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邓芳华
中信惠州医院,广东 惠州 516006
微创手术是当前临床上手术治疗的新方向。腔镜手术因其具备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当中。腔镜手术所需器械属于精密器械,购置成本高,结构较为复杂,腔隙细长狭小且活动关节较多,极为容易形成污染区,因此,腔镜手术器械在使用过后的日常维护保养以及管理对于后期的使用安全以及使用寿命尤为重要[1]。7S管理模式由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构成,其英文对应为Seiri、Seiton、Seiso、Seikeetsu、Shitsuke、Safety、Save,简称为“7S”,是在指定的工作场所综合考虑生产环境全局,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和计划,起到规范管理的作用[2]。数字化是目前医院建设的标准,若能够结合7S管理可打造更加规范、标准、高效的医院环境,促进医院形象和医院文化的提升。手术室属于医院开展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需要采用的医疗器械设备较多,是医院最先需要打造的部门[3-4],本研究探讨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例,制订7S模式指导下的手术室腹腔镜器械管理规范,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8月中信惠州医院收治的9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7 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3 例;平均年龄(55.89±10.67)岁;平均病程(2.47±1.69)年;病种为胆结石34 例,重度胆囊炎13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9 例;平均年龄(56.23±10.81)岁;平均病程(2.34±1.82)年;病种为胆结石30 例,重度胆囊炎17例。纳入标准:(1)确诊为胆结石或重度胆囊炎。(2)需择期进行手术治疗。(3)均给予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4)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具有手术禁忌症。(2)肝肾功能严重异常。(3)精神障碍。(4)凝血功能异常。(5)妊娠和哺乳期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给予常规器械管理。洗手护士对手术取物用时进行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由器械护士检查灭菌器械是否过了有效期,如存在过期情况则登记为不良事件,由质控护士发放调查问卷,评估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
观察组给予7S模式指导下腔镜器械管理。(1)准备与策划。①成立管理小组:由1名副主任护师作为组长,选取1名高年资的主管护师作为小组秘书,其余护理人员作为组员。②知识培训:由组长对组员进行7S管理相关知识培训,保证培训的出勤率,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7S管理的意义、目的。③制定活动方案和评价指标:由质控组组长制定相应的表格进行7S管理活动方案的评估。④职责与分工:组长调整现有的布局,设立器械无菌间和腹腔镜器械专用柜,洗手护士要负责取物耗时的等级记录,秘书指导7S活动与实施,整理和分析问题。⑤建立并完善以手术器械管理为目的的追踪路径:由管理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参与全程对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存储环境感染的管理措施,建立智能仓储系统,对应急物品制定完善的处置流程和质量管理标准,开通应急供应障碍通道以及相应的应急预案[5]。(2)实施内容。①整理:根据手术的需要协调手术室、无菌间的器械种类,保留必需的器械和物品并进行分类,对于已经残损的器械要报损。②整顿:对于现有的无菌室进行整顿,保证存放空间足够,设立专门的腔镜器械存储柜,根据使用频率对器械和物品进行分层管理,器械少且精,不宜放置过多,每一个存放位置要贴上标签,可视化橱窗管理,根据有效期摆放,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拿取,同一个位置的器械切记不能重复摆放,穿刺器密封帽等易损物件需注意灭菌备份,并进行独立包装,在专用位置做集中存放。专科护士每日要对手术室、无菌室、器械柜内物品和器械检查、核对,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6]。③清扫:每周彻底清除手术室、无菌室、器械柜的垃圾、灰尘、污垢,整理后的器械和物品要做到即取即用,定时维护、点检器械和物品。④清洁:每日清洁手术室、器械柜的表面灰尘。器械在检查包装区进行细致保养,采用医学消毒巾将器械表面灰尘擦拭后,再用干棉布擦拭,以确保器械干燥。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器械各方面的破损情况进行检查,如器械的绝缘层是否存在破损,电源线以及摄像头连接线是否存在扭曲或者打折的情况;传导系统所需要的导管纤维束因其特殊性,应当轻拿轻放并在使用过后有序地盘绕放好,盘绕直径尽量大于10 cm,以免将线束过度折叠影响使用;仔细检查器械轴关节螺丝是否存在松动,轴关节处是否有损坏以及尖端合拢是否到位,如轴关节处转动较为僵硬,则可以将器械专用润滑油滴于轴关节处后反复转动,提高轴关节顺畅度。腔镜器械灭菌后放置指定的位置,查验数量、摆放顺序、合格情况,过期包重消毒要做好登记,组长7 d 抽查1次,评估7S 管理的成效,形成制度化及责任化[7]。⑤素养:7S管理当中最为核心以及精髓的就是成员素养,其具体体现在组内成员管理意识的培养,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素养与7S 管理的成败关系密切,需要定期学习、培训及考核,促进护理人员自身素养的提高,让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管理之中,以此提升每个人的团队意识,能够做到根据规章制度来有效快速地完成工作。⑥安全:由各组员共同参与对手术室中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制定,积极找出隐患并调整,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器械使用前需对灭菌包装完好情况、有效期、数量、性能等进行细致检查,尤其是腔镜器械要注意光学试管、导光束、关节螺丝的性能,若出现问题要及时更换[8-9]。⑦节约:一方面要节约重新灭菌的成本,避免器械包过期,避免器械包叠放损坏外包装,避免器械被污渍、水迹污染;另一方面要及时维修存在损坏的器械,同时降低因人为因素导致的器械损坏,发挥器械的最大作用。
