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云 万怡国 卢江海 邓 升
(作者单位:1.江西省水利科学院;2.江西省鄱阳湖流域生态水利技术创新中心)
我国水资源短缺、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和水安全问题凸显。长期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运行维护经费不足,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60%以上,节水潜力巨大[1]。为促进农业节水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旨在通过改革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工程建设与管护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农业用水管理机制,实现农田水利工程持续良性运行,促进农业节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安全[2-3]。
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改革工作的核心,通过健全该项机制,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能为工程运行提供经费保障,为农业节水提供促进手段,为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工程建设提供内生动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的合理性是其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较多且复杂,与当地的政治、经济和历史遗留问题息息相关[4]。本文以江西省建立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为例,从价格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形成流程、实例分析等方面阐述江西省农业水价的形成过程,并为水价执行提供建议。
江西省水资源相对充沛,2021 年全省用水总量为249.36 亿m3,农田灌溉用水量为167.32 亿m3[5],有效灌溉面积203.7 万hm2。近些年,江西省开展了大量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灌排体系逐步完善,但仍有部分工程年久失修、管护不到位,存在农业用水粗放的现象。2016 年以前,江西省开展多次农业水价改革[6-7],多数区域开展供水成本核算、监审及定价工作,基本建立了具有南方特色的以亩计价、区分自流和提水的价格模式,但是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尚未完全建立[8]。原因主要有4 个。一是现有农田用水基本以亩为单元定价,促进节水的抓手不够。江西省自有定价历史以来,农业用水基本未实行按方计量,农业用水方式粗放,漫灌串灌的现象较严重。二是价格水平偏低。据统计,全省317 座中型灌区中,约82%的灌区农业用水水价未达到运行成本水平。例如,某大型灌区1991 年核算成本水价为每666.7 m238 元,实际执行为每666.7 m222.87 元,提灌减半[9]。三是水费收取率低。全省96 个农业建制县中,约68%的县未收取水费,约23%的县水费收取率不足50%。四是水费收取面积覆盖率低。全省农业用水区域中约60%未收取水费,317 个大中型灌区约55%未收取水费。国家开展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以来,江西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10]。江西省已完成农业供水价格测算、监审和定价工作,目前各地终端运行成本平均水价为0.072 元/m3,各灌区骨干工程运行成本平均水价为0.08 元/m3。
农业用水价格影响因素是构建定价模型的关键,本文结合江西实际,主要从区域水资源条件、用水户承受能力、供水工程功能分摊及工程成本4 个方面展开探讨。
1.水资源禀赋条件
水资源禀赋条件对水价定价影响较大,丰水地区由于降雨量大、农业灌溉取水便捷,用水边际成本小,水价相对偏低;缺水地区用水边际成本大,水价相对偏高[11-12]。江西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 646 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 569 亿 m3,水资源相对充足,农业用水条件好。以2021 年为例,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1 400.56 亿 m3,地下水资源量为332.02 亿 m3,水资源总量为1 419.73 亿 m3,全省33 座大型水库和262 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为118.90 亿 m3[3]。
2.用水户承受能力
用水户能承受是农业水价定价的根本遵循。如果农业水价定价超出用水户的承受能力,既会增加用水户种粮负担,也不利于水价的执行[13-14]。目前,国内用水户承载能力一般将农业水费额度作为评价指标,通常认为农业水费占亩均产值比重的5%~15%较合理,占亩均成本的20%~30%较适宜[7]。根据江西省价格成本监审局成本数据,水稻亩均产值为1 998 元,亩均成本为1 213 元。通过计算,江西省水稻种植用水户承载能力理论值为每亩99.9~363.9 元。
3.供水工程功能分摊
根据灌溉供水工程公益性的特点,农业水价成本应紧扣农业灌溉产生的成本。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中针对具有多功能的水利工程开展农业灌溉,要求按照水库库容分摊成本或经营性收入核减成本,减轻农业用水户水费负担[15]。
4.供水工程成本
供水工程成本包括工程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其中,工程建设成本是指工程使用过程中的年损耗,体现固定资产折旧费,一般按规定的折旧年限和方法计提。工程运行成本包括材料费、修理费、大修理费、职工薪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以及其他运行维护费[16]。
根据《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和《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结合农业用水的影响因素,本文提出农业水价定价模型[17]:
式(1)中,P为农业供水水价;α为水资源禀赋系数;β为用水户承受能力系数;C为供水成本。计算全成本时,包括工程建设成本和工程运行成本,即含固定资产折旧费;计算运行成本时,仅为工程运行成本。γ1为供水工程公益性分摊系数,一般为防洪分摊;γ2为供水工程其他业务收入冲减,一般为发电业务;A为测算区域的有效灌溉面积;w为农业用水灌溉定额。
