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倾向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性干预策略

2023-07-17 07:04陈蓓张芸施剑杨红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14期
关键词:性格内向发作资料

陈蓓,张芸,施剑,杨红 (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四川 绵阳 621000)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BD)抑郁发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躁狂、抑郁,二者交替出现,躁狂发作时,BD患者一般表现为言语增多、情绪高涨、精神充足等临床表现,BD患者因不能把情绪性认知变为问题解决,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易被情绪性事件所困扰,且与躁狂发作相比,抑郁发作的持续时间较长,故BD患者抑郁发作时发生自残、自杀等行为风险性较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较大负面影响[1-2]。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越来越大,BD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态势[3]。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BD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影响因素报道虽较多,但缺少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性干预的介绍。基于此,本研究回顾性探讨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倾向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预防性干预策略,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性选取2022年6月-2022年12月绵阳市中心医院心身医学科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发作患者226例,依据NGASR评估标准及调查结果分为自杀行为倾向高组(95例)与自杀行为倾向低组(131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符合双相情感障碍(BD)抑郁发作诊断标准[4];②年龄14-65岁;③非哺乳期或妊娠期者;④认知能力较好者;⑤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2 排除标准:①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无法理解并完成本研究者;②精神发育异常者;③合并患有其他精神科疾病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⑤严重躯体疾病者。

1.3 方法 ①经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等医学学术网站相关文献以及咨询我院流行病学专家后,主要结合患者既往入院记录单、住院病案首页记录单信息内容,自行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②依据统计学差异及相关的原则,对分组后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组间比较;③将临床资料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经自变量赋值后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护理干预策略。

1.4 观察指标 ①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②依据护士用自杀风险评估量表(Nurses' 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NGASR)[5]对BD患者进行自杀风险调查,该表共包括15个条目,均为选择题,由科室护士对该15个条目进行评定,并依据加分规则获得总分,患者只需勾选或回复:“是”或“否”,若回答“是”则按条目赋值计分,其中自杀未遂史、计划采取自杀行动、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愉悦感丧失/绝望感、近亲人死亡或重要关系丧失赋值3分,其余均赋值1分,若回答“否”计为0分,该量表总分25分,总评分<9分为自杀倾向低,总评分≥9分为自杀倾向高。

表1 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临床资料比较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临床资料 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与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学历、吸烟史、独生子女无关(P>0.05),但与性别、首发年龄、重大精神刺激史、性格内向、酒精或药物滥用史、人际关系、家族BD病史有关(P<0.05),见表1。

2.2 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的影响因素 以自杀倾向高低状况为因变量,将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作为自变量(赋值方法见表2)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女性、首发年龄≤30岁、有重大精神刺激史、性格内向、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人际关系差、存在家族BD病史是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发生风险影响因素(P<0.05),详见表2、表3。

表2 赋值表

表3 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发生风险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自杀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公共卫生危机,在我国也属于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BD是一种严重精神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情绪或者心境不稳定。BD患者在抑郁发作时,常常表现出情绪低落、悲观和思维迟缓的表现,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其病程变化无常,每次发作可持续数周乃至数月之久,其间可出现自杀行为,危及患者生命[6]。BD致病机理尚未确定,影响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的因素较多且复杂。患者自杀倾向有高低之分,故探讨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干预策略,对降低患者自杀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本研究将临床资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女性、首发年龄≤30岁、有重大精神刺激史、性格内向、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人际关系差、存在家族BD病史为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的影响因素,逐条分析其原因在于:①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束缚下,男性获得更多资源的概率普遍高于女性,女性长期承受的生存压力较大,从而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女性BD患者的自杀风险;此外,女性对外部不良因素适应能力及自卫能力均低于男性,如出现恋爱失败、家庭矛盾等事件之后,女性易有消极、抑郁心理,其抑郁发作后自杀倾向更高,这与房萌[7]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②首发年龄越小意味着患者的认知能力、抑制冲动行为能力越低,且受病程、病情干扰时间越长,抑郁发作时自杀发生风险越高,孙世帮[8]等人的研究结论也证实了这一点;③若患者家庭不和谐或遭遇重大的创伤事件,可不同程度上对BD患者的精神予以沉重打击,患者如果不能承受上述精神打击,改变消极状态,则有可能引起病情加重,自杀行为出现概率增大[9];④内向的患者遇到事情时往往会选择自我消化,不愿意吐露心声,长时间处于不良情绪积压状态,导致心理精神压力日益加重,不利于病情好转,自杀发生风险升高;⑤患者长期滥用酒精或药物,易造成慢性酒精中毒或者药物中毒,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增加,对神经元刺激过度,致使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的损伤,提高了患者抑郁发作时因无法控制情绪而导致的自杀发生风险;⑥对BD患者的人际关系而言,日常情绪波动对周围人群造成了负面影响,患者易因此原因产生自责心理,影响正常人际交流,恶性循环之下,患者孤独感、受冷落感增强,因而导致BD患者病情逐渐加重,抑郁发作时自杀行为发生率上升;⑦对于家族存在BD病史的患者来说,家族遗传原因对BD患者发生自杀具有一定影响,其体内的单胺类受体基因和多胺类受体基因等多种基因可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影响自杀行为。

由此可见,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受多种因素影响,为降低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发生风险,结合笔者心身医学科多年临床经验,特提出以下预防措施予以干预:①常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念,向患者发放健康宣教手册,嘱咐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日常监督与护理中,以期减少其自杀发生情况;②对于女性、首发年龄小、有重大精神创伤史的患者,及时了解其心理困惑,协同家属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10],以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③对于性格内向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主动与其沟通,寻找话题进行心理引导,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同时于适当条件下可陪同患者外出散步、做游戏、参与患者群体活动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11],鼓励患者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支持,患者亦可获得较强的归属感,上述措施均可对患者内向性格的改善具有积极影响;④对于酒精或药物滥用者,杜绝其摄入酒精的同时,其他所服药物也要严格遵医嘱用药,患者家属可积极配合实施该措施;⑤对于人际关系差的患者,其亲朋好友可主动与其联系,增加彼此沟通交流时间的同时,开导其摒弃自责想法,给予其正性言语的鼓励,必要时可采取认知行为干预疗法[12]进行干预;⑥对于有家族病史患者,可结合患者情况适当给予氯氮平、奥氮平等类抗精神病药物,以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减少抑郁发作后发生自杀行为的风险情况[13]。

综上所述,BD抑郁发作患者自杀倾向高主要受女性、首发年龄≤30岁、有重大精神刺激史、性格内向、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人际关系差、存在家族BD病史因素影响,对于以上影响因素,护士可实施相应的干预策略,以降低BD患者抑郁发作时自杀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性格内向发作资料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提高性格内向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策略探究
从“三个关注”入手引导性格内向的幼儿
孩子性格内向就是没出息?我们真的错得太离谱了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盆腔炎反复发作43例
资料哪去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