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教学生发展需求的劳动教育路径与实践

2023-07-18 17:44黄献林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8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生活

黄献林

摘要:马鞍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一切为特殊学生健康发展奠基赋能”为育人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残疾学生发展规律的教育教学路径,以适应未来生活为导向,多渠道特色育人,让劳动教育回归本真。

关键词:劳动教育适应未来特教学生

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环节,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也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一系列相关政策。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小觑。《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中强调,劳动技能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生活需求、增强学生生活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提高技能、培养劳动习惯、促进身心康复。为此,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及社会实践作为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徑和载体,突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提升特殊需要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品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效。

一、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求:1—2年级学生能完成比较简单的个人物品整理与清洗;3—4年级学生懂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养成良好的个人清洁卫生习惯;5—6年级学生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的家庭饮食烹饪技法,制作简单的家常餐;7—9年级学生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庭清洁、烹饪、居家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为此,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大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更应将劳动教育渗透于有特殊需求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开设生活适应课程,在真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劳动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在《生活即教育》一书中提到:“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教育包含于一切人类的生产活动之中,而劳动和生活教育之间有着高度的连贯性。培智学生的生活适应课程正与这一理念高度契合。

学校组织教师精读课标,细研教材,充分提取生活适应教科书中的主要劳动要素,编写了《生活适应》等多本生活与劳动相结合的校本教材,做到有课表、有课程、有教材,促进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比如一年级生活适应教科书中涉及的劳动要素内容主要是学洗手、学洗脸、帮妈妈摘菜、帮爸爸送水、包书皮、整理鞋柜、整理玩具等20项内容,涵盖了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领域。教师依据课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采取灵活且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体验和操作中习得劳动技能。又如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学过的“分担家务活”一课,教师在教学前通过向家长询问,了解学生在家劳动的情况,课上展示学生家务劳动视频,并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主动劳动,像擦桌子、扫地等技能是学生经常遇到并且能够习得的技能,符合低年级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劳动能力。课堂上,教师创设“招待朋友”的情境,让学生以视频展示或者上台自述的方式,介绍自己掌握的家务技能,课堂上有教有学,既展示了自己会做的家务活,又能向他人学习新的技能,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学科课程,促进劳动教育和学科课程的融合

学校通过课题研究、集体备课、一课多讲等形式,探求学科之间的联系,整合课程资源,利用已有的课程实现劳动教育跨学科深度融合,将劳动教育有机渗透进生活语文、生活数学、劳动技能、艺术与休闲、运动与保健、绘画与手工等各个学科之中,编写了《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等拓展课程教材,充分发挥不同学科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功能。

例如,在生活语文学科二年级下册“我是值日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熟悉场景创设情境,以学生学习的教室为活动空间,引出“我们的教室美不美”的话题。通过让学生观察黑板、课桌、板凳、讲台等是否干净,引导学生讲究卫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有认识词语“值日生”“黑板”等,掌握句式“我是值日生”“我在教室里擦桌子、擦黑板”等,认读生字“在”“日”等,还有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爱护环境、美化环境,让学生体验擦黑板、扫地等劳动。又如,在五年级上学期“什么美”的学习中,教师从小蜜蜂爱劳动、不怕累引出劳动美,利用PPT、视频展示我们身边熟悉的环卫工人和校园保洁阿姨,捡起一片片树叶、一张张废纸,将校园、小区、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升华到环卫工人不怕脏、不怕累,是最美的,真实的描述给学生带来直观的感受。同时,请学生回答在自己干净漂亮的家里,是谁天天在打扫卫生、烧饭洗衣等,让学生切实感受父母的艰辛劳动,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让学生明白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父爱如山、母爱伟大,教会学生爱劳动、爱父母。

二、在校本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践行劳动即教育、生活即学校的办学思路,以劳动为纽带,将生活和教育联系起来,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室内室外劳动特色校本课程。室外劳动课程依托“金菜地”,室内劳动课程依托各个功能馆室及各类职能教室。

(一)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

学校依据特教学生发展需求,开发符合区域特点的校本课程,增加生活体验式活动内容。一方面,积极建设功能馆室,为劳动教育课程开设提供便利,以模拟宾馆、超市、学校食堂为载体,开设了家政保洁、超市工作、餐饮服务、宾馆服务等课程,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性补偿,强化生活技能、就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

另一方面,学校还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周边社区资源,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实地体验,提升生活适应水平,拓展劳动教育环境。例如,以“我”为中心,开展“我家附近的菜市场”“我家附近的超市”“我家附近的饭店”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有的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菜市场,教会学生挑选菜品、辨认优劣、教认电子秤、手机付钱等生活技能,同学们既认识了常见的物品名称,会读会认,又明确了买菜的步骤,还知道了荤素搭配。还有的教师联系学校周边的“爱尚购”超市,选择人较少的时段,将学生带去进行实地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先是带领学生认识各类商品区,知道商品摆放分类的规律;而后,给每个学生发放固定金额的钱,让学生自己挑选想要的商品,独立完成选购和付费的过程。这一系列的社区活动安排,使学生熟知周围的环境,能够利用这些环境设施,为自己的生活提供方便。

