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2023-07-22 22:34东方
湘潮 2023年6期
关键词:青藏铁路战略建设

东方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21世纪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对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度关注,多次就相关工作作出指示和批示。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党中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这是党中央从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的缘起

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梯次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加快改革和发展步伐,国家采取了梯次发展战略,即优先加速发展东部地区,同时把能源、原材料建设的重点放到中部地区,积极做好进一步开发西部地区的准备工作。这个发展战略源于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1988年,邓小平根据我国各地区条件不同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提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至于何时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开始实施这个转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

邓小平关于“两个大局”的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得到贯彻。经过改革开放近20年的发展,到1998年,东部沿海地区生产总值为48114.9亿元,占全国的58.12%,已成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面貌,促进了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而西部地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经济水平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显得更为突出。1994年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592个重点扶贫县中,西部就占了307个,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2%。1998年,西北、西南10个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155万亿元,只相当于全国的14.7%。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出现了扩大的趋势。这种状况持续下去,不利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建设,便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一项日益紧迫的战略任务。

对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党中央就开始酝酿规划,并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1995年9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要从“九五”开始,更加重视支持内地的发展。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定,重庆由此成为中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直辖市。这是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五大,在确定跨世纪的发展部署时也明确要求:中西部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從多方面努力,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西部开发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1997年8月,江泽民在《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批示:“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根据这一批示,国务院采取了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和移民开发等一系列措施。广大西部地区的人民在全国的支援下迅速行动起来,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建设山川秀美的新西部,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规模植树造林,向荒漠化开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开始得到扭转。

改善基础设施和交通条件,是加快西部开发的重要一环。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1997年12月,沟通西南与华南沿海的重要通道——南(宁)昆(明)铁路全线贯通,使云贵川三省获得了出海的最佳捷径。1998年后,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过程中,国家把更多的财力直接用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1998年国家增加的财政投资用于中西部地区的占62%,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开始超过东部地区。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

1999年以后,党中央把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要通过优先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支持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2000年1月,国务院专门成立了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由朱镕基任组长,温家宝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立后,根据江泽民的多次指示精神和有关部门所作的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初步设想,并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部地区开发要抓好的四件事: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三是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四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2000年3月,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指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贯彻邓小平关于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战略思想,面向新世纪所做出的重大决策。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年10月,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统筹规划、科学论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十五届五中全会后,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国务院还就西部大开发中的资金投入、投资环境、对外对内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科技教育等制定了若干具体政策措施,明确规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任务和目标是: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局。到21世纪中叶,要将西部地区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新西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由此全面启动。

国家在把开发西部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付诸实施的同时,还在资金、产业导向、税收、投资、利用外资方式、外汇平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商向西部投资,积极引导国际援助项目向西部倾斜。在中央的政策推动下,西部各省区市也陆续成立了开发领导小组,国家各有关部委也相继宣布实行“西部行动”计划。2000年初,国家民委倡议并发起了“兴边富民行动”,要求通过增加投入和对广大边民的扶持,使边境地区尽快发展起来,人民群众尽早富裕起来,最终达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的目标。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西部大开发得到扎实推进。按照党中央提出的重点先行、适当超前的方针,经过不懈努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00年,西部地区的十大重点工程全部开工。2001年,又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开工,包括:青藏铁路、西电东送、龙滩水电站、百色和尼尔基水利枢纽、“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西部地区重要路段、兰州经成都至重庆输油管道、万家寨引黄一期工程等大型项目。其中,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成为标志性工程。2000年11月,西电东送工程全面启动。2004年12月30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建成并正式运营。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这些重大项目中,青藏铁路建设尤为引人注目。

“把铁路修到拉萨”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极端恶劣。千百年来,来自高原的农牧民沿着原始简陋的商道与内地商人进行商贸交流。修建进藏铁路,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

