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沿文化墓葬类型研究

2023-07-14 02:08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土坑洞室洞穴

张 乾

(赤峰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小河沿文化是一支主要分布于辽西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末期的考古学文化,是处于史前文化向青铜时代文化过渡阶段的关键文化。 1921 年,瑞典学者安特生在发掘辽宁锦西沙锅屯洞穴遗址时,就已经发现了具有小河沿文化特点的陶器。 1935 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水野清一等人在内蒙古赤峰四道井子等地采集到一些小河沿文化遗物。 1960 年,在内蒙古敖汉旗新惠镇的石羊石虎山,发现一座小河沿文化的墓葬。 发掘者认为,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无论从器形还是纹饰来看, 都与红山文化遗存不同。1974 年,在对内蒙古敖汉旗小河沿乡南台地遗址进行发掘之后, 学术界对这类遗存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提出了“小河沿文化”的命名。

一、小河沿文化墓葬的发现与分布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小河沿文化主要分布在老哈河、大小凌河、新开河和西拉木伦河流域。经过正式发掘的地点除沙锅屯、石羊石虎山和白斯朗营子南台地之外,还有翁牛特旗大南沟、克什克腾旗上店、林西白音长汗、喀左朝阳洞、敖汉旗房申西、元宝山区哈啦海沟、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昆都岭、赤峰市老鹞子梁等。 还有经过调查的赤峰四道井子、翁牛特旗下长汉卜罗、老房身、半砬山。

(一)墓葬的考古发现

1.沙锅屯遗址

沙锅屯洞穴遗址位于葫芦岛市南票区沙锅屯乡沙锅屯村媳妇山东坡,是一处天然洞穴。 洞口高约2 米,宽约3 米,进深近10 米。 1921 年6 月,安特生开始对辽宁锦西沙锅屯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绘制了地层剖面图,注重地层的叠压打破关系,根据洞穴中土质土色变化将洞穴堆积划分为六层,将每一层出土的遗物做了详细记录。发掘所得遗物包括石器、骨器、陶器等,洞穴的第二层堆积中发现了42 具人骨,性别年龄不明,都保存不完整[1]。 安特生推测沙锅屯遗址的性质可能是一处祭祀场所,那里发现的大量人骨、石质装饰品、生产工具、陶器、骨器等,可能是陪葬品,应该为一处墓地。

2.四道井子遗址

1935 年日本学者滨田耕作、 水野清一等人在内蒙古赤峰四道井子等地调查采集到一批红陶片及彩陶器,在对材料整理后提出了“赤峰第一期文化”和“赤峰第二期文化”的概念,其中小河沿文化的遗存属“赤峰第一期文化”。因其遗物特征与大南沟墓地出土器物相近,又无居址发现,推测这些器物出于墓葬之内。

3.石羊石虎山墓葬

石羊石虎山墓葬位于敖汉旗新惠镇北1 公里的孟克河西岸。 1960 年6 月, 赤峰文物站对孟克河、教来河两流域进行古遗址调查时发现并进行了清理。 这座墓葬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葬部分结构已被破坏,葬式为仰身屈肢葬[2]。

4.大南沟墓地

大南沟墓地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解放营子乡大南沟村附近。 1977 年,辽宁省博物馆、赤峰市文物工作站、翁牛特旗博物馆先后三次联合发掘了石棚山墓地,石棚山墓地又称大南沟第一墓地。 面积约2000 平方米,共发掘清理77 座墓葬,按墓葬形制可分为土坑竖穴墓和偏洞室墓。土坑竖穴墓数量较多,偏洞室墓数量较少。 因墓向不同可分为三个区域,同一区域内墓葬墓向一致且排列整齐,无叠压打破现象, 其中个别墓葬是无头骨葬和无人骨葬,其余葬式均为仰身屈肢葬。

老鹞窝山墓地,又称大南沟第二墓地,位于石棚山墓地西南方约2 公里处。 1979 年,赤峰市文物工作站和翁牛特旗文化馆联合发掘,共发掘清理6座墓葬,土坑竖穴墓和偏洞室墓均有发现,葬式为仰身屈肢葬,无明显的排列顺序,且无叠压打破现象[3]。

5.上店遗址

上店遗址位于克什克腾旗经棚镇东25 公里的大青山南麓,上店村北约1 公里洞洞镐沟东侧的台地上。克什克腾旗博物馆先后三次清理了6 座被破坏的墓葬,整片墓地长约60 米,宽约40 米,占地面积约2400 平方米,墓葬分布较密集,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 该墓地的随葬品较丰富,尤其是装饰品的数量较多[4]。

