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的色彩屠杀
——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

2023-07-23 09:54撰文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丹纳新古典主义勒斯

撰文=郑朝辉

我并不喜欢十分理智地去作画。

在我心底经常有一种潜力促使我去弥补内心的空虚。

如果我不能像阴阳先生手中的蛇那样激动不已,那就表明我内心并无所动。

我必须认识并承认这样的事实。我的每一件做成功的事,都是这样得来的。

——德拉克洛瓦

自由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与现实主义被并称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所谓“浪漫主义”,其实是一种精神诉求,归根到底就是两个字——自由。即在艺术思想、艺术形式乃至艺术欣赏上的自由。浪漫主义在当时并非仅繁荣于绘画界,而是广涉音乐、戏剧、文学等几乎所有艺术领域。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本页德拉克洛瓦 1820 年(photographed by Nadar)

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情感和想象力,追求独创性和独立思考,拒绝机械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在艺术领域,浪漫主义的画家们反对传统主义和理性主义,追求自由的创作方式和个性化的表现。欧仁·德拉克洛瓦(1798 年4 月26 日一1863年8 月13 日)正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德拉克洛瓦18 岁开始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师从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的弟子皮埃尔-纳西斯·盖兰。但他却非常欣赏荷兰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的色彩强烈的绘画,并受到同时代画家籍里柯的影响,热心发展色彩的作用,最终成为浪漫主义画派的典型代表。

浪漫主义时期大致起始于18 世纪末,直到19 世纪中叶,它是一种反对启蒙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文化和艺术运动。这个时期,欧洲的政治和社会环境都在剧烈变化。法国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而德拉克洛瓦生活的时期正是这些事件之后。德拉克洛瓦反对学院派中循规蹈矩的练习模式,乏味的素描和按部就班的构图让他难以忍受,比起古典主义,他更加喜欢提香、鲁本斯这一类画家,威尼斯画派丰富的色彩令他着迷,巴洛克时期奔放的姿态和多变的构图让他沉醉。

他喜欢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并对战争和屠杀这些暴力场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这些场景中有许多激烈的情感和生死存亡的问题,可以成为表达艺术家情感和思想的强烈载体。同时,他也借此表达对当时政治和社会问题的关注,希望通过艺术作品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

德拉克洛瓦曾说过:

“艺术家的工作是通过创造和表达来影响人们的思想,因此,艺术家应该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创造美丽的艺术品。”

不够现代的现代主义先锋

在19 世纪的欧洲,浪漫主义成为一种新兴的思潮和艺术风格,与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形成鲜明对比。德拉克洛瓦的作品正是体现了这种浪漫主义的特点,他的绘画中强调情感、个性和主观感受,强调艺术家自我表达的力量。但德拉克罗瓦的艺术也是矛盾的,这种矛盾性主要体现在他作品中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艺术风格,同时又带有明显的古典主义影响。他的作品中既有对于个体情感的表达和强调,又有对于历史和政治事件的呈现和思考,这种矛盾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也使他的艺术观念与时代潮流的发展不完全吻合。例如,他在《自由引导人民》中表达了对于民众自由的向往,但同时又揭示了革命暴力的残酷和不可避免的后果;在《萨丹纳帕勒斯之死》中,他表现了暴君的残暴和独裁,但同时又让人们感受到了亚述帝国文化的繁荣和辉煌。这种矛盾性体现了德拉克洛瓦对于现实的认识和思考,也成为了他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同时,这种矛盾的艺术风格也见证了19 世纪欧洲艺术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转变的过程。

本页欧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1830 年 布面油画 260×325cm 卢浮宫藏

德拉克洛瓦的艺术作品更多的关注于历史、神话和文学等题材,这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不无关系。但他也不完全是一个传统的历史画家,他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暴力、激情和动荡不安等元素,都是与当时社会变革和政治氛围密切相关的。他的艺术风格的矛盾性也是与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因此,虽然他的作品不一定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但他的艺术观念和风格无疑具有一定的现代性和前卫性。

当然,艺术史记住他的,还是他作品中的暴力、激情和动荡不安。

画家的野心

1827 年,德拉克洛瓦开始着手创作《萨丹纳帕勒斯之死》,整个创作过程大约持续了两年时间。他采取了极其认真的创作方式,多次前往卢浮宫和各大博物馆研究古代亚述和波斯的艺术和文化,并请来了一位古代历史学家作为顾问,确保作品的历史和文化的准确性。

跨版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布面油画 392×496cm 1827 年 卢浮宫藏