(二)以特色活动为抓手,推进劳动教育

学校在教学区边缘开辟“金菜地”种植体验区,建立学校统一规划、班级自由种植、人人参与体验、课程纳入计划、经费包干到位的运行机制,开展了系列特色活动,如“我的菜园摄影展”“我是种植小能手”等主题创意体验活动。教师利用校内的这块“金菜地”,开辟蔬菜、瓜果、花卉等农作物种植实践体验区,同学们通过观察蔬菜瓜果生长过程,了解日常食用蔬菜来源,掌握农业科普知识,提升生活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

学校还把农业科普知识制作成彩色宣传展板放在教学区及农业体验区周围,定期开展科普宣传实践活动,教师结合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在不同的节气种下相应的农作物,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习本领、培养习惯、锻炼意志。每年端午、中秋、元旦等节假日,组织学生开展包粽子、做月饼、包饺子、做糕点等体验活动,提升了其生活自理能力,也认识到只有劳动才能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三)以真实场景为依托,落实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开展劳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他说:“脱离劳动,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例如,教师将课堂上的内容搬到学校附近,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得到发展。学校加强了劳动教学环境的布置,通过设置食堂、家政室、校园实践餐厅、西点烹饪实训室等实际劳动操作间,让学生在真实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开展各种劳动,反复练习,落实劳动教育,提高生活本领。

三、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劳动成果

学校结合特教学生学习特点、身体状况及市场需求,建立“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依托”的协同育人机制,让学生学会一技之长,为其将来独立生活奠定基础。

(一)开设职业课程,传授劳动技能

学校根据特殊学生成長的需求,在《“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指导下,着力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采取“个别化培养、差异化教学、订单式培训”的教学方式,分别开设西点烘焙、自助洗车、丝绵画制作、热转印、家政服务、宾馆服务等课程。通过课题研究将就业和教学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如课题“以就业为导向培智高中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训的研究”,根据培智高中生的特点,采用“理论+实践”“课内+课外”的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职业所需的文化课知识点,对部分能力较强的培智高中生进行就业素养、就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教学和校内外实践活动。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人做专业的事”,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评估结果进行教学和训练,补充其智力和适应行为上的缺陷。例如,在西点烘焙制作教学中,聘请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的两位毕业生担任学科教师,两位教师分别是心理学和特殊教育专业毕业,擅长各类咖啡烹调和西点烘焙制作,均有自主创业成功经验。同时,依托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等地方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人才优势,采取“合作办学、专家授课、实习实训”等教育教学方式和选派青年教师赴南京、合肥、山东等地学习培训、挂职锻炼等教师培养方式,提高特教学生培养的灵活性、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家校协同育人,巩固劳动技能

特殊学生的发展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学生重要的生活场所,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定期召开家长培训会,制订出《家长深度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办法》,教师通过微课、视频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帮助家长引导学生在家中劳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独立居家生活能力,教会学生做到个人生活能自理,为学生融入社会做准备。

例如,在学校学习期间,学生认识了蔬菜,学习了洗菜、切菜,甚至是炒菜的技能。教师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在学校所学的内容,引导家长帮助学生练习巩固。教师建议家长积极配合,陪伴孩子一起劳动,给孩子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放学后或者周末,家长利用休息时间,充分参与到学生的成长中来,让劳动贯穿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家校协同育人过程的经验积累,也为疫情期间线上授课环节打下了基础。疫情期间,学生长时间处于家庭教育环境中,正是家庭劳动教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在线上授课,要重点关注生活适应和劳动教育领域,结合学生家庭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指导家长带领学生在家庭情境中提升生活适应能力和劳动技能。

(三)校企联动培养,拓展就业前景

在立足课堂教学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建立校企合作联动机制,先后与海外海皇冠假日酒店、大红灯笼酒店、横江丝画等单位签订实习就业协议和订单式培养协议。例如,酒店服务专任教师每周带学生前往马鞍山市海外海皇冠假日五星级酒店进行实习培训,参观行政套房、洗衣车间,酒店宽敞的布局、干净整齐的设施、先进的机器设备,让学生对未来就业充满期待。酒店方通过实习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为将来订单式人才培养提供可能。

未来,学校还将加强与社会、社区和企业的紧密联系,多方合力,满足不同残障类型学生的就业需要。

总之,学校坚持五育并举,让劳动教育为特殊学生的发展奠基赋能。相信只要将学校教育和劳动实践有机结合,让知识、技能通过劳动扎根,特需学生一定能融入社会,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王琼.浅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年版)》对培智劳动技能课程的指导和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8(11):134135.

[2]谷月;赵广忠.擦亮“三结合”育人名片,奠基未来——访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局长张素华[J].中国德育,2018(22):5559.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生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动技能up up!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