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朝辉
关键词:窖藏 元青花
1949 年以来,在各地发现的元代窖藏里出土了大量元青花瓷器。据不完全统计,从1965 年至今,发现元青花窖藏18 處,出土元青花100 件(见“元代窖藏青花瓷器统计表”)。出土地点为北京市,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和定兴县,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和集宁路古城遗址,新疆自治区霍城县,江西萍乡,安徽繁昌,江苏丹徒、高安和金坛,浙江杭州以及四川雅安等地,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北两大区域(图1)。
一、窖藏元青花分布
(一)北方地区
1. 北京与河北地区
元大都所在地北京是元朝的政治文化中心,居住着元朝的皇族、官僚贵族和富人。1970 年在对元大都的勘查和发掘过程中,在旧鼓楼大街豁口东的一处院落遗址发现一个瓷器窖藏,其中有十件精美的青花瓷器。这批青花瓷器不论是胎、釉的烧造和绘画的技法,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1 其中青花凤首扁壶(图2),壶身上部画一只展翅的飞凤,凤头昂起为壶嘴,凤尾卷作壶把,壶身下部画着一束茂盛的缠枝牡丹,造型生动,色彩清新。
在紧邻北京的河北省保定市(今莲池区)和定兴县也相继发现了元青花窖藏。1964 年在保定发现6 件元代青花瓷器窖藏,其中有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1 对、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瓶1 对、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小瓶1 件、青花八棱执壶1 件,制作十分精美,是宫廷御用酒器。2 特别是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图3),器盖和器身纹饰达9 层之多,主次分明,繁密而不乱,堪称江西景德镇元代青花釉里红的代表作。盖顶置蹲狮纽,盖面绘青花莲瓣纹和卷草纹,口外沿饰青花回纹,颈部绘青花缠枝菊花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如意云头之间缀以折枝花卉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以双重串珠堆贴而成,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花卉间杂有浓淡不一的绿色斑点;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戏球图,狮身系彩绸缨络,回首翘足,嬉戏争斗,空白处间以杂宝。双狮纹在元青花瓷器上较为少见,它来源于西方萨珊银器常见的“徽章式样”,我们目前能见到的年代较早、装饰有双狮纹的器物有陕西何家村出土的鎏金双狮纹银碗和法门寺地宫出土的鎏金双狮纹菱弧形圈足银盒。据郭学雷考证,这批窖藏瓷器可能属于元末大臣、保定路达鲁花赤月鲁不花。
1972 年在河北省定兴县元代窖藏里发现青花凤纹和青花梅月纹高足杯各一件。其中,青花梅月纹高足杯,广口,斜直壁,竹节形高足,器壁极薄,迎光半透明,胎质洁白细腻,白釉细润如凝脂;杯内一侧绘梅花,一侧绘一轮弯月,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诗意而绘,颇具宋元文人画的神韵。这两件精美瓷器也应当属于当时的官僚贵族。
2. 内蒙古地区
在内蒙古林西县、赤峰大营子(即林西县大营子)和呼和浩特的保合少乡都发现了元代瓷器窖藏。
林西县元代窖藏出土7 件青花瓷器,其中青花鸳鸯纹盘2 件,青花缠枝莲纹扁壶、青花龙纹盘、青花菊纹高足杯、青花龙纹高足杯、青花凤纹高足杯各1 件。5 林西县出土的这批青花瓷器,器形多样,胎质细腻较白,釉色莹润,绘画精美,青花用料讲究。青花缠枝莲纹扁壶的青花色调鲜艳,色重处有晕散现象和深入胎骨的暗色结晶斑,使用的是“苏麻离青”料。青花鸳鸯纹盘(图4),底饰莲花鸳鸯戏水纹,图案丰满,主次分明。这种在元青花瓷器上较为常见的莲池鸳鸯纹,也常见于当年的织绣。1976 年内蒙古集宁东南三十公里的土城子村(今属察右前旗)发现了一处和元集宁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有关的窖藏,6 窖藏中的一件绣花夹衫上刺绣图案中就有鸳鸯纹。
赤峰大营子瓷器窖藏出土青花龙纹高足杯5 件,青花梅草纹高足杯1 件。7 其中青花龙纹高足杯(图5)釉色莹润,内壁模印云龙纹,外壁绘云龙纹,龙纹飞舞,矫健无比。
