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高校治理效能提升路径研究

2023-07-23 15:12:36沈乃丰刘芫健胡纵宇
中国电化教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治理效能提升路径高校

沈乃丰 刘芫健 胡纵宇

摘要:数字化时代为高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能力与效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该研究结合“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数字化变革在高校治理中的应然作为,分析了高校治理中数字化改革的现实困境,然后从顶层设计、智慧校园、管理服务、科学决策、数权监管等多个层面分别给出数字化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可行路径,旨在为高校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数字化;高校;治理效能;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重中之重研究课题“信息技术融合实验教学改革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编号:2021JSJG021)、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发展一流多元江苏高等教育的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课题编号:Z/2020/04)研究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高校治理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效能是衡量国家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双一流”建设是高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目标、规划发展路径和进行资源配置等的政策依循,是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中的引领性政策。“双一流”建设的成效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1]。“双一流”建设是一项复杂工程,并非高校在硬件或者软件方面的简单升级,而是要对资源进行系统整合、重新分配,在遵循大学发展、学科建设、社会进步的三重逻辑中,既要持续完善高校治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将大学章程等落到实处,还要在不断提升高校的治理效能方面做出努力,唯此才能在依法治校、人才培养、创新科研、服务社会、学生事务、优化管理、保障教学等方面取得良好的建设效果。学界已对如何实现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开了理论研究与路径探索[2-9]。

在2022年2月,国家层面上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已经启动。为了实现前述的建设与发展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努力尝试完善社会支持系统,并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平台,搭建起全方位、全过程、系统化的高校运行系统,为提升高校治理效能提供保证。学界从“管理服务、框架设计、区域应用、构成要素、中台架构”等角度分别进行了相关研究[10-16],已有的研究对于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助力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就是说,通过积极发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优势,并将其渗透到“高校治理结构重组和流程再造”等高校治理的各个方面,可以破解高校治理中的现实需求及发展难题。因此,数字化在高校治理中拥有着无限的潜能。但在实践中,却存在高校治理数字能力空间有待拓展,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及技术支撑体系需要数字化再造,以及需要摆脱路径依赖等问题。

实际上,早在2021年7月《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質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就已经发布,同年8月,教育部就批复同意了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2022年,教育部将“实施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要工作要点之一,同年4月,在三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会上,教育部怀进鹏部长指出,要以加快数字转型助力,提升高校治理与发展的能力,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和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氛围中,突破既有传统的路径依赖,结合建设目标、任务的落实,将数字变革纳入高校治理的“工具箱”已显得非常重要[17]。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在数字化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高校治理效能的提升路径问题,是必要的也是有参考价值的。

二、数字化变革在高校治理中的应然作为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进行统筹安排、一体部署。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及属性决定了“提升治理效能”成为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数字化时代为高校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和效能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实现二十大提出的这一宏伟目标,各高校要不断深化改革目标,在体现平等、参与、制衡、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中,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高校建设治理,实现内涵建设的精准化治理,增强高校建设治理的科学决策,激发高校建设治理的动力与活力,以便破解高校治理中的现实需求及发展难题。

(一)促进多元主体参与高校建设治理

作为国家战略性工程,“双一流”建设赋予了建设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使命与担当。没有一流学科建设的支撑,世界一流大学就难于产生,因此,高校治理应该以学科治理为基础。而高校学科治理涵盖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师资引培和内外交流等方面,包含具体的发展战略、建设目标、组织优化、任务分工、举措落实、资源配置、制度环境和质量成效等治理的方方面面,涉及高校内部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独立科研单位、全体师生等相关者,还涉及到政府部门、企业、社会等不同利益相关者。高校治理需要考虑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而通过数字化变革及治理工作的开展,既可以针对内涵建设中的问题开展平等对话和互动交流,切实维护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合理需求,也能防范权力的过度膨胀和随意滥用,确保高校权力运转与利益分配始终处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这就要求高校治理资源从分散走向共享、整合,需要以开放框架下的多元利益主体间合作互助加以应对,而数字治理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成为各利益主体间合作共赢、凝心聚力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将数字治理模式引入到高校治理中,可以在数据“获取与使用”“挖掘与决策支持”“共享和价值实现”等环节,实现多元主体间的共赢,从而确保数据生产者供应者都能成为数字建设与治理的受益者,进而将高校治理建设相关的多元治理主体都凝聚在一个“共同体”当中,继而真正形成政府主导、高校自主与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通力协作治理格局。

