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

2023-07-21 11:55李科萱
群文天地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革命

李科萱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紧密相连。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把握文化建设规律和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地位作用,明确要求要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自信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一个重大命题。充分认识文化自信,不仅要了解当今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更要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全面把握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和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文化自信源于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生生不息,是世界优秀的文明成果,为人类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中华文化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其间虽经历曲折但没有中断。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崇高的价值追求,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之所以文化自信,是因为有中华文化核心价值的支撑。历史上,中华民族战胜了每一次强敌入侵,保卫了国土,保卫了家园,使中华文明得以延续。在每一次的保家卫国战斗中,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不怕牺牲、誓死抗击,直至胜利。其间形成的精忠报国、舍身为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投笔从戎、替父从军等家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价值追求,树立了走向胜利的价值观、爱国观。

之所以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华民族不斷学习、不断探索,越发展越强大。周朝后期强权兴起,礼崩乐坏,社会混乱。经过无数思想观念的碰撞,产生了老子、孔子、庄子、墨子等伟大的思想巨匠,有了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等改革,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促使中国走上了封建制社会,也奠定了后世千年的发展基础。再到汉代的独尊儒术,宋代的儒释道合流等,通过不断产生新的理念,创造新的文化,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之所以文化自信,是因为在与自然灾害和瘟疫病魔作斗争的过程中,祖先们在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基础上,形成了“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他们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通过随山浚川、因势利导、顺其自然的方式,修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灵渠等水利工程,克服了自然灾害,保护了生态,造福了四方百姓。为了战胜疾病,祖先们开展辨证施治,治疗病痛,抵御瘟疫,还百姓以健康,人口得以稳定增长,促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之所以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华文化宏大、开放、包容,凝聚了中华各民族,各民族文化枝繁叶茂,中华文化根深干壮,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造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也是我们树立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文化从不排斥外来文化,不歧视奇风异俗,而是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求同存异。在共处中,一视同仁,兼收并蓄。在相互交融中,取长补短,逐渐融为一体,这就是中华文化。它海纳百川,包容宽厚,造就了无比自信的中华文明。

之所以文化自信,是因为中华文化造就了文明、勤劳、聪慧、友善、诚信的民族精神。中华文化讲究“德”,强调“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把仁爱忠义、善良诚信、恭敬忍让、勤劳节俭贯穿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注重学习、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内敛隐忍、诚实守信、重义轻利等文化标签。

二、文化自信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胜利与辉煌,革命文化是党带领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斗争中创造的一种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的中国大门,从此不但商品大量涌入,而且西方文化也随之传播进来。产生和发展于农耕社会基础之上的中华传统文化,无法应对全新的西方文明的挑战。中国的官僚和知识分子突然感到,我们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再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几乎失去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技不如人,文也不如人了。中国走到了民族危亡和文化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向何方去,中华文化向何方走,成为那个时代先进分子苦苦的思考与探索。一批批有识之士在探索中华民族摆脱西方列强的欺侮和掠夺以自立于民族之林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根本上挽救了中华民族的危亡,改变了中华文明的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意义。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过程中,革命文化诞生了。它是赢得中国解放的精神支撑,教育和影响了一代代人。

革命文化是觉醒的文化,开启了中华文化的新篇章。以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为指导,站立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地上,形成了中国独有的革命文化。革命文化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开启新时代的呐喊。以平等、自由、民主和翻身、解放、当家作主为旗帜,通过报纸书刊、文艺表演、民间动员等宣传教育形式,唤醒各阶层民众,组织民众加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推翻旧制度,建立新中国。革命文化深刻影响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和命运。

革命文化是先进的文化。它是为绝大多数人服务的文化。正如 《共产党宣言》 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革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它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同步,走在时代前列。从大别山革命老区建立党组织开始,在28年的艰难岁月中,中国革命创造出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成为时代最前列、最先进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解放的文化。它引导人民向旧中国的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宣战,向旧中国的一切污泥浊水宣战,向旧中国的一切反动势力宣战,向一切外国侵略者宣战。解放被奴役的中国,解救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解除一切套在人民身上的枷锁,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革命文化给中国带来了大的改变,引起了巨大反响。舞台剧 《白毛女》 《兄妹开荒》,音乐歌曲《黄河大合唱》《南泥湾》,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等都极大地唤醒了人民的革命意识,增强了人民解放的斗志。

