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煜 金乌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具有创新精神的好校长,是中国教育发展的脊梁。在实际办学中,校长该如何创新教育改革实践,带领师生书写中国教育的辉煌?近期,本刊举办线上圆桌论坛,特邀一线中小学校长围绕“变革与创新,如何成为好校长”的话题进行交流研讨,分享自己的办学理念、创新观点与教育改革实践,希望让更多的教育人从中受益。
一名好校长应当在建设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实现更好的成长两个方面上下功夫。
首先,建设学校良好的教育生态。
一是要坚守正确的育人观。办成什么样的学校,不是目的;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是根本;办学是为了育人,办学是手段,育才是目的;学校高质量发展是载体,是平台,学生高质量成长是根本,是目标。
二是要处理好教育中的变与不变。面对时代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我们需要积极去拥抱和应对,不断调整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以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时代新人;另一方面我们在思考变化的同时也需要思考不变,作为校长一定要清楚哪些东西是需要持之以恒坚守的。这样学校的变革与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是要贯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教育要适应生活并随生活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生活与教育是同一过程,必须相融,不能两张皮,不能相互矛盾,要让孩子们体验到真实的教育、真实的生活。
其次,努力让每个学生都实现更好的成长。
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美好的向往。让孩子们好好学习,激发其内驱力是关鍵。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对美好的向往,是最强大和持久的力量。
二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态。校长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在学校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在土壤培育上下功夫,在生态营造上下功夫。校长要努力为学生创建一个包容、开放、友好、安全和健康的校园环境,鼓励他们弘扬优秀的品质和个性,帮助他们自由、自信、自主地实现个人价值。
三是建设一片宽广辽阔的“渔场”。校长要努力给孩子们建设一个有风有浪、宽广辽阔的“渔场”,让孩子们下水去捕 鱼。
学校要努力营造一种自主创新、团队合作、跨学科合作、高水平竞争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探索世界,挑战自我,实现自我,成为自己。为此,校长要通过建设体现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为学生打造自主学习、自主体验的时空,这是当下必须解决的重要课 题。
我校开展了“全经验”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给学生带来了课程内容和学习方式的改变,给教师带来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给学校带来了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飞跃。
“全经验”课程的框架体系分为四大领域、12个内容板块,以及筛选出60个关键事件。它是一种新的课程架构,不以学科为逻辑框架,而是以儿童经验为核心,通过事件学习,覆盖儿童经验世界的综合性实践学习,在儿童已有经验和未来经验之间架设起“桥梁”。这种结构化的“全经验”课程框架在保证儿童重要经验可以全面习得的同时,也能避免经验的繁杂、琐碎。
“全经验”课程实现了三个突破:首先,为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实施寻得了有效路径;其次,将经验事件结构化,在保证关键经验没有结构性缺失的同时,避免了经验的繁杂、琐碎;最后,充分发掘每一个事件学习的育人价值,让课程实施走向深入。
我校的“全经验”课程,从概念走向学科,走向60个事件的寻找,走向课程的整体建设。全经验课程的再出发,将以儿童经验为出发点,在全经验学习的过程中,唤醒、激活儿童的经验,并使其不断生长、丰厚。在全经验课程的进阶中,我校高度重视经验与概念的关联、经验与素养的转化、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努力让我校的教育教学散发出儿童经验水平的独特气质和立体多元的课堂样态,初步形成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指向的整体育人观念和课程系统。
与此同时,基于对校本研修的再认识,我校团队进行了思维碰撞,进行了整体规划,努力实现四个转变: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弥散走向聚焦、从碎片走向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为此,我校整体架构了“1234”式校本研修:明确一个核心理念—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凸显两个基本点—既以促进学生素养提升为本,又以成就教师专业发展为本;落实三条主要途径—教师个人实践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家骨干专业引领;践行四大内容领域—注重课例研究,探索命题研发,提倡深度阅读,引领专业技能。
我校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严格要求教师知行合一,担当好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和时代重担,勃发成长新样态。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 作。
“知行合一”,以使命担当培植精神内核。“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新时代教师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修好新时代人民教师应有的大德,倡导“知行合一”,把立德树人作为使命担当,架构了完整的团队发展体系,形成“知行合一”的文化共同体。
寻根溯源,凝练文化意蕴。“知行合一”已经深深印入每一位教师的精神中。通过老教师访谈、全体教师问卷,我们不断思考教师的特质,希冀教师成长为“有教育情怀、有责任担当、有原创品性”的教育工作者。
