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长春力旺实验小学
钟永江 哈尔滨工业大学大数据集团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也将“文化自信”作为重点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之一,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小学阶段是学生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可以产生更长远、更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可以让他们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文化自信的建立,提高学生对文化的多元认知,并激发其学习热情,催生报国之志,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中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导学生了解祖国文明、建立文化自信的一个窗口。《颐和园》是其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对颐和园中的景物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学生对颐和园景物没有感性认识,不容易理解,对游记的写作,缺乏系统的指导和实践,在对游览顺序的确定和抓主要景物特点方面还需要学习和训练。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中国传统园林和建筑文化的代表之一—颐和园。学生随着文字和图片移步换景,抓住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体会颐和园丰富的人文内涵。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感受从不同角度欣赏到的不同景物的特点,以及作者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从而有效地学习和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应于个性化的写作中。
四年级的学生完全利用符号学习知识并解决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好的做法是将符号所表达的知识尽可能以生活实例的形态呈现出来,通过所见所闻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激发内心情感。因此,为了高效地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课上融合了希沃白板、微视频、图片集、学科工具等学习资源,运用了拍照投屏、互动展示等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课下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将学生的思维、智慧进行保留和展示。
《颐和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二课,是一篇描绘北京颐和园美丽景观的游记。课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通过生动优美、具体形象的语言,使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并进一步燃起了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并根据每处景观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描写。因此,它在本单元的读写训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第二课时:品读美文,欣赏美景,激发情感,学习写作方法,指导写作实践。本文重点介绍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因此,生字词的掌握和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主要以自主学习为主。四年级的学生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出现抱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思维能力和对有逻辑的语言表述把握不到位,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完成。同时,四年级的学生语言的积累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因此,本节课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强对语言的积累。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句;生动、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读自悟,抓住景物的特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品味作者优美的语言,学习独特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产生探究“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词句,并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1)复习旧知,前学展示
①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并理解词语意思。
②学生模拟导游身份(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前上传至班级网络学习空间中的颐和园相关背景材料进行景点介绍(游览顺序、某个喜欢的建筑特点、相关文化背景等)。
③学生欣赏后说出感受。
设计意图:①借助形象的图片、声音软件等帮助学生理解与建筑有关的专业术语,复习和巩固重难点词语。②各小组借助图片、视频或PPT等播放颐和园的相关背景资料,通过部分景观命名的来历了解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中的典故和传说,通过颐和园的大量石雕、壁画和楹联等文化艺术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印等多种艺术形式。③在谈感受环节,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并与作者达成情感共鸣,体会到颐和园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品读感悟,突破重难点
①快速浏览全文,梳理作者的写作顺序及三个重点描写的景点,并且利用希沃白板的“画线”功能,把自己梳理出的游览线路和关键景点呈现在投影上,供全班共同研讨学习。
②利用视频、课件图片呈现“长廊”的美景(如下页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细读、精读、品读。
③圈画本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突出描写长廊“长”和“美”这两个特点时所使用的描写方法。
④带着美的感受,再次回读长廊段落,感受颐和园长廊之美,体会作者独特细腻的写作方法。
设计意图:①希沃白板画线功能的运用,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使课堂训练的有效性和参与度大大提升。②在学生对颐和园的历史、文化等背景有进一步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图片展示和重点词句的圈画,让书本中的文字和景色“活”起来,教师由主导变为引导,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习。同时,利用多媒体设备及时进行相关的知识点训练,增强了课堂密度,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3)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①每个小组在“万寿山”“昆明湖”两个景点中选取其一,并结合课前每组展示的学习资料,自主进行文本的研习,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②每小组派代表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设计意图:利用无线投影技术,让每个小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重点,同时及时呈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这既锻炼了学生的独立学习、思考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利用电子白板的“即时书写”功能,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回顾全文的写作顺序和写作方法,梳理全文的结构布局,给学生明确的指导,更好地体现并巩固本课的教学难点。
(4)拓展延伸,总结升华
①进行知识迁移,练习用游览顺序安排校园游览路线,并用过渡语进行读写训练。
②利用班级微信群、百度等网络资源自主搜集、整理中国现代化建筑。例如,将世博园和其他世界遗产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上传至网络学习空间,并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中进行展示,为本单元的习作训练—“导游词”做资源准备。
设计意图:①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让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介绍熟悉的校园,一方面巩固了所学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②简单明了地呈现作业,让学生明确要求,快速获取所需信息,同时体现了单元教学的整体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单元学习资源的立体整合。③学生了解了颐和园的历史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搜集中国现代建筑等资料,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中国在科技、建筑、文化等领域的飞速发展和中华文化的魅力。
本案例主要研究基于社会主义特色未来学校视角下,依据新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落实文化自信教育,并不断燃起学生的好奇心与热情,激发学习潜能,促进学科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本课通过开展多形式的活动,聚合力量,直击目标,拉近了文本和生本、阅读与写作的距离,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大大提升了教学效率,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性化学习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