革命文化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根本不同点在于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哪怕自己只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从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各级党组织就在工厂和乡间开办工人夜校、农民夜校和各类识字班,普及知识,向广大民众灌输革命思想,提高阶级觉悟。对于社会文化事业,党确立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基本方针。各根据地和边区成为革命文化的热土,颂扬人民、讴歌英雄、赞美劳动、追求平等、批判剥削压迫,形成为了人民、人民热爱的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是自觉的文化。它以奋斗、纪律、奉献、牺牲为理想,教育和引导人们成为对党忠诚、敢于牺牲、勇于战斗、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革命者。在这种革命文化的熏陶下,每一位革命者都具备坚定的革命理想,忘我的工作热情,充分信赖的同志关系,自觉自愿的奉献精神,以及不畏困难的奋斗意志,敢于牺牲的英雄气概,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民主思想。在革命文化影响下,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了千千万万个无私奉献的榜样,千千万万个勇于奋斗的英雄,千千万万个敢于牺牲的烈士。

三、文化自信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创造与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了中国的富强,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方案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在北京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国100多年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

70多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同时也孕育产生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展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图强的追求,刻画了广大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描绘了人民群众期盼社会安康、国家富强的愿望,绘就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中国人民坚信,这个理想一定可以实现,这个理想正在实现。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文化。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经历的百年屈辱史从此结束了。当面临外敌威胁时,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英勇作战,并且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全国人民自信心大增。接下来我们埋头苦干,自强不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妥善处理了对外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也维护了周边国家的和平稳定,形成了一整套内政外交的原则和方略。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热血沸腾、踔厉奋发的文化。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热情奔放,豪情满怀,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标志着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政策激励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經济发展成就。这种踔厉奋发的精神,增强了全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是一项艰巨的事业,必须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一时期,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成为我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党的八大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是对社会主义的再创新、再推进。中国在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学技术创新、文艺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探索和创新也成为中国各界的共识。

四、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文化价值的信赖,不回避、不掩饰、不辩解自身文化的弊端和不足,在尊重世界其他文化的同时,主动积极吸收先进文化,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一部中华文化史,就是不断吸收精华、不断修正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文化史。有这样一部不断吸收、不断发展的文化发展史,才可能形成我们今天的文化自信。

1915年以陈独秀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普及大众的思想启蒙运动,史称“新文化运动”。这场以大众思想启蒙为主的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在批判封建道德和文化糟粕的同时,全面介绍引进了民主、科学的思想,改变了中国文化构成,促进了中国文化取得新发展。可以说,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第一次系统批判封建道德、封建文化的运动;是学习和引进先进文化、构建中国新文化的运动;是推进中国结束封建文化统治,建立民主科学共识的运动;是去除封建文化糟粕,有着历史进步意义的运动。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工人阶级走进了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从此中国文化有了新的方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文化在继承传统和去除糟粕、在吐故纳新和扬弃革新中,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升华,通过不断的铸造使其面貌焕然一新。革命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彻底废除了迷信、专制、礼教、等级、男尊女卑等封建文化糟粕,吸收了平等、公正、民主、自由、解放等先进的文化内容,成为具有新的生命力、道德感染力、精神活力的文化。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辟了人口大国发展建设的新道路。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了人民当家作主、奋发图强、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导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了先进文化精华,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将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和原则,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推进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彰显,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增强文化自信,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体现,也是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发展进步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来自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来自于对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吸收借鉴,极具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成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为世界提供了凝结中华文化理念和智慧的中国方案。

五、结语

思想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理论是社会实践的结晶。文化自信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论述一脉相承,与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文化的思想一脉相承。文化自信来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来自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不懈奋斗,来自于新中国70多年的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稳固基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推进的必然结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03).

[2]梁启超.梁启超全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4030—4031.

[3]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四川党建网,2016-09-21.

[4]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10-21.

[5]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十三.

(作者单位:中共青海省委党校)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革命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路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