内蒙古林西地区在元朝属应昌路,据《新元史· 惠宗本纪》记载,1368 年明军攻克大都,元惠宗妥懽帖睦尔撤出元大都,北走应昌,1370 年病故于此,惠宗子爱猷识里达腊在此继位,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应昌路从此成为北元皇都。8 在林西地区发现精美的元青花窖藏应与元惠宗北走应昌有关。
此外,在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子村集宁路古城遗址的三处窖藏内发现8 件元青花瓷器,9 其中青花小盏1 件、青花云龙高足杯2 件、青花云凤纹高足杯3 件、青花缠枝菊纹高足杯1 件和青花梨形注壶1 件。最精美的是青花梨形注壶(图6),壶盖以雕塑的小狗为纽,壶身呈梨形,两面饰折枝牡丹,釉色莹润,青花浓艳浑厚,着墨重处有铁锈斑,呈蓝黑色,晕散现象明显。
集宁古城是元代集宁路总管府所在地,初建于金代,时为金朝西京路大同府抚州属邑,是中原和漠北草原各蒙古族部落进行商贸交易的榷场所在。元朝建立后升为集宁路,隶属中书省,是元朝商贸交易的中心城市,在此居住了很多从事商业贸易的富人。上述青花高足杯窖藏发现于一处房址内,该房址其他窖藏出土的瓷器底足处书写有墨书“王宅药铺”等字,与瓷器共出的还有一套铜匙、铜勺等药店用具,说明此套青花高足杯应属于集宁路古城内“王”姓家族的药店所有。在漠北地区,行医与售药均属于社会地位较高的职业,家境富裕,所以“王”姓药店主人能拥有一套这样高档次的青花酒具。出土青花梨形壶的窖藏所在房间开间较大,房址位于古城主要街道边侧的居中部位,属于权贵人家。故集宁路古城出土的青花瓷器是城内居住的富贵人家所拥有的高档生活用品。
内蒙古呼和浩特保合少乡窖藏发现青花高足杯1件,10 口微敞,近底处丰满,上小下大的竹节式高足,为元代高足杯典型样式。
3. 新疆地区
1976 年在新疆伊犁地区的霍城县发现一处窖藏,里面有1 件青花凤纹高足杯(图7),杯足为竹节形,杯口内壁饰一圈牡丹纹,杯心绘对称的两只凤凰,上釉的技术很差,杯沿处釉下流,在外壁形成约一毫米厚的“釉台”;青花发色浓淡不均,青色中有黑斑点,具有“苏泥勃青”的特点,大部分青花图案都模糊不清。
1977 年在窖藏附近的农田里发现铸有“阿力麻里黑”地名的银币,这种银币元末在察合台地区流行。阿力麻里古城在西辽末年时已经成为中亚的一座名城,元《经世大典》“序录· 屯戍”条载:“国初征伐,驻兵不常其地,视山川险易,事机变化而位置之,前却进退无定制。及天下平,命宗王将兵镇边徼襟喉之地(如和林、云南、回回、畏吾、河西、辽东、扬州之类)。”12 这里的回回即指中亚奉行伊斯兰教之地。在成吉思汗统一中亚后,即把辽阔的西域分封给术赤、察合台、窝阔台。除术赤封地主要在钦察草原外,察合台、窝阔台的封地正是中亚伊斯兰地区。志费尼(1226 ~ 1283) 指出:“察合台受封的领域,从畏吾儿地起,至撒麻耳干和不花剌止,他的居住地在阿力麻里境内的忽牙思。”13 阿力麻里城极盛时期,整个城池周约50 华里,仅东西就达10 华里,南北更阔,城内“市井皆流水交贯,多林檎园(苹果园)”,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繁华城市,被誉为“中亚乐园”,欧洲人称其为“中央帝国都城”。阿力麻里城既是元朝帝国通往西方的交通枢纽,也是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之地,所以在此地发现元青花窖藏便不觉为怪了。
(二)南方地區
1. 江浙地区
江浙地区的元青花瓷器窖藏出土地点集中于江苏省丹徒、金坛、句容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市。
江苏省丹徒、金坛、句容在元代同属镇江。镇江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唯一交汇枢纽;因地位雄势、扼守长江而名“镇江”,自古即为江河南北之商埠重地。元代至元十二年(1275)设江阴镇江安抚使司,隶属浙西道;十三年改镇江府路总管府,十八年改隶淮东道;二十年改镇江路总管府,二十六年改属浙西道,下辖丹徒、丹阳、金坛三县。镇江在元代既是军事重镇,又是经济文化发达地区,也是达官显贵聚集之地。句容在元代属建康路,后改名集庆路,是南京的东南门户,现在隶属镇江,其军事、文化和经济的地位同样十分重要。
1962 年在江苏省丹徒县(现为镇江市丹徒区)发现一批窖藏瓷器,其中有青花高足杯6 件,均为半球形腹,竹节喇叭形高足,釉色青白莹彻,青花色调较深,在浓聚处呈现下陷的枯斑,其中5 件画梅月、1 件画松竹,颇具文人画风。这批青花瓷器可能是当时民间的实用品。
