析的密集领域。在高权力距离指数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较少,课堂主要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教师是课堂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学生所接收到的知识大部分由教师决定,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差异界限较为清晰。在低权力距离指数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倡导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学生是交流的发起者,师生间关系差异界限相对淡化。需要指出的是,过分强调尊重教师课堂权威和过分强调学生课堂民主而形成的课堂权力距离指数高低差异和课堂实际授课效果没有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这也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学校权力距离初步得出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

本文属于实证研究,以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军事理论基础、形势与政策7门思政课为例,广泛收集11位高校思政教师“腾讯会议”App现实课堂用语,经录音转写后录入语料库,课后将原始音频转录为文字,并对文本进行人工校对,生成文本格式的原始语料库。通过语料库分词和词性标注程序Corpus Word Parser,对原始语料库进行分词处理,构建UTF-8格式的语料编码,并借助AntConc 语料检索工具对所建立的语料库进行词语检索、字词频次数据分析、高频词单导出等实证分析。

三、基于课堂语料的高校思政教师话语权力距离分析

(一)词汇层面

在汉语中表达情态意义的助动词称作能愿动词,与副词共同表达情态。其中,助动词在形容词、动词前主要表示三种意义:客观可能性、必要性以及人的主观意愿。在《现代汉语》一书中列举了能够表达上述三种意义的助动词和副词,分别为如下三类:

(1)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等;

(2)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等;

(3)表必要:要、应、应该、应当、一定等。

其中,表可能的能愿动词归属于低情态值动词,表意较委婉。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教师话语中表示情态的助动词、副词作了梳理汇总,其结果见表1。

从教师思政课堂常用情态动词使用频率來看,表可能、表意愿、表必要的常用词汇频率占比分别为48.51%、20.25%、31.24%。其中“要”字的出现频率最高,达到898次。在汉语中,“要”字表述含义丰富,同时拥有表达意愿的话语场景和表达必要的话语场景,在本研究中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了梳理,表意愿和表必要分别出现451次和447次,两者应用次数大致相当。

在表可能情态动词方面,由词频数据得出,此类情态动词占比接近50%,“会”“可以”“可能”等均为教师授课时出现的高频词汇,反映出高校思政教师在课堂更习惯于用带有不确定性的情态动词传递给学生具有一定确定性的信息,具有主观上降低权力距离值的意愿,拉近与学生的权力距离,引导学生进行良性的自我思考和辩驳。这与进入新时代教师权威被多维度消减、学生权利观念增长等有密切联系。

在表意愿情态动词方面,相关常用动词分类占比仅为20.25%,显示出教师在课堂上主观意识表达较少,教师通过主动表达观点掌控课堂话语权稍显薄弱。这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意识形态领域严肃性有关,也与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守卫者”的历史使命相关。在正确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上,教师既要守牢政治原则底线,又要通过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传递正确价值取向,在课堂实践中难度较大。因此,在课堂实践中,多描述客观事实,少表达主观要求和自身观点成了高校思政教师的稳妥选择。

在表必要情态动词方面,常用动词分类占比31.24%。根据对收集到的1126条表必要原始语料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上下文语境和语句表达的含义,思政教师高情态值动词的应用场景大致分为四类:强调政治原则和基本政治观点的476次,占比42.27%;强调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413次,占比36.68%;教师强烈表达个人观点的181次,占比16.08%;其他情形56次,占比4.97%。其中,前两类总占比78.95%,反映出思政教师在贯彻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思政课办学宗旨、牢牢捍卫意识形态阵地方面比较果断,习惯性采用高情态值动词进行强化,巩固课堂教育成果。

综上所述,从情态动词词汇方面进行初步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经常使用权力距离较小的情态动词,不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实现师生平等交流,并引导学生通过事实学会自主思考。在涉及基本政治原则、“三观”塑造方面,教师善于通过使用权力距离较大的语句,强化课堂话语权。但总体来看,思政课堂的实际权力距离比传统认知要小。分析表明教师在课堂上自我观点表达、自我意愿表述上偏弱。

(二)句法层面

凡是句子都附带有语气,语气是言说者根据需求所采取的说话方式。句子根据语气,可被分为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以及祈使句这四种类型。各种语气在不同语境中具有强度不一的感情色彩。由于陈述句和感叹句的感情色彩差异较大,前者过于平淡,后者过于浓厚,权力距离大小的分析主要围绕祈使句和疑问句进行。

1.祈使句

在现代汉语中,祈使句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是表示命令、禁止,另一类是表示请求、劝阻。表示命令、禁止的祈使句通常具有强制性,口气坚决、强硬。表示请求、劝阻的祈使句一般包括建议、请求、商请、敦促、劝阻等意味。

通过对语料库分析,常用的“请”“吧”“啊”祈使句高频字分别出现了18次、355次、2681次。结合语境上下文表达,其中表示请求、劝阻的出现2687次,占比87.98%,表示命令、禁止的367次,占比12.02%。出于对学生的尊重,教师在课堂上大量使用祈使句,并且祈使句运用中商量、请求类占绝大多数。教师通过柔性话语有效缩短权力距离值,促进师生之间平等融洽交流。

2.疑问句

疑问句是实际交流中常用的句式,它的主要功能是提出问题,询问情况。疑问句包括一般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四种类型。通过对语料库分析,教师在提问时大量使用“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行不行”等短句,出现次数分别为110次、85次、164次、87次,属于较高频次用词。教师通过采用商量式的用语,通过附加问的方式避免话语表达过于生硬,用较为柔性的语气减少权力距离值来实现信息输入,促进学生接受观点。

从语法层面来看,面对大学生授课群体,高校思政教师普遍采用较为柔缓的语气缩小课堂权力距离,避免课堂授课气氛上出现大起大落现象,有效掌控课堂节奏,同时在较小权力距离内仍然把握课堂话语主导权,起到教书育人的良好效果。

