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协同的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2023-07-17 00:54:14杨沛然孙晋海
中国体育科技 2023年6期
关键词:技战术国家队竞技

杨沛然,孙晋海,罗 亮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开启了由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新征程。在国际体育话语体系中,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其中男子足球的受关注度甚高,国际足联世界杯更被认为是“世界三大体育赛事”之一,但目前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暂未达到足球强国的标准。《“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发〔2021〕2 号)提出“以‘三大球’为重点的集体球类项目发展基础更加夯实”的目标。我国民众对振兴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期望值较高,但其竞技水平提升缓慢,不利于足球运动在我国的接续发展,中国体育迫切需要提升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近年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国办发〔2015〕11 号)和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足球改革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中国足球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共同编制的《中国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2016—2050 年)》(发改社会〔2016〕780 号)提出振兴和发展中国足球,提升国家队竞技水平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在现实条件下,需合理利用利好政策,准确把握时代机遇,完善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提升机制,研制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运行策略,弥补我国竞技体育的短板,为我国建成体育强国添砖加瓦。

1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概念内涵

竞技水平是运动员所具备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的表现(田麦久,2002),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即男子足球国家队竞赛成绩,尤其是亚洲杯足球赛、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和奥运会等大赛成绩的提升。足球运动是一项团队性的同场竞技类运动,具有同场参与人数多、普及性广、技术动作多样、战术类型多元等基本特点。一支足球队的竞技水平不仅是每个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叠加,而是在团队凝聚力、战术适配性、成员熟悉度、组织管理稳定性等因素的复杂作用以及气候、场地、观众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的个人体能、技术能力、战术意识、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在比赛中表现出的争胜能力和竞技表现。足球队伍竞技水平的直观体现为竞赛结果,即球队在赛事中的单场比分和赛事排名。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国家队比赛成绩的提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国家队层面,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背景下,运动员日常身处俱乐部,国家队大多仅在国际足联的国际比赛日组织训练和竞赛,运动员的流动性强、磨合期短,所以球队的运动员选择、日常训练、竞赛安排等组织管理工作的优化对于竞技水平提升的意义尤为重大,对促进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发挥个人最佳竞技表现、打造球队战术风格、提升运动员个体间默契度具有重要意义。从运动员层面,足球运动员个体的竞技水平提升也相对复杂,足球场上的位置分工十分明确且细致,运动员需要训练并提升的个人竞技能力既包括基本的传球、停球、带球、冲刺能力以及耐力、力量、战术意识等,又包括场上不同的位置分工所需的各种专项能力,如守门员的扑救、后卫的抢断拦截、前锋的跑位等。运动员还需根据球队的战术要求重点提升某方面的能力,以满足球队整体战术执行的需要。此外,运动员也需提升技战术之外的能力,如抗压能力、国家荣誉感、对球队战术的理解程度等。

由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参加的近两届世界杯预选赛的过程和结果来看,短期内通过调整组织管理手段和竞训手段,可实现国家队现役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小幅提升,对国家队比赛成绩的提升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我国男子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基础的限制,这种方式的提升幅度相对有限,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竞技水平较低的问题,难以实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目标。从长期来看,通过提高后备人才培养质量来实现我国男子足球的强基固本才是竞技水平提升的长远之道,这需要体育、教育、财政、医疗卫生、城市规划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足球人才培养链的拓宽和优化,着力提高男子足球后备竞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长期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短期应急提升和长期稳步提升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历程及提升困境

