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在雨中的美好

2023-07-14 06:00谭怡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18期
关键词:线装书传统文化

谭怡

屋外,下着雨,滴答滴答,好听的声音跟雨珠一样透明圆润,灰蒙蒙的天地笼罩在一片祥和安静里。屋内,一角橘黄的暖光下,是一本线装书,还有捧着书的“我”……

这是韩少功散文《雨读》一开篇为我们营造的“读”的画面,这画面里,有线装书泛黄的古旧,有雨的潮湿与温润,有带着点孤独的明媚,有朦胧而梦幻的诗意。

雨中读的是什么?是骈句,是散章。在静谧的环境里阅读,心不自觉被“古人昏黄的心境”拉扯,从书中的文字跳出去,跳到古代书生们蛰居乡里的“晴耕雨读”,跳到“累累卷帙中”听到的“绵绵雨声”,跳到孟子的“夜气”之说,再猜想古人的各种知识和感怀很有可能诞生于雨声。

这是作者“雨读”中的思考,因为 “雨闲”而带来的纵横八荒的“雨思”。

闲的人只有“我”吗?当然不,你听:一线脚步声由远而近。

来的人是贤爹,他“披一件蓑衣,呱嗒呱嗒踏一双破胶鞋”而来。他进屋,坐定,喝几口茶,心暖嘴也顺溜,于是开始谈联说诗,于是就有了“雨谈”:

他先谈联,如数家珍,精要评论,气度不凡,充分表达他做人做事的大胸怀、大格局。他说诗,种西瓜有西瓜诗,收南瓜有南瓜诗,看见后生们赌博有针对赌博的怨刺诗,他的诗来自身边的凡人小事,来自土地和庄稼。贤爹不仅怕狗,也怕蚂蟥,所以至今没有犁田诗。作为纯粹的农民,不下田犁地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可贤爹就是那样做的。即便如此,也不影响他瞧不起讲话啰啰嗦嗦的贺乡长;他借书,对认不得的蝌蚪文、读不懂的理论书,疑惑说那是作者在“练字”,调侃那些作者的脑袋里灌了青霉素和敌敌畏。

这样的贤爹,是不是大气、可爱、质朴又率真?

贤爹就是这样的农民——守着自己的土地,勤恳踏实,辛苦忙碌,带走每一个晨昏的灯火和日出日落。他们也能写会算,能说会道,厚重的土地给予他们朴实又深刻、简单又洁净的思考,他们把这些思考,深藏在泥土里,书写在自然中,表达在言语上,活泼、灵动,有生命力。

这是“雨谈”,因为“雨闲”而听来的贤爹的闲谈,带有“雨气”,带着乡村的闲静和质朴。

在写作上,作者安排了一显一隐两组对比。

一是场景的对比。“雨思”是“静”的画面,是思绪的流动。“雨谈”是“動”的画面,是说话的热闹和有趣。这显性的一动一静两个画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态度的对比。“雨思”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他认为传统文化来自“晴耕雨读”,来自带有“雨气”的思考,所以博大精深,流传千年。“雨谈”中,作者借贤爹找书时认不得的“蝌蚪文”、读不懂的理论书,隐约告诉我们:有些热衷西方文化和理论的知识分子,坐在书斋里写晦涩难懂的文字,是迂腐可笑的。作者借这组隐性的对比表达:浸润在雨中的乡村大地,浸润在“雨气”中的传统文化,才是文人需要传承和发扬的,才是更符合中国大众审美倾向的。

雨中,乡村静默如一幅淡雅的画;雨中,思考是流动的歌,闲谈是美好的诗。与土地相伴,和农人为友,诗意地栖居,自然地写作,就是开在雨中的美好。

猜你喜欢
线装书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线装书的新形式与功能探析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再谈中国古代线装书的文化内涵
《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