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特性与传承路径

2023-07-17 04:15隋筱鸥张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4期
关键词:表演艺术河南戏曲

隋筱鸥 张岳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不仅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更体现了地方文化的特色与精髓。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的历史变迁

自然成长期

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的社会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河南的传统戏剧表演摆脱了政治色彩,进入了自然成长期。在这一时期,河南传统戏剧表演从农村的高台庙会走入城市剧院,并得到了快速传播。豫剧的城镇化,使得之前衍生出的不同派别得以汇聚一堂,这不仅带给观众绝佳的观看体验,还促进着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使豫剧发展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各流派的交流融合中,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出现了以常、陈、崔、马、阎等姓氏命名的风格流派,这不仅表明豫剧表演人才辈出,而且也丰富了豫剧表演艺术,进一步推动了河南传统戏剧表演的发展。此外,豫剧表演还大胆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剧种的长处。早在民国时期,它就开始了“革除旧习,取法京剧,以为梆剧之模范”的行动,后来成功将具有高度程式性和技巧性的京剧表演艺术融入自身的粗梆戏中。

改革发展期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戏曲表演艺术的保护和支持,戏曲表演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戏曲表演艺人的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进入了改革发展期。由于当时文化部发出的《关于大力繁荣创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现在急需创作反映中国当前和近十年来的伟大变革,歌颂中国伟大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英雄业绩的艺术作品”,因此大量现代剧应运而生。在这一时期里,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在原先创作过的现代剧基础上又吸收了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的现代戏作品。同时,河南省也成立了专门的戏剧研究部门,有关人员也编撰了《中国戏曲志·河南卷》,记载了大量有关豫剧的资料,为研究河南傳统戏剧表演艺术提供了史料依据。

短暂繁荣期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迎来了新的繁荣期,但也面临着演出人员青黄不接的困境。为了推动戏剧发展,河南省政府对豫剧表演团体进行重组,河南传统戏剧表演重新回到了舞台。观众对这种久违的戏剧表演也充满热情,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各种业余戏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然而,这批老艺术家们因为难以支撑长时间的演出而逐渐隐退,而中青年演员由于之前特殊的社会环境和近10年的艺术荒废,使其艺术表演能力比起老艺术家们要逊色不少。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各种外来文化和新兴文化的冲击下,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再次陷入危机。时至今日,这种冲击带来的影响仍未褪去。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的特性

地域性

河南地处中原,它既有广袤平坦的平原,也有险峻高耸的山岭。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展现出粗犷豪放与大气磅礴的风格。此外,河南传统戏剧表演与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和民俗礼仪密切相关。在民俗节日中,戏剧表演是必不可少。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再加上各种农时节令,传统戏剧表演贯穿整年,且年年如此,这也是其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些民俗习惯也需要传统戏剧表演的参与。在民间,很多民俗经过千百年演化形成了一种世风习惯,代代相传。例如,人们为了祈求平安、吉祥和丰收,会向神灵献上戏曲表演,也会在庆祝喜事、祝寿和开张时邀请戏班演出,以表达喜悦之情。

虚拟性

虚拟性是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和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虚拟性指的是演员通过简单的道具和表演方式,生动形象地演绎出各种画面,让观众感受到仿佛置身于剧中的情境。这需要演员具备充足的想象力、情绪调动力和舞台感染力,才能在表演中引领观众进入虚拟情境,与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在河南传统戏剧表演中,对于骑马与骑驴或者千里赶路的场景,由于舞台空间有限,演员往往会通过转圈的方式来表现赶路的过程,同时结合眼神和动作来营造氛围。观众会相信演员正在赶路,这得益于演员个人对于虚拟场景的情境创设。可见,即便是舞台不同,戏剧演员也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艺术情境。这种表演技法不仅是河南传统戏剧表演的重要特点,也是戏剧演员展现自我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成为演员与观众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得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故事情节。

综合性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的综合性体现在不同流派之间的相互借鉴。近年来,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冲击,这种综合性更加凸显,其东方魅力的一面被放大。相比之下,国外的戏剧表演主要采用对话形式进行表演,而中国传统戏剧表演则将歌、舞、剧三者深度融合,通过结合感情渲染和视听享受的方式,勾画情境、传递情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听冲击。综合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包容性,尽管河南传统戏剧表演在新时代面临许多困境,但正是由于它的综合性,使得它能够历经数年依然绵延至今,并在面对新时代挑战时能够找到新的发展途径,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困境