最早从宏观上提出修建青藏铁路的是孙中山,在他撰写的《实业计划》中专门提出要建设“高原铁路系统”,共有16条,其中就包括兰州连接拉萨的铁路。然而,积贫积弱的中国根本无力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建设。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铁路修到拉萨”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20世纪50年代,青藏铁路开始线路勘测。1958年5月,兰青铁路动工,铁路建设大军日夜奋战,1959年便建成通车,结束了青海没有铁路的历史。在兰青铁路开工建设的同时,上万名铁路建设者开始了青藏铁路第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的建设,但由于青藏高原艰苦的自然环境和施工条件等因素制约,1961年停工。1974年,青藏铁路工程重新启动。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青藏铁路西格段于1984年5月1日正式交付运营。

2001年6月29日,青藏铁路第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全面开工建设。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路段965公里,经过连续多年冻土地段550公里,是世界目前穿越高原、高寒、缺氧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青藏线大部分线路处于“生命禁区”和“无人区”,工程建设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三大世界性工程技术难题。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年攻关,相继克服了这三大难题。

2006年7月1日,经过工人、技术人员在高寒缺氧、干燥风大、紫外线辐射强烈、自然疫源多等恶劣自然条件下极其艰苦的施工,青藏铁路终于全线建成通车。在青藏铁路通车庆祝大会上,胡锦涛指出,这一成功实践再次向世人昭示,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不断创造非凡的业绩,有志气、有信心、有能力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同时,他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建设者表现出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青藏铁路建成通车,推动了高原地区能源、化工、农牧、旅游等产业的兴起,沿线群众的出行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深刻变革。近年来,青藏铁路、拉日铁路、拉林铁路、格库铁路等线路构建起了青藏高原的铁路网,不仅带动了铁路沿线企业的发展和富余劳动力就业,而且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青海、西藏两省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各族群众生活,促进民族团结和巩固祖国边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使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局面,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依然艰巨,区域内发展分化问题比较突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与东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推进西部大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还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西部大开发提供了重要指导和支持。2004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10项重点工作。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制定了西部地区今后10年发展规划。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和新開放战略角度定位西部经济发展。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擘画了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更高目标,即“到2035年,西部地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与东部地区大体相当,努力实现不同类型地区互补发展、东西双向开放协同并进、民族边疆地区繁荣安全稳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吹响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号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赴西部省份考察20多次。在考察中,总书记深入基层边疆一线,发表系列重要讲话,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把脉定向。在贵州,总书记要求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广西考察时,总书记强调,要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大力发展向海经济;在青海,总书记强调,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经过持续奋斗,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硕果累累,西部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保护成效显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对全国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的20余年,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为西部地区发展补齐了短板,为全面消除贫困奠定了基础。经济实力显著提升,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5万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20.5万亿元,占全国比重达到20.7%,提高了约3.6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不断拓展加密,空间可达性大幅提升。建成了一批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装备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数据、健康养生、旅游文创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旧动能转换持续推进。截至2021年2月,包括西部地区在内的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实施西部大开发伊始,国家就十分注意处理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相继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三江源保护工程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于2000年正式在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和新疆、内蒙古等荒漠化地区全面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1999年试点后全面启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工程涵盖了西部所有省区市;实施了三北和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2000年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等。经过多年努力,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草),以及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等重要工程全面推进,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毛乌素沙地沙化状况实现了根本性转变。西部地区森林覆盖率进一步提高,草原、湿地等重要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西部地区正在走出一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西部大开发还与“一带一路”相辅相成,随着国际贸易往来程度逐步深化,西部地区对外贸易实力逐年提高:2020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2.95万亿元,是1999年的26倍;西部地区中欧班列开行7000多列,约占全国总数的59%;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批跨境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老铁路建成通车;中外合作產业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持续发力,西部地区正在从开放的末梢走向前沿。

新时代新征程,一个更加美丽、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中国西部,正在新起点上乘势而上。各族群众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为建设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的西部地区而不断奋斗。

猜你喜欢
青藏铁路战略建设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青藏铁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青藏铁路ITCS系统CMU移除方案设计
浅谈青藏铁路改造施工中的ITCS仿真试验
战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战略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