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自由空间,体验习作成就

2023-07-17 16:28杨丹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灰雀习作作文

杨丹

摘 要: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发现的自由;带着学生快乐游戏,找到素材的自由;利用教材读写结合,放飞思绪的自由。要让学生在呼吸般的自由中体验习作的成就。

关键词:习作训练 自由空间 主动表达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3.10.015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写作是需要通过后天努力来习得的一种表达方式。古人尤其尊重写作,把首次用笔写作称为“开笔”,甚至会为此举行盛大的仪式,以彰显用笔写作的自豪感、神圣感。让小学生在习作中感受美好,让写作不是负担而是享受,这是所有语文教师追求的事情。然而在实践中,怎样才能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让他们在习作中找到快乐和自信呢?

2022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从学生的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环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它让教师们再次明确:生活是习作永恒的源泉,学生的主动性是语文学习的不竭动力。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中也说:“语文教学实践中,首要的不是语言知识或技能的学习,也不是使人成为语言工具的熟练工匠,不应充斥着名目繁多的、机械的训练或表面热闹的、所谓的语文活动,而应贴近学生的言语表现欲和对言语表现的热爱,让他们驾驭语言,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

笔者在小学习作教学的摸索和实践中感受到,要想让学生“体验言语表现的幸福和言语创造的乐趣”,就要努力给予学生自由的习作空间,让学生在自由习作中找到乐趣,找到自信,找到成就感,由此激发学生的习作熱情,让其越来越愿意写作文。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自由地发现生活中的“资源”,如此就能让学生“引得活水入文来”,就可以让习作变得如呼吸般自由自在。

一、走进生活,感受发现的自由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总会有些同学不喜欢写作,把写作当成必须要应付的作业,甚至是痛苦的任务。对此,教师如果能让学生在习作之初就感受到写作的美妙,在实践中理解写作能够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记录自己的发现,表达自己的感受,讲述自己的故事,还能够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样的认知和体验,就能增加学生对习作的情感。其实,难道学生真的不会习作吗?你看,他们平时和同学聊天玩闹时,语言那么丰富,措辞那么生动,玩笑那么精彩,一个个都是出口成章,但怎么一到写作文就胆怯呢?有言道:“凡学文,初要胆大。”小孩子初学画画时,家长都是鼓励他们涂鸦,孩子们便会乐在其中,不胜欢喜。所以,低年级小学生在接触习作时也应让他们大胆地“信手涂鸦”,给他们语言表达的自由。教师应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像“涂鸦”一样写下来,给学生充分发现、表达的权利,让他们愿意拿起笔,用语言去描绘他们眼中的世界,完成他们的“涂鸦习作”。也许,教师会担心低年级学生“不会说话”,事实上,只要带着孩子们走进生活,打开他们的“小喇叭”,打开他们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积极地在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他们个个都会变成小天才。

比如,在让二年级孩子练笔《炎热的夏天》时,教师先要求孩子们去观察生活,找到“炎热的夏天”在哪里。可以在家里找,在小区里找,在马路上找,在公园里找,看到什么就写什么。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们简直太快乐了,他们可以自由地去观察、去发现。在精彩的生活环境中,在自由无束的发现活动中,他们的“涂鸦画面”纷纷而来,由此就有了孩子视角下的别样“炎热夏天”。有的孩子写道:

顶着大太阳走到小区的篮球场上,你绝对不敢脱掉鞋子,因为脚丫子一旦踩到水泥地上,一定会烫一脚的水泡。如果拿个温度计来量一下,温度计肯定会爆掉!

妈妈的电动车放在太阳下,我坐上去,哇哇哇!屁股简直烫掉一层皮!我真想赶紧回家,待在冰箱里再也不出来了!

夏天里,最忙碌的人是谁?当然是快递小哥了,大家被太阳吓得不敢出门了,就得麻烦外卖小哥哥骑着电动车满城飞。

妈妈准备出门了,脸上涂上了三层防晒霜,穿上了防晒衣,头上还戴着大大的太阳帽,脸上戴着面基尼,面基尼外还得戴上大墨镜。里三层外三层,妈妈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临出门还要拿把太阳伞,唯恐把自己晒黑了。

小区门口有几个大大的、圆圆的石墩子,光溜溜,亮闪闪。中午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碰它!为啥不能碰?因为你把鸡蛋磕在上面,肯定都能直接煎熟!你如果不想把自己的手煎熟,就一定不要碰它们!