本页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局部

《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取材于拜伦的诗歌《萨丹纳帕勒斯》:以凶残暴虐著称的亚述帝国(Assyria)位于两河流域,萨丹纳帕勒斯是亚述帝国的末代君主,他昏庸颓废,招致叛乱。当他听说自己的军队战败的消息后,为了向即将占领王宫的叛乱者泄愤,他下令禁卫军将女人,骏马,珠宝带到他的床榻前,就在他的面前全部杀死。这是一场盛大的自杀,它将个体毁灭时那种极致痛苦和狂乱放大成百上千倍——将君主个人的悲哀,强加于众人的命运之上。然而,这场自杀的主角,君主萨丹纳帕勒斯,此刻却以一种极端冷漠的姿态躺在床榻之上面无表情,与惨烈的画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德拉克洛瓦在《萨丹纳帕勒斯之死》中表现出了巨大的野心和对古典主义传统的挑战。他将画面表现得异常激烈和动荡,所有的肢体、布料、器皿都在扭动着,仿佛整个场景都在火焰中燃烧。这种极端的表现手法在当时是非常前卫和叛逆的,颠覆了传统的精致和稳定。

为了对抗新古典主义,德拉克洛瓦采用了多种手段。首先,他批判新古典主义绘画中过度理性化的表现方式。他认为艺术应该更加感性和真实,能够表达人的内心体验。其次,他选择了与新古典主义不同的题材和风格。他更加倾向于描绘暴力、性、死亡等具有强烈冲突性的题材,表现出一种对人性深处的关注和探索。此外,他还采用了新的绘画技巧,比如对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创新,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这种艺术手法挑战了当时新古典主义所倡导的精确和稳定的表现方式。因此,德拉克洛瓦被认为是反叛者和挑战者,他的作品对于当时的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拉克洛瓦创作《萨丹纳帕勒斯之死》时,正处于法国大革命后的政治动荡时期。他看到了民众的暴力和残酷,同时也感受到了艺术的力量。他相信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同情和反思,使人们更加理性地看待现实中的暴力和残酷。

反叛者的色彩屠杀

古代亚述国是公元前21 世纪至公元前7 世纪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存在的一个帝国,其首都为亚述城(Assur),后迁至尼尼微(Nineveh)。

在公元前9 世纪至公元前7 世纪的亚述帝国时期,亚述国一度成为当时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亚述国军队强大,拥有先进的军事技术和装备,曾多次征服周边地区,包括巴比伦、埃兰、以及西亚和小亚细亚地区。

亚述国王萨丹纳帕勒斯(Sennacherib)生活于公元前7 世纪,是亚述帝国的第二十五位国王,也是该国最强大的国王之一。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亚述帝国的黄金时期之一,统治范围涵盖了现代伊拉克、伊朗、土耳其和叙利亚等地。

萨丹纳帕勒斯早年英武有为,却在后期因沉湎于骄奢淫逸,遭到民众反叛。他在最后的时刻,令手下杀戮名驹和妃嫔侍女为其陪葬。而他则于床榻自卧,令宫中官吏于床下支起巨大柴堆用以自焚。

本页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局部

对页欧仁·德拉克洛瓦《希阿岛的屠杀》布面油画 419×354cm 卢浮宫藏

《萨丹纳帕勒斯之死》还在许多领域把对比手法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有着强健筋骨的卫士与濒死的苍白的女人体形成对比;整个画面的动荡不安与国王平稳躺卧的姿态、表面的冷漠平静形成对比。构图上,多重心的画面丰富而有序,左高右低的对角线上,呈现出一条阔大明亮的光带。所有的运动趋势都集中在萨丹纳帕勒斯身上,从而使整个画面保持统一,相互间仍然有着联系。画家用笔胆大心细,对画面每一个细节的精雕细琢,尤其是厚涂时的高光和透明的薄涂法的结合,表现出画家娴熟的艺术技巧与风格。

在绘画风格上,德拉克洛瓦采用了当时流行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强调情感、个性和想象力的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他自己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特点。他的绘画技巧精湛,色彩鲜艳丰富,运用对比强烈的明暗、强调细节和肌理等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逼真。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一幅不朽的杰作,成为浪漫主义运动的象征之一。

本页左图:欧仁·德拉克洛瓦《萨丹纳帕勒斯之死》局部

右图:拜伦 1813 年

这幅作品画于《希阿岛的屠杀》三年之后,虽然是取材于拜伦的诗歌,但德拉克洛瓦在创作中完全自由发挥,创造了他自己的独特艺术语言和风格,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他自己虚构的。这幅画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设计都充满了德拉克洛瓦的个人情感和思想,表现了他对于人性、自由、权力和暴力等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探索。

德拉克洛瓦一生都把热烈的情感视为艺术的生命,认为艺术家应当把感情从一切理性法则中解放出来,应当去认识和洞察理性之外的秘密。他不愿完全接受学院派的教条,批评学院派那冷冰冰的、矫揉造作的作风,相信在绘画中色彩和激情比素描和理性更为重要。

在这幅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画家对暴力不加约束的探索,以至于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称其为自己的一生之敌。

猜你喜欢
丹纳新古典主义勒斯
北京酷勒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霍勒斯·卡伦对美国犹太族群认同的影响
马建军的“新古典主义”
18世纪的甜腻与壮丽——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
实验动画的特征与艺术价值研究——基于丹纳的艺术价值论
论索福克勒斯悲剧中的孤独意识
《蝇王》中菲勒斯的否定与消解
“新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与十七年文学的现代化
当神农遇见史丹纳——古中医与人智医学比较
精选家庭的新古典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