(三)教师课堂反馈

教师的课堂反馈是指教师针对课堂上的信息和学生评价的反馈,是一种课堂即时信息的反馈形式。它对课堂互动和授课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根据课堂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刺激和强化学生的学习,提高授课效果;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反馈调整情况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通过对语料库分析,“好”“很好”“非常好”“特别好”“很棒”“非常棒”“点赞”等常用正向激励性词汇出现次数为1325次,每堂思政课平均出现7.14次。其中“好”和“很好”两个高频词汇出现了1257次,占比94.87%。正向激励性词汇的出现频次在不同教师间存在显著差异,最高的达到14.2次/课时,最低的为3.1次/课时。

从课堂反馈词频分析中可以得出初步结论。高校思政教师在即时课堂反馈中普遍善于运用正向性激励话语。教育授课基本方法促使教师习惯性使用正向用语发起师生间的言语交流,起到调动教学气氛,增进师生教学互动的效果。教师熟练运用教育心理学,以鼓励为主的课堂反馈形式更利于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权力距离,给自带严肃光环的思政课增添生动属性,在师生沟通活动中增进授课效果。但课堂反馈的运用频次因人而异,授课教师个体间存在差异,既和教师的自身性格、用语习惯有关,又和授课内容有密切关系。

四、高校思政教师课堂话语初步研究結论

通过运用权力距离理论构建的高校思政教师课堂话语实证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如下。

(一)高校思政教师的课堂话语权与人们的普遍习惯性认知存在差异

按照通行的个体在组织中的权力距离评判,在以政治性强、学术严谨为代表的高校思政课堂上,教师理应但实际并未显现出主导性、强制性、单向性权力距离特征,未出现权力距离过大等现象。从课堂词汇层面来看,表必要的高情态值动词总体占比不足三分之一,教师更倾向于大量使用表可能的低情态值动词来减小课堂权力距离,推动学生选择性思考,达到教育预期效果。从课堂句法层面来看,教师善于大量使用中性化感情色彩的祈使句和疑问句,保持课堂权力距离在合理范围内,既防止因低感情色彩的陈述句占比过大导致课堂出现沉闷乏趣而影响教学授课效果,同时又防范因使用感情浓烈句型较多产生课堂气氛过于活泼、难以驾驭课堂节奏等负面情形发生。从教师课堂反馈来看,思政教师熟练运用正向激励性话语,在缩小权力距离的同时,灵活掌控课堂话语权。

(二)高校思政教师主观意识表达略有不足

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临的最现实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落实“三讲”问题,即要“敢讲,想讲,会讲”。这种现象从本文的语料库实证研究也得到了初步印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但讲好思政课并不容易,需要思政教师拥有丰富知识储备,教学内容还要跟上时代变化,常备常新,常讲常新。在思政课上部分学生会提出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很多问题涉及深层次理论和实践,要讲清楚、讲透彻并非易事。因此,需要高校思政教师在理论修养上、在课堂授课自信上、在答疑解惑上具备深厚功力,敢于发声、擅于发声,有效杜绝在集体课堂和场域性出现“失语”“失踪”“失声”现象,不断增强课堂话语权。同时,思政教师授课只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就要给予教师充分信任,不抓辫、不扣帽、不抡棍。

(三)正向鼓励性课堂反馈用语仍然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利器

无论是思政教师还是高校学生,都不能简单把思政课程和单调、枯燥、乏味画上等号。包括思政课程在内的所有课程,都能通过教师精彩授课演化为生动活泼的课堂实践。高校思政教师要善学善用正向反馈用语,积极构建有序、和谐、生动的师生互动式授课新模式。通过建设政治立场有底气、教学方法接地气、传道授业聚人气的思政课堂“三气”工程,思政教师把枯燥的概念分析得精彩、把笼统的道理讲述得生动、把严肃的课程表达得活泼,用激励性课堂话语促使广大学生喜欢思政课程。

(四)精准划定高校思政课堂权力距离

中国作为传统的高权力距离国家,课堂教学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和主导地位,而思政课作为极具中国特色的教学场域,教师对课堂权力距离的准确把握难度较大。权力距离客观存在,只能优化改良,无法消除。从思政课程实践来看,权力距离的合理运用对于授课效果起到重要作用。理想状态的思政课堂,教师的权力距离应当根据实际场景进行不断切换,有大有小,有张有弛,收放自如。涉及大是大非原则问题,应主动拉大权力距离,牢牢掌握课堂主导权和话语权,积极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涉及学术研讨、社会矛盾和焦点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主动缩小权力距离,教师通过练就不怕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引导学生有序开展讨论和辩论,在诘问和辩难中共同探究真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明辨是非,弘扬真善美。

参考文献:

[1][美]约翰·费斯克.关键概念:传播与文化研巧辞典[M].李彬,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84,9.

[2]王艳.社会文化视域下的教师课堂话语研讨[J].语文建设,2014(35):81.

[3]MAUK M.Power Equalization Through Participa-tion[J].Administration Science Quarterly,1979,24(1):38-39.

[4]谢佳佳.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基于权力距离理论[J].高教论坛,2020,252(10):49-52.

[5]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六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1.

[6]王倩.CDA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师话语权力分析[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1.

[7]王四帝.现代汉语疑问祈使句的维译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2.

[8]崔诚恩.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情态话语权力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电影(2019年6期)2019-09-02 01:42:38
权力的网络
博客天下(2015年12期)2015-09-23 01:47:57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清风(2014年10期)2014-09-08 13:11:04
唤醒沉睡的权力
浙江人大(2014年8期)2014-03-20 16:21:10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