……

这样自由的发现,自由的表达,再加上教师的肯定,给了孩子们一份收获、一份快乐,更给了孩子们在习作道路上的一份自信、一个动力源泉。上述生动的表达,就是学生在生活中自由发现的结果。让孩子在生活中放飞自我,就要给他们观察的自由,言语的自由,充分利用孩子们对生活的敏锐度,并鼓励他们把发现搬到习作中。这样经常“拿笔说话”,就自然会“说”会“写”。教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多看多说,进而努力把话说好。

在习作指导时,给学生们最大的自由,让他们在习作时自由自在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并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刚接触作文时,就要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把胆子培养大,才会觉得用笔写既美好又自由,才会愿意习作,才会觉得习作是一种幸福,而不是痛苦的。孩子就是天生的语言大师,给他们发现的自由,他们就会给教师最大的惊喜。陪着学生走进生活的同时,还要肯定他们的发现,放飞他们语言的自由,让学生明白,他们独特的发现就是最好的习作素材。

二、快乐游戏,找到素材的自由

作家尚爱兰——中国最年轻的专栏作家蒋方舟的母亲,曾说道:“选择素材,是最重要的写作才能。”马正平教授认为:“小学生的情感和情绪,既是他们作文的内驱力,也是他们作文的中心思想所在。”

小孩子最喜欢玩游戏,所以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完全投入,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完全放飞自己。用游戏激活孩子的思维,在游戏中记录他们的所看、所历、所思、所感,这样的习作才最真实、最感人。在学校里,除了孩子们自娱自乐的课间游戏,教师也不妨制造一些“课堂小游戏”。

案例一:上课铃响了,教师故意迟到两分钟,随后让学生描述个别同学的“不当行为”,由此习作素材便来了。同学们抓住典型“案件”,你一言我一语地大肆渲染:同学们都端正地坐着等教师来上课,“违纪大王”阿哲同学悄悄潜伏到地面上,匍匐前进来到教室后门,刚把脑袋小心地探出去,就发现教师已经快到门口了,他想赶紧往回撤,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情急之下,他装作趴在地上捡垃圾的样子,妄图遮盖自己的“罪行”,可是全班同学的眼睛是雪亮了,岂能看得下去……而后,教师再安排小组作为“每日写作代表”在课后详细记录这起“案件”,并找时间展开交流和讨论。一场习作课的前奏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了。

案例二:班会课上,教师正进行安全教育,教室里隐隐有撕胶带的声音,仔细一看发现正是调皮的小宇同学,教师不动声色地走到他跟前,把手一伸,小宇同学心领神会,立刻乖乖地交出胶带,然后教师拉开一截,把小宇的双手“固定”在桌面上。然后,在班会课插播“习作广告”:哪位同学能用慢镜头来描绘刚才这起事件的过程?全班同学那叫一个兴奋!经过这样简单的“广告练习”,“胶带故事”就成了当天日记的首选素材。

案例三:体育教师有事,语文教师来代课,同学集体要求做游戏。语文教师玩游戏肯定充满了语文的特色,可以带着学生四人一组玩气球,先是吹,练习神态描写;然后拍,练习动作描写;接着扎,练习心理描写……一个气球,能创造出十几种不同的玩法。孩子们玩得欢天喜地,习作也练得酣畅淋漓。如果细节不清楚,还可以再玩一次,如果动作不会写,还可以再揣摩一次。这样的作文,让学生不禁感慨:游戏就是作文,作文就是游戏,不但轻松还快乐!

沉浸式的游戏习作,让学生更容易捕捉写作的要素,更容易写出当下的情景,也能更真实地创作,一段段游戏的记忆就成为他们习作资源库中最闪亮的“夜明珠”。游戏,充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是他们最津津乐道的活动,也是他们最信手拈来的习作素材。在常规的习作课上,教师只是形式性地做一个游戏,回忆性地谈论一次远足,观察性地做了一个实验……与之相比,身临其境的游戏作文,更容易让同学调动自己的“习作因子”。在自由的游戏中谈习作的“技术问题”,学生就更容易愉快轻松地接受,写出来的文字也更鲜活灵动,感受到的习作过程也更生动有趣。带着发现的眼睛,一起走进学生的游戏世界,在他们的童年里,和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发现,一起感受,一起记录,让他们尽情写下自己眼中的游戏童年。对小学生而言,记录他们游戏、生活的作文就是最好的。在游戏中,让学生积累素材,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我的游戏就是最精彩的作文。

