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实践研究

2023-07-16 06:58刘晓霞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教学管理高校学生

赵 莹,刘晓霞

(牡丹江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牡丹江 157000)

传统教学模式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理念落后、教学机制不健全,以及网络建设不完善等缺陷,使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妥善解决这一问题,高校需引入“互联网+”理念,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多元化的信息流通渠道,全面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效率。实际工作中,应从教育管理团队建设、构建教育管理共同体、优化教育管理环境等方面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探索与高校育人目标相一致的实践路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1 教育理念滞后

部分高校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没有结合当代大学生实际情况以及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导致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有的高校仍沿用行政化教育管理方式,忽视了当代大学生的差异化发展[1]。教育理念落后导致部分高校过于注重管理而忽视服务,无法体现大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1.2 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渐普及,大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尝试建立学生教育管理网络综合治理平台。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网络平台建设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在实际建设过程中表现出一系列问题。第一,高校内部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未能与外部环境实现有效联接。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为了降低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建设难度,只注重学生在校园内的各种管理工作,忽视了社会、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管理价值,没有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平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第二,学生教育管理平台功能未被充分利用。部分高校负责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不熟悉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不能有效运用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中的各项教育资源,在实际工作中未能按照互联网思维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三,网络平台教育效果未能达到预期。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高校建立的网络平台缺乏公信力,未能对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引导。

1.3 教育管理团队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团队专业能力不足,也是影响学生教育管理效果的重要因素。部分高校在打造教育管理团队过程中,忽视了人员配置的重要性,部分教育管理团队成员对于“互联网+”概念认识较为浅显,没有形成互联网思维。例如,辅导员在开展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沿用传统的管理思维以及管理方法,针对学生群体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以及理论说教,未形成服务意识,没有积极尝试了解当代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实际需求,导致辅导员所开展的各项工作与学生教育管理实际目标脱节。

2 “互联网+”思维给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1 机遇

2.1.1 教育管理载体的革新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迎来了积极的转变,教育载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校内教育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易课堂”等网络平台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的线下学生教育管理缺陷,有效扩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全面性。一方面,学生教育载体中的管理内容变得更加直观。利用5H技术以及对线上教育载体UI界面的优化,使教育管理相关信息具备了更为优秀的阅读体验,实现了教育管理内容与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深度绑定。另一方面,在教育管理载体革新背景下,大学生接受教学管理信息的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智能移动终端能够随时随地登录校内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完成信息获取、教育管理信息检索、填写个人信息、疑难问题反馈等,全面提升了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效率[2]。

2.1.2 教学管理方式创新 与传统学生教育管理媒介相比,线上管理平台具有更强的交互性,各种管理信息的流动不再是单向灌输,逐渐转变为启发与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接受高校管理者提供的各种服务与管理制度,实现了管理者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实际需求,有选择地接受教育信息;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双向交流机制及时了解大学生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2.1.3 教学管理内容得到充实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学生教育管理信息共享平台中传播的信息也在不断更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科学性与及时性,确保学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教育管理动态。此外,基于“互联网+”思维开设的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依托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其信息容量、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覆盖学生在校园以及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各个领域,使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全面。

2.2 挑战

依托“互联网+”思维建设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在教学管理内容、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学管理载体等方面实现了全面优化。但是在充分肯定“互联网+”思维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产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要注意“互联网+”思维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挑战。

2.2.1 对传统教育方式产生的威胁 从宏观层面来看,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的搭建,使大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渠道获取信息,而信息流通渠道的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传统校园信息传播媒介的生存空间。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权威性与专业性受到挑战。

2.2.2 对教育管理团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传统的校园管理工作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教育管理工作者很容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树立“威信”[3]。而教育管理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丰富,教育管理团队想要继续保持其权威性,推动各项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就要不断提升管理团队综合素养,不仅要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知识,还要形成互联网思维,以当代大学生习惯的方式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此外,网络使得新闻热点事件以及各种校园舆情事件发酵速度加快,这对教育管理工作者的反应与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构建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学管理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化、交互式特点。这种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途径以及教学机制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任务从传统的“管理事务”向“育人”过渡;教学管理覆盖范围也突破了校园的限制,由校园内部延伸至社会;教学管理主体由传统的以管理者为中心,过渡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管理机制由传统的事后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管理。随着网络的发展,一套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教学管理人员进行适当引导,家庭、社会、校园多方协同,线上线下教育载体紧密联动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逐渐形成,如图1所示。