2.1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历程

根据中国足球协会官方网站(https://www.thecfa.cn/nzgjd/index.html)的中国男足成年国家队历史上参加世界杯、亚洲杯、世界杯预选赛等国际大赛的竞赛成绩数据,发现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波动较大(表1)。1984 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进入亚洲杯决赛,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进入高峰期。1990 年,国家队在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失利成为引发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主要动因(段嘉元,1993),我国足球运动开始由政府相关部门主办并主管逐渐向行政相关部门主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期望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解决在举国体制下社会力量对体育的参与程度低与足球运动易开展、易普及这一特点的不适配问题,从而排除其对竞技水平的长时期、大幅度、全方位提高过程中所带来的阻碍。1994 年以后,国家队的竞技水平呈现出厚积薄发的特征,其在亚洲杯的参赛战绩处于较高水平,而1998 年则仅差1 分无缘世界杯决赛圈。2002 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终于圆梦世界杯,获得了国家队在世界杯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2004 年,国家队在本土举办的亚洲杯赛中取得了亚军,当时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仍然处于高原期,但自此开始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在随后3 届世界杯预选赛中均未进入亚洲区最终阶段,在随后2 届男足亚洲杯比赛中也均未小组出线,直至在2015 年亚洲杯中进入8 强,但其竞技水平与2002 年进入世界杯时相比差距较大,并未达到亚洲顶尖水准,也未能再次实现进入世界杯这一“中国足球梦”。

表1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历届国际大赛成绩Table 1 Previous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of Chinese Men’s National Football Team

2.2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困境

2.2.1 国家队现役运动员竞技能力提升速度偏慢

提升现役国家队运动员竞技能力的主要渠道是通过训练来打磨和提高国家队常备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再通过比赛历练积累经验,从而提升运动员在当前竞技水平下的临场发挥能力。但目前,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现役运动员的训练质量、比赛数量和比赛质量均与世界顶尖水平的国家男子足球队差距较大;运动员出国深造人数偏少,且效果不佳;归化入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不升反降。因此,通过提升现役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来实现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赶超式发展任重道远。

1)我国各支足球国家队在训练强度、训练节奏、对抗性、实战性等方面存在显著不足(曹景伟 等,2015),日常训练质量有待提高。然而,足球运动员的传球、停球、带球、冲刺能力以及耐力、力量、战术意识等竞技能力都是在高强度、快节奏、激烈对抗中进行的,国家队目前的训练质量无法达到此标准,也就难以通过日常训练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2)通过比赛历练缩短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并非易事,以2021年9月2日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 强赛中国队比赛大名单中的23 名球员为例,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在2019—2021 年的人均正式比赛(不计友谊赛、训练赛)出场数(表2)与2020 年欧洲杯冠军意大利队的运动员在相同时间段的人均正式比赛出场数(表3)和2021 年美洲杯冠军阿根廷队的运动员在相同时间段的人均正式比赛出场数(表4)进行对比,发现中国男足运动员在2019—2021 年人均比赛场次大幅落后于欧美足球强国,这虽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有关,但也说明我国存在职业足球赛事种类偏少、赛程偏短和国家队缺少大型国际赛事的参与机会等问题。

表2 2019—2021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人均正式比赛出场次数Table 2 Per Capita Official Competition Appearance of Chinese Men’s National Football Team Players (2019—2021)

表4 2019—2021年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运动员2人均正式比赛出场次数Table 4 Per Capita Official Competition Appearance of Argentinian Men’s National Team Players (2019—2021)

3)中国足球协会正在大力推动运动员出国深造,但受制于个人竞技水平,为欧洲五大联赛等高水平联赛效力过的现役国家队运动员人数仍然较少,鲜有长期效力世界高水平联赛且竞技能力获得大幅提升的现役中国男足运动员。

4)在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归化球员被纳入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选材范围,并在队内占据多个重要位置,但归化球员大都不是球员原籍国家顶尖水平的运动员,更不是世界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归化球员对国家队的竞技水平只能起到有限的补强作用。在2022 年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的12 强赛中,中国男足在加入5 名归化球员后,积分和排名相比上届世界杯预选赛不升反降,表明归化球员对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竞技水平的提高缓慢且有限。

因此,训练、竞赛等日常竞训手段或出国深造、归化等特殊组织手段,对我国男子足球现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速度均不甚理想,现役运动员竞技水平提升速度偏慢是我国男子足球的关键挑战。