价值共生,化为行动指引。开展丰富的文化培塑活动:三十年功勋教师宣讲,宣扬先进事迹;面向全体青年教师的“井小”精神主题沙龙,邀请爱岗敬业的老教师担任导师,解读“知行合一”团队文化;每月举行一次面向全体教师的师德讲堂,围绕“井小”精神的一个主题词进行解读。
设计教师培育课程模块。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锤炼六项基本功,其中,立德树人是第一项基本功。我校以成长联盟的方式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设模块化的教师学习课程,丰富教师培训课程实施方式,优化评价机制,实施强师优师培训工程。
探寻项目研究发展路径。聚焦难题破解,以项目研究为载体,驱动教师育人方式转型。通过学校项目实施,打造支持教师成长的学习场。学校重大项目研究是以省前瞻性项目、省品格提升工程、省课题研究、市综改实验校研究为抓手,组建团队,探索综合育人新途径,推动教师育人方式转型。工作室微项目研究依托21个校级名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一个研究项目,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成长需求,选择项目,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任务来开展研究学习,提升教师学科育人能力。
我校坚持将立德树人放在工作首位,以评价为导向,立足课程的整体建构,通过丰富的活动,促进五育并举,引领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导航,引领学生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校从评价的客观性、可行性、合理性出发建立了以“5n+4x+2”为评价模式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5n”为评价维度,即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从各方面客观地评价学生。“4x”为评价主体,即以“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为基本评价主体,辅以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的社区、厂企、基地等评价,形成多元立体式评价。“2”是指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主要通过搭建多种形式的评价平台、开展丰富的活动实施;结果性评价则是利用素质评价手册,进行期末总评,“过程+结果”的评价形式,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评价更合理。
具体来说,我校利用“开平教育云公共服务平台”、“学习通”APP、“i劳动”微信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通过发布主题活动,设置劳动清单,进行读书测评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记录學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成长过程,同时通过点赞、评论、设置精品等多种形式的互动,实现同伴、教师、家长的多元立体评价,增强评价的可视性、可感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多元课程,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特色课程多元化,是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因此,我校结合学校地域优势、教师特长、学生特点,积极探索“五育并举”的多元化特色课程体系。
多样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以“社会研学—社团培优—学科实践”为主线,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注重个性培养,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长。
我校将持续抓住“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这个靶心持久发力,锚定“魅力教育”这个核心理念,坚持完善发展润德于智、润德于美、润德于行、润德于劳的评价体系,实现以智慧人、以体健人、以美化人、以劳塑人,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我校坚持“做更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
筑牢铸魂育人根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党建方式,形成“1+N”党建与教学双融双促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校际融合、推动优质艺术特色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改革创新之路。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相融合,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打造师德过硬、师风优良、师能隽拔的教师队伍,依托“最受学生欢迎教师”评比、“仁爱之师”评选活动,着力打造党建品牌。
以美育理念为引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是河源市唯一一所面向全市招收特长生的公办高中,提出走普通高中教育和艺术特色办学教育双轨发展的办学思路。我校践行“启美”教育办学思想,坚持做大做强做优艺术特色教育,与以音美传艺术教育为主的办学特色相契合,挖掘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爱好美的能力。
以创新课程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坚持“五育并举”,精心安排艺术课程、落实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课程载体方面,学校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思路,探索符合本校实情的德育工作方向,打造属于自己的德育品牌—善雅德育,进行以文化人、美善相谐的德育品牌探索。同时,我校实行“9+1”课程设置,除了学习9门常规学科外,学生还可以选择一门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程进行学习。
活动载体方面,通过系列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打造活动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十二大主题活动—每月一主题,全面发展;校园四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