(二)实现高校内涵建设的精准化治理

“双一流”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大规模、全国性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面对的是多元化的价值诉求和多重教育实践,目前高校内部治理变革正在向纵深发展,考虑观念、权力、利益博弈的影响,高校建设治理效果既要看战略设计的初衷,也要结合“二级单位(学院、职能部门等)”“学科改革与发展”的双重影响,遵循“基于学科,治理学院与职能部门”的治理逻辑,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系统化数字转型,实现治理的精准化。在高校治理系统化数字转型中,一些原本不参与或者很少参与的个体、部门、组织等,会对数字化工作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意愿。同时,高校治理转型的繁杂事务,也使得单纯依靠某一力量,是无法有效化解矛盾和冲突的,这就要求各方要寻求利益共享和合作互助。在这一问题上,通过内涵建设数字化改革与治理能够帮助高校更好、更高效地完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任务,也能助力师生在高校内涵建设数字化转型中,更好地探索新知和追求真理。随着数字化能力的渐强、数字资源越来越丰富,建设高校通过数字化变革,对高校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建设任务、组织保障等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系统化的数字转型,积极转变治理观念、重塑治理流程、打破治理“孤岛”,围绕“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交流、管理服务”等高频业务进行数字赋能,从根本上实现高校建设治理数字化变革关键环节的突破和治理范式的创变。如此一来,既满足了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发展需求,在坚守大学属性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中有效化解多元主体间的价值冲突,还能通过调整和优化高校治理体系,建构起多元化的精准治理模式,并能提升高校内涵建设的精准化治理水平。

(三)增强高校建设治理的科学决策

高校建设治理过程中的数字化改革是一个不断更新迭代的过程,同时也是将数字空间和物理空間融合贯通的复杂系统工程。对外高校需要与政府主管部门、社会等紧密对接融合,建立多级互动互联的数字化机制架构,畅通数字场景链接与通道,从而减少“场景孤岛”与建设重复的情况,以利政府部门宏观调控、高校自我建设、社会及时监督等。对内高校则需要强化自身对数字化改革的科学认识与定位,务求高校在顶层设计上的重视和师生员工理念上的同步融入,还需要数字化技术场景应用与高校高质量发展业务需要、师生业务发展需求以及高校管理服务效能提升互洽互嵌,真正实现数字化技术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业务创新、流程创新、模式创新,以利数字化科学决策的价值体现。基于数据驱动,对高校内涵建设任务产生的“多场景、全过程、多模态”大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和计算分析,可以突破传统管理过程中受人诟病的“暗箱问题”,实现高校治理过程的“可视化、颗粒化与透明化”,从而增强高校建设治理决策过程中的预测、诊断与决策能力。在体现平等、参与、制衡、合作、共赢等价值理念中,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摆脱高校运转中部分参与主体价值冲突、思想迷茫、行为失当等问题,可以更好地在校园内部营造出平等、宽容、真实的氛围,这对打破高校静态封闭的决策系统,更好地应付数字化时代越来越复杂的问题冲突都是大有裨益的。

(四)激发高校建设治理的动力与活力

“以改革为动力”是高校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就不仅要求高校全面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流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水平提升、服务社会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质量,还要在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人事制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大科技成果产出及其转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提出体制机制改革措施,逐步构建起符合“提升高校建设治理效能”的体制、机制和管理体系,实现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统筹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智能化校园,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数字化改革,是未来高等教育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创新举措,正快速推动着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深度变革。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将高校建设治理过程中的“新型基础设施、育人模式、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管理方式”等进行系统性重构重组,实现数字化教学资源、科研设施与大型仪器、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与共享等的治理范式的创变,进一步提升高校数字化建设系统的运行活力和服务价值,激发建设的动力。数字化改革还是高校提升干部队伍现代化能力的大舞台,数字素养与数字能力已成为数字化时代各级干部、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的必备关键本领,作为高校建设治理行为主体的各级干部,需要不断创新战略思维方式,提升数字治理能力,进一步激发建设队伍活力,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对高校建设治理的新期待。

