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荣珍
(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江西 南昌 330038)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P)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点[1-3],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涉及大脑结构、遗传、后天环境和妊娠问题等。SP属于重性精神病,患者情感、知觉、思维等方面均发生异常,精神活动与环境严重不协调,且在精神症状影响、支配下易出现自伤、自杀、扰乱公共秩序、毁坏财物、偷窃等肇事肇祸行为,增加治安事件发生率,不仅影响患者自身正常生活,严重者还会危害家庭乃至全社会[4-5]。因此,如何有效预防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而早期识别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风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分析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旨在为制订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1.1 对象便利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荣军优抚医院且有肇事肇祸行为的68例SP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肇事肇祸行为的68例SP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精神障碍分类)》[6]中SP相关诊断标准;②观察组患者存在被公安机关立案的肇事肇祸行为,且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为3~5级,对照组无损坏公私财物或伤害他人躯体等攻击行为;③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智力低下者;②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者;③药物或酒精滥用者;④存在强烈的心理应激;⑤罹患器质性疾病。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调查工具及资料收集方法
1.2.1 肇事肇祸危险性评估根据原卫生部于印发的《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中患者危险性分级[7],将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分为0~5级。0级:无符合以下1~5级中的任何行为;1级: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或人,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由我院2名高级职称精神科医师根据结合患者病史及入院后病情进行评估,并作为分组依据。该评估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64,重测信度为0.919。
1.2.2 一般资料调查研究人员在文献回顾及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及自控力或情绪状况。①一般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性别、户籍、住院次数、病程、有无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等,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及调查问卷获取。调查问卷由患者家属以匿名方式填写,先用统一指导语向其解释问卷调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填写方式,取得同意后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136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36份。②自控力或情绪:由2名高级职称精神科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症状表现等进行评估,若两者评定不一致则讨论至意见统一。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频数、构成比表示,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P患者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住院次数、有无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与其肇事肇祸行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单因素分析[n(%)]
2.2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多因素分析以是否存在肇事肇祸行为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为自变量(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配偶、住院次数≥2次、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是SP患者出现肇事肇祸行为的高危因素(P<0.05)。见表3。
表2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多因素分析变量赋值情况
表3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多因素分析
3.1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危险因素分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无配偶、住院次数≥2次、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 000元、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是SP患者出现肇事肇祸行为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①男性,特别是青壮年男性承担的社会责任较大,身心压力较重,且此类患者具有攻击性,易暴力、冲动,增加了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率[8-9]。②文化程度低者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药物治疗重要性缺乏理解,易出现拒绝服药或少服、不按时服药等现象,且该类人群法律意识相对淡薄,缺乏防范和监护意识,同时对健康宣教理解和依从性相对较差,对家庭和社会的人、事、物认知仍停留在既往认知层面,直接影响疾病的控制,易在SP症状支配下发生肇事肇祸行为[11-12]。朱文礼等[10]的研究也显示,受教育年限是SP患者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③配偶是患者社会支持系统的重要支柱,日常生活中可监督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同时可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而无配偶者缺乏家庭监护,社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且可能会出现不按时、按量服药情况,病情易反复,发病时常丧失对行为的控制力,易出现肇事肇祸行为[13-14]。④住院次数多表示患者病情易反复波动,症状也相对多样,且精神科病区存在铁窗、铁门等特有限制性环境,患者易产生被囚禁、逆反心理,常通过毁物、伤人行为以企图逃离住院环境,肇事肇祸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较高[15-17]。⑤有攻击冲动行为史者,遇到冲突时易将内心冲突直接投射至他人身上,进而产生反社会倾向或行为,易发生肇事肇祸行为[18-19]。⑥家庭收入低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影响疾病控制效果,致使病情反复发作,在幻觉、妄想等症状影响下而发生肇事肇祸行为。⑦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者受到冲突、不满意时便易出现生气、大发雷霆等表现,甚至会通过打砸、自伤等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肇事肇祸行为发生概率相对较高[20-21]。
3.2 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防治措施分析鉴于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危害性及相关影响因素,临床可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治:①完善SP筛查、登记制度,评估肇事肇祸行为发生倾向,筛查高危人群,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支持、鼓励,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鼓励患者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需求等,合理宣泄情绪,避免其情绪波动;②加强精神专科机构建设,通过教育、倾听、培养稳定情绪等控制患者病情,提高其对自己行为的负责能力;③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SP患者的关注,对于经济收入低的家庭给予适当财政补助,减轻其家庭经济负担,充分保障患者的诊疗需求,更好地控制患者病情;④对于有攻击冲动行为史者,叮嘱其家属密切监护,必要时可实施保护性约束,防止其出现肇事肇祸行为;⑤加强SP患者相关知识与法律法规的宣教,提高患者法律意识,并结合具体成功案例讲解,告知患者合理发泄情绪及有效缓解压力的方式,预防出现暴躁等负性情绪,避免发生肇事肇祸行为。
调查显示,男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无配偶、多次反复住院、有攻击冲动行为史、家庭人均月收入偏低、自控力差或情绪不稳定是SP患者出现肇事肇祸行为的高危因素,临床可针对以上因素制订相应的干预对策,以预防或减少SP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的发生。由于相关因素限制,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纳入样本量偏小、影响因素选择不够全面(如未分析疾病类型、原生家庭特征等对肇事肇祸行为的影响等),后续仍需加大样本量进一步深入研究,以补充完善研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