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建平
摘 要 依托教材中的文本立意,领悟语文课程思政内涵与实施意义,传承传统文化,提升思想觉悟与道德情操。开展基于提升思维品质的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基础知识能力,着力于探究“文以载道”,强化对“道”的理解、浸润和自觉意识。注重知识迁移,将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应用到写作中去,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思政觉悟。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课程思政 实施途径
语文教学应切实担负起课程思政化的重任,切实发挥语文教学对学生品行熏陶、情感培养、价值观引导等作用,积极探索语文课程思政化的实施途径。
一、重立意,传承向上向善的传统文化
语文课程思政化的要旨就是继承弘扬向上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语文教师在践行语文课程思政化理念的过程中,要坚持重立意的原则,积极传输正能量,正确引领社会新风尚,让向上向善的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优秀的社会文化会积极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催生出学生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斗志和动力。
2019年9月,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实行“学习任务群”模式,要求语文教程凸显因材施教、育才树人的价值观培养。在“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学习中,教师应以“诗的国度”为主题,引导学生体察古人的情感和人生思想,领略古代诗词文化的美感,进而获得情感熏陶、审美熏陶。着眼“学以致用”,强化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强学生对向上向善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教材采用了原著阅读整本书阅读的方式,增大了传统文化入教材的分量,其中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令学生耳目一新。通过对《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深入揣摩“乡土”二字所蕴含的深意,懂得土地是古老中国先代生存的命脉,人与土之间是唇齿相依、难以割舍的命运关系。学生能深刻地认识到,黄土地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命不息的摇篮,中华泥土的气息就是华夏文化生命的气息,今天中華儿女的血液中依然根植着中华乡土的深厚情怀。
《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能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激发对黄土地的依恋之情,能深切感受到黄土地坚韧包容的雄阔襟怀。如果说《乡土中国》能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那么先秦诸子百家的文采精华更能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内涵,滋养学生的心灵。深入学习诸子百家学说,能很好地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促使学生更好地修身养性。比如,教学《大学》,能让学生领会“修身”与“齐家”的关联,懂得“齐家”对“治国”的重要性,体悟出“修身”方能“齐家”及“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明白“治国平天下”是道德修为的至上境界。将《大学》里“修、齐、治、平”理念,引申到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能启迪学生由此及彼体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深厚内涵,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
二、重路径,探究“文以载道”的方法
语文教学的思政化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也是对“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发挥文化核心价值的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语文教学思政化的路径,努力探究“文以载道”的方法。比如,从语文知识、能力点入手,强化对“道”隐喻含义的深入理解。在“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学习中,教师应当启发引领学生进入“理论的价值”核心,充分认识理论著作的宏观意义。在增强理论自信方面,要探究先代英烈对革命文化的求索精神。在开拓教育视域和思想空间上,要注重探究和发掘经典文本深刻的思想与严谨的逻辑,注重培育学生求真务实的科研意识、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阅读张岱年文化随笔集《修辞立其诚》时,要引导学生理解“立其诚”的三种含义,懂得作者在论述“名实一致、言行一致、表里一致”中,由修辞上升到修为,进行全面论述。要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现实,联系自身生活与学习实际,在讨论分析书中关于学术思想、言论行为、作品导向等问题时,理解作者倡导的以诚待人、端正学风的主张,要能够以唯物主义认识观为核心、以实事求的科学精神为本,注重表现自我客观的真实。这样,阅读经典作品,懂得作品阐述的道理,能够指导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自觉地学文做人,从而将“文以载道”落到实处。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了解作者的时代特点、创作背景,洞察作者立意精神,认真梳理原文的思想内容,从而感悟文中所蕴含的理性探索精神、深邃的社会生活思想等。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人应当坚持正义》 一文中,苏格拉底面对好友格黎东的逃跑劝说,提出他所坚持的“正义”理念,即“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的主张,以层层铺垫、步步设问的方式,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理念。当学生被苏格拉底的劝说艺术所折服、感动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透过苏格拉底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条件去分析、探究“正当”与“道义”的内涵,启发学生联系当今现实与自身经历理解苏格拉底舍身取义的精神与现实意义,让学生讨论、交流现如今我们遇到类似经历该怎么做。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出发,通过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深入发掘文本内涵,联系现实,学文悟理,学文做人,促使学生形成优良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重迁移,拓展思政觉悟提升渠道