因此,应该从“高校、政府、社会、企业”等主体维度,对多元主体、协商治理、利益共享等进行数字化整合,以畅通数字开放框架下的多元主体合作;从高校的“建设目标、总体规划、建设内容、组织保障”等治理维度,进行“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全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促进内涵建设治理的精准化;从“对外多级互动互联、对内业务互洽互嵌”等决策维度,对“多场景、全过程、多模态”的高校建设治理大数据进行交叉关联和计算分析,实现建设治理决策过程的颗粒化、可视化、科学化;从“新型基础设施、育人科研模式、管治方式”等改革维度,对治理架构、体制机制和治理能力等进行数字化创变,以增强建设治理的动力与活力;从而实现数字化变革全面赋能高校建设治理,具体如下页图1所示。

三、高校建设治理中数字化改革的现实困境

高校治理工作需要同时面对政治、行政、学术、民主、监督等多种力量的制约,同时要突破原有文化、思想、观念的束缚,唯此才能适当加大治理和改革力度,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和提高治理效能。但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在数字化时代中,高校治理存在服务学科发展数字化改革的困境,智慧校园服务学科发展各内涵建设中的“九龙治水”问题突出,数据聚合融通不够;基于数字治理的管理服务模式尚未形成,让数字治理难以更好地服务多元教育主体,影响了内部管理业务的展开,让多元主体潜在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此外,部分高校在治理的顶层设计中数字治理机制尚未体系化,治理数字化改革的方向不明确,使得在高校治理中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创新还任重道远。

(一)服务学科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尚在路上

根据首轮137所和部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官网公布的各高校具体建设方案内容看,各高校建设方案均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并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预期成效和组织保障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与阐述,这足以说明了以学科建设龙头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性[18]。有部分高校的建设方案在阐述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管理和服务方面,强调了信息化、数字化的支撑能力,统筹推进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有部分高校的建设方案专门对“以信息化数字化全面赋能大学治理”进行了布局与安排;还有高校的建设方案提出了具体的智慧校园行动计划,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根据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官方网站中“机构或部门设置”调研来看,多数高校将统筹推进信息化数字化及智慧校园建设的管理部门设在了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或信息与网络中心,级别多为职能管理部门,少部分为直属单位;也有很少的高校将信息化数字化建设职能放在了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处)。由上而知,服务学科发展的智慧校园建设尚在路上,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更多的是考虑技术层面的因素,而较少从如何通过智慧校园来转变教育理念、教学观念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造成的结果是所建成的智慧校园不能完全满足数字化教育的要求。第二,存在重视智慧校园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而轻视软件建设及应用的倾向。第三,高校治理在智慧校园中“九龙治水”问题明显,数据聚合融通、服务学科龙头引领发展的数字化建设还任重道远。

(二)基于数字治理的管理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在数字化时代,高校治理效能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充分发揮数字治理的优势,及时采集与分析相关数据发现问题来实现精准施策精准治校,也要通过数字技术简化业务流程,不断激发建设高校积极性。但是,在以数字化治理促进高校治理的过程中,却面临着高校基于数字治理的管理服务模式尚未形成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高校内部治理机制制度化建设不到位,内部治理没有涵盖以制度治理、依法治理为主的多元治理模式,虽然依法治理在高校数字治理中发挥主要作用,但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却成为了制约、阻碍因素。第二,在高校决策模式从经验判断向“经验+循证”转型的过程中,彰显“公平正义”价值诉求的数字治理呼唤新管理服务模式。在大多以传统意义上的治理模式为主的环境下,在学校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直属单位的主导力量中,部分高校中的部分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直属单位的行政人员或领导,习惯以任务指令的形式分配工作和发布指令,并对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及其工作完成程度、执行效果等,采取定性形式进行判定,这种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会对高校治理带来极大负面影响。第三,受到传统管理过程中可视化、颗粒化与透明化较低等“暗箱”问题的影响,出现了部分人员管理服务责任淡化的情况,让教师、学生对相关管理服务人员的评价监督形同虚设,高校治理效能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数字治理机制在顶层设计中尚未体系化