(1)器械管理质量评分。从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两个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满分各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的器械管理质量越高。(2)器械管理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器械不良事件、器械重消毒事件发生情况及取用器械耗时。(3)满意度评价。每台手术结束后由1名参与手术主刀医生对器械管理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规范性、方便性、时效性等方面,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5~89 分为基本满意,<75 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手术器械管理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器械管理质量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器械管理质量评分情况(±s)分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值P值无菌操作98.43±1.89 84.27±2.38 15.241<0.001消毒隔离93.27±2.81 82.92±3.04 12.429<0.001
观察组手术中器械不良事件、器械重消毒事件发生次数、取用器械耗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器械管理相关指标情况(±s)
表2 两组患者器械管理相关指标情况(±s)
组别观察组(n=47)对照组(n=47)t值P值器械不良事件(次)1.21±0.18 3.84±0.20 3.621<0.001器械重消毒事件(次)4.52±1.03 7.28±1.23 5.218<0.001取用器械耗时(min/次)3.67±1.27 10.20±1.20 8.287<0.001
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满意度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8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医护人员器械管理满意度情况例(%)
医疗器械是医院维持正常运转的重要物质基础,医疗器械的运行状态与医疗服务的效率以及质量息息相关,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做好医疗器械的维护和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0]。腔镜手术相较传统手术对于器械的使用要求以及频率更高,且精度更细,因此,对于腔镜手术器械的维护尤为重要。
7S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培养护理人员的素养,培训护理人员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对手术室的全面管理,可以让患者和护理人员处于安静和整洁的环境中,可减少护理人员对于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的效率[11]。手术室的管理在7S的理念指导下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制定完善的器械和物品的管理制度,确保器械和物品完整,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并且通过对器械和物品的有效摆放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1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无菌操作、消毒隔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7S模式指导下的器械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的安全性。腹腔镜手术中易导致密封帽破损或者电凝钩陶瓷头损坏、丢失,器械关节螺丝缺失等问题[13],通过7S模式指导下由专人进行严格器械管理,使用前后对其功能和完整性进行严格的检查,可有效降低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护理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器械重消毒发生次数、取用器械耗时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医护人员对器械管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7S模式指导下的器械管理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器械重消毒的次数,缩减了手术室的成本;而采用7S模式指导下的管理模式后,在腹腔镜手术室内设立腔镜器械的专用存放柜,有序、分层、标牌、可视化摆放,需要使用时可及时取用,不仅缩短了器械取用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于器械管理的满意度[14]。
综上所述,7S模式指导下的腔镜器械管理应用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中,能够降低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性及医护人员对于器械管理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素养,使器械使用和器械管理更加科学和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