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珍
摘要:党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历程中给人们留下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包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高贵的思想品质。应多渠道地把党史资源融入到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引导青少年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青少年砥砺奋进、笃行致远的品格。
关键词:党史资源;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中图分類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23)03-0066-05
党史资源包括党的文献资料、革命遗址遗存、红色文化、红色人物故事等内容,是非常珍贵的、稀缺的教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用生命与信仰谱写的壮丽史诗,蕴含着历史智慧和文化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党用史资源的精神内涵、理想信念转化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内化为青少年素质、坚定的理念,对国家前途、民族未来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党史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素质教育内容
(一)坚定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理想因为美好而憧憬,信念因为执着而坚定。理想信念似石,能敲出星星之火;理想信念似火,能点燃熄灭之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指引人们不断前行的精神旗帜和创造神奇的精神动力,化为灯塔指明方向,化为号角催人奋进。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共产党人百折不挠、披荆斩棘、勇往前行。世界上没有哪个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因为理想信念,面对艰难险阻、重重困难,不言放弃、不畏强敌、不惧风险。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2]34。为实现远大理想,面对生死考验,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它铸就成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内化为忘我奉献的精神,践行于祖国大地,顽强奋斗、自强不息,书写了我们党的百年辉煌,使我们党饱经风霜而生生不息,历经百年风雨仍然风华正茂。要加强青少年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他们领悟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魅力。
(二)科学的理论思维教育资源
理论思维决定着民族智慧的高度、国家发展的速度与水平,即决定民族和国家的命运。离开理论思维,一个民族就无法走在时代前列,站在世界之巅。理论思维能启迪人们智慧,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品格素养、道德情操和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给人们带来的是崭新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我们中国共产党因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创造了百余年的辉煌。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的基石是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主要是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形式,即辩证的思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具有了革命意义。唯物史观从物质生产劳动出发研究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历史,论证了人民群众实践活动在创造历史中的主体地位,揭示出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物质生产史。剩余价值学说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入手,分析了雇佣工人在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及其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地位。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家剥削的秘密,指出了私有制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深重的根源。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成为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树立了辩证唯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了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生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自建党以来,我们党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注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客观性,在革命道路和建设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实践思维素质教育资源
马克思强调不仅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释世界,最重要的是在于改造世界。实践思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大地上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创造辉煌。我们党的历史体现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思维。第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不仅创造了客体而且优化了主体。优化主体的最突出体现就是形成了我们的认识能力。党的思想理论不仅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且在实践中检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指出,结合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学习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第二,实践是人民群众的实践。实践不仅创造了主体和客体,而且实现了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我们党实践观的价值取向是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以人民利益为基点,同时又把人民的利益同人民的实践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把人民群众是否拥护、是否赞成、是否满意作为对我们党和政府工作评价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理念,体现了新时代我们党实践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第三,实践要遵循客观规律。实践不是主观臆造的精神活动,而是付诸行动的客观物质活动。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既要尊重自然规律也要尊重社会规律。
二、党史资源素质教育功能的现实价值
目前,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正处在至关重要时期,各种困难矛盾、风险挑战都可能出现,思想领域的形势与挑战不容小觑。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技术想方设法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抹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歪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伺机挑战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各种错误思想冲击青少年,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思想的形成。因此,加强青少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科学理论思维素质、强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关乎民族复兴伟业。
(一)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