传播手段有限

河南传统戏剧是中国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河南传统戏剧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传播手段的有限性。首先,传统戏剧的演出场所较为固定,如剧场、庙会等,观众数量有限。其次,传统戏剧的宣传推广方式单一,主要依靠演员的口头宣传和戏曲艺人的自发宣传。再次,河南传统戏剧缺乏与新媒体的融合,缺少现代化的宣传方式和手段。最后,受众的稀缺和传统戏剧内容的单调性,限制了传统戏剧的推广效果。

剧目内容脱离时代与群众生活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主要表现普通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因此剧本粗浅、道白通俗、节奏明快是其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曾经是其立身之本。然而,这些特点也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桎梏。虽然后来河南传统戏剧表演也在不断改革,增加了其内容的文学性,但之前的通俗内容仍被保留。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这种通俗性的内容已经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编剧对于新戏的研究和编排力度尚不充分,无法满足现代观众对戏剧的现实需求。即使有一些新的剧目,往往也是为了配合某项政策或某些政治活动的应景之作,片面强调伟大人物形象或过度追求青春化,导致内容创新反映的只是社会表面特征,没有深入考虑观众真正需求。

传统戏剧表演作为一种大众艺术,保留了很多通俗内容,也因此容易給人留下老土和粗俗的印象。近年来,为了迎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一些文艺创作过分追求大制作、大场面,以及豪华的舞台灯光效果和服装道具。遗憾的是,这种大量投资并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编剧和导演并未意识到传统戏剧表演所存在的不仅仅是老土和粗俗这样的表面问题,而是其不符合市场需求和时代需要。戏曲艺术在任何时代都是要服务于大众的。《朝阳沟》《倒霉大叔的婚事》等豫剧曲目之所以能叫好又叫座,是因为它们的故事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大众。传统戏剧表演应该思考如何将当下人们生活的困境融入戏曲表演中,从而进行艺术创作,以引起观众共鸣、激发观众激情,赢得新的市场和生存空间。

河南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传承路径

明确传承人的权利与义务

戏曲表演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它的成功离不开演出人员、导演、编剧、舞美设计师、乐师等的共同努力。因为这些人员肩负着戏曲传承的重任,所以只有明确其权利和义务,才能保障传承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权利层面,首先,应该认可传承人工作的重要性,为其打造高度的社会认同感和荣誉感。其次,各级政府应该为传承人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加大对传统戏剧表演传承工作的扶持力度,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最后,国家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鼓励传统戏剧表演进行创新,加大对非遗的保护力度。在义务层面,传承人要重视对接班人的培养,把自己掌握的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避免戏曲表演艺术失传。传承人可以定期到中小学进行专题讲座,普及戏曲知识,培养中小学生对戏曲的兴趣。

借助强势平台发力

河南省很早就开始了对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宣传工作,例如,河南卫视的著名戏曲节目《梨园春》实现了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手段的有效对接。该节目不仅与时俱进,还不断将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该节目开通了手机短信和固定电话的互动平台,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同受众互动。此外,为了征求受众的建议,栏目还开办了“梨园戏曲论坛”,让人们对栏目的发展畅所欲言,全国各地的观众也可以利用这一方式同《梨园春》的演出现场进行直接交流。现代社会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要加强宣传传统戏剧表演,不仅可以借助电视节目、电视广告等,还要善于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在这些平台进行传播时,可以精简戏剧节目内容,突出重点内容,吸引更多观众关注,传统戏剧表演的传承工作也能够有序进行。

进行内容调整与创新

随着社会和观众口味的不断变化,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也需要不断进行内容调整与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观众的口味。

深入挖掘传统戏剧表演艺术的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注重观众的反馈和意见,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和调整。

将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与现代科技元素相结合,创新演出形式和内容。例如,可以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性,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戏曲艺术的魅力。

创新剧目内容,注重将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让传统戏剧表演艺术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例如,可以采用现代化的表现手法和视角,将传统戏曲中的故事和人物形象进行新时代的演绎和诠释。

加强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和创新。例如,可以将传统戏曲与音乐、舞蹈、杂技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演出形式,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感受到戏曲艺术的魅力。

重视青年观众的需求和口味,注重创作具有时代气息和青年特色的戏曲作品,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和喜爱。可以通过与年轻导演、编剧、音乐人等合作,创作出更加符合年轻人审美和兴趣的作品。

总之,传统戏剧表演艺术需要不断进行内容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的变化。只有不断推陈出新、不断创新求变,才能够保持其生命力和活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的文化需求。

(作者单位  南京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表演艺术河南戏曲
杨丽萍表演艺术中心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The REACH加建项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出彩河南
1949年以来汉剧表演艺术资料述论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