在数字化时代任何数据的价值释放,不是无目的的随意行为,都存在“因果关系”,因此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数字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最大限度释放数据价值提供支撑。在高校内涵建设中,数字治理机制的建设、规范、使用是十分必要的,借此可以让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得到精准贯彻和执行。但是,受到数据信息运行方式、运行流程、治理体系的限制,在高校内涵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存在数字治理机制尚未体系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对高校内涵建设中出现的数据采用何种方式和何种路径运行并不明确,虽然在内涵建设中产生了大量数据,也得到了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但数据治理在高校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不明显,在建设工作的顶层设计中,也缺少完善的数字治理运行机制,不但缺少对数据的专门收集、系统分析、综合研判,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也缺少对数据的定量分析,很多利益相关方都无法从数字治理中收益。第二,近年来,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高校在校园内部或者借助“第三方”,设置了专门的“数据管理中心”,用以对建设工作中产生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治理。可是因为治理体制机制的问题,与高校内涵建设有关的数据没有被覆盖到位,即便在数字治理这一专门工作上,相关职能也被“分配”到各个部门,出现了治理职能交叉、治理任务重叠的现象,导致数字治理工作长期缺位。

(四)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创新还任重道远

在高校建设治理工作中,需要采取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模式,构建起完整、系统的数字治理体系,以数据驱动决策,继而提升高校的建设质量和治理效能。而随着数字治理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虽然高校的决策层对此表现出了较大兴趣,但并未在真正意义上通过对庞大数据的分析,捕捉到单纯靠经验判断无法获得的信息,在高校治理中基于数据驱动的决策模式创新还任重道远,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高校在治理中引入数字治理的主要目的,并非是为了科学决策或者精准决策,也不是让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工作能够因此有据可循、有据可依。相反,这部分高校将数字治理作为建设工作的一块“招牌”,而不是要进行“基于循证的治理”或者“具有可预测性的治理”。其结果是,这类高校在高质量发展建设的诸多重大决策中,都采取了以问题为导向的经验决策模式,以较强的路径依赖和决策惯性,将数字治理“排挤”到一边,让其形同虚设。第二,很多高校决策者“习惯于”传统决策或者经验决策,对数字治理或者数据辅助决策天然的排斥,没有形成或者并不适应以数据治理辅助决策,使得在高质量发展建设中,长期以被动的姿态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事后应对的心态和习惯,是任何有远见的高校决策者都不愿看到的,它有悖对数据价值的认知,影响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设治理效能的提升。

四、数字化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路径

数字化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政治、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建设的各领域全过程,给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制高点,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布局发展数字经济,各高校要“深刻把握全球大势,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坚持以数字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以优化数字机制为牵引,完善高校内涵建设治理体系”为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数字化治理的顶层设计与架构;“服务学科发展为导向,打造聚合融通的智慧校园服务”,抓住学科建设这一关键,为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正确的数字化“政治路线”和“四梁八柱”;“以确保高效运行为关键,构建数字化高校管理服务模式”为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正确的“组织路线”“制度环境”及“组织保证”;“创新结果运用为旨归,发挥科学决策的数字价值效能”为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高质量的数据信息流支撑;“构建监管体系为保障,探索有序释放数权活力的路径”则为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防范数字化安全风险提供重要屏障,具体路径如图2所示,不断挖掘数字化助推高校内涵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与价值,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理念、思想、方法、实践等全方位的变革,形成教育科技人才的中国新范式。