2.2.2 国家队整体技战术缺乏中国特色

足球运动同场竞技人数多、场地空间大的特点决定了足球技战术的复杂多样。根据运动员的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球队整体阵型和攻防节奏尤为重要。为提高国家男子足球队的竞技水平,需在提升运动员技战术能力的同时,建立适宜本国运动员身体和技术特点的技战术风格并接续传承。部分足球强国已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足球技战术风格,如西班牙的传控风格、意大利的“钢铁防线”、日本的“小快灵”等。为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足球技战术风格,自2002 年进入世界杯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曾先后聘任多位外籍主教练,其中包括带领意大利男足国家队夺得2006 年世界杯冠军的马尔切洛·里皮,但战绩未有明显起色,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技战术体系在先“破”后“立”的过程中循环往复,表明聘请高水平外籍主教练的效果不佳,因其既难以快速见效又缺乏接续性,始终无法形成中国特色的足球技战术风格,更难以形成中国特色的足球技战术体系。在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本就与足球强国差距较大的前提下,无论聘请高水平外教还是启用国内教练,均未成功打造中国特色技战术风格,可见单纯依靠国家队难以摆脱技战术风格困境,中国特色足球技战术风格的形成任重道远。

2.2.3 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提升渠道单一

后备人才的竞技水平提升是我国男子足球发展的长久之计,现阶段我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渠道主要包括足球学校培养、普通学校培养和俱乐部青训培养3 类。总体而言,3 类培养方式虽存在交互,但协同程度有限,尚未形成完善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具体而言,后备人才竞技水平提升的困境主要包括:1)培养机构数量和质量有限,走训制开展程度仍需提高(李云广 等,2020)。目前我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俱乐部青训和足球学校,存在培养机构较少、培养质量不精、招收生源不足(田慧 等,2020)的问题。在训练制度安排层面尚未良好实现“学训融合”,在集训制训练模式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过早脱离正常的校园生活,对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智力发展和社会化均产生一定影响,不利于运动员的技战术理解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上限。而走训制模式又难以规避青少年课业、升学压力较大的问题,训练时间得不到充分保障。2)校园足球体系中的足球教练主要由学校专职体育教师和社会兼职足球教练担任,现有专职体育教师数量难以满足学生在校参与高水平足球训练的实际需求量(王长权 等,2018),且具备职业足球经历的校园足球教练人数不足,使得普通学校的青少年运动员与职业足球青训和足校体系内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存在差距,造成校园足球体系内存在普及性训练参与人数多但接续培养不精、普及与提高衔接不畅(尤佳 等,2021)的问题。3)校园足球训练科学化程度亟待提高。一方面,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学将校园足球训练视为足球普及而非青少年足球训练(邱林 等,2021),科学化训练意识有待增强;另一方面,我国学生在以“智”取人的社会文化氛围(罗冲 等,2019)和足球场地条件约束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在校参训的青少年球员训练质量存在较大差异,科学化训练水平因校而异、因地而异,在整体上仍需提高。

3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四元协同”机制设计

若要破解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困境,需要解决国家队层面的短期问题和足球人才培养的长远问题,但在中国男子足球这个大系统中,二者都不是某一管理主体或某一组织机构能够独立完成的,需要不同主体间的协调与配合,通过机制和策略的创新,贡献组织机构多元协同、运行策略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中国方案”。

3.1 “四元协同”机制的设计任务

3.1.1 提升当下国家队的竞技能力,协同铸就“技艺精湛、作风顽强”的男足国家队

充分利用国家对“三大球”的政策支持,进一步发挥中国足球市场化、职业化、普及化后的灵活性和创新性优势,针对当前国家队的现实情况,全面提升现役运动员的体能、技术能力、战术意识、心理素质、应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球队整体的团队凝聚力、战术适配性、成员熟悉度、主体架构稳定性。结合我国男子足球发展的实际情况,学习国外先进的成功经验,围绕竞技水平的提高研制实施策略。此外,还需通过文化形塑和精神激励促使国家队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团结、拼搏、坚韧等中国足球运动健儿良好的精神面貌。保证队伍“作风顽强”,最大程度实现“技艺精湛”,认真完成每一届赛事和每一场比赛,通过竞赛成绩的提升来提高中国男子足球在国际足坛的竞技地位。