三、读写结合,放飞思绪的自由

新《课标》要求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大量的阅读就是吸收营养的过程,可以获得内在的充实;而习作是一种输出,是一种有情境、有需要的表达。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同生共长。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沉浸式阅读,教师找到合适的出口让其表达,这样的练笔方式往往会让学生更有表达欲,更有话可说。在阅读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会让学生把自身的情感和精神倾注其中,有时会慷慨激昂,有时会默然深思……这个时候,应及时打开学生的创作源泉,或细节描写,或情感表达,或发挥想象,或仿写临摹。这种和文本融合的创作状态,能让学生站在大师的肩膀上,思得更远,写得更棒,习作中的每一个句段都渗入自由与真实的自我,此时收获的是无以言表的精神快乐和更加坚实的写作信心。“我要写”与“要我写”,同样是完成一段文字,但得失感受可谓天壤之别。

在教学《灰雀》时,同学们在深入朗读课文并对人物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在教学中适时补白“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的内心活动。对此,小丙写道:他一定和我一样喜欢这只灰雀,也许比我更喜欢!我能告诉他灰雀没有死吗?我能告诉他灰雀在哪里吗?不能,绝对不能!如果他知道是我把灰雀带走了,他会怎么想?他会怎么看我?天哪,我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情啊!我就是这么去爱灰雀的吗?喜欢灰雀就应该给它自由啊!先生,请您原谅我,您才是真正喜爱灰雀的人……

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时,在研读内容后,教师就可以让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到李清照的身边。对此,小丁同学写道:……太阳的余晖洒在河面上,好像给河流铺上了一层金纱。望着这金光闪闪的河面,我情不自禁地又端起一杯酒送到口中,我的脸是被晚霞染红的吗?这满池的碧荷、耀眼的荷花,真是酒不醉人景醉人啊……

补白、仿写、扩写、想象、拓展、挖掘……随文、随情、随感、随练,既有意设计,又随机而动,这样镶嵌在文本教学之中的小练笔,让学生在每一课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写作契机,如此,学一篇课文就能补上几个不同的小练笔。学生写作上的技法训练,应如周一贯先生讲的,在“热烈的创作状态的时候,又不知道如何表达的时候”给学生点拨一下。在沉浸式的阅读教学中,放飞学生的思绪,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欣赏文字、感受情节、品评人物,学生或许已欲辞发,或许对人物产生了一些认知,或许对文字有了一定的解读,此时,他们心中已经积聚了很多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作的情绪已经熊熊燃烧起来了,此时,教师再给学生一个讨论的出口或者一个写作的路径,就能创造出临门一脚的创作契机,让学生尽情表达,让读写结合水到渠成。这样立足课本的创作,带给学生的是自信与习作热情。

习作需要心灵的介入。有了自由率性的心灵,文字才会充满童年的轻盈与睿智,孩子也只有在率性而作的自由中,才能感受到习作中的清新空气,写作才能像野外的树那样自由欢快地“生长”。

当我们有了表达的需要,然后用笔写了下来,再起个合适的题目,这就是写作。小学生在刚开始学習写作,最重要的是沉浸式的习作实践,而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授方法。要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写作就是表达眼中的世界、心中的情感,是自己的一种需求,而不只是教师布置的作业,不是在按照一些“规矩”和“套路”完成任务,剔除教师的步步紧逼和家长的唉声叹气,仅仅是创作者本身焕发出的创作情绪和创作动机,再加上教师和家长的鼓励,如此就能看到学生笔下更加秀丽、雄伟、奇异的风景。在自由的习作环境下,学生的心灵打开了,眼界打开了,由此对习作便有了更多的期待。要让内容有自由,文体有自由,语言有自由,时间有自由,如果在自由之后,学生还有习不到、悟不得的地方,教师可以去适当“修剪”。这样的习作空间,才是学生更期待的。在小学的习作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语言的自由,素材的自由,思绪的自由,让其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训练,体验创作的快乐和成就,如此,习作就可以像呼吸一样自由。

参考文献:

[1] 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年。

[2] 潘新和《语文:表现与存在》,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

猜你喜欢
灰雀习作作文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白云和小灰雀
习作展示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