(四)创新结果运用为旨归,发挥科学决策的数字价值效能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等系列评价改革的文件为高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办学价值导向。全国学科评估、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第三方评价机构等,采取“用数据说话”和“用事实说话”的方式,客观呈现各高校高质量发展状态,为政府全程掌握情况及时宏观调控、高校了解自身情况加快建设和社会及时获悉动态加强社会监督等科学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结果基础。但获得监测数据结果不等于科学评价,这还需要经过一定的决策模式与流程,充分挖掘数据结果中隐含的数字价值,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升高校治理效能。因此,在数字化时代,创新结果运用为旨归,发挥科学决策的数字价值效能至关重要。第一,要形成数字化革新决策的理念。高校多元治理主体均要不断强化数据思维,形成“数据就是资产、数字治理就是战略治理”的理念,构建“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模式,确保决策“有规律可循、有数据可依”,推动决策由“经验向数据”决策的转型。第二,要打造高质量决策数据信息流。在获取能够表征高校整体和学科发展的海量基础数据信息后,锚定“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同视角的决策目标,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高校治理各核心数据进行“比对汇总、提炼整合、多维印证”,形成高质量决策数据信息流。第三,构建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利用数据标记分类技术,按“高校整体、一级学科,五大建设任务、五大改革任务,资源配置、绩效产出,时间、部门”等多维度,运用数字化先进技术打造“云端大脑”,结合专家推理方式创新处理方法,深度挖掘数据信息流的相关性因果性价值,系统构建智能决策模型,快速生成“整体发展水平、成长提升程度、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备选策略,将决策过程可视化、颗粒化与透明化,从而增强高校治理的预测、诊断与决策能力。第四,要坚持动态迭代优化数字化决策模式。由于数据挖掘智能技术的迭代更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迭代升级、决策主体动态多元等因素,要不断审视决策偏差开展归因分析,对决策流程进行迭代优化再造,发挥数字化辅助决策系统的重要作用,释放科学决策的数字价值效能,不断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提升高校建设的治理效能。

(五)构建监管体系为保障,探索有序释放数权活力的路径

在“一切皆可量化”的数字时代进行治理效能提升,对各高校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数据的影响力迅速提升,这加速了高校产生数据的能力,也让数据使用起来更加方便与快捷。因此,数据就成为了等同于能源、材料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性资源。如果数据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等数权在归属界定方面模糊,势必会造成高校治理在数字治理问题上形成“公共地悲剧”,让参与其中的高校以及高校内部门都将遭受损失。所以,在优化数字机制完善高校内涵建设治理体系、打造服务学科发展的智慧校园服务、构建高效运行的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创新结果运用发挥科学决策的数字价值效能的同时,还应高度重视“构建监管体系为保障”的重要性,建立相关的数据共享审核监管制度,界定数据共享属性和范围,规范多层多维多主体间数据的共享流程,从技术层面和制度层面上来保障数字化技术的善治善用,有序释放数权活力,发挥数据在高校治理中的最大效能。第一,建章立制构建制度监管体系。根据《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精神,明确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和高校间数据共享属性和范围,规范共享流程等,切实保护个人隐私以及高校核心机密,对高校治理中的数据私权予以尊重和引导,但又要确保高校治理监测监管中关键核心数据的数据私权让渡,以保障数字化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实现,构建“建设、使用、监管”相分开又相互协同的监管制度体系。第二,破解难题创新数字化技术监管。系统梳理数字技术对物理环境和基础设施、网络环境、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影响深度,查找并形成传统监管手段难以覆盖到的盲点难点问题清单,精准推动“场地、设备、媒介、身份认真、权限控制”等监管技术突破,实现数字水印嵌入、关键数据备份以及敏感数据加密等的数字化技术监管。第三,有序释放数权活力强化高校治理的动态监测。要在打造服务学科发展的智慧校园服务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数据共享开放技术的创新,以数字化技术将整合的治理数据开放共享给“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社会、高校及其内部”不同利益相关者,构建高校治理数据动态监测平台,多维监管掌握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时动态,有序释放数权活力,实现高校治理利益相关者的共赢。

