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研究

2023-07-17 04:10缑文彤周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3年19期
关键词:培育岗位价值观

缑文彤 周媛

[摘           要]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就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并逐步成为一个备受热议的问题。目前,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而社会岗位需求却增长缓慢,这使得大学生就业思想产生频繁波动,各类不利的就业观念不断涌现,对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带来影响。据此,从人才培养的维度看,必须正视当前的复杂格局,将就业价值观培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积极构建多元、协同、系统的育人体系,实现思政教育与就业价值观培养的有效衔接,提升就业价值观培养的深度和广度,创造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新局面。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9-0013-04

众所周知,就业乃民生之本、发展之源。伴随着20世纪末《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大学生扩招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毕业生人数呈现持续增加态势,根据教育部统计,全国毕业生人数从2017年的795萬人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1076万人,再到2023年的1158万人的历史新高,增长幅度可见一斑,大学生也成为最为重要和庞大的就业群体。然而,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社会就业岗位及就业率呈下降趋势,与大规模毕业生就业需求难以匹配,使大学生就业逐步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在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中,围绕“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确立了新思想、新目标和新任务,明确了大学生肩负着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时代重任,必须用实际行动来建功立业。这也要求大学生保持正确的就业价值观,能够做到“择己所爱”“择己所长”以及“择世所需”,全面参与国家发展事业,实现个人价值与国家发展的统一。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的内在价值

(一)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职业发展

首先,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追求,即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对自身优势和潜力的了解,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追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职业追求,从而更好地制定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目标[1]。其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这是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从而增强自身的职场竞争力。最后,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实现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在就业价值观的培育中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追求,让他们更好地实现职业价值和职业成就,适应大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二)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塑造社会良好的职业文化

大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职业文化,如果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不健康,就会导致整个社会职业文化的不健康,反之亦然。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代,不仅要关注自身的职业发展,还要关注社会的公共利益,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才能在职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促进职场公平竞争和求职择业的合理化,通常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但只有公平竞争和合理择业才能促进职场的健康发展。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下,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避免盲目跟风,从而促进职场公平竞争和求职择业的合理化,推动社会职业文化的健康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从宏观来看,大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职业发展和成长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若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首先,大学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道德,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作用。其次,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培育可以促进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求大学生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的影响因素

自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在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发生了偏差,过度追求“平台好,环境好、资源好”或“收入高、地位高、起点高”等,导致大学生就业率持续下跌[2]。由此,更需要从社会、家庭、学校、学生等不同角度加以分析,厘清影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内在机制。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群体,大学生的个人就业价值观念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会对个体的职业追求、评价、定位和选择产生影响[3]。例如,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社会经济下行压力大幅增加,人们的职业选择更倾向于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而不是民营企业、小微企业或自主创业,并且这种趋势在大学毕业生中尤为明显,据调查显示,有更多的毕业生将考公务员、进国企和事业单位作为首选目标。

如图1所示,由于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及社会传统岗位的缩减,普通岗位之间的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为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注重稳定,将国有企业、政府单位、事业单位作为就业首选目标,而这种状态不仅会导致普通岗位“无人可用”,还会让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产生偏差,在就业时放弃考虑偏远落后地区,转而投向工作稳定、平台资源好的岗位,且过度盲目的竞争也会使就业形态产生不利转变。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高校作为大学生专业培养的关键场域,更是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塑造的阵地。然而,受到诸多方面的影响和冲击,学校在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欠缺或问题,由此给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带来不利影响。首先,一些学校存在就业导向过强的问题,只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率,忽视了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这会导致学生的就业观念狭隘,只追求高薪、稳定性等表面的就业指标,而忽视了职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自我实现的意义和价值。其次,在一些学校中,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的质量也不尽如人意,缺乏个性化的服务和创新创业支持,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职业需求,这会导致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得不到有效培育,仍然停留在表面的就业指标上,缺乏高层次的职业追求和价值追求。最后,一些学校虽然拥有高水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但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缺少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甚至热衷于开设“热门专业”“明星课程”,对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产生误导,加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推进乏力,很难为大学生未来就业提供积极指引,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不利影响。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的性格与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会受到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原生态”家庭环境中,通常会具备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这对于大学生的综合成长影响深远[4]。但正因如此,在新时代大学生群体中,很多学生也面临着源自家庭的压力,如家长普遍对大学生寄予厚望,总是希望他们可以成龙、成凤,成为“国家人”、手端“铁饭碗”。在农村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读书往往意味着“走出去”,来自农村家庭的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尤其是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为家庭带来更好的生活(如图2)。

