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陈嘉
平利县老县镇
錦屏社区位于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老县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搬迁群众1346户4173人,是全镇搬迁群众最多、规模最大的移民搬迁安置社区。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锦屏社区考察,调研了三秦电子、毛绒玩具等两家社区工厂,对“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发展思路给予肯定,提出了“乐业才能安居”等重要指示。
目前,锦屏社区拥有三秦电子、毛绒玩具、嘉鸿手套等5家新社区工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发展茶叶、绞股蓝等产业800亩,培育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市场经营主体22家,发展农村淘宝网店2家、快递公司3家,累计带动900余户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创业。
走还是留,如今不再是山里人的心头之惑。
中国地图上,一条山系横亘于中部。这里是秦巴山区,曾是我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陕西超过一半的贫困县集中在此。
无数个花开的季节,人们纷纷踏上列车外出打工。外出,成了山里人唯一且无奈的选择。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以来,安康市平利县因地制宜探索实施“搬迁建社区、社区办工厂、工厂促就业”。商贸投资日渐活跃,走出大山的人们开始回归。
让群众生活越过越好,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牵挂。
时光的脚步走进2020年春天。
谷雨过后,绿意萌发,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利县考察调研。他走进新社区工厂,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并指出,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乐业。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稳定就业,务工是主要出路,并勉励企业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他嘱咐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要进一步做好企业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加大扶持力度,通过各种方法保障贫困群众就业。
深情似海,厚望如山。
殷殷嘱托如春风化雨,浸润着秦巴儿女的心田,也激励着人们继续奋进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
3年来,大大小小的安置社区星罗棋布,新社区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在锦屏社区,新社区工厂就由2家增至5家。
依旧是花开的季节,依旧是那片绿水青山。
早年在外打拼的人们回来了,留守妇女走进了家门口的工厂,常年分隔两地的家人团聚了……一座座社区工厂“蹚出”深山里的致富良径,一串串欢声笑语回荡在群山白云间。
留下,山里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仲春午后,秦巴山区暖洋洋的。金灿灿的油菜花层层叠叠,白墙黑瓦的楼房映衬其中。驱车从平利县城出发,半小时后,就到了锦屏社区。
柏油路旁的三秦电子厂门口,两辆满载电子元件的小型卡车整装待发。
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天,熟悉的景象正翩然回归。
“上个月的50万台订单,今天全部按期交付。我们马上要赶下个月的单子了。”目送车辆驶出后,负责人孙自立径直来到质检车间。
质检台上,1万台变压器如小山般堆放。顾不上午休的孙自立换上工服,开始产品检测。
“厂长还上手啊。”记者打趣道。
“开春后,我们去广东签下了两个大客户。目前还没顾得上招人,我就和工人一起干。”孙自立一边说着,一边将一台台变压器推上面前的综测机。
在深圳干了14年的孙自立,没想过自己会回来,更没想到回来的9年间,他的厂子从一个家庭作坊“裂变”成3家新社区工厂。
“这两年,我们聘请了主管紧盯生产,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现在产品合格率达99%。”孙自立说,“质检环节马虎不得,最后一道关口我都要上手。”
一旁的生产车间内,30多个工人正忙碌着,其中包括孙自立的妻子陈正翠。绕线、粘贴、固定,3秒钟,一个零件就做好了,大家动作娴熟。
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考察新社区工厂时,对这种“楼上居住,楼下上班”的模式表示肯定。孙自立回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的企业后,详细询问工人收入生活情况,认真了解企业产品每道生产工序,大家感到很亲切很温暖,更激发了致富奔小康的决心和干劲。
这是赞许,也是激励。锦屏社区被注入了新活力。
在孙自立办公室的墙上,挂了一幅书法作品,上书:自立更生好,更生好自立。
锦屏社区工厂标准化厂房一角。图/程晓丽
“这幅字取我名字里的‘自立二字,提醒我要自强自立,越是艰难,越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去年产品卖得咋样?”