图1 “互联网+”视阈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互联网+”视域下新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第一,新模式突出了学生在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干部队伍为核心,鼓励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第二,新模式下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专业课教师、教务处工作人员以及辅导员等共同协助大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第三,以高校育人目标为核心,打破传统的教育管理边界,依靠种类丰富的教育管理线上平台,搭建具有高互动性以及高开放性的协同育人新模式,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专业课教育、通识教育以及校园文化教学等多项教学任务的深度融合,建设多途径、多部门、多要素的新型教育管理框架,确保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目标与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同向同行。

4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实践路径

基于高校教育管理实际情况,充分把握“互联网+”思维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依托“互联网+”视域下教学管理新模式,从教学理念、工作机制、环境建设以及师资队伍优化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案,使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4-5]。

4.1 更新学生教育管理理念

学生管理网络平台的出现,使得校园环境更加复杂多变。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要积极更新学生教育管理思想理念,深化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认知,以新思维、新理念为“互联网+”视域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4.1.1 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管理理念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更加丰富,视野也更为开阔。高校教师要认清自己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职能定位,自觉养成服务意识,通过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服务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当代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更为开放、包容的心态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利用当代大学生熟悉的新媒体平台与其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以辩证的视角审视学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因地制宜,实现个性化管理、精准化管理。

4.1.2 更新教育管理育人理念 将思政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以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互联网+”视域下,新媒介、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更新育人理念,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日常教学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之中。例如,在构建“易课堂”“云课堂”过程中,加入“一键式”服务功能,将食堂、图书馆、宿舍、教学楼、室内体育馆以及实训基地等区域纳入学生管理网络平台,实现对于大学生校园活动轨迹的全程跟踪,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其中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构建覆盖范围更广、渠道更为多元的育人体系。

4.2 完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机制

4.2.1 打造数据管理系统 高校管理者要积极尝试调动教学资源,打造完整的学生管理数据库。帮助相关工作人员在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快速准确了解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以及心理状态,发挥大数据技术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在打造数据管理系统时,高校要对校内外信息进行集中整合,打破传统学生教育管理框架的信息壁垒,实现校内校外信息的互联互通。在构建学生数据管理系统时,高校要积极尝试与地方企业以及政府相关部门开展合作,丰富管理系统内的数据类型。同时,高校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筛选与分析功能,针对学校内部资源进行优化。将行政部门数据与各个院系的教学数据进行整合分类,打破不同专业之间信息沟通屏障,实现学校内部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提升高校内部教学资源共享效率。

4.2.2 打造信息分享平台 基于“互联网+”思维构建线上线下教学平台,为高校师生讨论研究课题、分享学习心得提供了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利用“线上讨论+线下实践”的方式,提升教育管理工作的趣味性。高校借助信息平台,定期向大学生推送时政热点新闻,并从不同视角对新闻热点事件进行多角度的解读与讨论,在此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以及通识知识,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

4.3 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综合素养

为了更好地运用“互联网+”进行教学管理,高校要对教师积极开展培训以及实践活动,锻炼教学管理团队综合能力,打造一支思想先进、专业能力突出、职业态度端正的优秀队伍。一方面,高校要积极组织教学管理团队成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通过系统性的理论以及实际操作,提升教学管理团队成员的信息技术水平。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建立互联网思维,明确线上教育管理与线下教育管理的区别,加强沟通交流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能够从平台海量的数据中,了解大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职业规划倾向,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5 结 语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高校管理工作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需深刻意识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抓住“互联网+”对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机遇,通过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完善教育管理机制、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综合素养等方式,提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效果,落实“三全育人”目标,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实现高等院校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教学管理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一种基于5G网络平台下的车险理赔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依托网络平台,构建学习评价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