1966 年在江苏金坛发现元青花罐窖藏,出土青花云龙纹罐(图8)1 件,罐身刻画双云龙纹,即先用刻刀在胎上刻出云龙纹样,然后再以青料描绘,刀法简洁有力,绘彩生动活泼。流云纹云脚较长,龙细颈四爪,龙尾呈火焰状。器身下部饰仰莲纹。胎体厚重,青白色釉,青花发色淡蓝,有黑色斑点。15 此罐出土时口部覆盖着一个夹层银碗,罐内藏有50 余件银器,其中一件银盘的外底刻有阿拉伯铭文,汉译为回历“714 年1 月”,即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这件纪年银器确定了窖藏及青花罐的上限,也使该罐成为存世量极少的珍贵标准器。
1985 年在江苏句容发现3 件青花窖藏瓷器,1 件青花云龙荷叶盖罐和2 件青花云龙梅瓶。16 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为荷叶形,盖上绘荷花经络,器身绘行龙一周,龙纹形象威猛,细颈三爪,具有元末明初的风格;青花云龙纹梅瓶(图9),肩部绘如意垂云纹,腹部饰两条竞相追逐的行龙,龙纹细颈四爪,风格清矍瘦劲。3件青花瓷器体量都较大,绘画都很精美,同属元青花里的高档产品。
杭州是元代重要的商业城市,规模宏伟、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作为元代江浙行省首府的杭州,还是中国东南沿海海港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港口、世界海洋贸易体系的一个中心。1987 年在杭州发现一处元代瓷器窖藏,其中有青花笔架水盂(图10)1 件。笔架由四座耸入云间的海礁组成,顶端有一轮明月;笔架的左面为鱼蛙形水盂,背上有小孔。全器施青白釉,用青花描绘云朵、波浪、鱼蛙的双眼及部分海礁。17 在杭州城里发现的这件青花笔架水盂,构图层次复杂,做工精巧,应是当时的稀有之物,应为这座繁华都市里的达官贵人或富裕商人所拥有。
2. 江西、安徽地区
江西和安徽地区的元青花瓷器窖藏出土地点有:江西省的高安、萍乡,以及安徽省的歙县和繁昌。
高安出土元青花窖藏数量最多、最为精美。高安出土了青花高足杯、青花云龙盖罐、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和蕉叶纹花觚等。18其中,青花云龙纹兽耳盖罐(图11)肩部贴兽首衔环双耳, 宝珠纽, 全器纹饰达12 层, 主题纹饰为双三爪云龙纹;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图12),荷叶形盖纽中心画旋转叶脉纹,四面加绘鳜鱼、螃蟹等,主题纹饰为云龙赶珠纹;青花带盖梅瓶(图13),九层纹饰,主题纹饰为云龙纹或缠枝牡丹,盖内分别有墨书“礼”“乐”“书”“数”“射”“御”六字。所有青花瓷器均釉质光润,白中闪青,青花发色浓艳,料浓处起黑斑,有明显凹陷,器盖青花有晕散现象。
在这些元青花瓷器中,青花云龙盖罐和青花带盖梅瓶的装饰较为特别,它们不似其他元青花瓷器那样全器布满纹饰,而是在主纹饰带和其他纹饰带之间留出空白带,主题纹饰突出,整个画面显得疏朗有致。
这批青花瓷器与河北保定窖藏青花瓷器一样,都是十分精美的高档瓷器,它们的拥有者应为当时既有显赫地位、又有较深厚的汉文化修养的显贵。元代中晚期在高安城区上泉伍家村居住着伍兴甫与伍良臣父子,伍兴甫官至元朝驸马都尉,为皇室近侍,且从事商业运输,获利甚多。清同治《高安县志· 人物志》19 载:“伍良臣,字云从,元驸马都尉兴甫之子。尘视富贵,致力经籍。为诗文畅达清润。壮游京师,道不谐于俗。后辟为临江经历,八十日即弃去。时元社将屋,识者谓其凤翔千仞,希踪古之明哲,所著有《中流一壶集》行世。”其生卒年代不详。从《高安县志》中的记载看,伍良臣弃官“时元社将屋”,他于元晚期为官,崇尚《周礼》《礼记》等儒学经典,父子二人政治上有权势,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条件接触和使用皇宫器物。虽然不能肯定这批高安窖藏元青花瓷器属于伍兴甫父子所有,但属于跟伍氏父子一样显赫的家族应该是无疑的。
江西萍乡窖藏出土的元青花器形都不大,青花呈色偏灰,制作不甚规整,应该是景德镇生产的普通产品。20 窖藏共出土青花带座炉1 件、青花带座梅瓶2 件、青花盏5 件、青花奔兔纹匜1 件、青花飞凤纹高足杯1 件,共计10 件。其中青花奔兔纹匜(图14)壁内外饰缠枝纹带,匜中心绘一兔,兔二耳竖起,前肢上悬,扭头后窥,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这批瓷器虽然是普通产品,但对使用者来说也很珍贵,所以在战乱的时候被窖藏到地下。
1982 年在安徽省歙县人民银行工地发现一处窖藏,出土1 件青花云龙纹高足杯残件,同时出土了蓝釉爵杯、白秞描金高足杯和卵白釉印龙纹高足杯等瓷器54 件,都非常精美。21 这批瓷器被贮藏在一件覆扣的铁锅下,或因元末兵乱而埋于地下。