3.1.2 协同完善足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高质量的男子足球后备人才是中国足球竞技水平提高的长久之计,随着各级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对足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除资金、政策、人才不断向足球行业倾斜外,学校、俱乐部等培养主体也应在保持活力的同时增强联系,协同开拓新的培养模式,完善并创新发展青少年足球训练体系和竞赛体系,快速提升足球参与人口,制定足球运动强基计划。在培养内容上应重点夯实运动员的个人基本足球技战术能力,包括传球、停球、带球、冲刺能力及耐力、力量、战术意识等,同时培养其抗压能力、集体荣誉感、对球队战术的理解程度等心理能力和知识储备。由具备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条件的主体通过有机协同,开拓新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细化后备人才培养的内容,完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男子足球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

3.2 “四元协同”机制的主体内容

就近中期而言,根据《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主要任务是打造一支“技艺精湛、作风顽强”的男足国家队,其竞技目标是“亚洲前列”,精神面貌目标是纪律严明的“铁军”。从政策文件的发布主体来看,此任务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发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负责执行。各主体协同推进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建设,不仅从作风和竞技能力2 个主要层面着手提升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也从团队凝聚力、战术适配性、成员熟悉度等层面提高球队的整体竞赛能力,最大程度实现现阶段的“技艺精湛、作风顽强”。

就远期而言,应完善足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我国男子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培养主体包括中国足球协会等体育社会组织、职业俱乐部、青训俱乐部、学校,培养对象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政府和体育相关部门主体确立的足球运动发展目标和颁布的有关足球运动的政策文件引领下,其他三大主体负责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执行:1)社会组织(包括中国足协、各地方足协及相关社会组织)主要负责研究并制定我国足球人才培养的方针政策、宏观规划和实施计划,管理我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具体事务,如“U 系列”队伍建设、职业联盟组建、青少年赛事举办等。2)学校(包括高校、中小学、体育运动学校等)主要负责后备人才的选材和竞训,以及与足球训练相关的科研工作。3)企业(包括职业足球俱乐部和业余足球俱乐部)承担绝大部分职业足球运动员的前期培养工作,是我国男子足球竞技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单独依靠某一主体都难以完成我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的“双增”任务,需要四大主体进一步有机配合、共商共治,在现有基础上深化合作,加强协同,集聚各方优势形成合力,建立切实可行的协同培养机制,扩大后备人才基数,并通过创新培养渠道,优化我国男子足球后备人才的选材范围。以“足球后备人才强国”促成“足球竞技强国”,为未来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全面提升奠定人才基础。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提升机制包含时间、组织机构和内容3 个维度。时间维度分为近中期和远期2 个时期;组织机构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学校、社会组织和企业4 类主体;内容维度即机制下的具体举措。机制基于现实国情,将3 个维度进行耦合,共同构成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的“中国方案”。机制的运行需充分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引领作用,强化对中国男子足球各项事务的保障,着力协调并解决社团、企业层面难以破解的困境,在坚持“放管服”的前提下实施一系列对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切实有效的制度安排。社会组织、企业、学校既有独自完成的部分,也有协同完成的部分。以中国足球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对上承接政府相关部门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确定国家队的竞技水平提升目标,对下负责我国男子足球具体事务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主要包括国家队建设、职业联赛监管、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等。在中国足球实行“管办分离”的管理体制后,社会组织在“四元协同”机制中发挥中轴性作用,但受限于其规模和权限,难以独立完成其主责的所有具体事务的运行,需与学校和企业形成有机联动,协同贯彻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对我国男子足球提出的竞技水平提升任务,形成在男子足球领域的发展方式共商、发展机制共建和发展成果共享生态。学校、企业在我国男子足球发展中具有基础性作用,是“四元协同”机制的重要主体,也是男子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各级各类赛事的主要参与者。在政府相关部门的引领下,学校和企业具体执行我国男子足球竞技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二者需与社会组织更加有效地协同配合,减少重复分工、增加有机合作,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竞技人才。

