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晶亮:不要放弃自我进步

2023-07-18 15:46符淑淑
第一财经 2023年7期
关键词:年轻人经济大学生

符淑淑

卢晶亮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副教授

编者按全球经济都在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机会变少,竞争加剧带来不安全感,年轻人的困惑如何疏导?怎么做才是可能比较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邀请了两位社科领域的学者教授来谈谈这些问题。

Yi:YiMagazine

L:卢晶亮

Yi:最近年轻人就业话题屡成网络热点,从“孔乙己的长衫”到“上香卷过上班”,在你看来,这类话题本质上反映了什么,解决的突破口在哪?

L:这其实是现在年轻人的一种自我解嘲。第一个,可能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因为我们国家从1999年高校扩招之后,高等教育越来越普及了,大学生好像越来越不值钱了。但另一方面,大家总觉得高等教育还有光环,因为对中国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深入人心。以前的大学生可能干的都是“高端”工作,而现在大学生多了,很难每个人都有“光鲜亮丽”的工作,这给大家造成某种程度的失落。

第二个,我觉得这是一种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所谓的不确定性,是大家觉得现在好像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奋斗不一定就能过上想要的生活。但我觉得还是要看经济的大趋势,因为发展阶段已经不一样了。过去中国从改革开放到加入WTO,经济经历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阶段,那个时候机会肯定是比多的。在风口之上,努力大多都会有收获。

全球经济都在放缓的大背景下,就业机会变少,竞争加剧会带来不安全感。大家会感觉光靠奋斗不行了,想找点精神安慰,所以就会想到去上香。但我觉得上香这是一种自我调节的心态,有次媒体采访余华,问他怎么看年轻人的上香,他说年轻人想去上香,表明他们还想奋斗,还想上进,如果连上香都不想了,就可能彻底躺平了。但我觉得大家也是在慢慢地转变心态来消化这种不安全感。

失业问题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形势也发生了变化,比如中美贸易摩擦,美国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等,一些内外部环境共同造成了我们现在的就业困难。现在好工作越来越少,或者说是竞争激烈了。

这对当下即将毕业、面临求职的大学生来说,肯定不是一个好消息。国内外学术研究表明,如果你在经济衰退的时候进入劳动力市场,那么可能会造成你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收入相对较低,对很多国家的研究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最后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通过经济发展来解决。经济好了,才会有更多的好的就业岗位,这是毫无疑问的。以前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可能是粗放型的,比如靠投资拉动,这种数量型的增长要转向高质量增长,也就是说我们要提高经济效率,需要靠技术创新、深化改革,比如说怎么样去优化营商环境,还有不论是商品市场还是要素市场,怎么打破藩篱去建立统一的大市场,创造出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才能缓解这个问题。

其实从年轻人个人的角度来说,这个是他们自己不能够解决的大环境变差带来的困局。但我想对他们说的是,还是要调整好心态,因为现在环境就是这样,大家要有心理准备去面对。

所谓的调整好心态是什么?就是你不要放弃自我进步或者是自我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你还是要不断地学习,你得做好准备,当经济转好的时候,有了好机会的时候,你确实在各个方面比别人做了更多的准备,才能够抓住机会。

Yi: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刚毕业的时候,要么“被迫性工作”先将就下来,要么选择“分配性努力”一直到卷进体制内和头部企业,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L:我觉得不同的年轻人有不同的选择,他一定权衡过利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在给定一些约束条件下的自我选择。但你能够选择什么,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我相信那些所谓被迫性工作的人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工作,也就是说真正的躺平是很难的,什么都不干可能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所谓的分配性努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比如说你家里可能经济状况不错,现在不需要出去挣钱,你才可以一直复习考公考编,直到卷进体制内。

其实大家认为现在好的工作就是体制内的,但过去不是这样的。1990年代末国企改革,大量下岗职工流向体制外,自寻出路;之后中国加入WTO,吸引很多外商直接投资,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又变成香饽饽,这是那个时候的好工作。

现在大家对好工作的要求就是稳定,在不确定性放大的时代,稳定可能变成了大家首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为体制内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是有限的,我们需要在市场化部门创造更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就在几年前,互联网大厂在年轻人眼中就是好工作的代表,时过境迁,现在进大厂也不香了,转头都想进体制内,这都是年轻人对于现实经济环境转变作出的最真实、最自然的反应。

Yi:从热词“0 0后整顿职场”看,如今年轻一代在激烈竞争的职场中,其实是有开始重新思考与定位人生的价值的,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有些企业的管理方式与年轻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背离,你觉得矛盾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L:00后一代成长于中国高速增长阶段,加上又是从小接触互联网的一代,所以他们的想法和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其实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不光是文化的因素,它还涉及到职场当中劳资双方一个博弈的问题,得看博弈中你的议价能力(bargaining power)有多大。以前有一个段子说你可以批评一个背着车贷房贷的80后,但是你不可以批评一个0 0后,因为0 0后他没有什么负担,不想在这里干,他就辞职了。

还有就是现在我们国家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值得去探讨的是诸如无效加班或强制加班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如果出现问题,申请劳动仲裁或者提起诉讼能不能够有效保护个人权益?这最后可能就变成政府对劳动力市场规制强度的问题了。不同国家的做法不同,比如欧洲国家一直强调劳动力市场规制,充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劳动力市场僵化。而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规制的强度一般,这与国家的发展阶段相一致。

Yi: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劳动力不断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但是3年疫情使服务业受到较大冲击,加上中国目前工人短缺,这种结构性就业失调和摩擦性失业现象交叉发生,对此,你怎么看?

