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万千,裁而成诗

2023-07-13 07:37谌廷轩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3年14期
关键词:成诗摇椅辛弃疾

夜还不很深,天幕那昏暗的色彩仍在月光中淡淡地氤氲。我推开窗,享受着这无边的清风明月,一抬头,却见月的周围多了几分诗意的微光——是星星。

在我的记忆中,星星总是在如此诗意的场合出现。

城市是很难见到星星的,对星星的印象只能停留在诗书里,最初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我却未曾登上过如此高的山。之后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滿床清梦压星河”,我却未曾荡过如此清的湖。在我的心中,星光是诗的载体,但星光究竟是什么?诗又如何迸发出来?我不知道,只知道星光中,总能迸发出满满的诗意。

而一次到乡下的旅途,使我理解了星光。

那是一个夏日的夜晚,乡间的小院凉风习习,我搬来一张摇椅,坐在婆娑的玉兰树下。轻摇蒲扇,小院外池塘里的蛙叫和院内树上的蝉鸣此起彼伏。诗意随风在空气中弥漫,仿佛有时还能闻到淡淡的香。我惬意地躺在摇椅上,仰望星空。今夜月并不是主角,因为千万颗星都在周围静静环绕,它们都在天河中漂行着,或沉或浮;光有时闪耀,有时隐蔽。我见过星星活泼的一面,李贺写过“桂露对仙娥,星星下云逗”,那时它是顽皮的孩童;我也见过星星严肃的一面,杜甫写过“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时它是圣洁的灵魂。但夏日里星星的这般姿态,我却从未见过。整个星空无声地闪烁着,好似蝴蝶的磷粉反射月光。但每一颗星星的模样却不尽相同,惬意的或忙碌的,积极的或悲伤的,在这片天河中一起旋转着。

我想要向它们发问,却不知到底该问些什么,壮阔的星空中万星游动,仿佛我的疑问已不值一提。

但,这星光,又何以迸发出诗意来了?

我开始寻觅关于星星的诗,但脑海中出现的,都无法描述眼前的星空。刹那间,我仿佛明白了,星空究竟是什么?古往今来,它总是被人们具象化,然而,星空本身却不是具象的,在纯真的孩童眼中,它也许是一群眨着眼的孩子;在游子的眼中,它也许是慈爱的母亲。在不同的人眼中,有着不同的星空。它就好像一面镜子,我们观望星空的同时,也恰恰见到了我们自己,而正因如此,方可成诗。曹操看到了“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李商隐看到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辛弃疾看到了“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不是星光诞生了诗,而是心境诞生了诗。

从记忆中抽出身来,星星仍在同我对视着,星光灿然闪烁,其中交织之处,又会是谁人的诗篇?

师生圆桌会

于星空之“镜”中见古人,见思想,见自己

学生谌廷轩:

每每读到关于“星”的诗篇,我心里都会有一种平静的感觉。星空似乎有着一种神秘的吸引力,吸引着古人,也吸引着我。

不止一次地,我眼中、心中映着星空,试图与它对话。但我用尽记忆中的诗句,也没能换来解答。

起先我并不明白星星闪烁的沉默中,隐含着什么。直到慢慢长大后,才发现这星空中映着碧海,映着历史,映着我所认识的世界。这样的星空,是幼小的我不能想到的,也是现在的我没预料到的。

原来,我投星空以诗,它早已给我解答。

我仿佛一瞬间感受到星空的伟大。它不是有求必应,而是充实着我们对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于是,这篇文章便诞生了。或许,它也会是一面“镜子”,照见古人,照见思想,也照见我们自己。

杨静老师:

仰望星空,我们总有无限遐想。廷轩这篇文章将“星空”与“诗”相连,发出了“星光究竟是什么,诗又如何迸发出来”的疑问。但本文不止于疑问,作者在经由自身观赏、内心思索后,得出“不是星光诞生了诗,而是心境诞生了诗”的答案,点亮了本文的主旨。我们都有对周遭事物好奇的时候,好奇之后能否进行独立思考,能否用行动进行探索,常常决定了我们的高度。本文娓娓道来,平静地诉说,呈现出作者思考与探究的过程。

本文在写法上注重用环境描写来引出对象,渲染氛围,如开头和乡间观星处的文字。例举曹操、李商隐、辛弃疾的诗句时,注重句式整齐,用排比句式增强语言的感染力。作者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颇为用心,不仅将“诗意”作为写作对象之一,也力求让自己的表达富有诗意。这是一篇角度独特、思考深刻的文章。

猜你喜欢
成诗摇椅辛弃疾
微光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无 题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孤独成诗
爷爷的摇椅
老猫的摇椅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村庄逆流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