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沈妍 陈丽杰 黄婷 刘静雯 田雨未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号召,当生命遭遇威胁时,大学生应以积极的心态,承认生命是有限而脆弱的,体会生命存在的独特价值,领悟生命存在的真谛。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困境及价值引领探析对后续开展生命教育工作具有关键作用。我们通过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现状,发现大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感和无助感。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教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针对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所面临的实际困境,帮助大学生理性应对未来未知事件,加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
生命教育是指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以增加自然生命的长度、拓宽社会生命的广度、提高自身生命的高度为宗旨,引导大学生领悟生命真谛,实现生命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赋予了生命教育新的含义,通过深入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他们能用更加严谨的态度去面对后疫情时代下的人生,对生命充满敬畏之心与关爱之情;有助于大学生在增强生存能力的同时把握幸福,为社会贡献宝贵力量。
生命教育肇始于美国,1963年伏尔顿设立第一个正规死亡教育课程。生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美国生命教育形成家校社合力,共同教育儿童正视生与死的问题。日本教育界提出的“爱生活,选坚强”,让青少年认识生命、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与自然协调相处。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源自反毒品,中小学一般都设立了生命教育中心,生命教育目标细致。英国的生命教育是包括全面培养、全人关怀的教育。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晚,1996年,香港一中学首次實施生命教育课程,台湾于1997年开始生命教育的探究;2005年,上海制定了关于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的指导纲领,率先启动生命教育;2010年,我国正式颁布施行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生命教育……由此,生命教育在中国逐渐发展。
生命教育有助于增进个体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经由个体不同思想观念产生关于日常、学习生活的观点和行为层面的效果。从理论上探索生命教育的问题及其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个体对于人生价值、人生态度、人生起止、人生独特性等的论述上。通过下发调查问卷,整理分析疫情中社会热点新闻,回收问卷调查数据,结合与大学生一对一的交流,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多数大学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对梦想的追求。疫情给高校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带来新契机的同时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社会教育在中国教育体系中举足轻重。在后疫情时代的大环境中,大学生焦虑情绪在逐步减弱,但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平台消息传播迅速、范围大的特点,在网上传播不实信息。在疫情管控刚放开的初始阶段,社会舆论引导广大群体多买药品的错误舆论方向和行为动机,引起群众恐慌,部分经营者哄抬药价,囤积居奇。此类情形层出不穷,造成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象。
大学是个人走向社会的“敲门砖”,部分高校急功近利,仅注重学科建设与大学生理论水平,忽略了对基础防护知识、生命教育等重大问题的教授。在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许多高校已经逐步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将生命教育教学纳入课堂。但是学校号召力有限,部分大学生不重视生命教育课程;学校缺乏实践教育,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后疫情时代下,多数高校打开校门却未抓住这一契机,同社会各阶层建立起合作桥梁,加大大学生对各地后疫情时代状况的调查和研究力度,推动大学生到医院、养老院等进行实践活动,感受生活、感悟人生、实现生命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做好家庭教育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新问题逐渐显现。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迅猛,各地区学生线上教学,父母居家工作,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学习矛盾越来越深,亲子关系恶化;后疫情时代政策放开,多数家庭忽视了对新冠肺炎病毒的自我防控。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大学生极少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家长缺乏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指导。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大学生生命责任意识不强,聚众参加团体活动、随意进出公共场所却不佩戴口罩;部分大学生在生命认知上存在偏差,随着相关政策的放开,不再重视病毒的伤害性。后疫情时代,一些大学生受到前期网络课程的影响,无规律作息、熬夜玩游戏等不良习惯影响了次日的学习效率。通过搜集相关信息,发现多数大学生了解不良习惯的危害,却选择忽视其对生命产生的不良影响。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急速下滑,大量企业经营困难,只能进行大面积的裁员,或大幅度减少招聘人数以应对危机。经济增长的乏力,使后疫情时代背景下的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求职变得比往年更难,很多毕业生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合适的工作。据调查,部分学生由于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发展与就业机会减少而产生升学与就业压力,对疫情时期灵活调整的防控政策产生了困惑。
