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酉民
纵观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涌现、局部战争此起彼伏、政治经济环境动荡,再加上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推波助澜,人类进入了充满颠覆性变革的全新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种挑战纷至沓来,关乎人类发展和文明传承的教育首当其冲,必须回应:什么样的人才能立足于未来?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造就这样的人才?当下的教育体系该如何变革、转型、升级、重构,甚至再定义?作为个人,则必须思考:如何树立新的教育观?如何接受有价值的教育?如何坚持适应未来的学习,在新时代冲浪而不被颠覆?
ChatGPT及其快速迭代引发了全球的广泛讨论。人类将面临诸多困境,例如:知识和智识的价值贬损,很多人会因对AI的依赖而导致智识能力下降,甚至出现智力“贫富分化”;AI对艺术创造工作的取代等。人类怎样应对这样的挑战?在数智化时代,人机共生将成为常态。面对各种颠覆性的AI技术,人类要立足未来、闯荡世界,必须充分释放想象力,站在AI和机器人的肩膀上,创造新工作、新生活、新世界。因此,未来人才需要具备更高的个人综合素养和技术驾驭力,既要有扎实精深的专业技能,又要有跨学科的学习能力、强大的数字素养、虚实结合的协作力、批判性思维、高阶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智慧,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管理能力。
在充滿颠覆性变革的时代,人类正经历着各种范式的转型,教育概莫能外。为此,教育首先需要调整观念,通过颠覆性创新走进充满挑战及不确定性的未来。人类亟须大胆前瞻世界格局、社会走势及教育态势,并据此升级人才观念、教育理念、育人模式、教学方法、育人环境、校园模式等。
展望未来,个性化、兴趣驱动、融合式、AI支持、终身学习的全民教育将成为主流,教育将从强调知识灌输迅速过渡到主动学习,然后步入社会学习时代,教育形态日益超越校园、跨越国界,走向需求导向、技术驱动、人机共生。为了适应这样的教育,我们需要重塑教学,重视整合全球教育资源,营造学习、创新、创业的生态和平台。因此,学校从理念到模式、从形态到文化,都需要重新定义,教师也要持续学习、不断提升、努力转型,成为顺应时代需求的合格教育者(家),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尽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受教育者、家长、教育工作者,似乎都陷入了一张无形的网中,心有不甘却动弹不得,只能在内卷的跑道上不情愿地努力挣扎。有前瞻性的学者已为教育敲响了警钟—“未来十五年内一半美国大学会面临破产”。事实是,仅2013—2017年,美国就有数百所四年制大学关门。新冠肺炎疫情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面临更严重的威胁。教育利益相关者应该积极行动,大胆创新,迎接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增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唯此才可能抓住时代变局之机,实现中国教育在世界的引领地位。具体到受教育者,一定要认清趋势和未来竞争逻辑,明确认识到竞争力需要高素养、强能力、乐想象、善驾驭(AI和技术平台)、长协作,因此,要敢于冲破“内卷”约束,独辟蹊径,把兴趣发挥至极致,以形成自身独特的创新价值;作为教育者,要大胆抵制内卷文化,致力智慧创新与变革,为社会提供向未来、有价值的教育;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也要清醒,困在目前拼学历学位的传统观念里,迎接我们的只能是落伍和更严峻的挑战,社会亟须果敢、智慧的破局行 动。
总之,全新时代既带来空前的挑战,也伴随着百年未有之机遇。唯有顺应时代趋势,把握教育变革契机,大力进行创新创造,才有可能超越和引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人才、中国方案。
(作者系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利物浦大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