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虹萍
每一位走上讲台的教师似乎心里都藏着一个“理想教育”:借方寸讲台洗去学生身上的稚嫩,引领他们成长,直到找到人生价值。然而,在教育行业浸润久了,我发现很多教师被困在这个梦想里,一颗渴求成功的心成了他们焦虑的源头。那么,这个梦想是否可望而不可即呢?我将自己教育生涯中的一些小片段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但愿能解开诸位教师心中的结。
小处着眼,读懂孩子内心的想法。
校园北门外,一群孩子正静静地坐在花坛边的长凳上,一边看书一边等待晚来的家长,晚霞映照在孩子们专注的脸上,宁静而美好。当我拍下这幅名为“晚读”的美景与家长分享时,“书呆子,全是书呆子,哼!”的声音打破了这和谐的画面。“不合群”的小义在队伍里来回踱步,在每个同学面前叫嚷,可是没人搭理他。难怪我接手新班不到两周,小义总是跟我抱怨同学们不跟他玩。
我轻轻地走到小义的身边,笑着说:“你瞧,同学们看书的样子多美!要是你把‘书呆子换成‘小书迷,一定会有同学开心地回应你。”他摇摇头,后退两步。“来,你试试!”在我的再三鼓励下,他走向一名小女生,“嘻嘻!小晨,你是一个小书迷。”小晨真的抬起头,笑眯眯地望着小义,小义羞涩一笑,转身跑开了。
那一刻,我备感欣慰。我读懂了小义的心,他渴望友谊,那些“不合群”的行为不过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教育者应该具有教育的敏感和机智,关注孩子的小举动,读懂孩子的小心思,如此,才能发现孩子言行背后的真问题,引导孩子走出成长的困境,让“理想教育”的大意义渗透在微小改变中。
小处着手,悦纳孩子真实的模样。
上课铃响,身为值日生的小沛最后坐下,嘴里嚷着:“好热!好热!”
“请大家接着做课堂作业,保持安静,独立思考,过一会儿交流。”
同学们迅速翻开作业本,低头答题。唯有小沛皱着眉,噘着嘴,不碰作业本不拿笔。
“你怎么没写呀?”我走过去轻声问。
“不想写!好热!”他秒回我一句,音量比我的大一倍,同学们的目光立马聚焦到他的身上。
我一边提醒同学们专心答题,一边用手里的课本为小沛扇风降温。约摸一分钟后,他动笔写了起来。我手嘴不停,说:“表扬安静答题的小沛,表扬专注思考的小杰,表扬认真书写的小航……”又为前后左右脸上有汗的孩子扇扇。两分钟后,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大家的写字声,仿佛刚刚的小插曲不曾出现过。
当我们悦纳孩子直白而真实的小情绪时,就可以避免小冲突,让负面情绪化于无形,“理想教育”水到渠成。
小处助力,成就孩子多彩的梦想。
自从上了系列班本课程中的《宇航员课堂》,小轩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粒“航天梦”的种子,他课余时间沉醉于用天文望远镜观星、玩航空母舰拼图、阅读科幻书籍;午间的手工活动让小晨爱上了折纸飞机,为了折出飞得最远的纸飞机,他沉迷于研究纸的厚薄、飞机的形状、投掷的角度……
当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逐渐有了清晰的轮廓,家长却在为孩子们的“分心”而焦虑不安,他们担心孩子的成绩受影响。同为父母,我理解他们内心的矛盾与焦灼;作为教师,我更明白这小小梦想种子的可贵。学期中,我鼓励孩子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组织阅读、绘画、剪纸、编程、足球、跳绳、泥塑、科技等小团队。小团队活动中,我将孩子们的智慧与努力展现在家长面前;学期末,我为孩子们搭建作品展示平台,家长不再焦虑,赞叹着向孩子投去欣赏的目光,孩子们也更坚定而自信。
助力孩子的小夢想,可以促成生命的大成长,让“理想教育”的影响更久远。
实现“理想教育”这个大梦想,可以尝试慢下来,要像农民专注于土壤,为植物生长和繁茂创造条件一样,专注于为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创造条件,秉持“见微知著方成教育之大”的思想。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原来学生一直在被看见,教育一直在被实现,自己一直在创造奇迹。因为大梦想就在身边的微小瞬间里。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