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研究

2023-07-17 07:38赵阔礼吴敏周勇
种子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小麦

赵阔礼 吴敏 周勇

摘    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有着较为广阔的种植与发展前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小麦的品质、产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小麦种植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 2个角度入手,科学分析小麦栽培过程中的选种、土壤处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以及病虫害防治技術,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种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75-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2.1;S435.12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赵阔礼(1973—),男,汉族,安徽霍邱人,本科,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

小麦种植影响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利用栽培技术,尽可能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小麦种植栽培技术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小麦的整体产量,进而影响到农业经济发展。

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小麦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若农户不能科学、灵活地运用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将会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农户应加强研究小麦种植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合理应用小麦种植栽培技术是提升小麦产量与质量的根本保证。

1 小麦种植栽培技术要点

1.1 科学选种

小麦选种主要受地理、土壤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不同情况所选择的品种不同,具体如下。

一是地理因素。选种时农户应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有针对性地选种。比如我国南部地区、长江中下游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选择春性品种、半冬性品种可提高产量。我国北方区域温度较低,应选择冬性品种,防止出现冻伤情况。

二是土壤因素。我国国土面积广袤,不同地区的土壤肥力与养分含量不同。若种植小麦的土壤贫瘠,需要采用抗旱能力较强的品种,以此提高小麦成活率。若种植小麦的土壤肥力较强、土层较厚,可选择产量大的品种,全面提高小麦品质以及产量。

三是灾害因素。不同地区流行的病虫草害均有不同,且极端天气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若不能针对性防御,将会直接影响小麦产量与质量。对于农户而言,在选种时应做好灾害预防工作,确保小麦对于特定的病虫害与极端天气有一定的防御能力。

综合而言,农户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情况、灾害情况,选择抗病、抗倒伏、多穗、增产潜力大的省审或国审品种。当前可供农户选择的品种有西农979、扬麦24、扬麦25、宁麦13、烟农1212、烟农999、山农30、郑麦618、郑麦136等。上述均为高产品种,农户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或多种进行种植。

1.2 土壤处理

小麦选种后需要开展选地、整地工作,即土壤处理。

选地方面,农户应选择地势平缓、土壤层较厚、营养丰富的区域作为小麦种植区域。

整地方面,小麦播种前10~15 d可开始整地。农户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深耕,深耕深度控制在25 cm左右,深耕5 d后旋耕,旋耕深度控制在8~12 cm。若在栽培中采用了秸秆还田技术,需要将土壤与秸秆充分混合,深翻25 cm,耙细耙匀,确保无墒沟伏脊,上松下实,无漏耕漏耙,无架空暗垄。深翻可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抗旱能力。深翻土壤后农户需要播前镇压,压实土壤,以提高地温,为提高播种质量(落籽均匀、深浅一致)创造条件。

1.3 播种

种前处理方面需筛种与拌种。农户应在播种前筛选种子,剔除其中存在的瘪种、损伤种以及外形存在瑕疵的小麦种子。农户可结合当地病虫害情况,采用针对性药液拌种。比如我国南部地区,需要在播种前包衣处理,采用31.9%吡虫啉·戊唑醇悬浮种衣剂或27.2%噻虫嗪溶液、咯菌腈溶液、氟唑环菌胺悬浮种衣剂拌种处理,需要注意的是1 kg种子最多用3 mL溶液拌种。

播种方面,农户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时播种。在北方区域(冬小麦),若在10月15日左右播种,用种量150~165 kg/hm2;若在10月20日左右播种,用种量172.5~187.5 kg/hm2。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要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推迟2 d播种量增加7.5 kg/hm2。机械精量播种,将播种深度控制在1.5 cm左右。若种植区域的土壤肥力情况不理想,农户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降低单位面积用种量,以此降低小麦播种密度。完成播种后,及时镇压。若种植区域为墒情较好的沙壤土,播后即可镇压,若种植区域为墒情较差的黏壤土,播后需晾晒1~2 d后镇压。

1.4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是小麦栽培中的重点工作,其涉及的内容繁多,具体可分为重施底肥、合理追肥、田间巡视、冬季管理与春季管理等几个方面。

1.4.1 重施底肥

小麦在出芽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营养物质,为其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是种植阶段的重点。在选择底肥方面,农户可施用腐熟农家肥22 500 kg/hm2,也可施用45%复合肥600~750 kg/hm2。

