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研究

2023-07-17 04:15申一平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河流域黄河河南省

申一平

黄河哺育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延续了几千年优秀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我们应该具备承担责任的意识与勇气,明确自身定位,理解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与精神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让黄河文化始终光芒四射。

河南省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的意义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国家的根之所在,是推动民族发展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之一,是建设文化强省及文化强国的底气,它让文明赓续,让优秀文化得以传承,让人们挺起脊梁。在漫长的时代演变中,夏商周王朝、开辟丝绸之路的西汉、“公私仓廪俱丰实”的大唐盛世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内涵。众多王朝选择在黄河流域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有五个在黄河流域,“四大发明”和孔孟等贤人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在中华文明发展与传承过程中,黄河流域始终处于中心,只有深度感知黄河文化内涵,体会黄河文化所具备的时代价值,才能领悟黄河文化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明确前进方向,创新性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

树立文化榜样

在沿黄9省(区)中,黄河河南段处于特殊地位,对于保护黄河文化具有独特的意义。洛阳、郑州、安阳、开封,中国八大古都中的四个,均位于河南,河南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核心展示区。黄河河南段有形式多样的地理景观,如地上悬河与游荡型河道,还有典型的大型水利工程,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另外,河南作为千年治黄的主战场、沿黄经济的集聚区、黄河文化的孕育地和黄河流域生态屏障的支撑带,应承担更大职责、树立榜样作用。

促进文明建设

河南省将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文化作为支撑,持续推进城市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保护黄河流域生态文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发挥联动作用,联合沿黄省(区)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升级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近几年,河南省加速经济结构转型,积极构建循环经济与环境保护循环发展体系,促进生态经济发挥辐射作用,连带周边地区经济获得一定增长。这种以点带面保护与治理黄河、创建以河南省为核心的生态保护圈行为,有利于促进文明建设。

推动经济发展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贯彻落实下,人们形成重视黄河流域生态文明的意识,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构建起绿色生活氛围,推动了低碳产业的转变,从而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意识相对淡薄

随着相关政策的落实,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淡薄,仍然是环境保护中的基础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力度培育人民生态文明意识,积极帮助公众树立生态价值观,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相对淡薄,对生态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表面,没有感受到生态文明的内涵与时代价值,缺乏对自然界的敬畏心理,甚至出现为了追求利益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从当前状况分析,河南省在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尚未有效联动社会大众,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合力结构还不够完善。有关政府针对黄河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制定了相关政策,加大了保护与弘扬黄河文化的力度,但忽略了各单位与公众的作用,影响了其他主体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的能动性。另外,河南省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而一些公众侧重于享受生态文明效益,自身的参与程度却很低;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渠道不够畅通,公众无法准确地向政府传达诉求、建议等,协同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

宣传力度有待提升

河南省对黄河文化的宣传力度,以及相关项目的引领度不足。主要表现在新兴媒体推送的视频大多与美食、音乐、游戏等主题有关,缺乏黄河文化內容。另外,借助媒体技术宣传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时,在流量的影响下会产生真假难辨的情况,导致保护和传承黄河文化的宣传效率低下。

文化融入生活不足

文化的本质是精神符号,必须通过一定载体与平台才能呈现出来。文字是展示文化的基础载体,除文字之外,还能通过遗迹、典籍或文物等表达文化。因此,在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多样化文化载体,将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让更多民众产生主动了解黄河文化的意识,从而主动挖掘生活中的黄河文化。河南省有关部门对黄河文化在人们生活中的融入重视不够,引领公众思考生活中的黄河文化力度不足,长此以往,公众只关注政策而忽视日常,不利于黄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河南省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的措施

整合现有资源,宣传特色文化

河南省应积极改革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模式,自主落实人才强省战略,引进并培养大量高端人才,带领高端人才为河南省的发展贡献力量。构建以河南为中心的完善的动力系统,借助城市所发挥的引擎作用,主动与沿黄的中心城市建立合作关系,优化规划布局,促进动力系统的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等战略,加大投入民生事业的资本,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组织多样化文化活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拓展弘扬、宣传黄河文化的渠道,将黄河文化打造成河南省的亮丽名片。加大宣传和传承黄河文化的力度,呈现黄河流域忧患性与福祉性并存的特征,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有效完成挖掘、保护非遗文化的工作,提前为黄河文化申遗做好准备,培育更多非遗传承人。整理文化资源,挖掘资源优势与发展规律,建设国家级黄河生态公园。利用先进的考古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确保挖掘黄河文化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护文化,开发具有黄河文化标识的项目,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黄河文化,加深对黄河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

文旅融合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构建完善的现代化文化产业体系,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文化与旅游行业的相互渗透,是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在保护黄河文化的基础上,河南省应创建符合黄河文化与河南省地域特征的文旅产品,积极打造龙头品牌,形成品牌带动效应。如,借助黄帝故里文化源头、寻根之地的特征,举办祭拜活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大对黄帝故里的宣传,构建集高端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的宣传格局,尤其要重视每年的拜祖大典,以长远角度规划,提升文化品位;加大黄帝文化宣传力度,加强黄河文化的美誉度与知名度,提升以黄河文化为基础的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进而提升经济效益。深入探究黄河文化旅游地带的历史弧线,从历史长河的重大事件、社会发展转折、生产力变化等多个方面与现代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如将历史遗迹、古堡、古镇、古建筑与现代重大建设成果相整合,挖掘风俗习惯、当地礼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成旅游带的历史弧线,为游客带来多样化的旅游体验。

强化生态责任,保护文化资源

河南省应积极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公众自我强化环保思想与环保行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效率。政府与公众群体在环境保护实践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承担着不同责任,因此,不同角色所形成的环保意识也各不相同。河南省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与自身的责任定位,通过各种节日庆典或组织多样化社会公益活动宣传黄河文化,讲好黄河故事,提升公众对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的认同感,高质量打造河南省的绿色名片,保护文化资源。

借助媒体技术,加大文化传播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模式,让信息传播更具便捷性与广泛性,信息传播效果大大提升。特别是主流媒体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与引領力,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有效提升了黄河文化的覆盖率。有关部门应借助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与弘扬黄河文化的渠道,让传播过程更具趣味性与丰富性。通过发送文章、制作图片或短视频等多种途径,将黄河文化投放至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多个平台,实现与公众的互动。如,河南卫视于2022年春晚播放的《黄河泥娃》节目,以童趣形式引发公众的文化共鸣,使公众进一步了解了黄河文化带来的福祉。

综上所述,相关部门应认真总结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构建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价值体系;挖掘黄河文化所蕴含的典型特征与历史资源,正视保护与传承黄河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运用创新理念加强改革、实践,使黄河文化不断绵延发展。

(作者单位  河南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黄河流域黄河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