4 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策略

针对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困境,在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学校、企业的“四元协同”机制下,以铸就“技艺精湛、作风顽强”的提升后备人才培养质量为任务导向,提出以下创新性运行策略。

4.1 形塑中国特色的“男足精神”

竞技水平的提高远非一日之功,但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面貌却可以从每一场比赛中开始展现。中国男足应以比赛呈现出的竞技内容为基底,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奋发进取与现代足球文化内涵中的激情、勇敢、强大、智慧等特质互相融合,形塑以顽强拼搏、团队至上、智勇双全、永不言弃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男足精神。

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是中国足球最受社会关注的部分,男足精神需要自上而下协同营造,率先打造具有顽强拼搏、团队至上、智勇双全、永不言弃精神属性的国家队,并将国家队比赛作为中国特色足球文化的首要传播手段,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效应。由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官方组织凝练上述男足精神并由政府相关部门推动,并向社会面以及各级各类学校共同推进,协同建立中国特色足球文化传播体系,建立中国特色足球竞技精神的塑造路径,传播我国男子足球的正能量,形成以男足精神为核心的足球社会环境,筑牢足球运动在中国的大众基础,为我国男子足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2 打造中国特色的技战术风格

各级男足国家队应统一思想,以《中国足球协会青少年训练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中国足球协会,2020)要求的国家队技战术风格为训练指南,由中国足协主导,从国家队到学校和俱乐部,都需通过长期训练来贯彻落实。通过足协的系统规划,学校、俱乐部的协同参与,自上而下地贯彻落实技战术理念,打造统一的技战术风格,并将其系统化地应用于我国男子足球的选材和训练实践,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培养效率和竞技水平的提升效率,形成我国男子足球的技战术优势。

具体而言,足协负责确立国家队组建思路,制定运动员选材和训练理念,聘请执教风格与国家队整体战术风格相适应的主教练,组织各级别男足赛事以提供选材平台。学校和俱乐部选择具有侵略性与灵活性个人技术风格特点的球员参与训练,通过勤练和常赛贯彻落实“追求攻守平衡的攻势足球”的战术理念,塑造敢于控球、快速攻守转换的战术风格,打造具有中国男足特色的,即具有“团队性、侵略性、灵活性”且“攻守平衡、敢于控球、快速高效”的球队比赛风格,形成男子足球技战术的中国流(曹景伟 等,2004)。通过学校、俱乐部、国家队等多层次的训练竞赛和选材,提高运动员与中国流足球技战术的适配性,促进运动员之间的熟悉与默契程度,夯实运动员与球队战术相适应的个人技术基础,协同打造从基层青训到成年国家队统一的技战术风格。

4.3 科技赋能智慧化竞训

我国男子足球队需紧随国际足球发展潮流,提高训练手段的科技含量,不仅需要广泛应用高科技硬件设施,还需不断提高训练手段的科技化、训练过程的数据化、比赛分析的精细化。以高精尖的智慧智能设备为依托,助力国家队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身体指标、比赛表现、竞技水平提升程度进行更全面及深刻的认识,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个人竞技能力。随着高科技训练手段在足球领域的不断深度应用,我国足球竞训装备和手段应持续变革创新,提升对运动员每项竞技能力培养的针对性,以智慧足球竞训促进竞技水平的提升。

