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裕骏
摘 要: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支英勇的人民军队,是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主力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伟大功勋。文章通过梳理新四军在皖南岩寺集中整编的历史经过,分析说明此次军事整编的历史意义,展现了新四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为日后根据地抗战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新四军;岩寺整编;华中抗战
全面抗战初期,原分散于南方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集结任务,在岩寺、流波 胜利会师。随后,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在岩寺集中整编。通过整编,新四军的军事素质和政治素质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战斗力明显得到增强,为后续东进、北上抗日及队伍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一、 新四军成立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国民党提交《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等内容。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此宣言。次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至此,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在此形势下,国共两党经过谈判达成协议,将散布于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区的红军游击队(琼崖红军游击队除外)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9月28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出通报,任命叶挺为新编第四军军长。12月25日,新四军军部在湖北汉口成立。1938年1月6日,军部由汉口移驻江西南昌。新四军成立后,长江以南各省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一、第二、第三支队,长江以北鄂豫皖地区的红二十八军和豫南、鄂北等地的红军游击队编为第四支队。
二、 岩寺集中整编
1938年2月6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和第三战区命令新四军第一、二、三支队开赴安徽省歙县岩寺(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集中待命。各支队接到命令后,克服种种困难和险阻,于4月中旬陆续到达岩寺。第四支队于3月中旬到达安徽立煌县流波 (今属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会师。4月4日,新四军军部离开南昌开赴岩寺。5日,军部参谋处抵达岩寺。军部设在岩寺金家大屋办公,叶挺、项英均住此处。
新四军三个支队在岩寺集结,主要是为东进抗日作短期培训,具体任务如下:
接受点验。新四军编制序列隶属国民党第三战区。第一、二、三支队到达岩寺后,国民政府第三战区即要求新四军接受点验,按点验结果发放军饷和军需物资。1938年4月20日,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一行来到岩寺进行点验。尽管罗卓英多方刁难,新四军在叶挺、项英的有力领导下,热情接待,周密安排,最终将点验之事应对过去,并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改善了自己的处境。
充实武器装备。新四军刚集中时,战士的武器装备都很陈旧,破损严重,甚至还有很多土炮、刀矛之类的原始武器。随着新四军兵源的日益增加,武器弹药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处处刁难,新四军决定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岩寺上渡桥江家祠堂内办起了军部第一个修械所,先是修理枪械,制作刺刀,后来能够制造弹药、土地雷等,有力地改善了部队装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開展军政训练。一方面,由于新四军刚刚组建,部分干部和战士对改编不够理解,对国共合作抱有怀疑态度。为此,军部对全体指战员开展教育,反复宣讲抗战形势、党的任务和政策,耐心做好说服工作。另一方面,新四军过去长期散布在山僻地区,习惯山地的生活与战斗,现在所到地区是广大的平原,是江河错综与湖沼满布的地区。为此,新四军自己开辟练兵场,充分利用地形地物进行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学习水网地区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叶挺还特别邀请罗卓英在营以上干部会上讲授抗战经验与教训,帮助新四军指战员熟悉日军的作战特点。军政训练使部队官兵对国共合作的目的、意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部队的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得到加强,军政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开展民运工作。新四军到达岩寺后,一方面旗帜鲜明地公开宣布其政治主张,另一方面,在岩寺地区采取多种形式对群众展开宣传、组织和教育。如自编自演抗日救亡剧目;举办农民夜校,帮助农民识字读书等。民运工作密切了新四军和岩寺人民的关系,对推动歙县乃至皖南人民的抗日救亡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三、 整编的意义
新四军岩寺整编,是中国共产党史和新四军建军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岩寺整编标志着新四军组建工作的最后完成。新四军一开始只是成立了军部,先在汉口后移驻南昌,部队仍分散在南方八省边区的深山老林里。军部在接到江南部队向岩寺一带集中的命令后,当即令促各部队赴皖集结。八省红军游击队,克服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饷粮不足等重重困难,克服国民党部队的无端阻挠与刁难,始终以大局为重,终于完成集结任务。正如《新四军军歌》所唱:“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从此,红军由分散的游击队,变成一支正规的抗日武装力量,成为一只砸向日军的铁拳。
其次,岩寺整编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的政治影响。新四军军部移驻岩寺和第一、二、三支队在岩寺集中整编,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欺骗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鼓舞和坚定了皖南人民抗日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最后,岩寺整编奏响了新四军东进抗日序曲。通过整编,部队官兵思想上达到了统一,编制、人员装备得到了充实,组织机构也逐步健全,军政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为新四军东进和北上抗日以及新四军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姚润田.党的政策转变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28-31.
[2]顾健.新四军成立经过新探[J].工会信息,2021(12):15-18.
[3]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中国共产党安徽简史(1921—2021)[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52-54.
[4]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安徽党史上的重要事件[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