歙县设立于秦朝,宋宣和三年(1121),歙州改称徽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称徽州路。至正十七年(1357),改称兴安府;至正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改兴安府为徽州府。22 自北宋歙州改称徽州后,歙县就一直是徽州的府治所在,是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因此这批精美瓷器的拥有者应是当地的达官贵人。无独有偶,在歙縣医药公司基建工地也发现一批印有“枢府”二字的窖藏瓷器,这批瓷器上墨书的“椿”字表明它们曾经为歙县县丞洪椿所有,也说明元代的高档瓷器往往为达官贵人拥有和珍视,在战乱时常常被埋到地下,等到将来战乱结束后重新启用。
1998 年1 月安徽省繁昌新港镇在挖地下水管道时,发现元代瓷器窖藏,其中有青花兽耳罐2 件、青花高足杯13 件。23 窖藏出土后,由于种种原因未公开发表。青花兽耳大罐,一件主体纹饰为三爪云龙纹,一件为孔雀牡丹纹,皆饰如意形云肩,兽首耳上书“王”字;高足杯均饰云龙纹。
在青花孔雀牡丹纹兽耳罐(图15)上,孔雀在牡丹花丛中飞翔、穿行。孔雀不产于中原,历史上由西域、南洋等地向中原王朝贡奉,《元史》也有记载“甲辰,海南贡白虎、狮子、孔雀”。孔雀以其羽毛的绮丽被元代皇室视为珍禽。孔雀牡丹纹在一些传世元青花瓷器上能见到,如土耳其托普卡比博物馆藏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大盘、大英博物馆藏孔雀牡丹纹大罐、日本松冈美术馆藏元青花孔雀牡丹纹四系扁壶等。在兽首上用青花书写“王”字的做法非常罕见(图16)。
繁昌窖藏出土的13 件高足杯,造型各异,口沿有撇口、侈口之分,高足有喇叭形、竹节形之分。一次性出土这么多数量的高足杯实为罕见。
3. 四川地区
四川地区出土的元青花瓷器,不仅有器形稍大的罐、瓶、炉等完整器,同时也有高足杯等小件器物标本,使用的青料既有进口料又有国产料,一般与枢府釉和龙泉窑的高档瓷器同时出土。
1988 年和1992 年在四川雅安市24 和三台县25 发现了元代瓷器窖藏,出土了元代青花瓷器。雅安出土的“至正七年”青花楷书款双系盖罐(图17),盖顶为宝珠纽,通体施青白釉,腹部一侧直书“至正七年”楷书款,青花发色浓艳,具有“苏麻离青”的特点。至正七年为公元1347 年,该罐的生产年代离元代灭亡仅仅20 年。三台出土的元代窖藏青花折枝菊花纹象耳瓶2 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1 件。其中,青花折枝菊纹象耳瓶颈肩部贴塑两只对称的象耳,上各套一只垂环;颈上部绘蕉叶纹,下部绘四瓣对称的双钩变形覆莲纹,莲纹上下饰古钱纹;腹部绘折枝菊花纹和双钩变体仰莲纹;共八层。器外施青白釉,青花发色浓艳,有晕散现象。瓶圈足内有墨书记号,可能是八思巴文。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直口,短颈,鼓腹,三兽足,口肩部贴塑两只对称的附耳。此炉的造型,与1970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白塔村窖藏出土的“至大二年”(1309)钧釉贴花鼎式炉相似。
元代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红巾军别部明玉珍在四川地区建立夏国。1366 年,明玉珍死,子明升继立,年仅十岁。夏国臣僚开始自相倾轧。洪武四年(1371)正月,朱元璋任汤和为征西将军,率廖永忠、杨璟等部由瞿塘趋重庆,傅友德部由秦陇趋成都,两道伐蜀。廖永忠部攻克夔州。汤和大军进至重庆,明升投降。七月,傅友德攻下成都,夏丞相戴寿降。由此,朱元璋平定四川。26在这场元末战争中,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力受到很大破坏,在战争中当地的贵族或富人将珍贵的青花瓷器窖藏起来。与四川三台窖藏青花瓷器一同出土的大多是供器,可能是至正二十一年(1361)九月,红巾军明玉珍部攻打三台前僧人出逃前仓皇藏下的。
二、各地出土窖藏元青花分类
各地出土窖藏元青花的造型有高足杯、罐、梅瓶、象耳瓶、玉壶春瓶、执壶、凤首扁壶、梨形注壶、盏托、盘、花觚、双耳炉、带座香炉、带座瓶、匜和笔架等,品种繁多。
我们根据精美程度把这些青花瓷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保定窖藏和江西高安窖藏为代表的精美瓷器,这类瓷器绘有特异纹饰,构图严谨,笔法工整,体量一般较大,用途应为酒具。保定出土的青花瓷器有大罐、带盖梅瓶、玉壶春小瓶和八棱执壶;高安出土的青花瓷器有高足杯、盖罐、荷叶盖罐、梅瓶和花觚等。这类高档瓷器数量不多,但制作精美。另一类是以江苏丹徒窖藏的梅月、松竹纹高足杯为代表的品质一般的瓷器,这类瓷器构图疏朗,笔法较为自由草率。它们是景德镇工匠生产的普通商品,故制作较为粗率,数量较多。