在具体措施层面,一方面要加强足球领域与科研领域的深度合作。为备战第32 届夏季奥运会,航天科技集团九院13 所时代光电公司受国家体育总局委托,通过先进的航天技术,将在航天领域使用的惯性技术融入游泳运动员训练中,有效提高了竞赛成绩(广州日报,2021)。男子足球领域也可进行类似的合作探索,国家队、职业俱乐部与高校、高新技术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发挥球队在足球专业层面的优势和企业在技术层面的优势,制造数字化、智能化的训练设备,形成科学化、精细化的训练手段。另一方面,足球界应大力引进技术人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深度合作,吸纳计算机、人工智能、运动仿生、机械自动化等专业人才,形成专业的足球研发团队,在专业装备研发、竞训数据分析、球员身体状况监测等方面实现足球竞训与科技的新融合。

4.4 优化“引进来”和“走出去”

我国男子足球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升速度偏慢,短期内仅依靠现有人员难以大幅提高中国国家队的整体竞技水平。亚洲足球联合会成员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伊朗等男子足球强国都有大量效力于欧洲高水平联赛的球员,2019 年亚洲杯冠军卡塔尔队也拥有大量归化球员。综合参考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我国男子足球为迅速提升竞技水平,需坚持运动员出国深造和归化战略,前者旨在提升现阶段国家队选材范围内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而后者能够为国家队提供数量更多、竞技水平更高的运动员选择,可促使国家队运动员选材质量在较短时期内实现优化提升。

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协会、俱乐部协同推动男足运动员出国深造。政府相关部门通过法律形式保障球员和俱乐部的合法权益。足协坚决执行限制职业俱乐部支出、注资、亏损、薪酬的“四大帽”政策,消除“金元足球”的危害,将国内联赛球员的工资和转会费控制在与运动员能力相符的合理范围内,间接提高运动员出国深造的积极性;鼓励职业俱乐部积极推动青训队员前往欧美足球强国,在高水平的青训体系中接受高水平的足球训练;与国外高水平俱乐部合作培养青年运动员,并支持成年运动员转会国外高水平俱乐部,主动向高强度、快节奏、对抗激烈的欧洲职业联赛输送运动员,使运动员主动适应并融入世界一流竞技水平的男足职业联赛。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协会、俱乐部协同做好球员归化工作。政府相关部门为归化球员的入籍和落户提供政策便利,足协根据国家队需要制定并动态调整归化球员的引进标准,严格把关归化球员的数量和质量,主导归化既符合国家队技战术需要又具有男足精神的外籍球员。俱乐部承担归化球员的初筛任务,从技战术层面寻找适合的人选,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中国足协沟通协调完成归化球员的入籍和落户程序,并帮助已归化的运动员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在融入球队的同时也需更好地融入中国的社会环境,以适应长期在中国工作和生活,助力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持续提高。

4.5 提高足球运动在青少年中的勤练、常赛人数

让更多学生在孩童时期接触、认识足球,在青少年时期掌握基本的足球技能,提高足球运动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程度,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成长大有裨益,更为勤练和常赛奠定基础,为中国足球吸引后备竞技人才。

政府相关部门颁布专项政策,为学校通过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专项专聘等方式引进高水平的足球教师和教练员创造条件。充分利用足球教师、教练员资源,组织更多具有一定运动天赋且有兴趣参与足球训练的学生组成运动队,并进行专业的足球训练,完善“校、市、省、全国”校园足球4 级训练网体系,达到勤练、分层练、精细练的程度。在专业教师、教练员的指导下,依据《大纲》中对我国足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要求,首先从全面发展青少年的体能开始,逐步使其掌握基础性的足球技术,普及常用的足球战术,并在长期训练中实现足球技战术的巩固与提高。为使更多青少年实现足球常赛,除学校外,还需各级足球协会、体育与教育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构建适应于“校、市、省、全国”校园足球4 级训练网体系的“校内、校际、国际”3 级常赛体系。与现有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相比,校内和校际间的比赛类型需更加丰富多样,比赛场次要适当增加,分组和分级标准应更加细化,需由各级足球协会和教育相关部门协同做好赛事的分级和分类工作,将组织足球竞赛的观念由面向具有足球特长的学生转变为面向所有想参加足球比赛的学生,让所有学生都有可供参加的赛事选择,使更多有足球运动天赋的青少年接受专业系统的训练,并有更多被发现并被培养为职业运动员的机会。增加会踢足球、经常参训、有机会和能力参加比赛的学生基数,我国男子足球的后备人才选材范围才能从根本上增加。

