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微
3月2日傍晚,夕陽斜照在北碚三胜—水土渡口,随风荡漾的嘉陵江面犹如洒满了闪烁的碎金。
17点25分,随着三胜渡口道闸缓缓升起,6辆小车和2辆摩托车依次驶入“渝路渡101”车渡驳船。船长杨兴明拉响三声悠扬的汽笛后,“渝路渡101”拉着驳船缓缓向对岸的水土驶去。船行江中,车主纷纷摇下车窗,用手机拍摄眼前旖旎的风光,以及重庆中心城区最后的这个车渡。
“渝路渡101”驾驶舱里,船长杨兴明正稳稳地把着手中的舵盘。
今年57岁的杨兴明是水土当地人,打记事起就喜欢到江边凑热闹,“那个时候可不得了,等待渡江的车在江边排上好几百米,货车、公交车、小车都要靠车渡过江。”
在杨兴明记忆里,每年洪水退去后,码头大量淤泥堆积,车辆无法通行。这时,人们会齐刷刷地拿起铁锹、水桶,赤膊下水铲除泥沙、清洗码头。
北碚三胜—水土渡口建于1960年,在重庆曾经的车渡中算是晚辈。重庆的车渡历史始于上世纪30年代,那时候长江和嘉陵江上还没有跨江大桥,汽车想要过江只能依靠车渡,于是便有了鱼洞—钓鱼嘴、李家沱—九渡口、菜园坝—铜元局、储奇门—海棠溪等一个又一个车渡。
车渡一度为大江两岸的居民提供了极大便利,因此也被重庆人誉为“江上活桥”。不过,随着一座座跨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兴盛一时的车渡逐渐失去作用,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重庆中心城区如今只剩了三胜—水土这一处。2011年7月,北碚三胜—水土渡口停止收费,成为重庆仅存的在航公益性车渡。
6年前,杨兴明到“渝路渡101”工作时,这条线路早已不复往年的风光,“那时,这条车渡线路更像是三胜与水土间的公交线。”
驳船上,三胜村居民马毅正骑在摩托车上等待靠岸,他左右两侧的水土嘉陵江大桥和水土新城大桥格外壮观,“这两座大桥通车后,渡江的车越来越少了,毕竟开车从桥上走要方便得多。”
当“渝路渡101”靠上水土码头时,那里已有8辆汽车在排队了。马毅热情地和其中一个司机打招呼,“他也是我们三胜村的村民,如果时间合适,我们一般都会选择坐车渡上下班。”
尽管车渡的运输功能在逐渐淡化,但杨兴明却意外地发现来体验车渡的游客多了起来,“我印象最深的是今年 1月7日,很多年轻人开车来车渡上拍照,我一趟一趟的一直没停过。”
我们在驳船上也遇见了这样的年轻人。“车渡太奇妙了!最近听同事说起车渡过江的经历,迫不及待想来体验一番。”武邑定居重庆已有十余年,以前从来没见过车渡,这次也是专门开着车前来“打卡”的。
车渡的荷载量为15辆小轿车,早上7点半开班,下午6点收班,每个小时一班。不过为了方便游客,只要码头上排队过江的车超过15辆,没到点也会发船。
等待间隙,游客还可在三胜码头附近的“陵江驿渡”服务站休憩。这是一座三层的白色小楼,可以为过往车辆和驾驶员提供临停、充电、饮水等公益性服务。
不少人喜欢在服务站二楼的落地玻璃窗前拍照,这里可以远眺秀丽如画的嘉陵江。一位游客在服务站内的留言簿上写道:“这里有花、群鸟、卷石碧浪、老街、江滩,这里有爱和生活,还有一群温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