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玖玲?毛佳斌
摘 要: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落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逐渐成为同行研究的热点。然而,很少有人就技能竞赛在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方面的内在驱动作用开展研究。本文基于职业教育吸引力评价指标分析,探讨通过职业技能竞赛良性发展,构建政府、企业、院校三位一体的系统路径来助力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技能竞赛职业教育 吸引力
课 题: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课题“‘一核三联四层电商创业实训德育化体系建构与培育路径初探”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经济不断增長,中高级技能岗位的需求不断增加,各界逐渐意识到职业教育供给的内在需求。2021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下发《“技能中国行动”实施方案》,明晰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强调“以培养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先导,带动技能人才队伍梯次发展”。同年10月,教育部等十五部门印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章程》,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以赛提质,激励青年一代技能成才、技能报国”。当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在宏观层面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发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笔者以技能竞赛为切口,探讨如何破除职业教育偏见这一惯性思维,提升职业教育内在吸引力。
一、通过技能竞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可行性分析
欧盟衡量教育系统内职业教育地位时有2个评价指标:吸引力和平等。吸引力指标强调职业教育自我发展的内在价值,而平等指标关注的是职业教育的相对价值。
(一)吸引力指标
国内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多视角对职业教育吸引力进行分析探讨,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石伟平指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最直接标准是群体选择的集中性,即民众接受职业教育的意愿程度。
进一步细分职业教育吸引力表征要素,大体可以分为职业课程培训比例和职业教育形象2个维度。2002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就提出“普职比大致相当”这一目标,但在多数省份基本实现目标的背后存在一些问题。
(二)平等指标
由教育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主要指向社会经济回报,回报涉及社会地位、工资溢价、声望、教育流动和职业发展。有学者对湖南省两县8所初中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在校生未来预期学校为职业院校的占比12.3%,普通高中则占85.1%。可见相比普通教育,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评价整体偏低。
(三)指标间运行机理
首先,应改善职业教育的形象,应协调职业教育评价指标的内在关系,调整课程培训比例,提高职业教育价值回报。
从纵向思维转变为横向发展,在义务教育后阶段,根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分轨选择教育类型,推进实施通用的学分互换认证体系,增加综合课程目录和实践课程环节以连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2条教育路径,促进两者之间关联、合作。其次,在普通教育教学过程中持续融入职业教育元素,提高职业教育形象。从职业教育本体出发以保持、强化其独有的职业属性,提升其价值回报。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两者在地位上是相互平等、相对独立、彼此促进的。因此,我们更需要关注职业教育的内在特点,采用强化策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职业教育应该是具有吸引力的,而强化策略正是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质量突出职业教育的独特性,即职业技能的高质量是强化策略的核心要义。在当前高质量的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的过程中,技能竞赛能很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二、推进职业技能竞赛良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一)努力深化改革,促进技能竞赛良性发展
1.政府应主动承担更多责任
《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 211.81万人,比上年增加43.98万人。中高职院校作为技能竞赛的主力军,需要政府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在法律法规层面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2.持续推动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潮
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竞赛配套机制,促进办学条件标准化,优化就业准入制度。以技能运用、展示等形式改革成果评价方式,促进现有人才评价的多元化、公平化、个性化与终身化。
3.改善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外部环境
帮助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取职业技能,实现人生目标,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一方面,在技能竞赛平台上点亮人生技能,成就职业梦想,有利于促进社会群体对各类职业传统认知的转变。目睹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展示,能激励他们去学习新技能或者提高现有技能水平。另一方面,成立专项基金委员会完善经费支持系统,向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给予技能帮扶,建立监督委员会和约束惩罚机制以加强职业技能竞赛体系的透明度、融通性及渗透性。对内与多个社会组织、行业、企业等开展培训合作,对外参与国际技能交流平台,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
(二)强化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协同培育技能人才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以新兴劳动力市场为核心,对接区域产业岗位群,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社区衍生功能。
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开设专业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技能实训、职业指导等课程。引企入校,引校进企,在共享技能竞赛实训基地的同时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
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通过校企合作,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在就业中培养学生创业意识,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者合力加速技能升级,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素养。
(三)推进技工院校教育层次上移,为生涯教育创造条件
1.确保生源质量
提高职业院校学业奖学金与补助金数额,鼓励优秀的学生进入技能人才短缺的行业,从生源内部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健全职业资格认证、衔接机制,完善学分转化,避免人力资源二次浪费。
2.实现教学路径多样化
学校在学生选择教育类型上扮演重要角色。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被鼓励报考大學而不是选择职业教育或者参与企业学徒学习。以技能竞赛为切入口,搭建教学立交桥,打破职业教育僵局。横向推进普职沟通机制,纵向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机会。
3.促进学生个性化生涯规划
在职业选择上,受访者普遍表示,提倡技能竞赛有利于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参加技能竞赛也可能会影响到他们未来的职业方向。考虑未来劳动力市场前景,围绕学生个体的技能需求,适度调整考试形式与考核内容,为发挥其特长创设条件,致力于使职业教育与技能成为父母和青年的优先选择。
(四)加强宣传和咨询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1.引进现代科学技术
技能竞赛不同于一般的竞赛,其融合了信息沟通、团队合作和商业技术等,各级各类技能竞赛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应承担咨询、信息中介的职责,实时获取市场信息,使职业教育逐步被青年人所熟悉。聚焦我国现状,无论是教育方向选择还是职业选择,学生往往处于信息空白地带,很多时候班主任是唯一的信息源,即便是在科技进步如此之快的当下,可靠的信息还是十分稀缺。正因如此,职业技能竞赛更需明确问题关键所在。加速劳动力市场要素流动,信息技术一方面作为一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可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增加学生就业机会。
2.增强竞赛工作的宣传效果
我国有关市场动态监测的数据库尚未成熟,应更重视职业咨询所起的作用。如何使职业教育领域外的群体更好地了解职业教育,在政策支持的前提下,携手媒体共同参与深度报道竞赛选手先进事迹。在技能竞赛期间,通过多种媒体宣传手段,帮助观众了解技能竞赛全过程。赛程同步对外开放,提高社会群体对技能竞赛的关注度,媒体宣传能使职业教育服务范围扩大,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技能竞赛可以向企业传递青年具有的可迁移技能,随着社交网络关注度、热度的上升,以此带来的积极效应将有助于增加竞赛者的收益。
3.正视职业咨询服务
想要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离不开思想观念的革新,无论是社区还是学校都要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从理念层面强调新观念,推行职业教育同等性评价,消除职业偏见。
三、小结
以技能竞赛这一强化手段提升职业教育的内在价值,通过系统的媒体以及舆论宣传,有助于提高技能人才的实际地位。与此同时,要重视建设教育质量评估、竞赛评判等机制,以保障技能竞赛良性发展,确保我国职业教育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李兰兰,成刚.中职个人成本、收益变化对初中学生入学意愿的影响研究[J].职教论坛,2009(23).
[2]谢莉花.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基于德国的经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30).
[3]胡彩霞,檀祝平.高技能人才培养:政策导向,现实困境与教育调适[J].职教论坛,2022(11).
[4]黄黎明,罗尧成.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开放性的时代因由、内涵界定及机制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2(25).
(作者单位:宁波第二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