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非洲

2023-07-18 15:51:19黄湘
第一财经 2023年7期
关键词:族群非洲国家

黄湘

《非洲不是一个国家: 关于一个光明大陆的笔记》

作者:[尼日利亚/美] 迪波·法洛因(Dipo Faloyin)

出版社:W. W. Norton & Company

出版时间:2022年9月

定价:30美元

本书旨在打破公众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呈现其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真实图景。迪波·法洛因是在线媒体VICE的资深编辑

长期以来,生活在非洲以外的大多数公众对于非洲的印象,要么是一片苦难绝望的土地,居住着一些难以理解的人,进行无意义的冲突和战争,死于贫困和艾滋病;要么是一个广袤的野生动物园,有着壮观的风景和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这种刻板印象使得非洲频繁成为各种慈善事业的捐助对象。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机构和娱乐明星都乐于通过发起对非洲的捐赠活动来表现爱心,提升公众形象。但是,这类行为在为非洲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也强化了公众的刻板印象,长远来看弊大于利。

一个典型例证是英国歌手盖尔道夫(Bob Geldof)和尤尔(Midge Ure)在1984年为了帮助埃塞俄比亚抗击饥荒而创作的义演歌曲《他们知道这是圣诞节吗》(Do They Know It's Christmas?)。这首歌是当代圣诞歌曲的经典之作,它成功地激发了听众对于非洲的同情心,但是也将非洲描绘成了一个充满恐惧的地方,其中一句在后来的版本中被修改的歌词:“今晚感谢上帝,是他们而不是你”,直白地告诉听众他们生活在非洲之外是何等幸运。这首歌的歌名也够无知,非洲的基督徒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大洲,怎么可能不知道圣诞节?

具有尼日利亚和美国双重国籍的作家法洛因(Dipo Faloyin)的著作《非洲不是一个国家:关于一个光明大陆的笔记》(Africa Is Not a Country: Notes on a Bright Continent),正是旨在打破公众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呈现其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真实图景,同时也戳穿那种隐藏在对于非洲的廉价同情心背后的居高临下的歧视与冷漠。

法洛因指出,在非洲以外的大多数公众心目中,非洲往往被想象成一个大型的失败国家,没有内部的细微差别,永远受到匮乏的困扰。事实上,非洲拥有54个国家、14亿人口和2000多种语言,有残暴的独裁者,有贫穷、腐败与冲突,但是也有稳定的民主国家,有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和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故事。

非洲之所以给很多人造成失败国家的负面印象,原因在于,绝大多数非洲国家都是不正常的“人造国家”,即政治边界与当地民众所希望的民族划分不一致的国家。非洲国家在地图上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具有大量的直线边界,完全不符合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族群、宗教和语言的边界。这意味着很多具有共同体意识的族群被人为地分裂成不同国家的国民,而很多国家都包含了对于该国的主流政治和文化缺少身份认同的少数族群。时至今日,大多数国家仍然在为克服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而左支右绌,这并不是因为非洲人太野蛮以至于无法治理,或是太无知而无法领导一个成功的国家,而是源自西方殖民主义的原罪。

1884年,13个欧洲国家,外加美国与奥斯曼帝國,派代表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会议,确认由英、法、德、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和葡萄牙7个欧洲国家瓜分非洲。在这次史称“柏林会议”的会议之前,80%的非洲土地尚未建立殖民统治,而在会议30年后,90%的非洲土地被欧洲列强纳入囊中,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保持独立。列强在会议上出于自己的利益,完全不顾及族群、语言和宗教的实际分布,不顾及具有历史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地方王国,直接在地图上画直线划分势力范围。

1950年代和1960年代,独立运动席卷非洲大陆,欧洲列强纷纷在这片土地上降下自己的国旗,撤退离开。然而,新成立的非洲国家继承了列强在柏林会议上所划定的边界,同一族群被国界分裂,而历史上长期对立的不同族群被迫生活在同一个新国家,他们往往无法承认这是自己的国家。在这些新成立的国家里,民众之间很难沟通,因为彼此语言不同,信仰各异,道德传统也大相径庭。这些国家注定是脆弱的,很容易沦为外部势力和内部腐败的牺牲品。在乌干达、苏丹、安哥拉、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索马里和尼日利亚等国家,族群冲突尤其激烈,造成了旷日持久的分离主义运动。