以阅读丰富写作技巧与内涵,以写作促进阅读理解深化,展示阅读成果。以应用文写作为例,不仅要掌握相关写作的理论基础,又必须重视写作格式与规范。
彰显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学生思政觉悟。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血脉,是浸润华夏儿女灵魂的精神食粮。为让应用文写作更好地彰显华夏“礼仪之邦”的特殊魅力,写作时不仅要注重范文名著的博览,更需注重应用写作的针对性。晋朝李密《陈情表》是历代文人耳熟能详之作,全篇文彩飞扬、情濡笔端,词意委婉恳切又动人。据史书记载晋武帝阅罢《陈情表》动颜:“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皇上被感动后不仅同意了李密暂缓出仕的请求,又恩赐两名奴婢随从,同赴郡县服侍李密的老祖母。可见,李密这篇陈情上表的实用文起到了大作用,传达出孝文化的精髓要义,让学生懂得既要孝亲,也要忠君报国,哪怕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宜可先尽孝,后尽忠,也切不可丢了忠孝的任何一个责任。
请柬作为常用礼仪性书信方式,是广泛使用的应用文形式,是日常婚丧、职场答谢、国之外交等重要场合、重大事项的传统书信工具。在某种特殊情况下,被邀对象近在咫尺,但邀请方依然会以请柬方式邀约,以示对受邀方敬重、诚意、致敬的心意。但凡涉及时间、地点、人名等关键词,务必严格核实、用语精准。正文结语可根据不同情况,使用“敬请光临、参加、莅临指导”等结束语。同样,请柬用词应避免“准时、必须、务必”等命令性词句,应以庄重典雅辞藻体现礼貌的程度。由此看来,礼是人类相互依存的文明利器,交往文明的桥梁。合理运用礼仪性应用文,以强化、紧密、和谐人际,可以增进个人之间、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所以,要让应用文之“礼”更具温度、深度、高度,要让应用文传承中华文明之“礼”花,借助应用文写作提升学生思政觉悟。
整合提炼地域特色,提升学生思政觉悟。为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道德素养,语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细致观察、周密思考、集中整合提炼地域特色上下功夫。例如,“解说词”的教学,要采用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留心关注日常生活环境,不仅包括自己所在的学校、小区,还应包括周边的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以及显著性的地标区域。学生通过实地观察感受,写起解说词来,就容易觉察到自身存在的理解偏误。尤其对照经典解说词作品,再回头分析自己写作的解说词,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深入观察、研究范围、语言组织、逻辑思辨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就会更加关注、分析地域特色,增强对家乡的关注与热爱。这样,解说词的写作,不仅能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思辨立意、构思行文等写作技能,还能引导学生发掘地域文化的特色,提升学生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自觉性、责任感,提高学生思政觉悟。
以上海永久牌自行车、荣威汽车等企业为体验基地,教师要带领学生深入体验有本地特色的企业文化,还可带领学生到浦江两岸、十里洋场体验万家灯火之丰富多彩,体验海派文化之新潮前卫。同时,以写作参观记、观后感、探究本地文化繁荣的成因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激发学生文化创新、为变革家乡而奋发进取的动力。
关注时事国事,提升学生思政觉悟。通过应用文写作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會事件与科技发展动态,自觉将个体命运、社会发展、国家前途融合起来,增强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促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服从国家的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观,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自我精神需求,外化成自觉行动。优秀的应用文写作源自于丰富厚实的生活体验,抛开书卷气后酝酿出有感而发之言、由心理会之作,唯如此则远胜于课堂、蜗居的苦心“创作”。所以,每当遇到时事热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辩证分析,灵活分析,巧妙发挥,围绕个性化的主题,运用“接地气”的文体篇幅,展示出富有“生活感”的文采,避免“空中楼阁”的生硬写作。例如,在“启事、感谢信、倡议书”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2022奥运会、新冠疫情防控等时事热点,让学生以招募奥运会志愿者为主题写作启事,以解决疫情防控期间的小区安全防控问题为主题写作倡议书,以奥运会主办方的身份或参赛运动员的身份向志愿者写感谢信,以居委会的名义或小区居民的身份向奋战在新冠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写感谢信。这种应用文的写作,既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又在写作中发掘、赞美志愿者、医务人员的主人翁精神和服务大众、奉献社会的可贵精神,使学生自觉接受美好思想与高尚精神的熏陶和洗礼。这样,让学生在关注时事、体验生活、写作应用文的生动实践中,深切体验到顽强拼搏的奥运精神、无私奉献的抗疫精神,从而提升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让学生在生动的实践中,体验到人在、家在、国在、中华精神在,体验到家为小、国为大,从而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强国意识。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既是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语文教学思政化的教学“资源库”。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表现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探月精神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精神。语文教学中要自觉弘扬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提升学生思政觉悟。
活跃语文思政课堂氛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朝夕之功。愿语文教学之花沐浴“思政”之光精彩绽放。
[作者通联:上海商业会计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