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强水稻的栽培技术以及提高对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能够有效保障水稻的质量,同时提高水稻的产量。水稻的栽培技术主要涉及选种、整地、育秧、移栽等方面,而对于水稻的中后期管理主要涉及水稻种植后的肥水管理及种植中的各种病虫害防治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能够保障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了水稻种植技术以及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水田管理;病虫害预防
文章编号:1005-2690(2023)08-0066-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作者简介:刘清江(1977—),女,黎族,贵州关岭人,专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范围广泛,种植面积相对较大。水稻产量占我国粮食产量的1/2。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大米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所以应加强水稻种植管理技术,不断提高水稻的品质以及水稻的总体产量,对水稻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迫在眉睫。
1 水稻种植技术
1.1 品种选择
水稻的品种有很多,因此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根据当地的种植环境、气候条件,选择相适应的水稻品种。同时还要考虑水稻的自身生长特点,然后综合各种因素的影响,科学合理选择产量高、抗倒伏、性能优质的水稻品种。选择的水稻种子必须是经国家认定过的种子,并且要满足粮食种子的标准规定。高海拔稻区宜选用中早熟品种,中低海拔热稻区宜选用中晚熟品种,这样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1.2 种子的处理及育苗
水稻在日均温稳定通过12 ℃时方可播种,一般在清明前后。水稻种子经过消毒、浸泡、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推荐采取无纺布旱育秧方式,这是新型的旱育秧综合技术,主要运用无纺布对苗床实施保温措施,然后运用旱育保姆搅拌稻种,最后施用沼液喷洒秧苗。通过这样的形式能够有效预防病害出现,并且能够促进秧苗健康生长。
1)播种期。水稻播种期要根据示范地区的气候条件以及水稻品种的特性等情况进行确定,这样能够保障水稻在稻穗分化等时期能够拥有良好的光合作用,促进水稻正常生长。
2)苗床制作。一是苗床的制作。要满足苗床的具体标准,在对苗床实施培肥、消毒等操作后,整个苗床土质松软且细致,并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达到标准。二是床地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排水性能好、土壤有机物含量丰富、光照充足且背风的位置,然后根据秧苗的大小需求规划合适的床地面积。三是开展作床处理工作。碎土时一定要选择在天气良好时进行,开厢宽度与高度分别控制在1.2 m与10 cm左右,然后在周围建立相应的排水渠道,这样便于日后的水源管理。四是苗床培肥工作。在进行播种之前,要对苗床进行培肥处理,使苗床的肥力充足。一般运用沼渣与过磷酸钙进行培肥,施用量分别控制在10 kg/m2和200 g/m2。五是配制覆盖面土。运用沼渣、细肥土、猪粪等材料制作相应的面土。六是施肥。在苗床中施加硫酸铵、过磷酸钙以及硫酸钾,其含量分别为120、150、30 g/m2。然后将其与床土进行充分搅拌,一定要少量多次地进行加入搅拌,最好分3次加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其中加入碱性肥料。如果所选择用的土地硫酸铵相对比较匮乏,可以加入一定量的尿素[1]。
3)种子处理。处理种子时,要先将种子晒干,然后将优质的种子挑选出来,运用沼液浸泡种子36 h左右,在浸泡完成后用清水将种子清洗干净,然后将洗好并沥干水分的种子放在容器中,加入旱育保姆对其进行包衣处理,在包衣后即可播种。
4)播种量。播种时,按照苗的大小,在苗床上均匀播种。应合理控制秧苗的密度。通常情况下,小苗播种量为150 g/m2左右,中苗播种量为100 g/m2左右,大苗播种量为80 g/m2左右。
5)播种前后相关工作。在播种前对经常会出现害虫的地区,要开展灭虫工作,一般运用劲树灭杀害虫,然后进行浇水,能够保障床土的湿润,但是一定要用清水进行浇灌,避免粪水在后期发酵出现烧苗的情况。开始播种工作,要严格按照播种量进行播种,将稻种洒在床土上层后,运用木板将其压进土中。木板要用薄膜包裹,在压种的时候一定要轻,避免损伤到种子。之后将覆盖土均匀铺在种子上层。在培育中期,要铲除种子周围的杂草,避免其与秧苗争夺营养。要实施盖膜工作,如果在温度不是很高的地区,要先铺地膜,然后搭架,铺无纺布;如果地区的温度相对较高,可以直接铺设无纺布,等出苗后要将其掀开。