1.4.2 合理追肥

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氮磷钾肥的需求量不同。农户应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肥规律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小麦在出芽期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应增加氮肥施用量;起身拔节期应结合降水量,每公顷追施复合肥(30-0-5)450 kg或尿素375 kg;孕穗灌浆期应结合降水量,每公顷追施尿素150~225 kg,为小麦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1.4.3 田间巡视

播种、施肥后进入田间管理阶段,此阶段应加强田间巡视,适当增加查苗频率,以此提高小麦的产量。为降低农户劳动强度,可应用现代农业技术,利用无人机巡视,发现缺苗现象后统一补苗。补苗时,农户应选择壮苗,并对补苗开展施肥以及浇水工作,为其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提高种植区域小麦成活率。

此外,在小麦出苗后,若田间降水量较多,极易出现土壤板结情况,可以划锄的形式缓解土壤板结情况,提高小麦的营养吸收效率。

1.4.4 冬季管理

冬季管理只针对冬小麦种植区域,可分为3个方面,具体如下。

一是平抑地温。冬小麦的种植区域通常气候寒冷,冬季或临近冬季气温较低,地温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来年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因此,平抑地温十分重要。农户可采用浇灌越冬水的方式提升小麦抗寒能力,灌水量600 t/hm2,若小麦种植区域受到寒流侵袭则不宜浇灌越冬水。

二是中耕划锄。进入越冬期时,农户应先松土,再将土覆盖在小麦表面,土层厚度控制在2 cm左右,有效平抑地温,防止土壤板结。对于播种后出苗情况不理想的区域,农户可在3叶期浅锄,提高土壤透气性能。

三是镇压。若小麦播种期温度较高,水肥供应较为充足,极易出现冬前旺长的现象。小麦旺长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植株的抗寒能力,降低成穗率,影响小麦的最终产量。因此若出现冬前旺长现象,农户需要及时镇压,可采取深耕断根的方法控制小麦旺长,并适当施用化控产品,防止冬前拔节[1]。

1.4.5 春季管理

一是划锄。入春后气温较为稳定,当土壤解冻深度达到4 cm左右时便可划锄,要细致锄地。

二是施肥浇水。此时小麦处于返青阶段,对土壤肥力的要求较高,农户应在晴天增施氮肥。

三是预防晚霜以及倒春寒。若当年气温回升较慢或受极端天气影响,极易出现晚霜与倒春寒现象。针对此现象,农户需要适当喷洒叶面肥以及生长调节剂,并浇水平抑地温,以此防止冻害。

1.5 收获与贮藏

小麦进入蜡熟末期需要及时收获,收获后需要将成熟的小麦置于太阳下暴晒,以防止籽粒霉变。此后便进入贮藏环节,农户需要将小麦种子存放在通风良好、卫生干净的地方,并且要防止鼠类、虫类入侵。

需要注意的是,种子入库前,需要将种子含水率控制在13%以下,保证贮存场地具有较强的防潮湿功能,最大程度防止小麦被污染[2]。

2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要点

小麦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可具体分为病害防治、虫害防治以及草害防治,文章结合小麦种植实际情况分别说明病虫草害防治要点。

2.1 病害防治要点

小麦种植中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纹枯病以及赤霉病,具体如下。

小麦白粉病是由布氏白粉菌引起的,主要为害小麦叶片,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小麦茎秆与穗部均会受到一定干扰。发病初期,病部可见黄色点状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发展成为病斑,整体呈椭圆形,表面存在粉状霉层,为灰白色、浅褐色并伴随闭囊壳。农户可结合上述病程,当田间病叶率超过10%时,采取化学手段进行治疗。可选择氟环唑、戊唑醇以及咪鲜胺或15%三唑酮粉剂700~900 g/hm2喷洒治疗。发病较为严重时,每隔7~10 d用药1次,均匀喷洒至田间即可[3]。

小麦纹枯病是由喙角菌侵染引起的,常见于小麦叶鞘以及茎秆。发病初期会在小麦叶鞘中形成黄褐色的椭圆形病斑;随着病情发展,病斑颜色逐渐加深并向内侧发展;发病后期叶鞘病斑整体呈云纹状花纹。纹枯病多发于小麦返青期或拔节期,当病株率达到10%左右时,采取相关措施防治。可选择33%井冈霉素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井冈霉素水剂600倍液、50%甲基立枯灵400倍液防治。需要重点喷施小麦植株发病部位,充分发挥药效。若种植区域纹枯病较为流行,可采用33%井冈霉素粉剂拌种,按照种子干重的0.2%给药。