(四)自我因素的影响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而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也受自我因素影响,即当前大学生多为“90后”“00后”,相较于以往的就业价值观而言,在社会发展理念、环境和需求的驱动下,已经产生根本性转变和创新,与过去的“70后”“80后”相比,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更愿意选择舒适、安逸、稳定的工作环境,“等、要、靠”的思想情绪更加浓烈。为了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或者达到“財务自由”的目标,在就业岗位的选择上往往会以高风险、高起点为主,对于社会的普通岗位不屑一顾,甚至会产生严重的攀比心理和功利心理,对就业价值观塑造产生严重干扰。另外,在多元文化氛围的冲击下,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不断侵蚀着学生的内心,使少数大学生的“三观”塑造面临挑战,在择业、就业中期望值过高,将择业选择变成了“金钱选择”,就业价值观出现严重扭曲。

三、新时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策略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面对就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的特殊环境,更需要多方发力,持续改变大学生就业形势,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特点和人才供给需求[5]。在高校的教育教学环节,进一步关注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融入正确的就业价值观培育内容,真正使大学生保持平和心态,在正确的就业价值观中持续前行。

(一)优化社会环境,发挥价值观引领作用

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就业价值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从客观层面影响人、塑造人,对人的价值观具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面对日益增加的大学毕业生规模,社会层面要发挥好主动性和引领性,基于现实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创造出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依据大学生就业的大趋势、大环境,不断加强社会正向引领,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模糊认识,逐步在宏观层面改变大学生的认识偏差。

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保障。国家在教育领域要发挥指导作用,鼓励高校依据社会人才需求开设相关课程,提高基础岗位的人才保障能力,形成“大学+平台+系统”的专业体系,其中“大学”即指学校教育阵地,“平台”即以学校牵头的校企合作平台,“系统”即指以“云招聘”为代表的线上服务系统,通过三方合作建立更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模式,逐步解决好就业难、竞争大的问题。尤其是在乡村振兴、供给侧改革等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政策应当向基层倾斜,解决好基层岗位缺口大的突出矛盾,利用“西部计划”“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扶持政策,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就业岗位。在此过程中,也要合理利用保障性资源,改善基层工作岗位的环境、待遇和保障,解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切实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发挥专业智慧。另一方面,发挥公共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网络信息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向线上转移,在开展就业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充分发挥线上引领的功能,利用社会公共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好大学生就业舆论,传递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和职业观,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明白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成长空间,打破传统就业思维的局限和不良思潮的影响,彻底清除阻碍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的“路障”,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心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二)创新学校教育,强化育人主阵地功能

高校是大学生迈入职业生涯的关键一步,由此学校往往需要承担更大的教育责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高校除了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及专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在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客观问题时,能够积极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充分融合就业价值观培育优势,厚植家国情怀,向大学生传达正确的就业教育内涵,帮助他们摆脱源于各方面的限制,增强大学生职业选择的自主性和科学性。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面临的挑战,高校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利用思政内容与形势教育内容的融合,竭力改变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模糊认识,让大学生能够保持职业定力,切实依据自身实际正确看待就业,保证自己能够在未来职业中发挥一技之长,避免陷入无休止的竞争循环。事实上,高校思政教育与择业观教育殊途同归,均是要让大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变革,在就业问题上善于发挥专业优势和能力优势。另一方面,持续优化协同育人机制。目前,高校应基于当前的教学育人优势,围绕国家战略推进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模式,不断充实协同育人的模式。其中,要善于借助教师、学生、家长、学校、社会等主体力量,凝聚“师生家校社”的育人合力,用以规范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帮助其在协同育人的氛围中找到契合点,完成育人环境、自我培育和平台育人的重构,加上与社会企业、单位、工厂等做好衔接,在大学生毕业前做好岗前实习,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岗位特点,增强未来就业的适应性,大幅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