三、各地出土窖藏元青花纹饰
窖藏元青花的纹饰繁多,可分为主纹饰(图18)与辅纹饰(图19)两种。
(一)主纹饰
1. 花卉纹
(1)松竹梅纹(主纹饰一,又名岁寒三友,高足杯常见纹饰,见于高安元代窖藏瓷器青花松竹梅高足杯)
(2)松竹、月影梅纹(主纹饰二,高足杯常见纹饰,见于河北省定兴县月影梅纹高足杯)
(3)四季园景纹(主纹饰三,见于保定青花釉里红镂空大罐,表现园林风景)
(4)折枝花卉纹(常用于执壶和梨形壶上),如折枝菊花纹(主纹饰四,见于河北保定窖藏青花折枝花卉八棱执壶)、折枝牡丹纹(主纹饰五,见于集宁路古城遗址窖藏元青花梨形执壶)
(5)缠枝莲纹(主纹饰六,见于元大都窖藏青花缠枝莲纹碗)、缠枝菊纹(主纹饰七,见于元大都窖藏青花缠枝牡丹菊纹托盏外壁)、缠枝牡丹纹(主纹饰八,见于元大都窖藏青花缠枝牡丹菊纹托盏内底)
(6)如意状卷叶纹(主纹饰九,见于高安青花蕉叶纹花觚腹部)
(7)一束莲、西番莲、石榴纹(主纹饰十~十二,多在盏、杯内底,一束莲、西番莲纹见于高安青花高足杯内底,石榴纹见于元大都窖藏青花缠枝牡丹菊纹托盏内底)
2. 动物纹
(1)双狮戏球纹(主纹饰十三,见于保定青花双狮纹玉壶春瓶)
(2)龙纹(主纹饰十四,见于高足杯和梅瓶,如赤峰大营子龙纹高足杯和高安龙纹带盖梅瓶)
(3)凤纹(主纹饰十五,见于高足杯或盖罐,如伊犁青花凤纹高足杯和繁昌凤纹盖罐)
(4)麒麟纹(主纹饰十六,见于保定海水龙纹八棱梅瓶)
(5)莲池鸳鸯纹(主纹饰十七,见于林西莲池鸳鸯盘)
(6)兔纹(主纹饰十八,见于萍乡青花兔纹匜)
3. 其他
(1)书法“寿”字(见于定兴青花凤纹碗内底)、“福”字(见于萍乡青花凤纹高足杯内底)、“王”字(见于繁昌青花兽耳盖罐)、“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主纹饰十九,见于高安青花诗文高足杯内底)
(2) 云纹、波浪纹(主纹饰二十,见于杭州青花笔架)
( 二)辅助纹饰
1. 花卉纹
(1)山栀子纹(即射干纹,28 辅助纹饰一,见于丹徒青花高足杯内底)
(2)梅花纹(辅助纹饰二,见于丹徒青花高足杯内底)
(3)灵芝纹(辅助纹饰三,见于保定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器盖变形莲纹内)
(4)卷草纹(辅助纹饰四,见于高安青花诗文高足杯内壁口沿)
(5)缠枝花卉――缠枝牡丹纹(辅助纹饰五,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肩部)、缠枝菊纹(辅助纹饰六,见于林西大营子青花莲池鸳鸯纹盘内壁口沿)、缠枝莲纹(辅助纹饰七,见于句容青花云龙纹梅瓶胫部)
(6)蕉叶纹(辅助纹饰八,见于保定青花折枝花卉八棱执壶颈部)
(7)变形莲纹(辅助纹饰九,见于高安青花牡丹纹带盖梅瓶足部)
(8)折枝草叶纹(辅助纹饰十,见于保定青花釉里红开光镂空大罐下腹部)
2. 动物纹
(1)螃蟹纹(辅助纹饰十一,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2)青鱼纹(辅助纹饰十二,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3)鲶鱼纹(辅助纹饰十三,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4)鳜鱼纹(辅助纹饰十四,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3、其他
(1)杂宝纹(辅助纹饰十五,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2)钱纹(辅助纹饰十六,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3)回纹(辅助纹饰十七,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
(4)火焰纹(辅助纹饰十八,见于丹徒青花高足杯内底)
(5)火焰宝珠纹(辅助纹饰十九,见于保定青花折枝花卉八棱执壶上腹)
(6)卷云纹(辅助纹饰二十,见于金坛青花云龙罐腹部)
(7)弦纹(辅助纹饰二十一,见于高安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腹部)
(8)斜方格纹(辅助纹饰二十二,见于江西高安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上腹部)
(9)云肩纹(辅助纹饰二十三,见于江西高安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上腹部)