“订单量整体稳定,就是疫情导致物流不太顺畅。2022年,我们产值超200万元,都是工人一分钱一分钱做出来的。我要给大家点个赞。”
自强自立,也“包裹”在各项措施里。疫情期间,厂子给员工发了补贴,没活儿的时候,工人也有收入。此外,安康市给各类经营主体发放了稳岗补贴,继续延续减免房租、水电费等政策。
自强自立,还体现在人才队伍的探索上。在以中年女工为主的三秦电子加工厂,陈超是为数不多的男工之一。
“一直以来,社区工厂的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孙自立坦言,工厂需要的管理人员除了要有专业技术,还要有管理能力。他们一般从沿海的厂里招,且多为外地人。
如今,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乡贤们纷纷返乡创业就业,陈超就是其中一位。孙自立看中了陈超管理经验丰富,而陈超觉得回乡工作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双方一拍即合。
“随着工厂规模的扩大,我们将给本地的年轻人提供更多发展的平台。”孙自立说。
富祥盛通玩具有限公司,是三秦电子厂的“邻居”。
在一片缝纫机“哒哒哒”的声响中,公司负责人吴昌富对着手机大声说:“4月中旬出货?没问题!”
去年,这家社区工厂同样扛住了疫情冲击,产值实现逆势上扬。
“2022年,我们‘拿下了欧美客户,做一手订单,有了稳定的客源。”吴昌富一语道破。
今年,吴昌富又迎来新机遇:4月中旬,工厂搬到了标准化厂房,占地3300平方米,设施齐全,安全性更高。
“新厂的用工量将是过去的两倍,以后产能也将大大提升。目前,我们还在陆续招工。”吴昌富指向矗立在社区广场一侧的标准化厂房,满眼喜悦。
3月中旬的一天,万福山村监委会主任张运弟接到通知,要给村民办农村养老认证。
前几户办得很顺利,轮到三组一个80岁高龄的老人时,麻烦来了。
老人不愿意拍照。
为啥?
一方面,老人使用电子产品吃力;另一方面,他认为拍照会减寿。
张运弟了解后,一边跟老人拉家常,一边给他讲政策:“家有一老就是一宝。你不仅是屋里的宝,还是我们村上的福气啊!”
“拍了照,你的信息通过了,每年就有钱领了。”
……
3个多小时后,老人终于同意了。
拍完照,张运弟将老人的身体状况、平时用药情况一一写在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并留下自己的电话。
她的记录本上,密密麻麻写着走访了哪些人,完成了哪些工作,群众上门要办什么事情等。
村民都说,张运弟是个能干的人。
这和几年前的她形成鲜明对照。
时间拨回到2018年。彼时,张运弟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丈夫在外务工,她留在家照顾3个孩子和老人。
刚搬进锦屏社区不久,听说附近开了家毛绒玩具厂,渴望就业的张运弟立即报了名,成为一名车缝工。对于她而言,因为家贫读书少、没学到什么本事一直是心里的遗憾。因此,她对新事物的渴望比任何人都强烈。
“刚进厂那会儿,我啥都不会,一天才挣70元,眼看别人挣100多元,我心里急得很啊!”那段时间,张运弟愁得睡不着。
“工友们虽都是从大山里搬下来的,但也有姐妹曾在外务工,我必须更加努力工作。”她暗自下了决心。
搬迁群众在新社区工厂车间操作。图/程晓丽
秦巴儿女,肯干也执拗。
她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向老师傅请教,自己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
“都是农家妇女,一开始上手都慢,可张运弟性格里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别人下班了就回家,她回去给老人孩子把饭做了还赶来加班。工厂刚开业那会儿,她经常加班到凌晨。”工厂负责人回忆。
“用心干、肯卖力,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张运弟总结道。
那时,她想不到,接下来的3年里,会在新社区工厂见到敬爱的习近平总书记;她更想不到,不甘向贫困低头的她,能“逆袭”成为村干部。
