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铃
高中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化学的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化学教学倡导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核心素养的培养,凸显化学的学科价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备课时要挖掘知识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搜集、开发与知识学习有关的真实情境,充分利用教材涉及的化学实验,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并优化改进实验方案。
有机化学教学有丰富的素材,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之一在于合成新物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充分挖掘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素材,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大大丰富我们的教学内涵,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价值认同。本文以选修5有机化学教材的《乙炔》教学为例,探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学科价值和实验创新意识培养。
一、情境导入,以史激趣
以“塑料能够导电吗?”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了解到我们生活中的塑料都是不能导电的,但也有能够导电的塑料。由此引出关于导电塑料聚乙炔的科学发明史。
1977年,白川英树、艾伦·黑格、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这三位科学家首次发明一种导电塑料聚乙炔。他们将不能导电的绝缘体塑料变成了像金属一样导电的塑料,从而开创了高分子材料作为电导体的应用领域,并因此获得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而合成这一神奇塑料的单体就是乙炔。
通过科学史的介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乙炔究竟有什么样的结构和性质,能合成导电塑料聚乙炔?从而引出乙炔结构的内容学习。
二、任务驱动,学以致用
学习任务1:了解乙炔的分子结构
通过展示乙炔的球棍模型结构,引导学生归纳乙炔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了解乙炔的官能团,推测其可能的化学性质。通过模型认识结构推测性质,初步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学习任务2:乙炔的实验室制备
介绍乙炔的物理性质以及实验室的制备原理,学生对乙炔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下一步设计乙炔的制备、性质检验实验提供信息支架。
实验室通常用电石和水反应得到乙炔。电石是一种灰白色的固体,这个反应是一个复分解反应,反应非常剧烈,不需要反应条件就能够发生。大家能否根据以下问题设计实验室制备乙炔的实验装置?
问题1:应选用怎样的制取装置?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意识到该反应不需要加热,且发生装置应能控制反应的启停、快慢,因此宜选用有分液漏斗的固液不加热反应装置。
问题2:如何控制反应速率,避免反应过于剧烈?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去考虑措施。除了控制活塞外,学生考虑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几个因素,想到可以降低浓度,如改用饱和食盐水,理论上用其他飽和溶液应该也可以达到同样效果;降低温度可采用冰水浴等方法。
问题3:反应生成的乙炔混有H2S、ASH3、PH3等气体,如何除杂?
学生易想到H2S酸性气体,可用NaOH溶液除杂。教师引导学生如还含有ASH3、PH3等气体,根据同族元素N的氢化物NH3为碱性气体,可推知不能用氢氧化钠溶液除杂,可用硫酸铜溶液除杂。
问题4:乙炔同乙烯一样含有不饱和键,如何检验它们性质是否相似?
引导学生类比乙烯不饱和键的性质。易想到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来检验乙炔的性质。
问题5:尾气如何处理?
提醒学生点燃前需要验纯。
实验装置设计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为了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通过问题串的形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设计搭建装置。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学生逐步设计组建出制备、除杂、检验乙炔的实验装置。
学习任务3:实验装置的优化改进
请学生思考,该实验装置是否有改进的空间?
改进实验前需要先分析实验装置的优缺点,教师指出学生设计的传统实验装置,连接的实验装置多,耗费的药品量大。引导学生可以从两方面考虑改
进:一方面,简化实验装置,做到制备、除杂、检验一体化;另一方面,尽量减少药品消耗,这样具有可操作性、环保性。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
通过引导,学生想到直接用除杂的硫酸铜溶液代替饱和食盐水,从而实现了制备、除杂的实验装置一体化。检验方面引导学生类比用试纸检验氨气性质的方法,学生不难想到将检验试剂滴到滤纸上直接贴在制备烧瓶口,从而实现了制备、除杂、检验一体化,同时也减少了药品的消耗。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改进实验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实验装置,用球形干燥管与小烧杯组合,代替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组合,进行实验。学生观察烧瓶中固体、液体、试纸颜色变化,描述现象归纳总结乙炔的化学性质。
学习任务4:乙炔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通过对比甲烷、乙烯、乙炔燃烧现象,得出乙炔燃烧的特点,容易不完全燃烧,燃烧火焰明亮、燃烧温度高。扬长避短,乙炔不能作为生活中的燃料,但可以作焊接金属的氧炔焰,或作为夜航标志灯。
加成反应:教师用乙炔和溴分子的球棍模型展示乙炔分步的加成反应,引导学生用方程式进行表征。通过乙炔分别与氢气、氯化氢、水加成反应书写的练习,教师向学生介绍乙炔在工业上的用途,可以作为合成氯乙烯、乙醛、乙酸、苯等的工业原料。
加聚反应:分析断键过程,揭秘课前导入中“导电塑料”聚乙炔的制备原理。介绍在工业上,乙炔也是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和塑料的单体。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理解。
最后,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课堂收获。
三、反思改进,提升素养
上述教学过程以科学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依据实验探究目的设计、改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在宏观辨识的基础上进行微观上的探析,由乙炔的结构分析乙炔的化学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整节课贯穿了有机物认识的基本思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帮助学生形成基于官能团认识有机物的一般思路,突出体现了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合成新物质,凸显了有机化学学习的价值和有用性。通过教学过程的系列创新探索,既发展了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也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 韦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