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导航监视类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3-07-20 05:22李淑婧王瑛尚耀波王蕾王谦喆
高教学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思政元素协同育人课程设计

李淑婧 王瑛 尚耀波 王蕾 王谦喆

摘  要: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对于学员成长的影响具有潜在性和长期性。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围绕立德树人的建设目标,通过挖掘通信导航监视类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同时提升教员的思政意识和育人能力,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来探索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对促进通信导航监视类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通信导航监视;思政元素;协同育人;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9-0193-04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 new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has a potential and long-term impact on the growth of students. In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 we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the education idea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center" ,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goal of morality education, excava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design reasonable teaching plan, promote teachers'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education 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And we adopt the model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o explore and to carry out the education teaching, It has a good effect on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o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munication Navigation and Surveillance; ideological elements; cooperative education; curriculum design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好的思想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吸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高校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和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思政“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立德树人不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的任务,而是每位传道授业者的职责。大学所有的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体现在教育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一  明确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首先要明确课程教学的育人目标,教员要以“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根本导向。以促进学员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未来学员第一任职岗位的需求来明确人才培养的定位与目标。

通信导航监视课程是工科专业电子基础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员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培养学员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员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二  课程思政实施中的问题

课程思政实施中通常会出现以下问题:①空洞说教,也就是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之外进行生硬、机械地空谈爱国、社会价值观等思政主题,导致课程思政流于形式;②毫无关联的主题切换,在专业课程讲授过程中,突然偏离教学主线,跨到思政主题,使学员感到莫名其妙;③随意性,在教学设计中没有形成课程思政的框架,在课堂教学中主观性较强,讲授较为随意;④思政素材不足,在专业课讲授中,同一个案例采用多次,容易使学员感到疲劳。

三  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

(一)  依据学科专业特点,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

教员不应单一地局限于课程的内容,而是要从学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角度去寻找思政元素。思政元素從哪里挖掘?首先,再次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运用方法,掌握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其次,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了解基本的政策依据;接着结合专业方向,适当深入学习党和国家及业务主管部门对应的相关理论。

通信导航监视课程围绕信息化作战涉及通信、雷達、导航、电子战及数据链等相关理论,其目的是打牢学员的信息化系统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员的信息化素养。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等方面作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国家安全部分,思政元素突出国际视野、忧患意识;中国国防部分,突出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中华文明部分,突出文化自信、历史传承;现代战争部分,突出战争规律、辩证思维;信息化装备部分,突出信息时代、大国重器;军事高新技术部分,突出科技报国、科技强军的思想。通过系统的搭建,全方位地建构学员的思想认识。

(二)  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通过选取经典的案例,创设问题情境、价值判断情境等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所蕴含的辩证思维、价值观和方法论,激发学员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实现对学员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为增强课程思政的感染力,做到以情动人,可将课程思政的案例向课程思政的故事转变。“讲故事、讲好故事”是课程思政的活教材,例如在新冠感染疫情期间,以“讲述战‘疫故事,铸就军人品质”为主题,根据疫情期间的所见所闻,讲述战“疫”故事,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学员感受到作为军人的使命与担当。“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引导学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并分析问题,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世界和中国,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相关思政素材的积累,以课件视频图片为载体,将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课堂中演示的课程思政的资源更加形象化,更具有代入感,更容易与学员产生共鸣,以期达到协同育人,润物无声的思政效果。

(三)  梳理教学内容,找准课程思政结合点

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事、物等,都可能与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文明演进息息相关,作为教员要做个有心人,不断梳理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譬如重要的科学发展成果、科学家或学科领军人物的科研事迹、学科专业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活实践、科技实践等。从中挖掘蕴含的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与辩证统一的哲学思想等思政元素,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

1  党史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使得中华文明得以发扬光大。一百年来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走向了繁荣富强,在诸多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前列,以此强调学员的政治意识。

2  爱国精神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我国数字移动通信的发展大大促进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电移动通信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懈奋斗史,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4G同步”“5G引领”的过程,以华为事件为契机,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到全球首屈一指的电信设备供应商,激发学员的民族自豪感。

短波通信是无线通信中发展最早、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手段,是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由北京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一部半电台”,展现通信装备在过去的战争年代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员的革命战斗精神,在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牺牲奉献精神的基础上,努力学好用好武器装备,不断科技创新,为保家卫国贡献力量。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李侠的原型李白,在革命战火纷飞的年代身处上海冒着生命危险重建电台,在白色恐怖之下向中共总部发送诸多重要情报。通过讲述革命烈士李白的光荣事迹,激发学员的爱国主义情怀。