回忆起总书记来到厂里的一幕,张运弟仍激动万分:“忘不了,一辈子都忘不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像做梦一样。”
2020年4月21日。谷雨过后,万物复苏。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锦屏社区工厂。此时,身着工服、埋头工作的张运弟和工友们既惊又喜,难掩激动,纷纷起身。
“家里有几口人?搬迁以前居住在哪里?搬下来后生活习不习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询问张运弟。
温暖的话语、殷切的期望,深深激励了张运弟。她干起活儿更卖力了。
2021年,40多岁的张运弟被选为万福山村监委会主任,又回到了生养她的地方。每天一大早,她把家里的事情安顿好后,就开着小轿车到村委会上班。
“刚任职的时候,我其实是很紧张的,毕竟村里的行政事务我从没有接触过,但是大家这么支持我,不管怎样都不能辜负大家的信任。”张运弟坦言。
“虽然是监委会主任,但村里的琐事杂事特别多,张运弟还承担了很多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万福山村委会负责人说。
从农民到工人,再到村干部,张运弟实现了人生“三级跳”。
张运弟笑呵呵地说:“眼下我有机会服务村里,绝不能马虎,要为乡村振兴出一份力。”
尽管已经不在新社区上班了,但张运弟一直没有中断和汪敏等在新社区工厂上班的姐妹们的联系,电话聊,微信聊,偶尔还一起小聚。谈收入,聊家常,话变化,感触最多的是幸福的小日子、甜蜜的新生活。
现在,从新社区工厂走出去的妇女,有的成了村干部,有的担任社区信息员,有的自主创业……锦屏社区的“锦”仍在续写。
4000多人的锦屏社区,有手套、毛绒玩具、织袜等5家新社区工厂,提供300多个就业岗位。
每天8点,王国兰和丈夫一起出门上班。她是三秦电子厂的一名工人,丈夫在镇上的工业园区上班。下班后,夫妻俩常在小区广场遛弯、跳舞。
这样的生活,王国兰盼了多年。过去,王国兰在家照顾儿女,等把孩子拉扯大了,夫妻俩也年过半百。
“我们这个年龄出去也不好找工作。这几年县上办了很多厂子,我和我丈夫都找到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我们家也是双职工哦!”
看了一眼身旁的老伴儿,王国兰满意地笑了。
同样在家门口就业、结束两地分居的还有社区居民万艳夫妇。
3月24日下午,万艳检查完厂里的仪器设备,去停车场等丈夫陈敬波一起回家。他俩都在镇上的安得利新材料有限公司上班。
“我俩每天一起上下班,开车只要20分钟,回家后还能吃上婆婆做的热乎饭。”万艳对现在的生活挺满意,脸上时常洋溢着满满的笑意。
几年前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丈夫在外打工,她则留在老家。在煤矿工作的丈夫虽说收入还不错,可她也担心了12年。
万艳掰着手指头说:“现在一年有7万元收入,在家花得也少了,更重要的是家人在一起,感觉很心安。”
感到心安的,何止王国兰和万艳。
以前为了生计,不少人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的夫妻不得不分居两地,还有的夫妻都外出,只有老人和小孩在家,对家庭多了亏欠,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不少家庭经常闹得不可开交。如今,这些都一去不复返了。
在安康,近百万搬迁群众过上了好日子。他们有的去沿海地区打工,挣上了更高的工资;更多人选择家门口就业,安居又乐业。留守儿童留住了父母,留守妇女也留住了丈夫。
去年以来,安康对实行“园区总部+新社区工厂+家庭工坊”模式的企业,给予一次性补贴。如今,1000多家新社区工厂在此拔节生长,就业人数日益增长,新社区工厂成了人们的幸福加油站。
下班路上,万艳步履轻快,夫妻俩有说有笑。春日暖阳普照大地,眼前一片光明,周围花开正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