早在建党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把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共产主义,作为价值追求和奋斗目标,并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因为这是由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发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过程。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明确地把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打基础,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实现,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是靠什么神秘力量,而是靠社会的发展,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主客观条件不具备时,是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和建立起共产主义社会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发展生产力创造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从新中国的建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共产党人把建设社会主义目标作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一个阶段,想方设法提高生产力,发展物质生产,创造条件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胸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带领着中华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进行努力奋斗。因为有理想,有信念,一直在追梦路上砥砺前行。
(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我们党才掌握了科学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才能够经历千锤百炼仍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首先要坚持人民大众的立场。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的,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观点。其次,唯物辩证地认识世界的方式。习近平指出“我们看世界,不能被乱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历史规律的望远镜去细心观望。”[2]442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从扑朔迷离的复杂现象中把握问题的实质,面对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运用矛盾分析法从中找出具有决定意义的主要矛盾,抓住问题的症结,掌握事物矛盾斗争转化的根本所在。马克思主义给予我们放眼未来的宏观视野和战略定力,观察世界局势发展趋势不仅要立足于现在,更要看到未来。当前,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和新的战略任务,我们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应对的各种风险挑战,来解决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问题。
(三)培养拼搏创新的精神品格
党史学习教育可以铸就责任担当意识。新时代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要具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智慧,要具有大义凛然的责任与担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以崇高的革命信念“立志”,以宝贵的革命精神“立品”,以鲜明的党员形象“立行”。党史资源中无数先辈英雄事迹证明,责任意识是胜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是担负时代使命的内在品格。党史资源已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由一叶小舟到巍巍巨轮的发展历程,展示了攻坚克难的信心与毅力,展示了伟大建党精神巨大魅力。党史资源以各种形式展示了共产党人的家国情怀,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它能告诫新时代青年要具有勇挑重担、不断创新的责任担当意识。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塑造敢于拼搏创新的精神。奋斗是人生中最亮丽的底色,艰苦奋斗是我们人生意义所在。从没路的地方蹚出路来,从遍布荆棘的地方辟出路来,我们党一直是拼搏创新、砥砺前行。党史资源承载着革命先辈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拼搏奋斗的历程,是革命先辈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力谱写的光辉史。正是因为有顽强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才能取得胜利;正是因为有顽强拼搏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越是伟大的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今天,我们处在祖国繁荣昌盛的历史时期,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也更加需要拼搏创新精神。
三、党史资源融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党史学习教育应提高党史资政育人效能,青少年的素质直接关乎国家的未来。因此,探索党史资源融入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非常必要。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语文课程教学之中
语文课程教学因为其特点的基础性和生动性在青少年的成长中铸魂育人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党史资源的学习教育融入语文课程教学,给青少年植入红色基因,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中国近现代文学作品,许多都是以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为背景创作的,语文课程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文字感受英雄人物的高大形象,教师的点睛之笔的讲解可以直触学生灵魂深处,从而认同英雄人物的革命理想与人格力量。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学习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背景等,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特定环境和氛围,与作品中的英雄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与交流,从而认识革命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人民立场、斗争精神、家国情怀等。还可以开展党史文化精神主题演讲、征文等活动,在活动中升华爱党、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
(二)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党史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利用党史资源中文献资料、革命遗址、红色文化、红色人物故事等进教材、進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体悟共产主义理想的感召力。党史是一部自强不息的民族抗争史,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部敢于直面问题的自我革命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革命遗址、红色圣地承载着我党厚重的历史资源,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青少年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根据青少年成长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思政理论知识与党史密切结合,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为核心,把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堂进行“知、情、意,行”一体的情景教学,把学生引入一定的情境之中,用高尚的人格、深厚的感情感染学生,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把党史资源转化为优秀的素质教育资源,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借助红色教育基地学习,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开展党史教育,营造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帮助青少年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三)充分运用网络和新媒体加强党史学习教育
互联网的普及发展,丰富了知识的传播方式和获得方式,促进了媒体舆论的多元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便捷、多样。在学习和生活中, 当代青年学生主要以微信、微博、QQ等一些网络媒体, 参与和发表自己的言论。网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条件,因而要丰富网络党史教学资源,要使网络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发挥网络优势多渠道传播党史资源, 将党史资源在网络中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对党史学习的需求,并且借助网络平台对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和内心需求,来调整相关的内容,使党史的学习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更能适合青少年的特征。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6.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
责任编辑:高 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