那么,能否让这些新独立的国家重新划定边界呢?答案是积重难返,如果像其他地区的正常国家那样,以族群、宗教或语言为标准重新划定边界,一些新独立的非洲国家就会从地图上被抹去,而这些国家的权力精英和主流族群绝对不会轻易放弃权力。即使是仅仅对边界做一些貌似不会伤筋动骨的修修补补,也还是会开启无尽的纷争,甚至令各方大打出手。

有鉴于此,1963年5月,当时所有32个非洲独立国家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签署宪章,宣告成立非洲统一组织(后改成非洲联盟)。在第二年举办的开罗会议上,非洲统一组织号召各国放弃修改边界的尝试,转而追求泛非主义,维护各国的非殖民化成果,促进各国的政治经济联合与一体化进程。

在一些生而脆弱的国家,泛非主义的理想无法招架残酷的现实。例如,索马里独裁者巴雷(Siad Barre)少将在1969年至1991年执政期间煽动了对于国内的伊萨克(Isaaq)部族的种族灭绝,造成20万人死亡,30万人成为难民。又比如赤道几内亚首任总统马西亚斯·恩圭马(Francisco Macías Nguema)实行愚民政策,关闭图书馆,禁止报纸、杂志出版,向国民宣传“除马西亚斯·恩圭马外,别无他神”,国家所有外汇收入均以现金方式堆放在他的住所,该国近1/3人口被杀害或逃离。

这些引人注目的案例,促使很多人相信整个非洲都在独裁的黑暗中枯萎。然而,非洲国家并非天然倾向于专制主义,今天非洲大陆只有10%的国家处于专制统治之下,许多国家拥有充满活力的民主制度、繁荣的城市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一些国家,例如贝宁、埃及、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科特迪瓦、坦桑尼亚和卢旺达,属于当今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列。2000年5月,《经济学人》杂志在一篇封面文章中将非洲描绘成无望的大陆,2011年,这一形象被一个晴朗天空的封面取代,标题是“非洲崛起”。

不过,法洛因提醒读者,“非洲崛起”的叙事忽略了那些仍然远远落后、苦苦挣扎的人群的困境,正如贫穷苦难绝望是外界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一样,“非洲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外部资本出于逐利动机而塑造的神话。

在西方殖民扩张的鼎盛时期,英国作家吉卜林提出了一个概念叫“白人的负担”,意思是白人有责任统治、教化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如果没有白人的帮助,殖民地的土著居民就无法过上文明的生活,甚至无法生存。直至今日,这种殖民主义的思维方式依然普遍存在于西方国家对待非洲的态度中。

今天,大约90%的非洲文物保存在非洲之外,主要是在欧洲和北美的博物馆中,它们是在殖民时代被殖民者偷走或掠夺的,有很多从未展出。例如,大英博物馆拥有约900件来自尼日利亚的古代贝宁王国青铜器,但是只展示了其中的100件。毫无疑问,非洲国家在道义上有权收回这些文物,但是它们的这种正当要求一直被欧洲和北美的博物馆置若罔闻。后者拒绝归还文物的一个理由是非洲人不知道如何照管文物。事实上,非洲国家拥有博物馆,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博物馆一样,一直在展示灿烂的文物和伟大的作品。

好莱坞大片中的非洲形象也长期延续了“白人的负担”的思维方式。关于非洲的获奖影片的套路,或是将殖民时代浪漫化(1985年《走出非洲》),或是讲述勇敢的西方人如何从邪恶势力手中拯救非洲(1988年《迷雾中的大猩猩》,20 05年《不朽的园丁》),这些影片中的非洲人都不具备文明人的完全行为能力,或者需要被外来者说服去做正确的事,或者是看着外来者为他们解决问题。而在科幻大片《独立日》(1996年)中,当美国政府发现了击败入侵的外星人的秘诀之后,美国军方将这一信息转达给全球各大洲的军队,只有非洲除外;而当外星人被打败之后,在全球庆祝的时刻,影片中呈现的非洲景象是五个赤裸上身、打扮成土著战士的男孩在草地上奔跑,欢呼雀跃地将长矛刺向空中。在本世纪初,《卢旺达大饭店》(2004年)、《血钻》(2006年)、《最后的苏格兰王》(2006年)等以非洲国家的武装冲突和种族灭绝为背景的大片赢得了全球票房。这些影片对于历史事件的披露很有价值,但是也强化了公众对于嗜血的非洲军阀和无助的非洲民众的刻板印象。直到漫威制作的《黑豹》(2018年)問世,好莱坞大片才第一次出现了非洲的正面形象。

