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群文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路径研究

2023-07-18 08:19费衍慧
企业文明 2023年7期
关键词:育人政治思想

文/费衍慧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质量抓好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的重大责任。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落地,“学群文化”建设为其提供了一种现实路径。本文力图通过对“学群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出以“学群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具体实施路径,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借鉴。

“学群文化”的概念与内涵

什么是“学群”。本文所指“学群”,是以目标性导向为前提,以自我需求(兴趣爱好)为基础,以自愿加入为原则,以思想政治教师+专业老师为指导教师,协同育人,以自主学习、自我服务为运作方式,借助社团组织搭建的相关平台,将有着共同需求的学生作为主体而成立的个性化学生群体、学习群体。

基于高校特点,打造“学群文化”建设的平台,以目标导向下的分类活动为媒介,以宿舍为最小评估单位,从而保证“学群文化”建设得以高效运行。

“学群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意义

在“学群文化”建设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大胆参与和尝试,逐步精准自身定位,从而获取良好的自身价值和归属感;通过分类指导下的自主、自助学习和规划,以及精准定向的资源支持和激励,促使学生自身素养全面提升。

不同的个性化“学群”在充分运行的过程中,并非完全割裂,而是在制度建设、机制运行、人员配备等方面互相交织,使形成的“学群文化”氛围成为持续激发学生追求自主、自助学习发展的动力,同时也促进和推动高校多方资源的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整体质量。

以“学群文化”建设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具体路径

“学群文化”建设应该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的协同育人体系,最终形成“学群”建设和社团等载体交织搭建、以宿舍为最小单位的网格化运行结构。其建设路径可包含队伍组建、制度规范、运行机制、信息技术支撑、数据统计和评价反馈五个方面。

组建三支队伍。科学高效的队伍组成是“学群”规范成立、正常运行、监督完善的根本保障。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联系,解决“工作内容无法衔接、工作队伍缺乏沟通、工作对象出现混乱”的问题,最大化形成“协同育人”的工作合力,需要进一步细化人员分工,明确辅导员、专业教师、教务行政老师在“学群文化”建设过程中各自的角色和任务。

一是组建辅导员队伍,形成多主体结合、工作布置精准化分配的思想政治育人工作格局;辅导员作为推动学院整体思想政治育人的有力推手和一线人员,发挥整体统筹和协调作用。

二是组建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师作为专业文化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直接教育者,对“学群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分类、活动开展、平台搭建等发挥指导作用。

三是组建教务行政教师队伍,对政策规定的解释和培训、后备保障等负有引导服务责任,鼓励其通过担任班主任、指导社团活动、承担相关培训等方式承担相关工作。同时,广大学生作为参与对象,也应根据自身需求、兴趣爱好等自愿加入相应“学群”,并在平等交流、提出需要、制定计划、参加活动、评估方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安全感、价值感和满足感。

完善制度规范。完善制度规范是“学群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所谓制度规范,是指组织为有效实现目标,对组织的活动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与协调,而制定的具有稳定性和强制力的规定、方法与标准体系,具有权威性、系统性、科学性、无差别性、稳定性等特点。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才能保证“学群文化”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并在持续运行和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行稳致远。

建立运行机制。良好的运行机制是“学群文化”建设的基础保证。这就需要“学群”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就业育人等育人机制。

一是构建科研育人机制。鼓励教师带领学生申报科研项目或者积极参加老师自身的科研项目,同时可依托本科生创新创业大赛、科技竞赛,以及专业课题组成员招纳和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等,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

二是构建实践育人机制。积极搭建实践育人平台,通过成立专业性社团、组织座谈或讲座、开展专业实践活动,推动学生将课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协同育人;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参加特色和常规志愿项目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实践的指导过程。

三是构建网络育人机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网络思想政治作为思想政治育人的重要手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建立微信公众号,成立新闻中心,专项负责相关新闻宣传工作。鼓励学生投稿,开展各项正能量作品征集,对于优秀的原创作品,给予奖励和积分认定等。

四是构建心理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组织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心理素质拓展活动等。建立心理健康危机预警机制,设置心理健康委员。辅导员定期召开由班主任、学生骨干、宿舍长、心理健康委员参加的培训和工作会议,定期举办心理团体辅导。探索宿舍网格化管理机制,在每个宿舍指定1 名党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联系人,通过日常沟通和交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及心理动态。

五是构建就业育人机制。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础上,创新探索订单式培养体系建设,广泛联系各个企业单位,签约实习基地,在校企联合的背景下,积极构建就业育人工作机制。

强化信息技术支撑。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对实现高质量思想政治育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学群文化”建设过程中,为更好地记录数据、及时评价和科学反馈,高校应正确树立信息思维,加大信息平台建设投入,为实现“学群文化”建设提供“互联网+”时代的技术支撑。

做好数据统计和评价反馈。在以上实施路径的基础上,针对前期“学群文化”建设的过程进行数据统计,并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建设结果(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进行评价和反馈,以此验证“学群文化”建设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育人工作高质量发展、助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方面起到的促进作用,同步验证建设过程中队伍组建、运行机制、制度规范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作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学群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整体更高效的、针对性更强的资源配置,借助有效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以之为导向,在适合自己的“学群”中通过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最终实现自身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思想政治育人工作高质量、见效果。

猜你喜欢
育人政治思想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