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王勇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曾出版《在诗的王国里》《维斯瓦河畔》《秋山驿路》《警坛余音》《永恒的生命线》《彼岸掠影》《发布台》等多部文学专著。
八达岭上,气象万千,云雾缭绕
长城脚下,巨龙飞奔,银光闪耀
红的晩樱,粉的山桃,黄的连翘
将这春天的山山岭岭
装点得分外妖娆
在莽莽苍苍的燕山腹地
隐形于山的八达岭长城站
埋深于大地102米下的精美构造
地下面积3.6万平方米的阔大空间
四条线路衔接京张铁路两端
一列列载着复兴号的高铁
以350公里的时速铿锵驰过
风驰电掣地凸显着速度与力度
气定神闲地展示着厚重与灵巧
北斗卫星导航
智能自动驾驶
客流叠层进出
换形应急廊桥
切换的一幅幅时空画面
惊艳全场,芳华正茂
一声风笛,百年绝响
回荡在历史的时光隧道中
吹奏出天籁般的咏叹调
古老的东方民族
站到了国际舞台中央
再一次昂起了头、挺直了腰
全世界都在屏声静气
倾听中国的故事
目睹中国的奇妙
近在咫尺的小站青龙桥
几座站房,几条股道
伴着挂在古长城残垣上的明月
历经峪谷底强劲的雨打风吹
与现代化长城高铁站
形成鲜明的历史反差与对照
可谁又能否认它是中国铁路辉煌的始点
就像从沉睡中初醒的蛰龙
在华夏大地掀起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飙
开拓了那个时代的文明与审美
承受了那个时代的惊骇与呼叫
今天,发黄而又醒目的历史注脚
依旧染濡那个时代的车轮浮雕
那时的旧中国积贫积弱
在如晦的风雨中踟蹰、飘摇
多少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强竞折腰
詹天佑,登上了历史舞台
成为中国铁路一代天骄
他目光如炬,洞察秋毫
大声疾呼修筑中国自己的铁路
京张之路,铺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价值
八达岭长城,更是西北通往北京的咽喉
“此路早日一成
公家即早获一日之利
商旅亦早享一日之便安
外人亦可早杜一日之觊觎”
他用自己的勇气和卓识
振聋发聩地喊出让民族安身立命的基调
亲自领衔勘测、设计和施工
在战乱灾荒的年代成就了一幅精美绝伦之作
扬眉吐气地回击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掠夺、傲慢与轻佻
大自然的山实在陡峭
帝封官的山更是压迫重重
难以置信的经济压榨
无法想象的技术困扰
詹天佑左冲右突迂回婉转
在千辛万苦中殚精竭虑
在千难万险中流离颠簸
终于,独一无二的“人”字形铁路横空出世
终于,倔强的民族性格再次经受猛烈的打磨
写在大地上的钢铁“人”字
岂止是攻克了自然界的工程难题
更是呼唤和滋养了人的觉醒、人的尊严与人的灵魂丰饶
从此,中国铁路有了自强不息的凛然底色
中国铁路有了鲜明亮丽的精神路标
詹天佑,这位中国铁路之父
为中国铁路耗尽了全部心血
如今在这里化成一尊熠熠生辉的铜雕
在这里永久地守护
在这里专注地凝视
在这里深情地微笑
从1909年青龙桥发出第一趟列车
到2019年长城站迎来第一批旅客
110年过去了,岁月蹉跎,时光缥缈
饱经沧桑的中国铁路终于石破天惊独领风骚
任风多大雨多猛霜多重
任山多高沟多深路多遥
一直在路上,一直向前行
如栉风沐雨的松柏向上攀登的凌霄
一次次提速,刷新完美的纪录
一回回延伸,打造崭新的坐标
复兴之梦悲壮如夸父追日
理想之翼奋飞似鲲鹏扶摇
当京张高铁从“人”字形路之下“一”横铺起
新旧京张铁路便地上地下立体交会成了“大”的符号
这结合着传统韵律和现代节奏的“大”字
凝聚了大氣派大手笔大谋略
催生出大跨越大变化大成效
从自主设计修建零的突破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时速35公里到350公里
真实记录了从羸弱到强大
生动诠释了从追赶到反超
这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清晰见证
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
见证了中国综合国力的飞跃
也见证了中国铁路人的赤诚、智慧和情操
而今,在长城脚下回眸远眺
松涛呼啸,鹰击云霄
血在沸腾,心在燃烧
地面上的老站,簇拥着网红打卡
地底下的新路,聚焦了新闻广角
百年的对接,百年的呼应
磨难的过往,风流的今朝
相信明天更加灿烂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