(三)转变家教观念,突出家庭引导价值

家长属于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的意见往往对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虽然大学生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在能力和意识上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条件,但血脉亲情仍然会让大学生在就业中有所顾虑,往往会充分考虑家长的意见和期望,这无疑需要大学生做出艰难选择。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家庭教育也应摒弃传统思维,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选择“放手”,赋予他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一方面,更新家长的传统择业观念。在家庭教育中必须突破传统,摒弃唯“饭碗论”的错误认识,要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待职业取向,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主选择。特别是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就业形势瞬息万变,没有谁能够真正看清未来的发展,因此还需要让大学生能够在职业生涯中“闯一闯”,体验社会就业中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最终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另一方面,做好子女艰苦奋斗再教育。现如今,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平稳阶段,“90后”“00后”成长于物质充裕的年代,缺少对艰苦生活的体验,因此也势必会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此,在家庭教育中应当补其所需,鼓励和引导大学生脚踏实地干事业,正确处理生活中的挫折,敢于直面工作中的困难,遵从自己内心来择业,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幸福。

(四)促进自我调整,实现学生行为自觉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职业选择的重要性,同时也表明职业选择对未来的影响极为显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就业难的困境,除了源自社会本身就业形势的压力外,自我价值的审视同样十分关键。针对部分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偏差的问题,必须从自我层面加以改善和纠正,避免陷入职业困顿之中。通常而言,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目标时,既要考虑符合社会需要,也应考虑适合自我特点,综合各方因素科学确定职业生涯和职业规划。

一方面,大学生应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社会岗位并非只是一个机会,更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即便大学生选择了心仪的岗位,也并不意味着能够适应岗位要求。因此,大学生在此阶段的关键目标仍然是需要结合岗位的特点,做好专业和能力方面的沉淀和积累,保证自己拥有胜任岗位的实力,以此来提升自己的岗位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在国家就业政策的引领下,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民族复兴使命,需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个人利益与民族命运、国家命运、时代命运相融合,只有如此才能够在岗位中创造价值,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外兼修、德才兼備的人。另一方面,学习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体系。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的同时,更要从长远职业规划入手,制订出适合自己职业成长的方案,避免出现盲目选择的问题。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包括学习规划、职业认识和择业理论,对未来社会发展具备战略性眼光,以此来实现快速就业、精准就业,减少四处碰壁的就业风险。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价值观培育,应当建立一个完整和清晰的认识,无论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大学生自身,均需要克服传统观念所带来的局限性和制约性。那么,要让大学生重新树立信心,避免庸庸碌碌、虚度光阴,改变大学生“有业不就”的就业观念,无疑需要从教育层面入手,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和就业价值观培育,利用科学引导缓解当前困境,切实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为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环境,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价值观,更好地制订职业规划,实现职业发展目标,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丁刚,李珲.大学生斜杠式多职业发展的理念、难点与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5):41-48.

[2]秦继伟.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导向[J].法制与社会,2019(36):133-134.

[3]孙雨霖,欧阳晨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创业意向的影响:创业氛围的调节效应[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1):92-98.

[4]邓子鹃.改革开放40年来大学生工作价值观变迁回顾[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20,24(2):88-96.

[5]杨维佳.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J].科教导刊(下旬),2020(3):187-188.

◎编辑 王亚青

猜你喜欢
培育岗位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