L:第一个,的确是劳动力不断从制造业流向服务业,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比如说我们调研的制造业企业,想留住一个年轻人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喜欢那种流水线的工作,就觉得这个很枯燥,他们做这个还不如去做网络直播,或者说去跑外卖,他们觉得这种工作时间更自由,自己更能掌控时间。另一方面,现在出口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制造业确实也面临很多困难。

就业的服务业化(tertiarization)也是一个趋势,因为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服务业就业的比重自然会提高。我们国家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很强,但因为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行业正在恢复当中,这会导致现在很多人都是拥挤在一些门槛低的服务业岗位上。另外,我觉得我们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确实需要技术工人,但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质量和规模都有待提高,还不能满足需求缺口。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顺利进入职场有困难,我们经常说的是大学培养的技能毕业之后不能够直接用,关于大学课程体系的设置,应该考虑怎么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另外,大学里有关求职的一些服务还不够,总之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也需要加快。但目前高等教育的回報还是非常大的,也就是说你上过大学跟没上过大学,从你一生来看的话,收入水平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Yi: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厂裁员问题近几年被媒体和公众关注得较多,但关于青年农民工、低学历人群就业问题的讨论相对较少。在你的观察或研究中,近几年后半部分人群在就业上面临哪些挑战?

L: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国家各种政策文件里面重点就业人群有两个,就是大学生和农民工,对不对?

国家觉得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是一个很严重的事情,但是我觉得这主要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工作,基本上只发生在他毕业的头几年。如果你把这个时间段拉长来看的话,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在整个职业生涯里面就业要更稳定,就业率要更高,收入也要更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大学的教育回报是否会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现在学术研究中还未有定论的。

从人力资本的角度来说,你上大学的回报是很可观的,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不要过于担心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因为他们只是在初入劳动力市场的那一段时间就业不稳定,或者说故意慢就业,他们要有一个搜寻和试错的过程。

我们可能更要关心的是年轻人群体里面那些教育程度相对比较低的人,他们的就业可能是一个大的问题。他们可能更脆弱,因为他们的技能可能只适用于某一些类型的工作,当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对他们的影响是最大的。换句话说,大学生可以去摆摊,可以去跑滴滴,可以去送外卖,但经济好转后,他也可能再转回到那些好的岗位。有时候要细分青年失业群体里哪些年轻人最需要帮扶,我们要准确地找出来这些人是谁。

Yi:针对你接触过的年轻一代,你觉得他们现在选择工作(劳动)意味着什么?

L:工作或劳动主要只是为了实现人生价值,实现自己的兴趣,这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对于我们目前的发展阶段来说,劳动可能还是首先为了谋生存。

Yi:有些年轻人在大城市求学后,因找不到好工作,承担不起大城市房价而选择回家(县城或农村),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还是说背后出了比较大的问题?

L: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从大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从中国整个南北(东西)经济差距来说,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就会吸引大规模的劳动力流入,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年轻人,都想流向东部沿海大城市来工作。

另外一个层面可能是,在某一个区域,省会城市是最好的,那么大家可能都会想去不了大城市那么退而求其次,我可以去省会城市。比如说成都,它就是西南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吸引了周边省份的人都去那儿工作。

目前有两个待观察的现象,第一个就是说我们的人口会不会进一步向东部集聚,有人会认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密度还不够大,可以让更多的人生活在那里。但是现实问题是迁移还存在一些制度性障碍,比如户籍制度。如今人口的区域分布和经济活动的区域分布还不匹配。所以有学者就建议以立法的形式改变户籍制度,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率。但户籍改制度改革需要顶层设计,需要一整套的方案。

另一个方面是乡村振兴,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比如说浙江县域经济发展很好,也是国家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有些县城,它跟城市没有什么差别,那里的农民基本上很少有出省打工的,家附近就有工厂,就有工作的地方,而且生活的环境跟城市没有什么差别。这是一个思路,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

当然浙江县域经济为什么能发展起来,可能和它地理环境以及历史上的经济发达也是有关的。是不是中国所有的县城都要用同一套发展模式,这个也是不一定的,要因地制宜。

Yi:你接触过的毕业生,他们如今对于自己工作情况还满意 吗?

L:我觉得这需要分情况,有的学生目标很明确,他们现在确实是在努力地找工作,暨大相对来说我觉得情况要好一些,因为毕竟广州机会相对多一些,暨大毕业生的口碑也不错。

但最近几年也确实也发生了一些新的现象,以前学生他可能最想去的地方要么广州要么深圳,但现在如果不再局限于这两地,就业的岗位还是有很多选择。当你放宽到珠三角地区,比如说佛山、东莞、珠海这些地方能不能去?以前可能学生不太想去,但是现在大家也转变观念,去了发现工作也是不错的。

我有一些学生也会选择去佛山、东莞、珠海、江门、中山这些地方工作,那些地方很欢迎暨大毕业生,也需要大学生,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还是我前面说过的,明白所处的大环境、积极改变心态是有帮助的。

猜你喜欢
年轻人经济大学生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年轻人如何理财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大学生之歌
年轻人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