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学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023-07-17 11:01袁庆霞
文教资料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要性

袁庆霞

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是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從新时代教育背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以及语文教育目的等方面入手,以部编本语文教材为依据,探究小学语文学科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文化性质,用优秀思想浸润人,用优秀文化培育人。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科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重要性

文化是社会的魂,民族的根。文化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凝聚成为不同风格、不同观念、不同表现形式的传统文化。美国学者爱德华·希尔斯(Edwar Shils)认为,“传统是围绕人类的不同活动领域而形成的代代相传的行事方式,是一种对社会行为具有规范作用和道德感召力的文化力量,同时也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性想象的积淀,它包括物质产品、思想观念、惯例和制度。同时,传统又是一个社会的文化遗产,是人类过去所创造的种种制度、信仰、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构成的表意象征;构成了一个社会创造与再创造自己文化的密码,并且给人类生存带来了秩序和意义”[1]。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传统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稳定心理内涵与特定历史特色的文化形态。

传统文化是社会发展和再创造的密码,在现代国民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界的共识和通例。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语文既是小学教育的主要课程,又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重镇。

一、新时代语境下党和国家的政策倡导

重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文化自觉,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国家强大离不开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高度发达和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2]十八大以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倡导在中小学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育部2014年3月26日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简称“《纲要》”),要求全面“加强新形势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提高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高度。

《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主要体现在“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等方面。其中,语言教学是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语文课文及课程阅读材料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思想主题和审美情感等,这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重要特征。虽然不同学科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承担着相应的责任,如政治学科之于思想,历史学科之于历史文化等,但语文学科的内容无疑是最基础、最集中、最全面的。

在新时代语境下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主要以学科教学为依托,因此,语文学科既责任重大,又任重道远。《纲要》要求小学分学段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小学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诵读浅近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小学高年级“熟练书写正楷字,理解汉字的文化含义,体会汉字优美的结构艺术;诵读古代诗文经典篇目,理解作品大意,体会其意境和情感”。这些任务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学科必须有机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积极承担教育责任。

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是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小学语文课程的基础。《标准》明确规定语文课程的目标为:“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智慧,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3]在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是载体,文化教育是本体,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认字、识字、用字,还要教育学生理解其文化内涵与文化属性。“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影响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进而影响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了解并掌握语言知识,是学好传统文化的根本保证。”[4]罗常培说:“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结晶。这个民族的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5]语文教学是基于语言而又超越语言的,这与其他学科仅仅把语言文字作为工具来使用不一样。

《标准》对语文课程基本理念做了明确规定,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其中包括:“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语文教材编入了大量阅读文章等,都是文学、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经典,包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如“晏子使楚”“草船借箭”中的晏子和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化身;“将相和”中的蔺相如和廉颇,则集中了智、勇、谦逊和知错就改的传统美德。这些耳熟能详的典故,对学生文化水平的培育和人格的熏陶作用巨大。

现行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底色。主编温儒敏说,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6]。古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无疑就是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在吟诵学习中与古人对话沟通交流,受到文化熏陶。此外,教材中还有很多关于传统文化的故事、历史、民俗、寓言、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方面的篇目,都属于传统文化教育,寓言如“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神话传说如“后羿射日”“夸父逐日”,名人轶事如“伯牙鼓琴”“王戎不取道旁李”,历史故事如“西门豹治邺”“将相和”等,还有直接介绍传统文化艺术知识如“京剧趣谈”。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受到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

三、助力提升语文教育的文化味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基础性学科,它不仅是识文断字的工具性学科,“在东方的传统教育中,语文学科具有奠基性的意义,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与素质的养成”[7]。语文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关乎学生的品德养成、性格发展和人格熏陶。但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语文沦为学生拿分升学的工具,失去了人文意义,也失去了精神涵养和人格熏陶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语文教育文化缺失的现象。首先,它能够克服单纯语文教学的枯燥单调,增强语文教育的历史性、文化性和思想性。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财富,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仁义”“兼爱”的社会理想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政治愿景等。将这些思想通过教学融入小學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中,能够极大提升语文教学的品位,丰富教学内容。

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今天,中华民族得以屹立在世界东方,以独特的精神面貌和鲜明的文化个性成为世界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靠的是我们身上流淌着的文化血液,靠的是民族心灵深处绵延的文化基因。作为炎黄子孙的后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每一个细胞中,塑造了中国人民独特的精气神。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认识自己身上固有的文化基因。

最后,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了语文教育的文化使命感。语文教育不是为了单纯提高考试分数,它要培养活生生的人,培养具有文化使命感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实现以文化人的伟大目标。《纲要》要求在学校教育中“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而且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形成立体教育格局,“在中小学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标准修订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比重”。可见,新时代语文教育负有重大文化使命。

四、文化育人的必然选择

卡西尔认为:“人是文化的动物。”[8]人创造文化,同时,人又受到他所创造的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人的历史性和现实性就是在这种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完成的。不同民族、种族的人之所以会有不同的观念和思想,也是不同文化环境的教育和影响。相比其他各种影响人的成长的因素,文化是最重要的因素。这决定了语文教育的目标不是为了片面追求分数,而应该是建立在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内容和材料之上的文化人格的培养和熏陶。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正是自我意识发展和人格养成的重要基础阶段,他们对教育的需求既强烈,又缺乏必要的辨别力。发挥语文学科教育的文化育人功能、创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就是抓住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语文教育要助力成长中的学生打好人生的底色,奠定人生的基础,让孩子们从小在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中成长,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多的自觉性和认同感。

为了发挥语文学科文化育人的优势,2019年国家全面推行部编本语文教材,把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提高到国家行为的高度,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更大期待和更高要求,并提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9]。语文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文化育人必然要直面的现实。语文教师要充分抓住时代机遇,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文化性质和文化内容,注重用优秀传统思想浸润人,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人。

五、结语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赋予新使命。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是顺应新时代发展的伟大工程,又是语文学科教育的自我使命。形势喜人,任重道远,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美]E.希尔斯. 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2.

[2] 习近平.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

[4] 任翔.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19(1):58-63.

[5] 罗常培. 语言与文化[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15:117.

[6] [9]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7] 牟粼琳. “九型人格”对我国当代大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33.

[8] [德]恩斯特·卡西尔.语言与神话[M].于晓,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147.

基金项目: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专项重大课题(XYJ 2019XD01),湖南省语委、湖南省教育厅研究课题(XYJ2021 ZB05)

猜你喜欢
重要性
财富的重要性
深刻认识“两个确立”极端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钙对身体的重要性
颜值的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朗诵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