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皓婧
谈及中国之美,不外乎山河壮阔、色香俱全与文化精深。走出国门,最令中国人自豪的还是那段积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李泽厚先生用明快玲珑的语言将悠悠历史抽丝剥茧,提炼中国之美注入著作《美的历程》,将五千年的国风之美,铺排在读者眼前。
李泽厚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兼美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掀起的美学思潮中,李先生的美学著作出现在文坛,优美细腻的文笔与哲学理性的思辨深深抓住了人们的心。1988年的《中国时报》采访中,李泽厚先生交代了《美的历程》的动笔初衷:他既看不得大部分的美学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了死板的东西,又不赞同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的做法,于是怀着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崇敬,让这部美学巨著问世。
“美作为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与人性一样,是人类历史的伟大成果,尽管如此匆忙的历史巡礼,不应只是一件闲情逸致或毫无意义的事情。”先生把这本书比作一场匆忙的穿越时空的历史巡礼。这场盛大的巡礼自远古时期出发,以精妙绝伦的工匠艺术开篇,途经各朝各代,将先秦的理性、楚汉的浪漫、魏晋的风骨、宗教的极乐、盛唐的诗歌、中唐的文艺、宋元山水的意境以及明清时期的思潮向我们娓娓道来。虽匆匆梳理,但条理清晰;虽泛泛巡礼,但内容翔实。
李泽厚先生以他独到的见解,抓住中国美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重塑了读者对美的认知。《美的历程》的艺术鉴赏价值在于没有割裂人文与时代,通俗易懂又经世致用。首先,在古画的美学鉴赏中,“两宋之美”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众所周知,南北宋艺术风格迥异:北宋之美是辽阔雄浑的,北宋古画多采用全景展现;南宋之美是柔美诗意的,南宋古画多采用特写描繪。从北宋的全景到南宋以虚写实的特写“马一角”,没有好坏高低之分,只有形式的千变万化。其次,极具时代感的佛雕艺术鉴赏也非常实用。不同的时代,宗教艺术也有着独树一帜的面貌:魏晋秀骨清像,以宁静高超之姿面世,社会动荡,壁画上苦难故事居多;唐朝佛像有大耳,极显富态,壁画逐渐世俗化,常常描绘太平盛世的钟鼓齐鸣;宋朝佛雕秀丽妩媚,多以文弱清秀示人,壁画彻底世俗化,放大了“人”在宗教壁画中的作用。佛雕与壁画是充满时代感的艺术。宗教寓于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从魏晋的悲壮到唐宋的繁荣,恰恰也见证了时代的兴衰更迭。
李泽厚先生在书的末尾写道:“俱往矣。然而,美的历程却是指向未来的。”当今社会,中西方美学间的较量从未停息。在许多设计大赛中,面对一些西方时尚元素的冲击,仍有许多具有中国风元素的设计作品脱颖而出。这些艺术家或许不是设计最出色的一个,但一定是最懂得“寻根”的一个。所谓“寻根”,就是寻找我们中华民族独有,而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美学内涵。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才能真正维护中国的文化之根。《美的历程》既是一场巡礼,更是一次文化人的国魂洗礼。
(北京印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