人类无法控制自然灾害和疫情的发生,但可以通过生命教育相关知识的科普,帮助学生在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临危不乱、保持秩序。经历了这次疫情危机,许多学校在生命教育的短板也逐渐显露出来。调查显示,有的学校并没有将生命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也没有相应的指导,更没有向学生传授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方法,这样,面对突发疫情学生并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危机。学校教授相关课程的教师面对学生听课时的不专注行为并没有制定相关对策。此外,除了理论知识教育的不到位,实践教育也存在很大漏洞,安全知识与实际活动未能融合进行教学,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后疫情时代下生命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父母更倾向于身体健康的谈论,忽略心理层面的教育,未能积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此同时,在疫情期间,封闭的校园生活造成身心上的疲惫,大学生患抑郁症的数量不断增加,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另外,家长的引导不到位导致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陆续走出校门,心怀侥幸心理,在没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去人头攒动的公共场合玩耍。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居家隔离,网上办公、教学成为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人们的作息习惯也随之发生变化。为减少人员流动,学生在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寝室度过,因此生态休息区(寝室)成为高校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它涉及学习、生活等方面,大学生上课方式发生了一定改变,从学校的线下授课转变为线上网课。线下授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导致最终的学习效率低下。很多老师反映,在线上上课的时候因为无法面对面交流,导致很难监督学生。所以上课方式的改变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生命教育有巨大作用,一个好的社会环境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后疫情时代下,社会各方面都应该给予生命教育广泛的支持。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整治网络环境,减少谣言带来的恐慌、焦虑。构建正能量社会氛围,是减轻焦虑情绪的一个重要环节。政府要加强对媒体和公众的思想引导,构建和谐网络社会。同时,政府要及时地满足民众的合理需要,要重视民生。政府可创新传播手段,通过借助媒体开展宣传教育等手段,使生命教育扎根学生心中;在社会层面上,英国生命教育民间组织众多,通过参加这类机构的各项活动,青少年能深刻地认识到人生的真谛。中国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生命、重视人生的社会价值,社会可通过建立生命教育团体或者组织,形成生命至上气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积极吸取国外生命教育的经验,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
后疫情时代,高校可以建立生命教育相关课程,积极发挥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使大学生深入感悟人生的意义;学校应适时开展后疫情心理辅导和教育工作,强化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关注,提高生命教育课程上课效率;学校应当加大校园媒体宣传力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价值。同时,学校也要发挥对生命教育工作的引领,切实加强专业教師队伍与专门力量的建设,在后疫情时代稳步推进生命教育教学的政策优化;学校还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生命教育融入校园网络生活之中,为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坚实保障。通过对生命教育知识体系的构建,丰富生命教育的教学形式。
后疫情时代,父母仍然应当掌握疫情防控的最新动态,根据全国各地、社区安排及时和大学生一起了解新冠肺炎病毒发展状况,辨明信息传播的真伪。同时,父母应加强和子女交流,以大量事实、资料来减轻、消除大学生恐惧,使其具有健康乐观的态度。家长应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此基础上,父母要深化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家长应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和文化涵养,培养大学生敬畏自然、珍爱生命的观念。
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应提高对生命的认知水平。近年来,大学生轻生的比例不断增加,疫情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但归根结底和大学生自身生命教育缺失是有密切联系的。学生只有提高自己的生命认知水平,明确了解生命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大学生要学会自我调节,可通过运动、学习新技能等途径来转移焦虑。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与生命教育课程,对增强高校学生生命认知意识具有积极意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反省、自我鼓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正视生命历程中遇到的种种挫折;大学生要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努力拼搏。现今许多同学将作息不规律、网课不认真当作正常习惯,但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应将自身命运与民族命运结合,肩负责任与担当,寻找生命的真谛,感悟人生的意义;在面对挫折时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沟通在问题解决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大学生要学会和朋友、教师、父母等进行交流,由此释放部分压力,减轻焦虑情绪。
在后疫情时代下,大学生生命教育应当进行常态化普及,针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应从各方面对学生在后疫情时代下的生命教育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对此,家校社应当联合起来,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想引领,引导大学生把握时代精神。大学生自身也应当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在生命教育的学习中不断探索和改进。
本文为宿迁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大学生生命观调查及价值引领》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李群.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倾尽全力[J].旗帜.2022(11):53.
[2]蔡智勇.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新思路研究[J].文教资料.2021(28):175-178.
[3]田芳,朱吉玉.后疫情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33):137-138
[4]杨利利.后疫情时代生命教育的内容转向与实践理路[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21-27.
(*通讯作者:陈丽杰,作者单位: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