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汶怡/文 羽飞/画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并因各地声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
根据文字记载,皮影戏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的嫔妃李夫人病故后,汉武帝十分思念。大臣李少翁受孩童游戏启发,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然后对木杆进行操控让汉武帝观看。汉武帝看得十分开心,思愁一扫而光。这被认为是皮影戏的起源。
皮影戏成熟于唐宋时代的陕西、山西、河南,極盛于清代的河北。清末至1949年前,因社会动荡和战乱,皮影戏一度凋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皮影戏重新活跃,皮影戏表演者屡次出国进行访问演出。如今,中国皮影被世界多国的博物馆收藏,是中国与其他国家交往时的馈赠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