6.下长汉卜罗墓地

下长汉卜罗墓地位于翁牛特旗广德公乡下长汉卜罗村西, 分布在黑大山南北向山脊东坡上。1988 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发现人骨、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及泥质彩陶残片。

7.老房身墓地

老房身墓地位于翁牛特旗高家梁乡老房身村南山坡,分布面积约750 平方米,1988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进行了调查,发现人为破坏的墓葬多处,采集到可复原陶器多件[5]。

8.朝阳洞遗址

朝阳洞遗址位于朝阳市喀左县尤杖子乡后钢沟村。 1990 年,喀左县博物馆、喀左县文化局对其进行了清理。洞穴位于一山峰下,洞口南向,主洞宽约9 米,深约5 米。依据洞壁残留的痕迹可知,主洞原有堆积最厚1.6 米,分上、下两层。 上层为文化层,纯灰土,发现石器和陶器等遗物,还发现数量不详的人骨,有火烧痕迹;下层为风渍黄土,内包含碎角砾岩。出土遗物包括陶器45 件、石器43 件、蚌器9 件[6]。

9.房申西遗址

1994 年, 敖汉旗博物馆在新惠镇西山清理被盗掘的墓葬20 余座,出土玉、石、陶器等随葬品40余件[7]。

10.半砬山遗址

半砬山遗址位于翁牛特旗解放营子乡西山村北,地处羊肠子河右岸半砬山的向阳坡地上。 2004年,赤峰市博物馆和翁牛特旗博物馆在此处进行了调查,遗址南北约800 米、东西约500 米。遗址南部区域为居住遗址区,地表可见成排分布大小形状不同的灰土圈;北部区域为墓葬区,两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由于被盗严重,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散见于地表[8]。

11.哈啦海沟墓地

哈啦海沟墓地位于赤峰市元宝山镇哈啦海沟村西北部的山坡上。 2007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整片墓地长约60 米,宽约40 米,面积约2500 平方米,墓向在10°左右,墓葬分布有一定规律,无叠压打破现象,共发现墓葬51 座和祭祀坑1 个,其中19 座墓葬及祭祀坑经过正式的发掘,其余32 座墓葬为被盗后清理。正式发掘的19 座墓葬中,1 座破坏严重,1 座为乱葬,17座为偏洞室墓。 葬式为仰身屈肢葬,墓室四壁多不规整,填土中还发现大量红烧土块。在被盗的32 座墓葬中,有25 座墓葬可辨识出为偏洞室墓[9]。

12.南宝力皋吐墓地

南宝力皋吐墓地位于扎鲁特旗鲁北镇东南约40 公里。 2006 年和2007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两次合作对该墓地的A、B两个地点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2008 年又发现了墓地的C 地点,并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A 地点发掘墓葬142 座,B 地点203 座,C 地点37 座, 墓葬共计382 座,揭露面积总计8000 多平方米。墓葬形制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开口于表土层以下。 墓向均为东南—西北,头向东南。 葬式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侧身葬或俯身葬极少,无屈肢葬,六座双人合葬墓,两座三人合葬墓。少数墓葬为无人骨葬。有一定数量的二次葬。 此外,还发现3 座经火烧过的墓葬。

13.昆都岭墓地

昆都岭遗址位于扎鲁特旗道老杜苏木荷叶花嘎查,以墓葬为主。 2008 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辽市民族博物馆和扎鲁特旗文物管理所对昆都岭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遗址面积约4000 平方米,共发掘墓葬178 座,灰坑13 个。 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部分墓葬间存在打破关系,少数墓葬有经火烧烤痕迹,个别墓葬的人骨已碳化。 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有二次葬,还有一些无人骨墓。头向东南,以单人葬为主,仅有少量双人葬和三人葬。 墓葬基本南北向成行分布。 昆都岭遗址的墓葬共出土随葬品909 件,主要有陶器、石器、骨器和玉器等[10]。

14.老鹞子梁遗址

2015 年, 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对赤峰市松山区老鹞子梁遗址进行了发掘,清理出小河沿文化圆角方形房址一座、石板墓一座、两处袋状灰坑。出土遗物有1 件大理石质管饰、 一定数量的彩绘陶片、1 件猪下颌骨和1 具狗骨骸。