五、结语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加速创新,数字化日益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教育领域,新技术在融入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也在不断创新和拓展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路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推進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在数字化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加快数字化转型助力,提升高校治理与发展的能力,要求高校既立足当下尊重多年来自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运行的实际与水平,又着眼未来敢于创变数字化建设工作,既要利用数字技术解决高校发展运行的事务性工作,更要挖掘数字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潜能与价值,顺应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新趋势,学会用“数字化思维”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本文结合“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探讨了数字化变革在高校治理中的应然作为,分析了高校治理中的数字化改革的现实困境,然后从顶层设计、智慧校园、管理服务、科学决策、数权监管等多个层面分别给出数字化提升高校治理效能的可行路径,希望能为高校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战军,常琅等.“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与动态监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2,(11):47-54.

[2] 杨鹤清.“双一流”建设中的高校治理体系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7,(14):173-174.

[3] 邹兵.“双一流”背景下我国高校治理的优化路径[J].江苏高教,2018,(1):19-23.

[4] 张衡,眭依凡.大学内部治理体系:现实诉求与构建思路[J].高校教育管理,2019,(3):35-43.

[5] 袁占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保证[J].中国高等教育,2019,(22):7-9.

[6] 陈世伟,俞荣建.“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2):12-15.

[7] 陈金圣,邹娜.论高校的学科治理[J].高教探索,2019,(6):16-21.

[8] 张文剑.“双一流”建设进程中大学治理现代化的战略选择[J].贵州社会科学,2021,(12):118-124.

[9] 杨聚鹏,梁瑞.组织要素视域下大学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要义、结构解构与体系重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43-50.

[10] 陈丽荣.基于大数据分析的高校教育管理服务模式构建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64-70.

[11] 董晓辉,郑小斌等.高校教育大数据治理的框架设计与实施[J].中国电化教育,2019,(8):63-71.

[12] 邓嘉明,叶忠文等.以数据聚合为核心的高校智慧校园体系建设[J].现代电子技术,2019,(3):134-138.

[13] 杨体荣,吴坚.制度变革与治理要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中国电化教育,2020,(8):63-69.

[14] 董晓辉.活动理论视角下高校教育数据治理体系构成要素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1,(3):79-87.

[15] 陈亮,杨娟.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构架与实践路径[J].中国电化教育,2021,(9):9-17.

[16] 翟雪松,楚肖燕等.基于中台架构的教育信息化数字治理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21,(6):40-46.

[17] 周江林.数据治理:大数据时代“双一流”建设的路径优化取向[J].教育发展研究,2022,(5):15-21.

[18]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1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s78/A22/A22_ztzl/ztzl_tjsylpt/ sylpt_jsfa/201712/t20171206_320672.html,2017-12-06.

作者简介:

沈乃丰: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与物理学教育、“双一流”学科建设。

刘芫健: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融合实验教学、高等教育管理。

胡纵宇: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教育领导管理。

Digital Empowerment: A Study on the Path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Shen Naifeng1, Liu Yuanjian1, Hu Zongyu2,3

(1.Office of First-class Disciplines and High-level University Construc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Jiangsu; 2.Office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Jiangsu; 3.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Nanjing 210023, Jiangsu)

Abstract: The digital age provides a good opportunity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make full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enhance governance ability and efficiency. Combined with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 actions of digital reform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alyzes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digital reform in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then presents the feasible paths for digital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efficienc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op-level design, smart campus, management services,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digital power supervision. The aim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digital enhancement of governance efficienc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digit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overnance effectiveness; lifting path

責任编辑:李雅瑄

猜你喜欢
治理效能提升路径高校
后税费时代乡村“权力文化网络”的选择与发展研究(上)
老区建设(2017年6期)2017-06-22 22:47:52
政府社会治理效能建设若干问题探析
魅力中国(2017年4期)2017-05-13 00:44:41
中小学班主任情感素质结构与提升路径
大学生就业质量的现状及提升路径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54:20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探讨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的路径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19:30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