(10)落花流水――荷花、莲花水波纹(辅助纹饰二十四、二十五,见于江西高安青花云龙纹带盖梅瓶云肩内)
(11)缀珠纹(辅助纹饰二十六,见于保定青花釉里红镂空大罐腹部)
四、各地出土窖藏元青花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这些精美的窖藏元青花瓷器造型不同、规格各异、纹饰迥然,但我们还是能够从中分别发现汉民族、蒙古草原民族和西亚阿拉伯民族之间经济交流、文化融合的历史印记。元青花艺术是多种文化交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在窖藏元青花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素。
(一)佛教文化因素
据《新元史· 释老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在即位前,邀请西藏地区的名僧八思巴东来,即位后,奉八思巴为帝师,命其掌理全国佛教,兼统领吐蕃地区的军政。八思巴圆寂后,他这一系的僧人继续为元帝师的有亦怜真、答儿麻八剌乞列、亦摄思连真、乞剌斯八斡节儿、辇真监藏、相家班、相儿加思、公哥罗古罗思监藏班藏卜、旺出儿监藏、公哥列思八冲纳思监藏班藏卜、辇真吃剌失思等喇嘛。29 终元之世,皇帝必先就帝师受戒,然后登位。凡举行法会、修建佛寺、雕刻藏经等佛事费用,多由国库支出,并常给与寺庙大量田地以为供养。而喇嘛僧则享有一些政治經济特权。汉族僧徒与河西回鹘僧,仍受到相当的待遇。元初佛教界一些著名人物,如耶律楚材、刘秉忠等,或为朝廷所尊信,或居政府的要职,对于当时佛教的护持,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从江西高安青花云龙纹荷叶盖罐盖上的杂宝纹饰、江苏丹徒青花高足杯内底的山栀子纹饰、四川三台元代窖藏出土青花折枝菊花纹象耳瓶上的双钩变形覆莲纹、莲纹上,我们能见到佛教文化的因素。
四川三台和江苏金坛出土的窖藏元青花瓷器与寺庙有着密切的联系。与三台窖藏青花瓷器一同出土的大多是供器,一件青花折枝菊花纹象耳瓶中还留有清水,可能是被僧侣从神龛上拿下来,还未来得及把水倒出就窖藏起来了,因此三台元代窖藏出土的两件青花折枝菊花纹象耳瓶和一件青花缠枝牡丹纹双耳炉很可能就是寺庙的供器;江苏金坛元青花云龙罐的出土地点湖溪村在元代为镇,元世祖至元间在此建造湖溪庵,为金坛名胜之一,30 因此这个青花罐很有可能就是该寺庙的窖藏。
(二)蒙元文化因素
1. 窖藏元青花纹饰上的蒙元文化因素
窖藏元青花瓷器上的纹饰大量使用了刺绣图案,其中莲池鸳鸯、牡丹纹、龙纹、凤纹、麒麟纹、兔纹、“寿”字、“福”字、灵芝纹、云肩纹、连珠纹都来源于元代贵族们使用的织绣花纹。内蒙古察右前旗土城子村发现的与元集宁路总管府达鲁花赤有关的窖藏里出土了一件绣花夹衫(图20)。夹衫所绣图案莲池鸳鸯、飞凤等也见于窖藏元青花瓷器。
此外,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和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缠枝牡丹如意云肩纹梅瓶上的云肩纹应来源于服饰的“衬甲”或“云肩”。《元史· 舆服· 仪卫服色》对衬甲和云肩有详细解释:“衬甲,制如云肩,青锦质,缘以白锦……云肩,制如四垂云,青缘,黄罗五色,嵌金为之。”32 可见与窖藏元青花瓷器上的云肩纹是一致的。
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在腹部饰双钩菱花形串珠开光,内镂雕四季园景。元青花中的这种缀珠纹应来源于速不都纳石失以及珠袄(贵族们在大典上或大宴中所服的用小珍珠缀成花纹的礼服)等,是对礼服上珠绣花的模仿。元代贵族丝织品上盛极一时的花纹,对元青花装饰产生了巨大影响,从而使元青花瓷器呈现了浓郁的蒙元风格。
2. 窖藏元青花瓷器造型上的蒙元文化因素
元青花窖藏里出土了不少高足碗(杯)、盏托、扁壶和匜,这些器形与蒙古族的饮食习惯有关,适用于蒙人善骑喜饮的习俗。
元青花台盏应来源于蒙古族的银器。据《元史》卷七十八“礼制· 服色”条记载:“庶人……酒器许用银壶瓶台盏盂镟,余并禁止。”
蒙古族是游牧民族,习惯于在迁徙中生活,四系扁壶(图21)可穿绳系带,便于携带,北京元大都遗址窖藏出土的青花凤首扁壶应是从四系扁壶发展而来。
匜是中国先秦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有“奉匜沃盥”的记载。匜流行于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这种器形在宋金均不多见,陕西蒲城洞耳村至元六年(1269)墓的壁画《堂中对坐图》(图22)中,厅堂左后方的桌上,摆着玉壶春瓶、匜、承盘和双盏等成套酒具,说明到元代时,匜已经从最初的盥洗用具演变为饮酒用具。