王小谟院士在艰苦条件下带领团队夜以继日攻关,13年磨一剑,研制出我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383雷达。在前期技术攻关的基础上,从一穷二白开始,突破机载预警雷达的多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出中国自己的预警系统空警500、空警2000。保铮院士长期从事雷达与信号处理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毅然扛起中国雷达研究的重任,为国防科技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通过介绍王小谟、保铮、毛二可等院士的事迹使学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科技兴国的重要性,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和科技报国的热情。

3  文化自信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思政教育中的文化自信困境,就要积极地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引导学员发现、体会中华民族的历史成就和发展成绩,作为对学员进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爱国主义等教育的生动案例,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学生在国家、历史、文化、科技与创新等方面对国家的深度认同和文化自信。

例如导航发展部分,重点介绍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一方面讲解当时颇为先进的导航技术:磁罗盘和天文“组合导航”技术,接着引出指南针(磁罗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战国时期的司南到北宋的指南鱼到南宋的罗盘,可见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磁罗盘在中国的应用已经非常成熟;“过洋牵星术”是郑和下西洋采用的先进天文导航技术,通过观测不同季节、时辰的日月星辰在天空运行的位置和测量天体在海面以上的高度来判断方位,说明我国的导航技术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  工匠精神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这些年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从“嫦娥”奔月到“祝融”取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从歼-20到空警2000,这些大国重器、超级工程都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身影。

麒麟芯片、天问一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都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智慧结晶,充分证明了科学思维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学员善于钻研、艰苦奋斗的工匠精神,在工程案例中培养学员精益求精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升学员的工程思维能力。引导学员坚定对我国各项方针政策、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履行时代赋予学员的使命担当。

我國在通信技术标准领域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同步”“5G主导”的艰苦奋斗历程,在移动通信标准领域逐步实现了话语权从无到有的全过程。介绍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剖析深层次原因,了解5G编码标准之争的本质,认识到技术与时政之间的关系。美国忌惮中国在5G通信技术的领先地位制裁华为,华为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成功设计并联合中芯国际生产出麒麟710A芯片,虽然工艺还比不上台积电,但在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和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在逐步缩小,突出国家利益至上,激发学员的爱国热情,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学习中国天眼首席设计师南仁东的责任担当,坚持22年,精益求精和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1]。

由中波导航机装备的发展历程,向学员讲授红其拉甫精神。1965年在帕米尔高原雪积冰垂的红其拉甫山口建立气象导航站,为出国专机和国际航班提供导航及气象资料保障。按时建起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气象导航站,体现了老一代军人艰苦奋斗、戍边卫国、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虽然时代变迁,但是希望红其拉甫精神代代相传,激励一代代学员用自己的行为去诠释担当和责任。天津国营764厂打破国际垄断,在诸多领域都面临技术上“卡脖子”,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的情况下,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独立自主、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研制出国产DVOR900系统。雷达侦察部分可以引入20世纪60年代美国U2高空侦察机屡次进入我国空域实施侦察,地导二旅面对敌人的挑衅自主创新采用“近快战法”将它击落。

多年来,一代代航空机务人始终学习“夏北浩检查法”,传承夏北浩精神。虽然现在装备越来越先进,但是夏北浩精神历久弥新,越先进的装备越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好夏北浩精神,确保装备万无一失。

5  哲学思维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辩证唯物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辩证思维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找准切入点。

课程内容中有很多包含辩证思维的观点,譬如对电磁波、信号、系统等物理世界的认识反映了人类认识大自然的规律,引入多角度、多维度、全面认识分析问题的哲学思想和对世界对立统一的、量变引起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的认识。傅里叶变换建立起系统时域与频域之间的联系,对于信号参数可以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进行分析,引导学员在处理问题时也要学会转换角度,多方面多视角的解决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换个思路去思考,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利用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来平衡通信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信对抗及雷达对抗中双方矛盾且螺旋上升,相互促进发展,进一步通过了解国内外电子对抗装备的现状,增强忧患意识和斗争的精神。以码间串扰的形成原因分析为切入点,融入“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教育[2]。