在2009年的TED演讲中,尼日利亚作家阿迪奇(Chimamanda NgoziAdichie)讲述了关于非洲的“单一故事的危险”(danger of a single story)。阿迪奇19岁从尼日利亚来美国上大学,这令她的美国室友感到震惊,因为她并不是后者所期待的那种非洲人。美国室友想知道阿迪奇听什么音乐,当她拿出自己的玛丽亚·凯莉的专辑磁带时,对方感到非常失望。阿迪奇在演讲中指出,她的美国室友对她的预设立场就是一种善意的怜悯,这是因为此人有一个关于非洲的单一故事,在这个单一的故事中,非洲人不可能在任何方面与美国人相似,对于非洲人不可能有比怜悯更复杂的感情,不可能相互平等对待。当阿迪奇成为作家之后,一些西方读者声称,她小说中的角色不是“真正的非洲人”,因为这些角色和这些读者本人一样是受过教育的中产阶级,开着汽车,不挨饿。

法洛因讽刺说,如果要拍一部被公众认为具有非洲特色的影片,无论情节如何,必须在影片开始时将镜头放在高空,俯瞰广袤起伏的草原,直到它们延伸到不能再延伸,没有任何先进技术和现代文明的迹象,诸如高大的建筑、铺设的道路和闪闪发光的广告牌,来阻挡这些连绵不断的草原的视野。观众听到的第一个声音只能是来自一个孤独的低沉的嗓音,用一种无法理解的非洲语言缓慢吟唱,不要让影片所表现的地点影响吟唱的具体语种,只要保证语调听起来有诗意,不要有字幕,因为意思无关紧要。这就是非洲以外的公众喜闻乐见的关于非洲影音的“单一故事”。

所幸的是,近年来,非洲在全球文化中越来越具有自己的声音。在1990年代,非洲音乐还在对美国黑人音乐亦步亦趋,进入2010年代以后,在韩流风靡全球的同时,“非洲节拍音乐”(Afrobeats)也迅速跻身主流音乐界。这是一种本世纪初发轫于加纳和尼日利亚的电子流行音乐,融合了多种音乐流派,其歌词夹杂了英语、约鲁巴语等语言,具有独特的创造力,其崛起之快超出了业界想象。

最近二十多年来,中国与非洲的经贸联系和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在非洲的中国人已经超过百万,但是关于非洲的刻板印象和“单一故事”依然主宰着大多数中国人的认知。《战狼》等国产影片对于非洲的呈现,甚至比好莱坞大片更加拼贴和魔幻。这种误解对于中非关系、中国的文化输出与全球战略都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潜在损害。从非洲本土的视角看待和理解非洲,正在成为国人的必修课。

解读/延伸阅读

《这是一个大陆: 逐个国家地解读非洲历史》

作者:[尼日利亚/英] 钦尼·乌卡塔(Chinny Ukata)[刚果/英] 阿斯特里德·马迪姆巴(Astrid Madimba )

出版社:Coronet

本书探讨了殖民主义在非洲所造成的后果,以及许多非洲国家在殖民主义之后的国家建构。

《反对非殖民化: 认真对待非洲机构》

作者:[美] 欧卢费米·塔伊沃

出版社:Hurst

本书反对简单地从冲突的角度看待西方和非洲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很多西方思想在当今非洲的适用性。

猜你喜欢
族群非洲国家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4
新兴族群的自白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19-12-17 11:49:30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刑法论丛(2018年2期)2018-10-10 03:31:38
汉德森 领跑年轻族群保健品市场
非洲鼓,打起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高句丽族群共同体的早期演进
把国家“租”出去
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11:56:38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