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研究

2023-07-13 03:23李娜
百花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作品必要性

李娜

摘 要: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深度挖掘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促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弘扬。本文简要阐述了在新时期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并总结分析了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文化特征,希望能够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深度研究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研究;必要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为中国音乐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也是同样。它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文化成果,是时代的标志,是中国艺术发展的痕迹。因此,对中國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的挖掘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一、研究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文化特征的必要性

(一)是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必需

任何领域的发展与进步都脱离不了社会现实。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不能顺应时代发展规律的都不会持久。“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其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含中国56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信仰等。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人们应该从全球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民族声乐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相对较长,但是关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这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造成一定阻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体系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无论是在唱法还是分类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传统的声乐体系包含民歌、戏剧、曲艺,这也是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在对中国民族声乐的深度研究和剖析中,更多的是探讨和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没有成系统的理论依据。在未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后人仍需要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进行深度研究和分析,以推动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发展。[1]

(二)是对新时期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新思考

在未来中国民族声乐的继承和发展中,人们需要研究出一套方法进行创新,而不是局限于现有的民族声乐艺术成果。所以,人们有必要积极学习和吸收西方的优秀音乐文化艺术特色,并加强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次研究,进而实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创新发展。全球的民族文化不是基调单一的,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世界各国各民族对人类文化所做出贡献的综合体。过去在我国,甚至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人给民族声乐盖上了“土气”的帽子,但从专业角度来讲,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演唱技巧其实丝毫不亚于西方的美声唱法。但现实是,在我国的一些专业音乐艺术类考试当中,民族唱法的受关注度往往远低于美声唱法,得分也普遍较低,很多音乐教育者也似乎默认了这种说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削弱中国学生学习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积极性,阻碍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进一步传承、创新和发展。因此,就目前而言,音乐从业者们的第一要务就是让大众看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闪光点,并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文化特征的剖析,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独有的文化底蕴,并感受其美妙之处。

二、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文化特征

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角度分析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会发现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文化特征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以母语为背景的母语性特征;第二,以地方民族特色或综合音乐风格为特征的风格性特征;第三,传统审美标准与现代审美标准相结合的审美性特征。

(一)母语性特征

声乐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一部完整的声乐作品包含音乐创作、语言填词、音乐表演三方面。音乐本身与语言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生动且清晰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够更正确、更形象地传达声乐作品中的音乐思想、内涵和主题,使音乐作品更富号召力和感染力。中国人的母语是汉语,汉语也是完成一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创作的基础。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核心是音乐和歌词,而从汉语言的角度讲,汉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有声调,平仄分明,汉语语言似乎自带一种“表情”。汉语的这种“表情”性特点和声调关系让声乐作品更有韵感。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从创作、编排到表演,每一处、每一个环节都要考虑到汉语言的突出特点。也就是说,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需要与汉语言的特色紧密结合,因此对汉语言特色的思考也是声乐作品填词和选词的最基本方式。民族声乐的填词和创作要注意汉语的声调、发音特点,在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咬字要清晰,发音要准确,同时要能保证字、腔、声、调的一致性,实现字、腔、声、调有机结合。无论是传统民族声乐作品还是现代民族声乐作品,都要以汉语为语言基础和背景,都要在汉语言的基础上实现创作与演唱。还有一点需要强调,这里所指的汉语言,不单单指汉语,还指我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民族声乐作品创作和演唱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民族语言的特色,民族语言特色也是划定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艺术范畴的重要参考依据。例如有藏族语言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有蒙古语语言风格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还有鄂伦春声乐作品等。[2]

(二)以地方民族特色或综合音乐风格为特征的风格性特征

地方民族特色或者综合性音乐风格的风格性是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另一大特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看,作为音乐美学范畴的音乐风格还没有明确的解释;从概念学角度看,音乐风格就是一个音乐艺术家的创作特色和艺术标志;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角度看,民族声乐作品的内容、形式还有审美倾向会集体体现一种独一无二的风貌,人们将这种风貌称为该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同时,民族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也是创作者自身创作个性的外在和具象体现。

对中国民族声乐作品而言,它最上层的音乐风格应该是中华民族的综合性风格,下层音乐风格应该是各民族区域的地方民族特色风格。同时,综合性音乐风格也是在吸收了地方民族特色风格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独有风格,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民族特色风格的影响。如今的中国民族声乐作品有相当多内容都是传承了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所以,现代中国民族声乐作品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显著的地方特色,甚至还会有来自地方的综合性风格。

