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五环”教学策略在实用性文本中的运用

2023-07-20 08:09吴秀娟王成云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五环内化环节

吴秀娟 王成云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与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一线教育工作者开始发挥教学主观能动性,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在赋予学生全新学习体验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作为高中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语文教师或可尝试将“四元五环”运用于实用性文本教学中,围绕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读、悟、述、写”能力,并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四元五环”教学中“四元”指的是“读、悟、述、写”四个基本要素,也是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当掌握的四种能力;“五环”指的是教学实施的具体环节,包括“导学环、感悟环、探究环、内化环、应用环”,这五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是高效课堂应当具备的环节。

一、创设情境,驱动五环相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个与社会活动经验相关的情境导入新课,称为“导学环”,即围绕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一个与社会活动经验有关并且有利于调动已有知识经验的情境,而这个情境又是驱动后面几环运行的外驱力,贯穿课堂始终。

例如,在教学《反对党八股》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掌握驳论文的基本写作思路和技巧,在导学环中,可设置这样的一个情境任务作为课堂导入:隔壁班同学小陈经常在班上宣扬“语文学习无用论”,作为语文老师的铁杆粉丝,我们班准备和隔壁班发起一场“语文学习有用/无用”的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代表的四大辩手之一,你会怎么反驳对方?这样的一个情境导入,既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又紧扣本课的重点,是一个真实而有效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任务下,学生自然地进入对文本的感悟(精读课文第2自然段)、探究作者批驳的角度和层次环节,再将探究到的“驳之术”,用来印证《拿来主义》第1~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从而内化归纳出驳论文的一般写作思路,最终学以致用到“导学环”中的情境任务——反驳“语文学习无用论”。由此可以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情境创设为线串起五环,在情境的驱动下,在五环的环环推进中,又培养了学生“读、悟、述、写”的能力。

二、鼓励自学,强化读而有悟

“自学感悟环”作为“四元五环”中的第二个环节,注重让学生“读”而有“悟”。众所周知,学习是一件对能动性要求非常高的事情,与被动学习相比,自主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感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实用性文本教学时,应设计自主感悟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其在自学过程中深化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而强化自学感悟能力。

例如,以教学《变形记——从一般劝说文到劝说类书信》为例,导学环是这样的:教师给学生写一封求助信,表达两个困惑:(1)所附瑕疵文章《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针对性和表达逻辑问题;(2)将此文改为劝说类书信的可能性问题。那么课前学生在自读教师的来信时,就已经在情境化的学习过程中启动了“学习程序”。他们在“两个困惑”问题动机的驱动下,紧紧围绕教师关于瑕疵文章的修改问题这一任务活动中心,就要调动已有的学习经验,结合求助信提示与必修上册第六单元的知识短文,通过自学来感悟劝说类书信的行文思路、言语表达特点等。甚至有的同学还开展了自主互助学习,这样的学习才是真实有效的。而设计更为巧妙的是,教师不按常规教授书信格式,而是故意在信中弄错几处书信格式,学生通过自读教师的来信,发现书信格式问题。学生在这个环节中虽然所悟出的内容层次高低不同,限于知识基础也无法深化,但百分百都有所得,而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所悟作为知识点传授的“引子”,将学生的自学感悟内化为系统的知识。

三、开展互动,提升探究效果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给学生们创造更多交流互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围绕着学习重难点进行观点分享和知识探究,教师还要提供探究问题所需要的资源、探究方法等,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成效与核心素养才能得到提升。而实用性文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观点性,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分析和探究推理能力,故而在实用性文本教学中设计互动探究环节,有助于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对于教师和学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以教学《拿来主义》为例,作者鲁迅通过嬉笑怒骂、锋芒毕露的语言对当时崇洋媚外、投降主义的思想进行了强烈的抨击。在此之前,学生也曾学习过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比如《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己》等,但这些作品均属于文学类文本,而《拿来主义》属于实用性文本,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学生可能一时之间理不清头绪。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专门设计一个探究环节,让学生通过互动探究方式来进行课文学习。具体而言,教师先将学生进行分组,然后围绕教学重难点设计一些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如:“课文的主题是‘拿来主义,但为什么文章的前半段一直在谈‘送去主义,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文中提及的‘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两者存在哪些联系或区别?”在互动探究过程中,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做到悟而有述,并相互学习思考方式和探究角度,这对于其表达、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探究出来的成果,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呈现,直观明了。需要注意的是,在探究环节,探究的主体是学生,教师不能替代学生,也就是说,不能用教师的知识解说来替代学生的探究过程。探究的问题要有价值,探究的方法要有实效,才有利于学生内化生成。

四、内化总结,促进能力提升

自学感悟时,学生有内化,那是浅层内化,而这个环节的内化应是在教师指导下更高阶的内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将思考的内容整理出来,将本课所学的知识提炼出来,内化提升为一种方法、一种感悟等。当然,如果能支持学生“说出来、画出来、写出来”,其他学生评议,效果会更好。

例如,在教学《反对党八股》一课中,通过精读第2自然段文字,感悟探究如何做到驳之有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抓住批驳对象、批驳层次、驳论方法,用思维导图画出论证思路。但还需归纳、评述驳论文写作的一般思路: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还要用这个思路印证《拿来主义》第1~4自然段的写作思路,检验学生是否真将知识内化。再如,《变形记——从一般劝说文到劝说类书信》一课,在探究完从一般劝说文到劝说类书信体的变形策略后,根据学生的建议:劝说得不够生动,可以举一些更加真实点的、更加活生生的例子,教师简单介绍“示现”手法,并示范用“示现”手法修改书信文段,再让学生把“提建议”一段做“示现”修改,让学生写出来,并交流评价,教师再播放自己录制的全文修改范例的配乐朗读视频,创设内化情境。整个内化环节融入了“读、悟、述、写”四个要素,让知识与能力得到充分内化。

五、迁移运用,实现学以致用

“四元五环”的应用环是让学生将本节课收获的知识、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运用迁移到具体的情境中,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所获得的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做到悟而有用。应用语境的设计应与本课学习要点对应,用有针对性的设计检验学习的有效性,重点表现在写作和交流两个方面,其效果的优劣,应当要有合理的评价量表来衡量。

例如,在教学《反对党八股》的“应用环”中,教师回扣“导入环”的情境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写作——反对“语文学习无用论”,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破立结合”的结构,有针对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内讨论交流,推选代表展示;小组间互评。

而在《变形记——从一般劝说文到劝说类书信》的“应用环”中,教师迁移情境,将学生转移到另外一个相对陌生的情境——小李和父亲在中考填报志愿上有激烈的冲突,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提高劝说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代小李写一封信,劝说父亲改变主意,支持他报中专机械专业。这个应用环节的设计,注意到了设题的梯度,读写融通,很好地检验了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的能力,并且在从这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或者说是从简单情境到复杂情境的迁移运用过程中,达成了学习的螺旋式上升。

总之,语文教师在采用“四元五环”理论进行实用性文本教学时,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揮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使得“四元五环”教学理论的作用和价值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本文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专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语文‘四元五环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jjgzx21-246)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苟有恒

猜你喜欢
五环内化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为什么奥林匹克以五环为标志?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五环数阵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