(二)墓葬的分布

目前,根据已发表的简报、报告统计,小河沿文化墓葬共发现720 余座。 包括石羊石虎山墓葬1座;大南沟墓地83 座;上店遗址墓地6 座;哈啦海沟墓地51 座;南宝力皋吐墓地382 座;昆都岭遗址178 座;老鹞子梁遗址1 座;除此外还有敖汉旗新惠镇西山的墓葬20 余座;较特殊的还有洞穴墓,即朝阳洞遗址和沙锅屯洞穴遗址。南台地遗址和白音长汗遗址未发现小河沿文化墓葬。

根据地域和出土遗物特征可将小河沿文化墓葬分为大南沟类型和南宝力皋吐类型。大南沟类型包括沙锅屯遗址、石羊石虎山墓葬、石棚山墓地、老鹞窝山墓地、上店遗址、哈啦海沟遗址、朝阳洞遗址、老鹞子梁遗址、房身西遗址,主要分布于西拉木伦河、老哈河、大小凌河流域。南宝力皋吐类型包括南宝力皋吐墓地、昆都岭遗址,分布于新开河流域,同属于西辽河支流。 这样来看,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分布区域重合度较高。

由此可见,小河沿文化墓葬数量多,广泛分布于辽西地区,是研究小河沿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小河沿文化墓葬类型

据统计, 目前小河沿文化墓葬共计720 余座,其中部分墓葬无法辨识其形制,可辨识形制的墓葬共687 座。 根据墓葬形制划分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偏洞室墓、洞穴墓、石板墓四大类。 其中以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发现数量最多,偏洞室墓次之,洞穴墓和石板墓较少(表1)。

表1 小河沿文化墓葬类型数量统计表

(一)土坑竖穴墓

土坑竖穴墓占比最大,共发现623 座,石羊石虎山墓葬、石棚山墓地、老鹞窝山墓地、上店遗址墓地、南宝力皋吐遗址、昆都岭遗址均有发现。土坑竖穴墓的营建方法是从地面向下竖直挖出墓坑,有的平面轮廓为长方形,有的墓坑四壁不甚规整,均距地表较浅,墓主和随葬品置入坑中后掩埋。

(二)偏洞室墓

小河沿文化偏洞室墓共发现61 座, 石棚山墓地、老鹞窝山墓地、哈啦海沟墓地均有发现。偏洞室墓墓穴的营建方法是先垂直向下挖一个长方形的竖穴,一侧为二层台,在竖穴另一侧掏挖一个长轴方向与竖穴平行的洞室,墓主葬于洞室内。 二层台有的宽于洞室,有的略窄,有的与洞室等宽。

(三)洞穴墓

小河沿文化洞穴墓共发现锦西沙锅屯遗址和喀左朝阳洞遗址两处。这两处墓葬均是在洞穴土层堆积中发现的,同时发现了数量众多、年龄性别不明、经过火烧的人骨,还有一定数量的随葬品。将洞穴作为墓穴,举行火烧祭祀仪式,应是这一时期生活在这个流域的小河沿先民的一种特定葬俗。洞穴作为居址应是游猎群体的临时居所,而游猎群体所处环境危险恶劣,个体意外死亡后将其埋葬在洞穴中,可保护其遗体不被野兽侵扰,也便于找到埋葬位置。

(四)石板墓

小河沿文化石板墓仅在老鹞子梁遗址发现一座,保存较差,未发现人骨,仅出土大理石质管饰一件。从墓葬形制判断,属小河沿文化较早时期,应是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石板墓的延续。

三、结语

由于目前发现的其他类型遗迹,尤其是居住遗址较少,墓葬便成为探索小河沿文化内涵与面貌的最重要的考古材料。 目前已发掘的墓葬共720 余座,共有土坑竖穴墓、偏洞室墓、洞穴墓、石板墓四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燕山以北的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新开河及大小凌河流域。 通过对其墓葬类型的研究,厘清了小河沿文化的整体面貌,体现出其文化内涵的复杂性、多样性。 研究小河沿文化墓葬类型,对于探索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与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土坑洞室洞穴
勇闯地球最深洞穴
村头的土坑
小兔的报答
少年洞穴救援记
“自埋”
“现代洞穴”公寓
乌干达Karuma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群围岩稳定分析
基于改进的非连续变形方法的洞室围岩稳定性分析
岔路
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施工通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