1.任何一种民族声乐唱法,都具有其独有的发音技巧和表演特色

在地方民族特色音乐风格和综合性音乐风格的影响下,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形成了自身独有的音乐特色和文化风格。另外,在民族声乐作品当中,任何一种唱法都有其独有的发音技巧和表演特色。民族民间唱法是中国声乐艺术唱法中最古老、最传统的一种形式,它的形成源于劳动人民的生活现实和实践,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与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唱法古老而淳朴,体现出浓厚的我国地方民族特色,还有源于自然的地方本嗓音色。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我国的民族声乐作品既保留和继承了传统的民间唱法和演唱风格,也同时借鉴和吸收了西洋的美式歌唱技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由于中国民族声乐特色风格源于地方民族特色和地方综合性音乐风格,现代作曲家在创作民族声乐作品的过程中会对我国传统的音乐风格有所保留,比如会保留传统的音乐节奏、旋律等。传统民族音乐风格与西方音乐创作风格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当代的民族声乐风格。同时,依托于这种创作风格和手法,我国的声乐艺术家和创作者们也创作了大批优秀民族声乐作品,比如《黄河颂》。《黄河颂》带有典型的民族综合性风格,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民族综合艺术风格在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这种风格也具有相当大的创作难度,因为它的根基和思想源泉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地方艺术当中。[3]

2.中国民族声乐作品兼具民族审美和习惯

中国声乐艺术作品除了具备基本的唱法特点,它的演唱和创作风格还要体现一定的民族审美和理想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是民族审美和民族理想习惯的结合体。同时,还要在地域特点和民俗习惯等方面体现地方民族的差异性。比如《长江之歌》和《我爱你中国》这两部声乐作品,它们的演唱音调和所使用的语言都是从民族风格当中提炼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民族性。一定意义上讲,使用汉语言填词创作和演唱并具有我国民族地方特色或综合性音乐艺术风格的声乐作品,不管使用什么唱法,都属于我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

(三)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审美性特征

在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中,创作审美是演唱审美的前提和基础,创作审美需要借助演唱审美具象地体现出来。同时,大众审美会因社会外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比如大众审美会受到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影响,会因社会主流文化思潮的改变而有所变化。在某一阶段范围内,大众的审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就是大众的审美会呈现阶段式稳定性。这种审美稳定性也是民族声乐作品进行创作和演唱的文化基础。民族声乐作品的唱法和风格都会受到特定时期大众审美的影响,会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比如,人们所熟悉的不同种类声乐唱法,一般都能够从大众的审美诉求中找到依据。否则,就会脱离现实,脱离群众,“艺术本源于生活”,没有从生活中来的艺术也就是“无源之水”。声乐艺术对音乐艺术而言至关重要,也有很多艺术家和创作者曾对声乐艺术审美有过研究。受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现代民族声乐作品当中很重视声、气、唱腔和唱调,这是其独有的审美特色。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唱法在汲取了西方美声唱法的优点,与西方美声唱法实现融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民族唱法,而这种新型民族唱法的审美就是以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结合为基础的。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围绕一个“情”字实现结合,字正腔圆,音色明亮又富有创造性。不管是当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还是赏析者,他们都遵循着这种审美标准,由此也形成了一种审美习惯,这是创作者与赏析者之间的融合、统一。这种审美习惯和标准也将创作者和欣赏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现阶段,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与演唱倡导“真善美”。因此,“真善美”成为这一时代民族声乐风格和时代特色,其中,还融合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时代特色、民族风格、科学技术的融合让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作品更具特色。因此,演唱方法上我国传统声乐审美习惯的体现就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作品的标志。[4]

任何一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与进一步发展都与当时时代的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民族声乐作品也经历了从传统民族声乐作品到新时代民族声乐作品的发展历史,并呈现出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中国民族声乐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到一种非常繁荣的状态,中国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音乐艺术持久地占据重要地位,是因为它不仅继承和传播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还融合了国外一些优秀声乐艺术作品的精髓和技巧,更能满足当代人们的审美的需求。[5]

综上所述,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具有母语性、风格性和审美性三大特征,是一种典型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

三、结 语

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变迁和发展。经过对传统民族声乐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以及与西方外来音乐形式的融合后,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特色和风格。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具有母语性、风格性和审美性,它的创作和发展是遵循时代发展规律的,也是能够满足中国大众和民族发展需求的。为进一步推进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进步,相关艺术家和研究者们仍需努力,深度挖掘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唱法和风格,逐渐形成专属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体系,使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在世界音乐艺术之林中闪闪发光。

(沈阳音乐学院)

课题信息:2022年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之青年项目《新视角下民族声乐作品风格分析与文化属性研究》,课题编号LJKQR20222494。

参考文献

[1] 沈静.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J].艺术品鉴,2021(32):162-163.

[2] 杨艳.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传播的困境与策略研究:评《中国声乐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与传播》[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1):248.

[3] 孟卓.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历史及发展轨迹[J].文艺争鸣,2020(9):200-204.

[4] 阎可欣.多元文化融合视阈下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探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 马云志.试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发展[J].明日风尚,2019(8):49.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作品必要性
做优秀记者:如何从一般素材中“挖”重大新闻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对丁旭东音乐作品的探究和分析
简论20世纪的法国文学潮流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