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建文
中国画的核心旨趣是“写意”,历代画家都从书法中汲取营养,所用笔法主要出自方圆两种,“方笔”对应“圆笔”,为侧缝用笔,所出线条多见棱见角,盖因其形态名为“方笔”。方笔入画者众矣,特别是清代金石学兴起,受金石学影响以方笔入画者赵之谦是为代表,而将方笔用到极致的当属海上画派的代表人物虚谷。
虚谷的繪画作品中采用的绝大多数笔法都是方笔,且线条形态夸张外露,正是由于极端地使用方笔,使得虚谷的作品给观者一种方硬刚猛的感受,他的用笔越是夸张大胆,风格越是强烈。以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册页作品《水面风波鱼不知》为例,这是一幅完全用方笔笔法完成的作品。古人画竹,如元四家,多用圆笔中锋,而虚谷的这幅作品左上角的竹叶采用方笔,行笔速度快,多见飞白用笔,笔中颜色含胶,色彩变化丰富。鱼背为淡墨侧锋写出,用笔先按后提,鱼腹部线条用枯笔淡墨时断时续勾勒,鱼身直而不弯,游动方向一致,将鱼在水中快速穿梭的姿态表现得准确到位,给观者一种运动的美感。水面虚处用笔逸笔草草,使画面浑然和谐,我们可以看到若有若无的水下世界,包括落款在内,都是方笔笔法,画面虽不大,但意境深远,面貌上也与前人拉开了距离,这些都与方笔入画有关。
虚谷为何偏爱方笔入画,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第一,由于清末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海上画派画家整体具有一种创新精神,以方笔弘扬个性是受到当时审美阶层的接纳的。第二,虚谷本人个性十足,且带有一种不与人同的精神。据杨逸《海上墨林》记载,虚谷姓朱,祖籍安徽,家住扬州,年轻时任清军参将,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时“意有感触,遂披缁入山,不礼佛号,唯以书画自娱”,又依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记载,“其性孤峭,非相知深者,未易得其片楮也”。杨、张二人都是虚谷生前好友,所记内容应该可信,这样一位具有丰富阅历和性格孤傲散淡的画家,方笔形态的见棱见角特点似与其个性相吻。第三,金石学的兴起为清末的中国画坛注入了一股活力,金石当中的许多线条多是方笔形态。虚谷在艺术上深受金石碑学影响是较为明显的,这也使他的作品带有金石味道。第四,部分学者认为虚谷曾受徽州版画的影响,将刀法的感觉融于笔法,理由是虚谷祖籍安徽,他号“紫阳山民”,又有闲章“三十七峰草堂“,紫阳山位于歙县城南五里,丁羲元考证虚谷将紫阳山视为黄山三十六峰外的又一峰,虚谷对徽州身份有认同感,徽州地区版画又颇具盛名,所以将两者建立联系有合理的可能性。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方笔呈现“凝整沉着”的特点,虚谷将方笔的特点用得“活”,挥洒自如而不着痕迹,画面统一又风格强烈。后来的石鲁亦是方笔入画,他评价虚谷用笔“余观虚谷画梅,作方直交格形,何也?盖取其刚直、坚贞、方正之性为笔意也,摄其雪压冰封之态为笔理也,借其裂痕方格交叉之纹为笔法也,达其气韵生动之美为笔趣也。”虚谷的方笔是将笔意、笔法、笔理、笔趣融会贯通,由虚谷的用笔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些结论,中国画“以书入画”是笔墨的基础,在绘画创作中应格外重视笔墨的训练;艺术家风格面貌的建立与笔墨的形态有关,选择何种用笔要结合个人的审美理想,同时要吸收各种艺术养分来丰富自己;要深入传统和生活中进行挖掘,活学传统又要敢于创新尝试,这些可能正是构成虚谷艺术成就的原因所在。■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