6)苗床管理。一是温度管理。等秧苗全部出齐后,要将上层的薄膜去除,然后根據地区的温度情况,对苗圃进行通风处理。二是湿度管理。从稻种播种后开始,一直到后期出苗,一定要保证土层的湿度,为秧苗生长提供需要的水分。在秧苗长到2片叶时,不用再对其浇水,除了底水不够的时候适当补充水分;然后在2~3叶时,可以适当浇水,保证床土湿润即可,能够有效避免青枯病;在3叶以后,要根据秧苗的情况进行浇水;最后1次浇水在移栽之前,一定要浇透水。三是预防病害。这段时期的病害主要是预防立枯病与稻瘟病。一般在1叶时选择喷洒诺普信跟爽(1+1)或者选用翠喜(45%咪鲜胺)10 mL进行喷洒,能够有效预防这2种病害。四是预防虫害。主要是预防地下害虫,通过拌种以及在育肥土中加入药剂,有效避免此类虫害。五是秧苗期追肥。可以运用沼液或者化肥进行追肥,但是施肥后要用清水浇灌,后期可以根据秧苗的情况进行施肥管理[2]。
7)移栽。适时移栽:叶龄5叶1心时进行移栽,秧龄一般为30~35 d。在插秧时,一定要保障田间的水位适宜,水太多会淹死秧苗,水太少会导致没有充足的水分促进稻苗生长,水位一般没过秧苗根部以上即可。在插秧前要施足底肥,一般在稻田中施用生物有机肥以及含量均衡的化学肥料,保障稻田中的养分充足。插秧时,秧苗的根部插进土中的深度控制在2 cm,能够保障秧苗的成活率。同时,还要根据稻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密植。一般推荐采取宽窄行移栽方式,其规格为宽行36.7~43.3 cm,窄行20 cm,株距为16.7 cm,杂交稻每穴栽2粒谷秧(密度为180 000~210 000穴/hm2)。
2 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
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主要包含水稻肥水管理、茎叶管理、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方面,具体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2.1 水稻的肥水管理
1)加强水稻的水分管理。将稻苗移植到稻田中后,对水稻最重要的田间管理就是灌溉,尤其是水稻分蘖期的灌溉一定要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在分蘖期浇水要灌浅水,一般水的深度在3 cm左右最为适宜。然后在水稻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85%时,可以将水稻田中的水排出,然后进行晒田控苗(以土壤板实、有裂缝、行走不陷脚为度),这种方式能避免无效分蘖。如果是冬水田,就要提前进行排水晒田,有效保障水稻的产量。在水稻进行分化发育时,要根据水稻生长阶段的不同情况停止晾晒稻田,并在稻田中进行灌水,能够促进水稻幼穗的有效分化。水稻抽穗扬花时期,控好水分十分重要,基本要维持全天深水。水稻在这个阶段需要大量的水分,水分充足能够保障孕穗期的有效生长。在水稻孕穗期,水稻的水量需求较大,并且该时期的水稻抗旱能力最弱,因此需要为水稻补充充足的水分,从而促进水稻生长。如果在孕穗期出现缺水问题,就会直接导致幼穗分化受到阻碍,造成水稻的稻穗颗粒降低、饱满的颗粒相对比较少,严重影响结实率。因此必须保障孕穗期拥有足够的水量。一般孕穗期的水层保持在7 cm左右的深度。如果这一时期水稻的温度低于19 ℃,就要加深水位,保障水稻的生长。灌浆结实期遵循干湿交替灌溉原则,一直保持到成熟。由此可以看出,在水稻种植期间,一定要保障水稻各个时期中的水分需求,这样才能促进水稻的健康生长,提高水稻的产量[3]。
2)加强水稻的施肥管理。对水稻的水分进行有效管理后,就要对稻田开展施肥管理。施肥总原则为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氮肥后移作穗肥,氮、磷、钾平衡施用。稻田施肥要按照水稻的生长情况针对性地施肥,一般在稻苗移栽后的9 d左右进行追肥。追肥时,如果时间延后,易造成水稻的猛长以及贪青的情况出现,并且容易延长成熟度的时间。水稻追肥一定要根据水稻的品种以及地区的整体环境进行,这样能够避免出现水稻晚熟以及水稻穗颈瘟病症的出现,提高水稻的整体产量。水稻的后期如果出现抽穗前叶片发黄的稻田,要施粒肥,能够延长叶片的功能。水稻施肥时,一定要控制肥料的用量,肥料用量主要是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控制。在施肥的过程中,稻田中的水位要保持在浅水位。在施肥的后期不需要对稻田进行灌水,保障肥料自然干透,从而提高稻田中的肥力。在水稻生长时期,要控制好稻田的干湿状态,然后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进行断水处理,一定要注意不能提早断水,否则容易降低水稻的产量。一般给水稻断水要选择在水稻收割前7 d左右,这样能够保障水稻的产量,保障水稻在收割的时候土地较为干燥[4-5]。
2.2 水稻的病虫害防治
