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静 浙江省杭州天成教育集团
信息科技核心素养由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四要素之首,只有重视信息意识的培育,才可以将其他素养真正落实。因此,发展信息科技学科核心素养首先需要培育学生的信息意识。六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科技课充满兴趣,但是普遍认为《数据安全》一课的内容比较枯燥、不太能听懂且不能动手操作。笔者反思之后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缺乏体验、缺少支架、缺少参与、缺乏测评。因此,笔者提出了小学信息科技信息意识培养的“四化”策略,即知识案例化、探究合作化、汇报模式化、评价电子化,以期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升提供借鉴经验。
知识案例化,就是以案例的方式呈现真实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信息意识。
笔者通过学情调查发现,小学生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基本来源于家人、教师的理论引导,缺乏对数据安全的案例分析。因此,笔者在浙摄版六年级上册《数据安全》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编制了四个典型案例(如下页表1)。
表1
这四个案例是数据安全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学生可以从这些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这样既避免了盲目上网所带来的困扰,又提高了专注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
探究合作化,即小组合作探究。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分工,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数据安全》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针对下发的研究案例进行讨论,找到“数据泄露”可能的原因,从而提炼出该案例中“影响数据安全的因素”。此外,为了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笔者在任务单上预留了任务分配表(如下页表2),以确保小组合作有序进行。
表2
合理的小组任务分工表,不仅减轻了组长分配任务的压力,而且符合组内成员“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参与”的目标。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小组成员互教互学、相互沟通的过程,每位组员不同的任务也让学生有了更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汇报模式化,即让小组在整理材料、汇报交流时采用固定的模板。基于模板进行汇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理信息,组织汇报语言,提高了汇报的效率。同时,模式化的汇报方式有助于其他组的学生快速获取研究案例的基本情况,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维度。
在《数据安全》一课中,笔者要求每组学生阅读材料并讨论后得出两方面的内容:①案例分析;②防范措施的建议。
笔者给出的案例分析模板,有效地引导了学生在讨论案例时着重思考的方向。但是在“这是一个关于 的案例”中,出现了“这是一个关于数据安全的案例”的答案,而不是网络购物、电信诈骗等。因此,教师在案例文本的讲述和分析引导时应多考虑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
评价电子化,就是采用电子或网络问卷的形式呈现学生的课堂成果、检测结果。
在《数据安全》一课中,笔者运用问卷星设置了多个问题,问卷星能快速呈现评价结果,并能查看每一道题目的正确率。
测试题目源于真实的生活情境,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问卷星的运用方便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进行教学分析提供了便利。
实践效果:①情境弱体验提升为强体验;②弱探究提升为强探究;③弱参与提升为强参与;④识记型转变为应用型。
实践意义:①在教学设计上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思路。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从案例清单、汇报模板、检测三个方面搭建教学框架,为进一步做好教学设计奠定良好基础。②在课堂组织上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向核心素养的养成。