(三)汉文化因素
1. 窖藏元青花瓷器纹饰上的汉文化因素
窖藏元青花瓷器上的松竹梅、松竹、梅月、四季园景、梅花、螃蟹、青鱼、鲢鱼等纹饰都来源于元代书法和绘画(图23)。松竹梅也称“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是汉族文人常颂扬的题材;折枝花卉、缠枝莲、缠枝菊、卷草、海棠花(朵花)、牡丹、荷花等纹饰在宋代的磁州窑(图24)和吉州窑彩绘瓷器都能找到它们的影子;而菊花(朵花)、草叶梅花(朵花)、一束莲、西番蓮、石榴、双狮戏球、山栀子(射干)、蕉叶、折枝草叶、杂宝、钱纹、回纹、火焰、火焰宝珠等纹饰则来源于景德镇南宋至元初瓷器上的刻印花纹饰(图25)
2. 窖藏元青花瓷器造型的文人趣味和复古风气
杭州出土的窖藏元青花笔架水盂是典型的文房用品。杭州是元代江南的商业重镇,规模宏伟、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吸引了不少从北方来的文士。著名的戏剧家关汉卿,在元朝灭宋后不久,便自大都来到杭州;著名书法家鲜于枢也自北方南迁,最后定居杭州,他的墓葬中就出土有端砚这样的文房用品。杭州出土的这件窖藏元青花笔架水盂便是江南地区汉文化的体现。
河北定兴元青花窖藏出土的青花月梅纹高足杯(图26),其上所绘月梅,简洁淡雅,有宋人梅花图的遗风。
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带盖梅瓶,盖内分别有墨书“礼”“乐”“书”“数”“射”“御”六字,这六个字指的是“六艺”,即礼(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西周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其中礼、乐是核心,书、数是基础,射、御等技艺也很受重视,其成绩可作为奖励的依据。在六件梅瓶的盖内和器底都书写这六个字,是为了防止将器盖和器身弄混。书写这六个字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在瓷器运到高安前,为了防止弄混而书写的;第二种可能是在将瓷器窖藏之前书写的。书写者可能是工匠,也可能是窖藏主人。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汉族文化的因素对元代人的深刻影响。
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高足杯,器底书“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场”,反映出元代文人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不得入仕而产生的消极心理,是典型的汉族文化因素的体现。
(四)伊斯兰文化因素
1. 窖藏元青花瓷器造型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6 件青花瓷器中有4 件采用八棱形,包括八棱梅瓶一对、八棱玉壶春瓶和八棱执壶各一件,这种八棱形是模仿伊斯兰金属器造型,与大英博物馆藏埃及马木鲁克王朝八棱鎏银铜执壶造型相似。
元青花中一些纹饰繁复、体型较大的产品是卖给国内外的穆斯林和其他仰慕伊斯兰文明的富人的商品瓷。江苏金坛窖藏出土的青花龙纹罐,器形较大,腹径达35.5 厘米,罐内遗物包括一件刻有阿拉伯回历纪年的银盘,窖藏主人应与伊斯兰世界有关联,而当时的确有穆斯林在金坛定居。
2. 窖藏元青花瓷器纹饰的伊斯兰文化因素
河北保定窖藏出土的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在双钩菱花形串珠开光内镂雕四季园景,其上的“开光”纹饰,是对清真寺拱门形象的模仿。
元青花的图案布局繁缛细密,常以层层装饰带环绕器身,河北保定窖藏出土青花双狮纹玉壶春瓶和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云龙兽耳盖罐上面的纹饰都达九层纹,这种风格与伊斯兰金属器皿风格相同,同时也是受到伊斯兰建筑上的细密构图影响的结果。但是伊斯兰风格的纹饰往往是作为辅助纹饰绘画在元青花上面,主题纹饰往往是汉族文化的内容。比如,河北保定窖藏出土青花釉里红开光镂花大罐饰有很多辅助纹饰,但最主要的开光内是汉文化的四季园景图。
总之,元青花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导,融合了佛教文化、蒙元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多种文化的结合体,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果。元青花的诞生,使釉下青花彩绘这一装饰手法成为中国陶瓷生产的主流,而元代对外扩张和贸易使青花瓷器走向世界,元青花窖藏瓷器的出土充分地证明了这点。