江西省水资源条件较好,价格定价以实际反映供水成本、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为依据,水资源禀赋系数α和用水户承受能力系数β一般取1[18-19]。
1.定价方式
江西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大中小型灌区类型齐全,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均有,价格体系复杂,为使制定过程合理、有序,提出“一区一价”和“一县一价”的定价方式,具体分类如表1 所示。
表1 江西省县级农业水价定价模式
2.定价程序
为规范定价程序,按照价格制定要求的步骤开展定价工作,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江西省农业水价形成流程图
3.戴明环(PDCA)动态调价机制
为使农业用水价格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可建立戴明环(PDCA 循环,原指Plan 计划、Do 执行、Check 检查和Act 处理,本文指定价、执行、反馈和调整)动态调价机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价格定价部门可根据水费收缴率、政府精准补贴资金到位情况、工程管护效果等反馈信息,结合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水平、水资源禀赋、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等因素,适时进行价格调整[20]。
1.灌区概况
某大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22 万 hm2,有大(2)型水库2 座,中型水库7 座,小(1)型水库1 座,引水控制闸5 座,总干渠2 条,干渠25 条,支渠34 条,渠系总长493.32 km,各类渠系建筑物1 516 座。灌区有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专职管护,管理人员181 人,主要收入为财政拨款、收取的水费、上级拨付的维养经费和其他收入,近三年平均值为1 674.29 万元;主要支出为工资福利、维养费、管理费、销售费等,近三年平均值为1 932.05 万元。1997年开展了农业用水定价,成本水价为38 元/m3,实际执行为每666.7 m222.87 元,至今未调价。因水费未执行到位,工程维修资金、人员工资不足,工程破损、锈蚀较严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
2.分摊系数
灌区的大中型水库有防洪功能,需要进行成本分摊,各水库分摊系数如表2 所示。
表2 灌区各水库分摊系数
3.供水成本
工资薪酬是人员工资成本,重点复核工资水平和人员数量。经复核,灌区实际工资水平高于当地标准,取当地标准作为基数,人员数量根据2004 年水利部、财政部联合印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复核应为111 人。直接材料费主要为消耗的原材料等,按三年实际发生计。大维理费按《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核算规范(试行)》的要求,按固定资产的1.4%计算。日常维修养根据水利部、财政部2004 年5 月颁布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试点)》确定。其他支出主要考虑水质检测费用,销售费用取三年平均值,管理人员费用按定编人数确定,具体情况如表3 所示。
表3 灌区各项成本汇总表
通过计算,灌区运行成本为1 727.14 万元。
4.水价测算
灌区有效灌溉面积为2.22 万 hm2,农业用水灌溉亩均定额为453 m3[21],r1取0.82,该灌区无其他业务;r2取0,C运为2 214.29 万元,根据公式(1):P=1×1×[2 214.29×0.78×(1-0)]/2.22×453×15=0.11 (元/m3)
通过测算,灌区运行成本水价为0.11 元/m3。
某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为山区县,有中型水库2 座,小(1)型水库34 座,小(2)型水库115 座,10座一般中型灌区,其余均为小型灌区,有效灌溉面积2.67 万 hm2。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前,该县未开展过农业水价的定价工作,仅1 个小型灌区通过协商定价,收取了部分水费,农田水利工程多数是“以建代管”模式,农业用水矛盾较突出。
结合当地山区特点,全县无重点中型灌区、大型灌区,均为自流灌溉,无收取、定价历史,采取“一县一价”的方式定价,水库工程均为农业灌溉,无其他功能。
测算按照典型灌片选择、现场调研、收集查阅相关资料、核定相关数据以及进行水价测算的步骤开展,各灌片工程情况如表4 所示,各灌片运行成本如表5 所示。
表4 各典型灌片基本情况
表5 各典型灌片运行成本水价测算表 单位:元
各典型灌片有效灌溉面积1 103.3 hm2,农业用水灌溉亩均定额取453 m3[21],r1取1,该灌区无其他业务;r2取0;C运按配水人员工资、水库工程维养费、渠道工程维养费和管理费用组成,根据公式(1):
P=1×1×[759 297×1×(1-0)]/1 103.3×453×15=0.101 (元/m3)
通过测算,全县运行成本终端水价为0.101 元/m3。
建立健全与当地实际相符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是保障工程良性运行、促进农业节水的关键手段,也是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的核心。本文以江西省为例,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相关办法,构建定价模型,梳理江西农业水价定价程序,详细地阐述定价形成全过程。通过实例反映,与北方严重缺水地区相比,江西省农业用水水价偏低,但江西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水资源禀赋条件较好,以运行成本为决定价格的主要因素,符合江西省实际。
根据以上研究,本文提出几点政策建议:首先,进一步完善全省计量体系,以达到农业用水能计量的要求,推进江西省农业用水灌溉由不控制向按方控制转变;其次,推进实施按方计量实际用水量和区分作物种类明确亩均用水量,探索农业用水水权交易,促进农业节水,提升节水理念;再次,根据202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的《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成本监审办法》,按照“准许成本+微利”的模式,进一步推进经济作物用水水价的制定;最后,进一步利用好农业水价水费“现金流”,引入金融和社会资金投入现代化灌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做到灌区从建设到运营的内生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