雷达原理课程中,关于雷达天线面积的设计,从分辨力的角度,要求天线越大越好,以此来达到最佳的分辨能力;而在雷达实际应用过程中,尤其是机载、星载等雷达设备,空间限制了天线的大小,这便是哲学思想的“矛与盾”,此时合成孔径雷达也就应运而生。雷达脉冲压缩技术实现了雷达距离分辨率和最大作用距离之间的矛盾,学会平衡各种关系,寻找内在的规律,使总体的性能达到最优。综合航电技术的发展,体现了事物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规律,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原理。

6  价值观培养融入课程内容和课程设计

新时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创作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通信同步技术可以延伸至协同作战领域,增强协调一致等能力,突出军队集体主义和整齐划一的意义。

通信数据链部分关于消息格式的设计要求,引入通信双方协议,培养学员规则意识和标准意识。全球频谱资源紧张,各国正争相抢夺频谱资源,当信道带宽和信号速率达到最佳匹配后,可获得最大的频谱利用率,从而节省频谱资源,可持续发展。

结合时政,新冠感染疫情中不友好的国家对中国政治、经济的制裁没有吓倒中国人民,面对如此困境,依然表现了大国的果敢、担当。未来中国的大国地位如何向前迈进,需要青年学生克服困难、抵御诱惑、让学习成为大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3]。平时要求学员独立认真完成作业,在考试中,诚信考试;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员灌输学术造假害人害己害国家的事例,教育学员要诚实守信,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7  全面提升教员思政意识、专业能力和育人能力

专业课如何触动学生的灵魂?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员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仅要关注了解最新技术,更要学习党的政策与时政要闻。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授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易于掌握的科学方法,更要在课堂中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即知识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培养学生成为有修养有智慧的社会主义追梦人。

1)提高辨别信息的能力。目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网络信息满天飞的时代,作为教员应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对错误言论进行有力抵制和批判,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不仅使专业课教学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是学员抵制错误思想舆论的有效途径。教员可将当下热点问题引入教学实践中,引导学员说出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归纳正确的思想认识,这种方法有助于提升学员的思考能力,使他们在众多的信息中辨别真假,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走偏,少走弯路。

2)提升专业教员思政理论水平。为了确保思政内容和专业课有机结合,对专业课教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教员对思政理论有系统掌握的情况下,才能很好地发挥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作用。教员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系统政治理论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利用这一理论的引导作用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利用组织的政治理论教育活动,掌握新的思想政治动向,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课教学实践。注重思政素材的积累,当今信息爆炸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也更加多元化,除了书籍,还有很多的电子资源,可通过电视纪录片、微博及抖音等多种渠道,比如纪录片《国之工匠》中许多的素材可以支撑工匠精神这一思政元素,微博中的热搜也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切入点,以更直观、丰富、生动的效果,提升学员的学习热情、探究兴趣,及时收集学员的情感反馈,巩固思政效果。

3)团队协作。发挥团队的力量,实现“1+1>2”效果。课程团队通过开展知识讲座、学术交流等教学和科研环节拓展学术视野、分享教学经验、传递思政意识[4]。课程组之间组织学术交流,取长补短,分享课程思政素材、案例和方法,邀请有经验的专家、教授整体把握课程脉络,注重教学知识点和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

四  结束语

本研究立足于育人目标,针对课程思政出现的问题,通过分析通信导航监视课程的特点以及梳理课程内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以广泛的思政素材为支撑,探索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不是将课程“思政化”或思政“课程化”,也不是简单地将课程与思政进行拼接,而是要将两者有机融合,使“水滴”效用的连续性和累积性转化为“穿石”的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 孫云山,张立毅,费腾.通信原理“金课”建设背景下思政元素融入策略的研究[J].大学教育,2020(9):127-129.

[2] 孙佳佳,杜冰.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9(40):15-16.

[3] 王玮,孙鹏,王成,等,“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思政教学初探[J].轻工科技,2021,37(2):164-165.

[4] 周国泉,王悦悦,倪涌舟,等.“思政引领,育人压舱,学术扬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1,7(28):185-189.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我国空管体系运行能力评估与增长规划研究”(19BGL297)

第一作者简介:李淑婧(1985-),女,汉族,云南临沧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本科生教学与改革。

*通信作者:王谦喆(1978-),男,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本科生教学与改革。

猜你喜欢
思政元素协同育人课程设计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基于Articulate Storyline的微课程设计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