五、窖藏元青花瓷器主人的身份和窖藏产生的历史背景
“窖藏”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般是人们在发生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特殊情况下,把自己珍惜的物品进行权宜性的保存。元青花窖藏的年代大都在元代中晚期、特别是元代末年,这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有关系的。
(一)窖藏元青花瓷器的历史背景
元代末年,蒙古统治集团分裂,朝廷内部夺权斗争异常惨烈,使得元帝国变得摇摇欲坠;而等级制度以及连续出现的严重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崩溃,更成为农民揭竿而起直接的原因。于是,元朝的灭亡便不可避免了。1351 年,刘福通领导农民在颍州暴动,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在十几年的反抗斗争中,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不断壮大,逐渐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1367 年,朱元璋发布讨元文告,派将军徐达率兵向北进取中原,次年攻占元大都,元惠宗妥懽帖睦尔逃往蒙古草原。36 很多元青花都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被窖藏起来的,其中江西高安窖藏尤为突出。元末发生过5 起较大的农民起义军攻夺高安( 元时称瑞州) 事件,延续时间长达11 年。在农民军到来之际,当地的官僚、豪绅有可能将不易携带的珍贵瓷器放入窖藏保护。
内蒙古林西、集宁路遗址的元青花窖藏也与元代的灭亡有关。据《新元史· 惠宗本纪》记载,1368 年明军攻克元大都,元惠宗撤出元大都,北走应昌,1370 年病故于此,惠宗子爱猷识里达腊在此继位,改元宣光,史称北元,应昌路从此成为北元皇都。集宁路则是元朝商贸交易的中心城市,与应昌路一样隶属中书省。1357 年,红巾军北伐的中路军由大同路攻打集宁路,再由集寧路攻入兴和路,直至应昌路和元上都。1368 年,明朝大将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再次攻打集宁路。这些地区的元青花窖藏应该是在这场改朝换代的战争中埋下的。
(二)窖藏元青花瓷器主人的身份
根据出土情况,这些元青花窖藏的主人大致可分为达官贵族、穆斯林、士大夫和平民四类。
1. 达官贵族
上述元青花窖藏中,以河北定州窖藏和江西高安窖藏出土的青花瓷器最为精美。根据深圳博物馆郭学雷考证,河北保定窖藏元青花瓷器属于元末重臣、保定路达鲁花赤月鲁不花的可能性极大。月鲁不花与元惠宗关系密切,保定窖藏元青花瓷器很有可能是惠宗赏赐“上尊”酒时的储酒用具。窖藏的形成与至正二十年(1360)保定陷落的战事有关。
2. 穆斯林
蒙古统治集团对伊斯兰文明很倾慕,不仅大批任用回回,还设立了许多伊斯兰文化机构,如回回国子监、回回司天监等。此外,江苏金坛窖藏出土青花龙纹罐的主人应与在当地定居的穆斯林有关。
3. 士大夫
元朝建立以后,统治阶层在一定程度上重视汉家文明,采取了“兼行儒学、推崇汉制”的政策,所以出现了有较高汉文化素养的士大夫阶层。江苏丹徒的青花松竹高足杯、河北定兴的青花梅月高足杯、浙江杭州的青花笔架,其主人都应该是当时的士大夫。
4. 平民
元朝景德镇瓷局工匠在“无命则止”的情况下,生产了一些商品瓷,制作较为粗率,数量较多,这类商品瓷多为平民所使用。江苏丹徒窖藏的月梅、松竹纹高足杯就是这类商品瓷。
六、结语
元青花窖藏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一般是人们在战争和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下,把自己珍惜的物品进行权宜性的保存。元青花窖藏的年代大都在元代中晚期,特别是元代末年,这与当时的农民起义和元朝灭亡有关。元青花窖藏的主人是元朝的达官贵人、士大夫、穆斯林和平民。窖藏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特征说明了元青花的文化内涵是以汉族文化为主导,融合了佛教文化、蒙元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多种文化的结合体,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