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

2023-07-17 03:18范朝云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深度法治

范朝云

摘 要:“知行合一”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中国明代的哲学研究活动,强调事物本质原理与行为的契合,“知”指的是内心的感知,“行”指的是人的实际行为。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知行合一”已经演化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强调理论知识与课程元素之间的交融,以此来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其在文化、思想等层面不断进步。在“知行合一”理念下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资源,要重视“理论+实践”“认知+活动”等多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知行合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 融合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49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承担着以德育人、以法育人的教育任务,在积极推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课程体系的创新开发,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各项素养,将其培养为会学习、爱学习的终身发展型人才。基于这一教学要求,必须强调新理念与新思想的融合。“知行合一”从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践两大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对学习者落实了全方位的教育指导,以此来推动科学育人的教育目标。重视“知行合一”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之间的交互,有助于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各项素养。

一、知行合一的概念

“知行合一”理念最早起源于中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哲学理论,他认为,认知是一个基础过程,而实行是一个进阶过程,强调心理上的认知与行为上的实践的深度交融,才能使个体更为深刻地认识事物的内涵。在现代教育活动中,“知行合一”思想经过现代教育理念的逐步完善,演化为从理论到时间的全新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依靠理论上的认知与行为上的实践来推动育人工作,促使学习者形成更为出色的素养。从概念的层次进行解读,“知行合一”理念强调了认知与学习之间的搭配问题,通过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加工来管理学生的行为,对其实施思想上、行为上的引导教育,促使学习者不断成长。将“知行合一”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深度优化,也能够满足学生的人格塑造需求,为学习者指明全新的学习道路。

二、“知行合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现状

1.缺乏实践机会,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践行“知行合一”思想,要强调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发问题。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育之外,还应在教学环節加入实践元素,鼓励学生结合“知行合一”理论转化课程知识,发起多元实践活动。但从教学要求来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依旧以理论教育为核心,在尝试推进知行合一理念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输送力度远远大于实践活动的开展力度,导致学生只能通过背诵知识、掌握学习要求等基本方式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不到提高。部分教师忽视了实践模块对于“知行合一”理念的影响,在建设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的过程中,围绕着认知、记忆的基本视角展开教学工作,强调学生与课程知识的交互,但并不关注教学资源的转化,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知行合一”背景下,重视实践活动的优化设计,为学生提供践行、检验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机会,才能保障教学质量。

2.理论知识单一,学生的素养难以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知行合一”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不仅仅对实践模块的设计提出了要求,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教育之间的交互问题。“知行合一”理论强调了理论认知对于教学活动的影响,在实施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认知理论知识之后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治观念。在教学环节,要强调“知行合一”理念下教学活动的优化开发:深度挖掘理论知识,基于理论交互视角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带动学生素养的深度发展。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程开发要求完善教学模式,用理论素材组织各类实践活动。但教师所提供的理论素材大多以教材内容为参考,传统文化、人文故事在教学活动中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学习热情,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理论知识与学生的人文情感发展需求分离,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

三、“知行合一”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

1.德育先行,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在“知行合一”的理念下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要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之间的有效交流:实现教学模式的具体化加工,将抽象的理论元素转化为直观的教育资源,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指导教育,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在深度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做好“知行合一”理念与课程教学要求之间的交互工作,建立以德育为基础、以学科实践为支撑的全新育人模式,提升学生的素养。重视“知行合一”理念的创新开发,深度满足初中生的发展需求,如此才是践行“知行合一”的最佳策略。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尝试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定位调整教学方法,坚持德育先行、实践跟随的教学指导理念,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以《守护生命》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教师利用火柴、铁板组装活动材料,将火柴竖在桌子上,将铁板覆盖在火柴上面,随后进行互动。用力按压铁板,发现火柴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如果用来代表生命,则可以展示生命的韧性,即生命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随后,逐一拆掉火柴,发现剩余的火柴很难支撑铁板。此时,可将火柴比作美好的品质,将铁板比作未来的挑战:当我们失去了一切美好的道德品质,我们在生活的重压面前会如何表现?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与行为,使其主动补充生命的火焰,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知行合一”理念下,可以借由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带动学生学科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新时期下,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践行知行合一,要重视德育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契合度,确定理论教学材料,加工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深度应用现代技术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构建全新的课堂,建立从理论素材指向学生内在素养发展的全新教学模式,以此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在不断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积极对教学方法与教学流程进行优化设计,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全面满足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可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来推动“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自主思考,将自己的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在课堂上,接受科学思想的指引,从而培养学生优秀的人文素养,加快“知行合一”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速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践行“知行合一”,能够在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要素,加快其掌握学科知识的速度,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