1)恶苗病。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白秆病,在水稻种植区时有发生。苗期发病,病苗一般比较细高,叶片叶鞘淡黄色,根系发育不良,容易在移栽前死亡。病症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防治方法:可以在播种前运用25%咪鲜胺乳油或6%戊唑醇乳油等药剂,对水稻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2)立枯病。立枯病主要在连续低温以及阴雨天气发病,这时容易出现镰刀菌以及立枯丝核菌。水稻3叶期易发生立枯病,发病后水稻的叶片会卷曲,茎部以及叶心出现枯黄的症状,根部出现黄褐色。防治方法:育秧土消毒是防治立枯病的重点,可选用40%甲霜·福美双粉剂或30%恶霉灵水剂等药剂消毒土壤,还可用38%甲霜·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3)稻瘟病。稻瘟病又称稻热病、火烧瘟、叩头瘟。叶瘟发生于3叶期至抽穗期叶片,可分为以下几种。慢性型,一般会出现灰白色以及褐色等斑痕,然后其形状呈现梭形;急性型,呈现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以及不规则圆形病斑;褐点型,表现为有褐色小斑点,一般在稻株下部较老叶片上;白点型,表现为白色近圆形小白点。穗颈瘟会出现水状斑点,一般呈墨绿色等,然后会出现脱水的情况,并逐渐干枯,稻穗呈白色。防治方法:对种子的处理可选用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咪鲜胺乳油等药剂,田间防治可选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或2%春雷霉素水劑进行喷雾处理[6-7]。
4)稻曲病。稻曲病仅发生在水稻穗部,受害谷粒在内外颖处先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呈孢子球,孢子球颜色会变为黄绿色至墨绿色,老面平滑,最后龟裂,散出绿色粉末。防治方法:对种子消毒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浸种,药剂喷施可选用430 g/L戊唑醇悬浮剂或24%井冈霉素水剂等。
5)稻飞虱。稻飞虱会吸食稻汁,使稻株逐渐枯黄,影响后期稻穗生长,使稻谷粒不够饱满,严重造成“黄塘” “冒穿”等症状。防治方法:保护生物天敌和杀虫灯诱杀,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的种群数量;药剂防治使用高效、安全的农药,在低龄(1~2龄)若虫盛发期,可选用20%呋虫胺悬浮剂或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喷雾处理。
6)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幼虫在卷叶苞内啃食叶肉和上表皮,形成长短不一的白色条斑。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主要取决于当年外来虫源迁入量、天气等因素。防治方法: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或5%阿维菌素微乳剂或30%茚虫威水分散粒剂。
7)稻秆潜蝇。稻秆潜蝇幼虫孵化后会蛀入稻茎为害心叶、生长点或幼穗。苗期受害叶呈纵向长条状裂缝,新叶扭曲或者枯黄,受其为害,稻穗总产量降低。防治方法:防治适期应在大田每100丛有卵15粒以上时进行防治,药剂防治可选用40%乐果乳油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25%杀虫双水剂等药剂进行处理[8]。
3 适时收割
稻谷充分成熟(籽粒饱满)后才能收获。一般水稻的上颖壳逐渐发黄,稻粒逐渐成型并变硬,剥开稻壳后的米粒呈现白色透明质地,这时就可以进行收割。如果过早收割水稻,大部分的稻粒还没成熟,严重影响整体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如果水稻收割太晚,就会造成水稻后期爆粒,在生产中会出现大量的碎米。收割水稻时,一定要选择阳光较好的天气进行收割,这样稻粒易干,不容易发霉变质;如果天气不好进行收割,就要对稻粒多次翻动,一定不能堆放,否则会造成水分的积压,使其出现发霉的情况,降低整体产量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志芳.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2(18):76-78.
[2]李朝旭.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21(2):20.
[3]何敏.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及中后期田间管理[J].湖北农机化,2021(4):71-72.
[4]曹辉群.水稻育苗与中后期田间管理[J].农业工程技术,2021,41(2):25,31.
[5]那靖威,隋玲玲,王树影.水稻生产技术建议及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新农民,2021(13):69.
[6]刘超平,陈田贵,林秀英.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探析[J].智慧农业导刊,2021,1(17):39-41.
[7]刘雷.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181.
[8]程茂松.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