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之道:我与世界对话

2023-07-17 20:09文心
留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中东难民经历

文心

“光明悦读”栏目,为读者推荐光明日报出版社系列好书。本期为大家献上一本成长励志读物,讲述的是一名青涩的高中生,从2018年到2021年,考察难民、求道中东的所见、所行、所思。作者用自己的方式与世界对话,探讨自身与外在、中国与世界、教育与社会的连接之道。他的经历与思考,或许会给当下的年轻人打开另一扇眺望世界的窗。

作者简介

梁斯乔,2003年生于西安,202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现就读于纽约大学阿布扎比分校。2019年3月起,参与有关难民的国际性社会课题研究,探访了中东地区诸多难民营,与多国相关部门和联合国难民署联系密切,曾在中东政府人类发展基金会担任研究员。作为一名研究者,三年多来实地访谈百余位务工者,在北大附中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关注难民教育的学生组织—Tawjihi难民辅导项目,新型肺炎疫情期间帮助过数百位难民学生持续完成教育。作为公益人和演讲者,曾在全国各省市组织难民项目公益活动,建立关注世界难民的中国青年社群。

内容简介

一个往返于北京海淀培训机构备考托福的初中生以为这就是他今后的路。没想到,三年后他会在北大附中千余名学生家长面前讲述自己在中东与难民相处的故事。

本书讲述的是作者在中东等地进行难民问题探索及帮助难民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在数百天孤独的辗转中,作者见到了难民社会的方方面面,见识了底层生存的无奈。由此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从而升华了思想境界,尝试摸索一种与世界的“连接之道”。

作者自序

2018年,我在北京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读初三,身边有一同说笑的同学,有关怀我的老师。我和大家一样努力备战中考,一起在空闲时偷摸着打游戏。7月,成绩出来,我位列海淀区第1444名。那时,我决定未来学商科,因为听说赚的钱多,尽管那时我还不知道商科究竟是干什么的。我决定要考一所美国排名前15的大学,尽管当时我还纠结于该信任哪一份榜单。那年暑假,我每天都从朝阳区往返两个小时,坐地铁到海淀区的培训机构学习,准备英语托福考试,每天中午都和同学一起去吃一顿汉堡。那个时候我以为,這些就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以为,这就是我的学生时代。

然而,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三年后,2021年,在北大附中的讲台上,我竟然在千余名学生家长面前,讲起了自己在中东与难民相处的故事,讲起了自己在国外结识的中外学生所拥有的独特气质——对世界、社会和身边他人的关爱与关注。我还谈起了同理心,谈起自己尝试改善难民的教育条件。我通过演讲,努力使中国青年看见万里外数千万背井离乡的难民群体。我终于走出了“升学主义”,并试图论证“非功利教育”对青年成长的重要性。

这三年,时间照旧中规中矩地流逝,而我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个契机引出一段段经历,一段段经历带来一次次探索。在这三年的巨变之中,我归纳出一种奇妙的连接之道。

这里我所说的连接,是一种空间结构,它跨越地域,建立起我们同他人的联系。于我而言,无论是身赴中东实地探访难民们的困境,还是在航班熔断时坐在家里通过网络为难民学生打开一扇与世界沟通的窗;无论是在大江南北数十个城市里面对无数陌生青年介绍难民的含义,还是只身行走在异国他乡,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抱世界,都是连接之道。

连接亦是一种时间结构。我们的过去、当下与未来,始终串联在一起。在这本书里,首章与尾章都是从这时间维度出发叙述的。通过这本书,我不仅描述了自己的成长、所接受的教育,还探索了自己的学术兴趣—难民研究。正是难民研究引导我连接与关怀身边的社群与世界,它是我思想成长的指向标,于我至关重要。但它并非我唯一的全部的动力来源和思想源泉。父母对我性格的培养、我对学生自治的探索、我对同理心的学习,以及身边有识之友的探讨、启发,都让我有了更多的思路和力量。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指向标。首先,你要发现它;其次,你要抵达它,并负其前行。这本书,正是我发现它并负它前行的经历。

连接,是目的。

当我在全国各地演讲时,我带给大家的不仅是“难民”一词背后隐藏的故事,更是关爱世界的种子。大家也因我的分享而投入公益事业,并在其中找到幸福、找到更虔诚的自己。在数百天孤独的旅行中,我曾屡遭困境,也曾无数次得到陌生人的帮助。我见到了世界的方方面面,学会了拥抱恐惧、战胜困难、勇往直前。在反复的思索中,我终于发觉,于我而言,旅行的意义在于奉献,在于以不同的方式传递爱与支持。在只能通过网络交流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期,我致力于打通线上平台,帮助一位又一位在失学边缘徘徊的难民学生坚持完成中学教育,走进大学。

连接,亦是途径。

连接将我从 2018 年的起点带到了2021年,并将2021年的我带向未来。通过连接,我得以细致入微地洞察难民生活的困境,艰辛地探索破局之法。我见识了底层生存的无奈,也历经了身心的磨难。我学会从内部和外部汲取力量,走出自身的局限,在服务中尝试将大爱引于己心,将幸福根植于己身。

通过这本书,我尝试达到三个目标—

第一,在客观知识层面为大家作些贡献。首先,我介绍了中东难民危机的现状,引用访谈经历与轻学术的内容带大家走入真实的难民生活。其次,我分享了做公益服务的经验,探讨了做公益服务的方法、困难与潜在的问题,以供大家借鉴。最后,我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和所采用的教育与教学方法及其优势与成果,以供今后的实践者们参 考。

第二,自始至终,我尝试建构并向大家描绘一种“连接”的思想与模型。我以自身探索的经历与心路为基础,探讨中国青少年如何在探索自身心灵与外在世界之时,对身边社群、社会以及地球上的其他地域产生关怀,并作出更大的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找到内心的幸福感、责任感与自我实现感。

第三,我的连接之道,起于教育,抵达教育。我批判地分析了自己所接受的一切源自父母、学校、导师甚至同学的教育,提炼其中的特点与要害,总结之后阐述于本书之中。我虽从未直接回答,但所有的论述都围绕一个核心问题,那就是:何为真正的教育?“非功利教育”仅是我回答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仅是我构建的连接之道在教育维度的投影,然而其核心将永远不变,那就是:追求卓越,服务于社会、国家和世界。

猜你喜欢
中东难民经历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世界难民日
——聚焦各国难民儿童生存实录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为让小难民开心 他冒险送去上万个玩具
中东三季度硫磺合同继续走低
联防联控严防中东呼吸综合征
叙利亚难民去往何方?
山推800万元装载机大单落定中东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