小麦赤霉病又称为烂麦头、红头瘴,是由多种镰刀菌侵染引起的,小麦生长期均会发生,为害程度较大,大流行年份病穗率可达到60%以上,至少降低小麦产量10%。因此,赤霉病是小麦病害防治的重点病害。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综合防治赤霉病可采取选择抗性品种、药剂拌种、高效药剂防治等防治方式。在防治方面,以化学药剂为主,目前能够防治赤霉病的药剂品种较多,如多菌灵、甲硫磷、戊唑醇、咪鲜胺、氟环唑、肟菌酯、吡唑醚菌酯、氰烯菌酯、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叶菌唑等,均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抑制毒素方面,农户可采用48%氰烯戊唑醇SC 50~60 mL、25%氰烯菌酯100~120 mL、40%丙硫戊唑醇SC 40~50 mL、30%丙硫菌唑40~45 mL、20%氟唑菌酰羟胺SC 50~60 mL、8%叶菌唑56~75 mL。在防治次数方面,若小麦种植区域当年病虫害发病性一般,防治1次;若为流行年份,防治2次,即在第1次用药5 d后进行第2次用药。此外,小麦扬花期属于高温高湿天气,农户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用药频率。若农户喷药后6 h内有降水,应当补药。在喷施方面,农户可采用孔径较小的喷头,用足水量,采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机动弥雾机等,杜绝使用担架式喷雾机。

不同病害采用的药剂不同,农户可采用“一喷三防”方法防治赤霉病、白粉病以及早衰病、蚜虫。农户可选择戊唑醇类复配剂与叶面肥混合喷施。若田间白粉病或锈病的发生情况较为严重,可单独加入丙环唑等药剂进行防治[4]。

2.2 虫害防治要点

小麦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虫害为蚜虫与红蜘蛛,这2种虫害严重影响小麦产量,文章就这2种虫害防治措施进行说明。

蚜虫是小麦种植期间最为常见的虫害,可出现在小麦全生长阶段。蚜虫不需要单独防治,可与赤霉病结合防治,采用“一喷三防”的方式进行。若田间发病情况较为严重,农户可选用吡蚜酮、啶虫脒以及抗蚜威等药物。若田间发病情况轻微,农户可尝试引进瓢虫进行生物防治。

红蜘蛛多出现于3月至4月上旬,此时为红蜘蛛的繁殖盛期。红蜘蛛难以通过拌种进行预防,当春季温度回升后极易泛滥,若防治不力,会为害小麦叶片,降低產量。当气温在8 ℃以上时,红蜘蛛便会开始繁殖。初期小麦叶片出现白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叶尖出现干枯现象,使得植株整体营养不良,与脱肥症状类似。红蜘蛛的个体较小,难以发现,农户可加强田间巡视与虫情调查。当小麦进入返青期时,每隔5 d调查1次,当单行小麦每33 cm发现虫体超过200只或每株存在6只时,需要立即防治。农户选用16%阿维乙螨唑悬浮剂、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99%磷酸二氢钾、0.01%芸苔素内酯可溶液剂混合后,兑水喷施防治,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增强小麦的抗寒能力,提高小麦产量[5]。

2.3 草害防治要点

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出现的杂草种类各不相同,在小麦3叶期至越冬前,杂草数量最多,此时农户应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科学防治杂草。防治阔叶杂草选用20%锐超麦(氟氯吡啶酯双氟磺草胺)75 g/hm2。防治看麦娘、节节麦选用世玛(30 g/L甲基二磺隆)20~30 mL/hm2。防治雀麦选用4%啶磺草胺300 mL/hm2或70%氟唑磺隆60 g/hm2。对于小麦田间的杂草混发地块,农户可根据田间杂草种类合理选择相应的除草剂。若受其他因素影响,冬前没有进行化学除草,农户可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前除草,并始终遵循生态环保原则施药[6]。

3 结束语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小麦种植栽培技术十分必要。文章从小麦种植栽培技术与病虫草害防治技术2个角度进行分析,在保证小麦质量的同时提高小麦产量,以此满足人们对小麦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程海茹.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河南农业,2022(14):20-21.

[2]苏玉香.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分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2,2(9):80-82.

[3]刘伟民.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4):64-66.

[4]王建梅.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河南农业,2022(5):20-21.

[5]张红梅.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2(2):76-77.

[6]吕静.优质高产小麦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南方农业,2021,15(26):9-10.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小麦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小麦测产迎丰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