以《情绪的管理》的教学为例,在“知行合一”理念的带动下,教师可尝试借助信息技术与学生展开交流,加快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速度。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设计交互动画,帮助学生掌握情绪管理的方法,如下列动画故事所示:

早上上学的时候,王小明被一辆疾驰而来的汽车溅起了一身的泥水,王小明很生气;到了学校之后,王小明的同桌碰洒了王小明的墨水,弄脏了他的作业本,他更是火冒三丈,此刻,如果你是王小明,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在“知行合一”背景下,要引导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创新加工,在课堂的交流环节与学生展开互动,提供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进行选择,依靠交互动画帮助学生掌握控制情绪的重要方法:如果直接对同桌的无心之失发怒,则等同于将自己的愤怒施加在别人身上,这样的行为是错误的,会破坏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可如果压抑自己的怒气,则容易助长为更为消极的心理情感,影响学生的后续发展。在教学环节,可为学生传输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在情绪爆发之前进行思考:不良情绪的产生原因是什么?能否在产生之前避免?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掌握管理情绪的有效方法:尝试通过高强度运动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也可在班级内开设“反思角”,为学生提供纾解情绪的机会。在交互式动画中,不同的选择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由此促使学生与故事进行交互。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学生积极交流,推动“知行合一”。

3.情境补充,挖掘课程教育资源

多元化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方式,也是启发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教育资源。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强调情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交互,依靠情境引导教学活动顺利实施,在挖掘教学材料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多元化教育的要求,可尝试通过情境的引导来践行知行合一,在情境中深度互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其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的认识。

以《遵守规则》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推动“知行合一”的实施,挖掘可用的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在情境当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与人文思想,如下列情境所示:

某地开展了“尊老爱幼送温暖”活动,将一些营养品和鸡蛋下发给当地的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但却总有人冒领,甚至出现了多吃多占的问题,如果是你,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认知需求开展教学,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展开思考。一方面,要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在发放营养品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登记,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对“尊老爱幼送温暖”活动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则要强调对地方民众规则意识的培养,向普通群众讲解公益活动的意义,促使群众主动改正自身的错误行为,对群众进行思想上的引导。情境是支撑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有效素材,挖掘情境的交互功能,能够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教学活动的育人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在多元化情境的协助下,要重视教学活动与现实生活的交互,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以此推动“知行合一”理念的实施。

4.开展实践教育,建立课外交流模块

当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活动相互融合,便构成了“知行合一”的核心要素。在不断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优化的过程中,要建立更为完善的课外互动与交流模块,结合实践要求、教育素材创新教学模式,挖掘可用的课程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验证所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深度开发课堂,才是推动“知行合一”深度落实的有效方法。在深度推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尝试开发实践教育模块,建立完善的课外交流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以《自由平等的追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基于文化活动视角践行“知行合一”。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搜集关于自由、平等的故事,在教学环节进行展示,使其感受自由平等的真谛。在实践教育环节践行“知行合一”,要强调理论素材与教学活动之间的有效交互,建立指向学生学习素养发展、道德品质发展的育人课堂,让学生围绕着课外的教学资源进行探索。深度学习,不断成长,依靠“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学生全面进步。

5.趣味延伸,共同归纳学科知识

新时期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以开放、多元为特征,在实施教学活动的同时,要建立向课外教学延伸的全新育人机制,深度挖掘学科知识,逐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推动教学工作的对外延伸,挖掘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点,依靠趣味化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深度践行“知行合一”。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趣味的教学元素,在教学环节中深度总结学科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学习能力,创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模式。

以《延续文化血脉》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行合一”背景下,可为学生設计多元学习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对我国的文化体系进行探究,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的构成要素,针对古诗词、古文、手工艺等文化内容开展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如果要延续文化血脉,应该如何奉献自己的力量?在随后的教学环节,围绕着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在随后的教学中,则要强调学生对于我国文化体系的创新应用,结合作品开展多元文化活动,践行“知行合一”。教师要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对于“座右铭”的设计,可以在《增广贤文》当中搜集素材,加强对自身的思想教育,时时勉励自我。在教学中,趣味教学模块可以调动学生的互动热情,使其主动回应教学要求,对于学习者来说,趣味教学模块的开发也是落实“知行合一”的有效方法。

总之,“知行合一”的理念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落实提供了更多的育人灵感,当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相互碰撞,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被进一步调动起来。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开展互动,挖掘课程中的实践资源,探索学科知识,验证学习理论,深度交流,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焦佳禾、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信阳师范学院2022年硕士论文。

[2] 李均《基于知行合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策略探究》,《考试周刊》2021年第75期。

[3] 石昭月《坚持育人为本  引导崇德向善——知行合一理念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4] 钱友淦《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落实立德树人的策略》,《江苏教育研究》2020年第Z5期。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深度法治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