4.6 建立“双轨”接轨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目前已有多种体育与教育双轨并行下的运动员协同培养模式(杨桦 等,2021),但男子足球的后备人才培养主要依赖俱乐部青训和足球学校,教育系统中的男子足球竞技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机制仍有待健全,培养能力仍不突出,男子足球的人才培养并未利用好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资源互补的优势。高校的教育资源对于担心退役再就业问题的青年运动员存在极大的吸引力,部分不愿放弃文化学习的青年运动员因选择进入高校读书而放弃了成为职业足球运动员的机会,而俱乐部的竞训资源能帮助大学生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若为其提供进入职业足球领域的机会,也能够拓宽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选材渠道。鼓励高校培养职业运动员,为学校体系内的优秀运动员提供参加职业联赛的机会,实现俱乐部和高校“双轨”接轨,扩展男子足球运动员的选材面,对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而言,拓宽男子足球运动员培养渠道,需进一步激发教育系统的培养动力,提升学校的培养能力,提高职业足球对于大学生运动员的接纳度。协会、学校和俱乐部应协同实现训练体系的组织共建或人才共享,学校在其中承担枢纽作用。具体方式:1)中小学与职业俱乐部合作共建足球特长班,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特长班与学校普通班级间的流通制度,制定准入和退出规则。2)实施俱乐部和学校共建运动队的“职业俱乐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模式,运动员既是学校学生,享受普通中小学和高校的教育资源,正常完成学业,又是在足协注册的运动员,享受俱乐部的竞训资源,代表俱乐部及各级别国家队参加比赛。3)参考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选秀机制,建立男子足球职业联赛的选秀制度,搭建大学生运动员加入职业联赛的桥梁。以多元协同的人才培养方式取代学校和职业俱乐部各自独立的传统培养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和职业俱乐部的竞训资源优势,实现足球运动员的培养过程共建和培养成果共享。4)中国足球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同建立全国性的足球学院或青训基地。如法国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选拔模式(周建伟 等,2020),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和俱乐部中选拔少数最优秀的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入学院或基地,集中全国的优质训练资源进行培养,为各年龄段的国家队输送人才。

5 结语

本研究通过梳理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的发展史,归纳现存困境,并结合新时代中国足球在近中期和远期竞技水平发展的现实需要,构建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学校、企业“四元协同”下的我国男子足球竞技水平提升机制,并具体阐述了实施策略。该机制符合我国体育深化改革的方向,符合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新理念,即将我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市场配置资源的竞争优势相结合。该机制同时也符合现阶段中国足球主体多、协作少的特点,从组织机构的视角系统性地将我国男子足球的各相关主体有机融合,围绕多元主体聚力提升足球竞技水平,研究长期、有效、可行的现实举措创新方法。在实践过程中,需以具体问题为导向,以“四元协同”机制为抓手,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男子足球的竞技水平,早日实现“中国男足竞技水平跻身亚洲前列,国家队打进世界杯”的目标。

猜你喜欢
技战术国家队竞技
北欧两项国家队备战2022年冬奥会路径探索
冰雪运动(2019年5期)2019-08-24 08:04:40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00
德约科维奇与费雷尔技战术对比分析
运动(2016年7期)2016-12-01 06:34:11
羽毛球男子单打技战术分析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21分每球得分制对羽毛球男子双打技战术的影响
“国家队”医院考评记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包虫病为害一方盼“国家队”相助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01-22 17: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